重生大明当暴君 第130章

作者:画凌烟 标签: 穿越重生

  一个上午,报纸竟然在京师卖脱销了。

  中午的时候,整个北京城都沐浴在暖洋洋的太阳中,路上行人如梭,街道两边商店琳琅满目。

  崇祯在街边买了几个包子,看见许多人都在议论科考作弊案,听见有人道:“这科考都有人敢造假,实在是胆大包天了!”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当今天子不顾及朝廷颜面,竟然敢将此事公布出来!”

  “是啊!自新皇登基以来,清查诸多贪官污吏,整顿朝纲,有雷霆手段,又有菩萨心肠,还是咱们老百姓的福气,就说永不加赋和废除人头税,就给咱家减轻了许多的压力,你看咱家这小子,最近都吃得胖胖的了!”

  崇祯路过的时候,看见一个穿着朴实的汉子,正咧嘴笑着,笑容里有最朴实的满足。

  听到这里,崇祯心头颇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朕这位从和谐自由世界穿越来的皇帝是干什么的,不就是要让老百姓吃饱穿暖的吗,不就是要将大明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的吗?

  后世那位伟人已经用实际行动在中国证明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哪怕是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啊!

  大明虽烂,但还没有到只剩星星之火的地步吧?

  多少先烈前赴后继,以热血和钢筋铁骨铸造盛世。

  可以说,在这个大航海时代,他崇祯继承的基本盘是最优质的,最勤劳、智慧、有担当的民族。

  只是,病了,需要一位医生将毒瘤挖出来而已。

  听到那个普通的汉子说的那些话,崇祯心头也是暖暖的。

  这些人不会被历史记住,但他们却是历史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再往前走了一段,崇祯看见一个小男孩跟在自己父亲旁边,虎头虎脑,正在东张西望,对周围充满了好奇。

  他踩着老虎鞋,穿花棉袄,手里拿着小风车,脸通红通红的,甚是可爱。

  新年新气象,今年的北京城,气象不同于往年。

  前些年,魏忠贤弄权,人心惶惶。

  但崇祯二年年初,北京城的平头百姓都感受到了庙堂之上改革的决心,感受到了新的东西,更加感受到了深宫里那位皇帝陛下励精图治的雄心壮志。

  一路往皇宫的方向走去,崇祯心头突然又想起了陕西,想起了河南。

  他提醒自己切勿因为北京的繁华而骄傲,北京是帝国首都,繁华自然是应当的。

  在西北和中原一带,还有许多人可能连饭都吃不上,毕竟朝廷的赈灾范围也是有限。

  甚至有人在今天饿死在风雪交加的路上,里面可能还有十几岁的孩子。

  所以,未来的路还很遥远。

  无论如何,这是好的开头,第一年收获很多。

  崇祯刚刚回到紫禁城,在乾清宫稍作歇息,就听王承恩来报,吏部尚书王永光前来求见。

  “让他进来吧。”

  王永光进了乾清宫,道:“微臣参见陛下。”

  “坐,坐着说。”

  这位皇帝喜欢让人坐着说话,大臣们也都习惯了,王永光便坐下,但脸上颇有几分焦虑之色。

  “朕也正打算找你说个事。”

  “请陛下示下。”

  “朕打算给全国的官员在个人收入上加点东西,现在官员们的俸禄太低啦,朕听说有的为官清廉的官员,连家都养不起。”

  王永光微微一怔,连忙起身,跪在地上道:“陛下圣明。”

  这大明朝官员的薪资,是历朝历代以来最低的了。

  大明朝贪官多,薪资低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在大明朝,当官不收钱,真的连家都养不起,更别说办事了。

  就说大明一品文官,年薪87石。

  什么水平?

  按照粮价来折算,大概也就70两,折算成后世的钱,大约45500元的年薪,每个月3792元。

  这还是一品大员,文官里最高的俸禄。

  都是人,员工打工,你老板给的钱少,员工自然要从别处捞钱,这是人性。

  用圣母心态去要求别人,最后就和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一样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算了。

  这里面就涉及到了税收是的火耗拦截和贪污两项了。

  所以,崇祯现在要加收入,目的其实就是要动两这块。

第162章 崇祯的套路,你跟不上节奏

  给官员涨薪资也是有讲究的,不是随便乱来的。

  其实严格的来说,不叫涨俸禄,而叫加福利。

  为什么是这个逻辑?

