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画凌烟
怎么说呢?
正统历史上,崇祯二年11月,己巳之变爆发,皇太极长驱直入,兵临北京城。
京师向全国发布勤王令,耿如杞带着山西的五千人前来勤王。
结果在北京城外,一天被调离一个地方,五天之内,被调了五个地方,五天时间,都在去这里去那里的路上。
最坑爹的是不给饭吃,这谁受得了。
士兵就哗变了。
哗变了之后,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一看,你他妈的这个时候你哗变,来人,把耿如杞砍了,于是这位老兄就人头落地了。
不过历史已经改变了,耿如杞不会被五天之内调得每天来回走100里路了。
他现在老老实实把粮食运到雁门关,并且见到了皇帝。
“臣参见陛下!”
“起来说话。”
“谢陛下。”
“辛苦你亲自跑一趟了。”
“天子尚且亲征北境,微臣这一点算不上辛苦,且是分内职责。”
“一路过来,你都看到了什么?”
耿如杞微微一沉,道:“微臣看到了不少难民。”
“这件事你怎么看?”
“大同镇沦陷,是国朝未有之事,即便是前年的林丹汗来犯,也没有如此严重,臣以为,张宗衡有难辞其咎。”
耿如杞是巡抚,巡抚是比总督低一级的。
不过他是山西的巡抚,而张宗衡是大同镇的总督。
双方是互不统管的。
大同镇属于山西,但却不在耿如杞的管辖之内,因为它的军镇。
“他现在在太原?”
“张总督此时便在太原。”
“他是什么时候到的太原?”
“九月十六日。”
崇祯推算了一下,张宗衡是九月十日左右离开的背景,从北京快马三天可以回大同府。
如此说来,他前脚到大同府,听闻蒙古鞑子破了长城防线,后脚就脚底抹油跑到了太原?
这次若不是他整个总督先跑了,大同镇何至于落到这个地步?
“先不提这个人,眼下最重要的是调派粮食,山西的粮食够不够吃?”
为什么先不处理张宗衡?
因为张宗衡这种罪名,还真不能立刻处理完,毕竟崇祯是要找整个大明朝刀法最好的师傅,给他剐个五千刀的!
而眼下,最重要的是赶紧结束战争。
“回陛下,今年山西产了不少红薯,老百姓都勉强可以过冬的。”
这个耿如杞说话倒是老实,换做别的官员,怕是又要大肆吹嘘一边了。
“如果再从南边抽调一部分粮食上来,够不够?”
“粮价会涨。”
“你现在立刻传朕的圣谕回太原,山西所有的官员捐粮食,把粮食往雁门关运,朕要在雁门关囤积100万石粮食!捐过粮食的人名单全部记录下来!朕不会亏待他们的!”
“是!臣这就去办!”
“好好办,办好了这件事朕记你大功一件。”
“多谢陛下栽培,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耿如杞立刻就离开了,然后快马加鞭就往太原赶。
为什么现在要在雁门关囤积这么多粮食呢?
因为整个大同府现在都被冲击得乱七八糟,大同府必然有更多难民。
少说有几十万吧?
大胜仗是赶走侵略者,但赶走了就完了么?
如何妥善的安置好难民,才是最重要的。
绝对不能一刀切让难民全部涌往关内,这是一种看似好,但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方法。
为什么这么说?
难民进城,会破坏城内原本的秩序。
例如21世纪发生在欧洲的难民涌入,就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治安风险和内部矛盾。
正统的明朝末年,东江镇的孔有德等人被安排到山东,就是因为辽东军民和山东当地的军民有矛盾,才直接导致孔德友叛变。
所以,内部矛盾这种事,从来不是小事,作为上位者,在处理这种事的时候,绝对不能乱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万丹伟征摁在地上来回摩擦,摩擦完后,立刻给大同府释放大量的粮食,让那些的难民能过完这个冬天。
只要局势很稳下来,朝廷就有更多的时间,调动更多的资源来解山西之畏。
崇祯立刻给孙承宗写了一封信,让他开始从南方筹备粮食。
又给阎鸣泰写了一封信,让他在北直隶筹备粮食。
还没有完,立刻给河南布政使李岩写了信,又给湖广布政使邱禾嘉写信。
皇帝用的话非常动人心:卿等皆为朕之股肱之臣,大明栋梁,如今大同危如累卵,望诸君一起共度国难。
南方的暂时叫不动,但至少北方几个省,崇祯现在一句话,那都是前赴后继的。
写完信后,崇祯便接到一个消息。
代县振武卫指挥使王怀仁已经被抓住了,正在押送过来的路上。
王怀仁带走了1000石粮食(12万斤)!
“去把陈贤安叫来见朕。”
不多时,京卫军的一些高级将领都来了,准备与皇帝商讨接下来出关迎击敌人的战术。
过了会儿,陈贤安也来了。
“参见陛下!”
“陈贤安,振武卫指挥使王怀仁已经被抓到了,你觉得该如何处置他?”
陈贤安说道:“军有军法,臣听说陛下的新军政有监察院,军事法庭,臣以为这些交给宪兵来处理,是最合适不过的。”
崇祯笑道:“好!你这个回答让朕很满意,朕就把他交给你来处理,你去代县,按照军法处置他!”
陈贤安微微一怔,连忙道:“陛下,臣只是个游击将军,无权处置。”
“朕现在就任命你为监察院督办,领雁门关宪兵司衙署,替朕执行军法!”
陈贤安猛地抬起头:“陛下……臣拜谢圣恩!”
“把粮食都查办了屯在代县,最好是将老百姓都招募回来。”
“是!”
“去吧。”
“臣告退!”
等陈贤安走了,崇祯才开始与诸将讨论接下来进军的事情。
崇祯只说了一句话:“朕希望在一个月之内见到万丹伟征的脑袋。”
第486章 皇帝的布局,三路挺进
崇祯要快点结束战争的原因不是因为粮草不够。
而是因为现在已经是初冬,大同镇的冬天不比南方,这里冬天最低温度可能会有零下二十几度。
再加上最近这些年的气候非常反常,历史上俗称小冰河时期,达到零下三十度都不是没有可能。
在古代没有暖气设备的北方,冬天冻死人是常事,一旦缺少粮食,死的人会更多。
这是崇祯绝对不允许的。
所以,这一次的行动一定要快。
一张战略地图摆在面前,包括草原、大同镇、山西。
崇祯道:“都说说看,如何能在一个月之内结束这场战争?”
御林卫第二军军长尤世威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若是要尽快结束战争,则全军全速推进大同城,收复大同城,只要收复了大同城,以天子名义号令四方,那些溃败的将士就会感受到振奋,他们都会奔往大同城,加入我们,届时大同镇士气大振。”
崇祯不作表态,看来尤世威在整体做战术计划这一块是短板。
他是陕西榆林镇人,那里的人有一个特点:彪悍!
但如果真的按照尤世威这种打法,怕是在自杀。
为何?
以京卫军的实力,要打万丹伟征,还真不是难事。
但是打仗从来都不是双方站好了提着刀子互砍这么简单。
例如按照尤世威的策略先去打大同城,把大同城夺回了,向整个大同镇发消息说天子御驾亲征而来。
那些在溃败的明军有一部分可能真的会去大同城。
但是更多去大同城的是难民,因为他们需要粮食,他们要去找崇祯要粮食。
上一篇: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下一篇:试图驯服黑莲花会出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