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当暴君 第584章

作者:画凌烟 标签: 穿越重生

  打闪电战的精髓就是快!

  来的快,杀的快,走的也快。

  决不可过分恋战。

  因为以最快的速度将对方打懵逼,而对方如果实力强大,是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消化,并且及时反映过来的。

  这个时候,你孤军深入,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八月初八,战报显示,明军已经在沈阳以北三百里,只需要三天时间就能兵临沈阳城下。

  皇太极心脏跳动的速度都加快了,这绝对不是心动的感觉,而是紧张。

  沈阳正在快速调集军队,在沈阳城外,皇太极本身还有两万亲卫兵,只是之前他病了,基本上无法主持局面了,才有代善等人的逼宫。

  现在,能下床走几步,兵还是可以调的。

  但到现在,都还没有人知道明军到底来了多少人,真实实力。

  直到八月初九的早晨,天刚刚亮,探子回报,明军已经在昨夜向西疾行。

  皇太极听完,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下来了。

  还好走了!

  他转念又一想,不对!

  明军这来也快,走也快,必然没有多少人。

  “快!快下令全线追击!”

  “嗻!”

  等皇太极反应过来的时候,天雄军早已无影无踪。

  崇祯五年八月,整个建奴的核心层都记住了一个名字:卢象升!

  也正是在这个月,整个建奴的高层都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曾经被自己摁在地上摩擦的明朝的强势。

  从万历年的萨尔浒之战到后来的觉远岛屠城,八旗已经习惯了明军废物们的逃跑和求饶。

  理所当然,也发现了明朝的脆弱。

  这个中原王朝,看似辽阔,但内部已经千疮百孔。

  可是,这几年,明军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却完全颠覆了建奴对之前明军的认知。

  八月十三日,一封情报放到了崇祯的桌案上。

  崇祯看完后,激动得站了起来,在乾清宫中来回走动。

  “卢象升没有让朕失望!”

  崇祯连忙走到地图前,这一次对皇太极的重创甚至超出了崇祯原本的预料。

  现在只剩下两个地方还在对峙:辽河与辽东半岛。

  而受到重创的皇太极,是绝对不敢再乱动了。

  那么现在问题又来了。

  要不要下令全线进攻?

  关于这一点,在接下来的大明朝朝堂上出现了大的争论。

  一派表示应当立刻派兵北伐,一派表示应该稳住全局,先消化草原局势。

第712章 大明朝的新常态,潜在的金融危机

  也是在八月十三日这一天,毕自严将此次的军费预支奏表呈递了上来。

  这一次,明军出动了多少人?

  京卫军8万人!

  北府兵5万人!

  关宁军1万人在辽河之畔。

  天武军3万人!

  一共动员了前线将士16万人。

  而这16万人所需要的后勤补给,需要多少人完成?

  30万人!

  如果不是顺天府到山海关有了水泥路,如果不是调动了几十艘战列舰到登州做后勤补给,恐怕东线打得也不会如此顺利。

  西线(草原)呢?

  西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张家口被破,北府兵和御林卫在北府大会战中都有受到重创。

  可以说,这种东西线同时开战,并且大明朝是纵深作战,以目前军政完善程度,补给已经达到了极限值。

  这样规模的战争,再往前一步,就是双方的全面战争了。

  双方的全面战争是什么场面?

  大明是这个时代人口最多,幅员最辽阔的帝国。

  皇太极的金国,是这个时代,野战铁骑最强大的汗国。

  东方大陆的两个最强者全面开战,将是千里化作赤地的战争,将是人头堆积如山,尸骸如汪洋的战争。

  双方都没有准备好,所以,双方的最高领导者,都做了最后一步的克制。

  所以,对朝堂上的争议,其实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纠结。

  因为现在根本还没有能力推平辽东。

  从治理整个大国的角度也可以分析。

  目前大明内部尚有诸多矛盾没有消化,贸然发动大规模灭国战,如果没有作者对主角的气运加身,战胜率大概也就60%。

  即便灭了皇太极,大明朝目前的行政体系也不能消化辽东广袤的地盘。

  即便勉强派人管制,也会激发出更大的矛盾,从而影响关内各项新政的持续深化。

  所以,无论从自身实力还是时机来看,都还不是灭国的时候,此次的总体花费户部也做了估算了,包括军粮、运输军民的俸禄、抚恤金、犒赏,对张家口的赈灾款,以及对伤员的治疗,保守总花费是3000万两。

  这么大一笔开支,朝廷目前的财力,肯定是有的。

  毕竟去年刚从南直隶抄了一亿多两。

  唯一面临的问题就是,目前朝廷没有那么多现金银钞,需要打开印钞机。

  那么问题来了。

  是不是现在有了皇家银行,就不差钱了,想印多少印多少?

  当然不是!

  钱是不能乱印的,即便是皇帝,也不能违背经济规则。

  朝廷本身有一亿多两的储备银,相对应的是可以印这么多钱的,不会出现太大的经济风险。

  不过按照目前的盘子,这一亿多两,基本上最多两年就用完了。

  想想就知道,现在最花钱的水泥路已经完成了一半了。

  第一批水泥路主干道属于国家级别的公路,肯定是朝廷掏钱,和地方上的财政支出和收入没有太大的直接联系。

  而就水泥路的最新情况,从北京到武昌的国道已经从北京到修到了郑州,还有三分之一就到武昌了。

  而从武昌修到西安府的水泥路,也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

  至从武昌抵达广西的路,可能因为南边山区很多,路修的有些饶,才修了一半。

  不过,两年半时间,能修到这个地步,动员能力已经非常高了。

  若是换做以前的大明朝,恐怕没个几十年是修不下来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

  摆在崇祯面前的新问题已经出现了。

  为什么问题?

  因为新政引发的经济问题。

  什么经济问题?

  通货膨胀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

  因为朝廷通过搞基建,把银钞都发到了老百姓的手中。

  为什么发到老百姓手中,就出现了通货膨胀?

  因为皇家银行这两年大量的印钱放水啊,不少省的钱明显增多,虽然市场上的商品也相应在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远远没有银钞增加的快。

  钱大大增加,商品的数量却跟不上,市场上自然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如此一来,商家当然就涨价咯。

  例如,以前可能卖0.8两一石的粮食,现在就会卖到1两一石。

  这种涨价,在顺天府尤为明显。

  因为北京城在扩大,外城的外面在建立新区,新区建设了诸多大学、商业街等等。

  北京城需要的工人也最多,那些工人以前原本是佃户甚至无业游民,现在他们手里有钱了,去酒店消费了。

  这部分人就是突然增加出来的需求者。

  而商品的数量虽然也增加了,毕竟新农政也促使了粮食的增加,可明显跟不上需求了。

  这就是新问题,并且这个问题,会在接下来的大明朝成为新常态。

  因为宏观调控主导的经济发展,必然会适度的引发通胀。

  朝廷要做的就是控制通胀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