  俸禄的多少在开国之初就定了,俸禄的多少已经在一代又一代人脑海中固定下来。

  那是官员为朝廷办差得到的回报。

  崇祯是不是直接在上面加呢?

  当然不是。

  而是额外取一个名字:赏银。

  本质就是后世的绩效奖金。

  意思就是如果业绩好,可以赏,业绩不达标,是要扣除的。

  不过你原来的俸禄不会动。

  为什么不动?

  因为俸禄本身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事情,如果要在原来的基础加,加多少合适呢?如果到时候加多了怎么办?

  如果是赏银制度整个官员的薪资体系就会变得非常灵活,也会激发官员的积极性。

  不能只靠着道德标准来约束官员,都是人。

  就像你去企业打工,你肯定也希望公司给你多点钱,如果你干得好,更希望老板给你发奖金。

  如果老板拿出一笔钱给你设置一个奖金池,你一定会更有动力。

  这样的薪资结构最大的好处就是灵活。

  本来按照明朝的制度,每年都会对官员进行考核,正好拟定一个具体的赏银额加进去。

  不过,高薪不一定能够养廉。

  多给点钱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被迫贪财的恶念。

  明朝这种极低的俸禄制度,真的是把有心当清官的人都逼成贪官。

  身为吏部尚书的王永光一听皇帝居然要加薪资,那当然是开心得不得了。

  他身为吏部的老大,管的就是官员的薪资和福利。

  崇祯便将他的想法与王永光说了一遍,说完王永光整个人都差点飘起来了。

  为什么?

  如果按照崇祯的这套赏银奖励制度来执行,以后谁的权力将会变大?

  当然是吏部!

  因为每年的官员考核,政绩都会送到吏部来。

  吏部已经是六部之首,就是因为官员的任免盖章和考核都在他这里。

  现在再加一个赏银奖励也放进来,吏部的权力基本上就达到空前了。

  想一想,手里握着那么多官员每年的赏银,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差事?

  不过,这事当然也不能完全吏部说了算,年末的政绩考核,那都是要内阁参与评定的。

  “既然王爱卿也赞同朕的做法,就由你来牵头,按照朕的意思,去拟定一套方案出来给内阁参考参考吧。”

  “遵旨!”

  其实王永光并不知道,崇祯打算颁布这套制度,是为接下来雷霆整顿贪官污吏做铺垫。

  你们说你们薪资太低了,不贪连最基本的官都做不了,好,朕理解,朕也不是没脑子天天要求别人做好人的圣母婊,朕给你们加钱!

  那现在钱也加完了,你们还贪,就不要怪朕了!

  这叫什么?

  这叫动刀子之前,收买人心,免得到时候刀子动得太狠了,将那些被迫收钱的官员也给逼反了。

  从某种方面来说,这也做到了人性化管理了,不是无良老板压制员工。

  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将官员的收入制度化、规范化。

  为何这么说?

  这就牵扯到明朝贪钱除了薪资低以外的第二条原因了:灰色收入地带太多。

  例如老百姓交税,以前缴纳粮食或者银子,在运输中都会有损耗,那么这部分损耗必须老百姓来承担。

  张三的税本来是要交1两,因为有损耗,所以必须交1.4两,其中的0.4两官方叫法叫做“耗羡”。

  那么这个1.4两是谁定的呢?

  朝廷定个概念出来,具体数额还是由当地官员来定。

  只要这个权力交给了官员,这就是一个肥差了。

  例如王五是扬州知府,借口说最近半年老下雨,耗羡会很多,所以定了个0.5两的耗羡,交1两银子的老百姓现在要交1.5两了。

  其实最后耗羡可能只有0.2两,还有0.3两就到知府口袋里,整个扬州府交税的人如果有300万,这个耗羡的数额可能就会90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