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当暴君 第311章

作者:画凌烟 标签: 穿越重生

  湖广在明朝开发的是最成熟的,有一句谚语是这么说的:湖广熟,天下足。

  形容的就是湖广省。

  加起来8000万亩田,每亩每年产5石(600斤),一年总共产量4亿石,相当于480亿斤。

  大明朝有2亿人,每人240斤,差不多可以吃10个月没问题了。

  所以这句谚语不是随便说说的。

  而且更夸张的是,湖广水系发达,湖泊纵横,水产非常丰富。

  湖北有千湖之省的称号,荆州的江汉平原除了是大粮仓,还是自古以来的鱼米之乡。

第386章 横行驿站的官员

  所以啊,崇祯来了,他来了,他直奔湖广来了。

  大臣们以为皇帝去打猎了,没想到皇帝已经风风火火南下了。

  与历史上所有皇帝南下不同,这位穿越者本身就喜欢和军队待在一起,每次外出都是带着一批精锐部队,自己也骑着马,在华夏大地飞骋。

  两天之后,出了北直隶,进入河南,又过三天,抵达了黄河。

  三月的河南,明显比北直隶更加暖和一些。

  等再过两天,抵达许昌的时候,春风已经吹得人很舒服了。

  崇祯没有继续南下走信阳,而是往西南,进入了南阳,从南阳走襄阳。

  襄阳是湖广的北大门,在中国历史上,划江而治的南北时代,是兵家必争之地。

  襄阳东西都是山,绕过襄阳肯定是不可能,只要攻下襄阳,就可以进入湖广地区,那里是广阔肥沃的平原和土地。

  这也是历史上襄阳一旦丢失,南朝基本就玩完的原因。

  在大明朝,襄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

  怎么说?

  湖广腹地要北上有两条线路。

  一条是北上到荆州,从荆州北上襄阳,出襄阳后,西可入陕西,北可进河南,一路北上进入北直隶。

  另一条线路是从武昌北上,到信阳北上路过许昌,进入郑州,再一路北上出河南到达北直隶。

  这是两条运输线路,湖广的粮食运输出去就是这么走的。

  三月的湖广已经回暖,前边一排排在冬天的时候已经掉光叶子的杉树,现在都开始抽芽了。

  光秃中的新绿,充满了生机,让人心情格外的好。

  张凡上一世是湖北人,按理说,他这是回老家了。

  不过古代的风貌和后世的区别还是有一些的。

  崇祯正在眺望前面清澈的河流,不由得感慨古代没有污染,河流的水在夕阳下流动着清澈的光泽。

  骆养性回来道:“公子,前面十里,有一处驿站,咱们可以去那里歇脚。”

  “好,走,争取天黑之前到。”

  锦衣卫是有全国情报网的,骆养性记得附近是有驿站,所以他去打探了一下,还真有。

  此时的北京城,大臣们还在讨论,怎么皇帝打猎打了十来天了,没有动静?

  在南海子住下了?

  钱龙锡跑去问了一下王承恩,王承恩也不清楚。

  最后猜来猜去,钱龙锡得出了一个结论:皇帝微服私访去了!

  这下可把不少大臣惊吓到了。

  皇帝也太任性了,借着打猎的名头,竟然跑了!

  等回过神,大家才意识到,还不知道皇帝到底跑哪里去了!

  最近新农政的一些官员都在陆陆续续推荐到吏部,推荐信不仅仅局限于北京,全国各地都会推荐信到吏部。

  吏部最近是最忙的一个部院。

  偏偏这个时候皇帝跑了。

  他们是在担心皇帝不在政令不通吗?

  并不是,明朝的行政体系非常完善了,只要司礼监和内阁能够良好运转,问题不大。

  他们是在担心,自己的人会不会在拿钱的时候,栽在神出鬼没的皇帝手里?

  于是,这一天所有官员都开始给地方上自己的人写密信了。

  密信只有一个核心点:皇帝微服私访了,大家小心一点。

  这特么的怎么感觉仿佛是流氓进村了一样?

  大家快把东西收起来,藏好,小心一点,流氓又来啦!

  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了。

  有人也试图打探皇帝的行踪,皇帝的行程飘忽不定,又已经过去十来天,要打听到是不可能了。

  沿途估计也做了保密,要不然地方上肯定八百里加急信已经送来了。

  看样子,地方上某些人可能又要倒霉了。

  天快黑了,崇祯已经带人抵达驿站。

  张之极散落了四千人,在方圆十里设立哨点放哨,皇帝的御驾所在方圆自然是要严加防范的。

  哨点里里外外,密密麻麻。

  这座驿站到还算大,有几个驿卒刚刚砍完柴回来。

  驿卒穿的比较破旧,比较脏,应该是很久没有洗过了的,有一个手里还长了冻疮。

  长江一带的冬天也非常冷,而且是阴冷的那种。

  不过现在温度升起来,人也都精神了。

  他们看见崇祯一伙,一看那么多骑马的,微微一怔,连忙过去,一个年纪大一点的连忙点头哈腰问道:“官人有何贵干?”

  骆养性扔了一小包银子,大概有个十两(约6500元),冷冷道:“今晚我们要在这里住一晚。”

  这人大吃了一惊,双手颤抖打开袋子一看,真的是银子,兴奋地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连连点头:“好好好!官人这边请!这边请!”

  他全身都在发抖,活了四十几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银子。

  后面几个驿卒也连忙跟上。

  一个便衣锦衣卫先进去搜查了一遍,也没有什么危险人物,出来后在骆养性耳旁说了几句。

  骆养性又汇报给崇祯。

  原来里面有人歇脚,而且还是一个……

  崇祯在锦衣卫的簇拥下进了驿卒。

  那驿卒头头姓胡,人称胡菜头,胡菜头点头哈腰道:“这位官人想要吃点什么,咱们几个现在去给您准备。”

  骆养性道:“不必了,你们下去吧,其他的事情我们自己来。”

  便在这时,一个很不和谐的声音传来。

  “怎么回事儿!哪里来了这么多人!我们老爷睡眠浅,胃口差,人多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掌事的呢!快滚过来!”

  胡菜头连忙小跑过去。

  那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穿着一身长衫,看得出来是一个读书人。

  在驿卒的正中间,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摆了六道菜,有鸡肉、野鸭肉,还有鱼,以及几个蔬菜,旁边还摆着茶。

  桌边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刚才说的年轻人,另一个约莫四十出头,穿着一身官袍,一看就是一个官员。

  胡菜头小跑到那桌子前道:“大人,这天黑了,他们来此歇歇脚,不会打扰大人您的。”

  那年轻人站起来就是一巴掌抽过来,抽得胡菜头趔趄了两步,年轻人怒骂道:“你个狗东西,也不看看这里坐的是谁!”

第387章 崇祯的套路

  其他几个驿卒都露出惊恐害怕的眼神。

  在明朝,驿卒的地位是非常低的。

  历史上的李自成就是个驿卒,银川驿的驿卒,还经常被人欺负。

  更何况,明朝的官员,尤其是文官,一个比一个狂。

  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虽然文官之间也内斗不止,但一层又一层的依附关系,组成的一个巨大而结实的网,匍匐在大明朝。

  只要这里的一个驿卒敢有丝毫不敬,很快他们不仅仅会丢饭碗,还有被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抓起来。

  这就是大明朝。

  胡菜头站稳脚道:“大人,这……”

  那年轻人拍了拍胡菜头的脸,冷笑道:“这什么这!我们老爷是新上任的荆州府通判,朝廷任命的,现在要去荆州任职!知道新农政么!那是当今天子亲自颁布的新政!耽搁了我们老爷的行程,你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几个驿卒听得也是一头雾水,心中也十分害怕,但是骆养性又给了他们十两银子,他们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骆养性正准备上前,被崇祯拦住。

  本来看到这种官员在驿站横行霸道,侵占驿站资源,崇祯是想发飙的。

  但一听说是新农政的官员,而是是荆州府的通判,崇祯就决定先留他的脑袋。

  为什么呢?

  是崇祯包庇新农政的官员?

  当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