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当暴君 第87章

作者:画凌烟 标签: 穿越重生

  许多文官神色铁青。

  崇祯在忠烈祠前,在万人中央,受无数人敬仰。

  此刻,他才真正感受到了力量。

  他抬起手,声音才慢慢的平息下来,无数小伙们用激动的眼神注视着这边,看着庄肃的忠烈祠。

  崇祯看着喻御史,大声道:“大同镇死了多少人,喻大人可知?”

  喻御史微微一怔,硬着头皮答道:“此乃兵部之职,臣乃京畿道监察御史,负责监察京畿道百官,对大同镇兵事无监察权责。”

  你看,大明的官员,各个能说会道,丫的怎么说都有理。

  当他要攻击政敌的时候,就啥事都可以管,啥事都是他的职责范围,真他娘的一副为祖宗社稷豁出去的正义凛然。

  但若是这件事涉及到可能要他担责,那这件事就绝对和他无关了。

  崇祯微笑道:“朕且认为你无监察大同兵事之责!”

  “阎鸣泰,你给朕出来!”

  兵部尚书阎鸣泰心陡然一沉,连忙出来,行礼道:“臣在!”

  “你来说说,大同镇这次死了多少人?”

  “回禀陛下,据上报消息,大同镇此次共伤亡军民一万三千人。”

  阎鸣泰心里发虚,因为他也不太清楚这个数字,都是下面一层层报上来的,他心里非常清楚,下面的人报上来的时候,担心上面发飙,肯定会一层层减少。

  崇祯笑道:“阎爱卿,你这个兵部尚书是不是不想干了!”

  “陛下恕罪!”

  崇祯突然神色一凝,怒道:“朕来告诉你们,大同镇这次死了四万三千八百一十三人!”

  “破碎的家庭至少有两万户!”

  “你们真该去大同镇好好看看!整天缩在北京城,能有什么出息!”

  皇帝的话如同刀剑一样锋利。

  阎鸣泰道:“臣死罪,请陛下恕罪!”

  喻御史则道:“陛下,此次乃是大同巡抚失责,当惩处大同巡抚,与百官来祭拜这些丘八无任何关联,百官习圣学,岂有尊丘八之理,臣就算是死,也要劝天子勿要颠倒纲常!”

  “好一个纲常!”崇祯长袖一挥,大声道:“来人,给朕杖毙!”

  群臣心里一沉,却见左都督田尔耕立时上来,又有锦衣卫上来将喻御史押在地上,施杖刑。

  喻御史口吐鲜血,依然坚持道:“陛下,丘八误国,前唐藩镇之惑不能在大明重演啊!”

  “给朕打死!”

  再打了十几棍,这位喻御史被当众打死。

  现场鸦雀无声。

  崇祯心如铁石一样,谁也无法阻止他。

  崇祯继续道:“朕这只手在一个月前,亲手砍死了林丹汗的一个鞑子,朕要告诉你们,杀敌卫国,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谁敢侵犯我大明,人人得而诛之!”

第107章 再次虚空的国库

  随后有各有一位御林卫、白杆兵手捧黑色匣子,匣子里面便是战死在草原的明军骨灰。

  当然,是部分骨灰,要全部带回来已经不可能了。

  中间让出一条道,御林卫挺直胸膛,从中间走过来,走进忠烈祠,将骨灰放置在它所属的位置。

  前面有一块石碑,那上面有所有牺牲的士兵的名字。

  随后白杆兵的代表也出列,将骨灰也送了进来。

  同样,前面也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白杆兵战死在草原上的那些士兵的名字。

  崇祯走到忠烈祠门口那块足有十米高的大石碑前,将披在它上面的红色的布用力拉下来,石碑上赫然写着:英雄不朽!

  文官们看到了内心复杂,不少官员都认为,皇帝这是在作妖啊!

  江南的事还没有消停,监生胡焕猷现在还在北京城的大牢里,那边无数仕人都还在拼命弹劾魏忠贤,官场是风风雨雨,皇帝居然还闹这么一出,是觉得大明朝还不够折腾吗?

  但喻御史被打死了,那些原本还想站出来的人,现在乖乖躲在一边。

  这些人都是政治老手,皇帝都当场打死一位御史了,谁还会觉得头铁呢?

  此时,有官员高呼道:“天子圣明!”

  众大臣才齐声高呼:“天子圣明!”

  别看大家现在都很配合了,但不少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小九九。

  皇帝啊皇帝,你以为你搞个忠烈祠就可以提高武人的地位了?

  太年轻,太单纯!

  你是不是还要提高军队的饷银?

  这饷银是从哪里发的?

  户部!

  你是不是还要扩充编制?

  这编制从哪里来校对?

  兵部!

  你是不是还要拨款制造兵器?

  这兵器从哪里来?

  工部!

  是不是都要经过我们这些文官?

  只要你的钱经过我们,我们就可以刮一层皮下来,然后用一百种方法让下面的人只能拿到很少的钱。

  却说崇祯带着文武百官这么走了一遭,在北京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些天,到处都在传天子去忠烈祠的事情。

  九月五日,杨嗣昌做了一份北庭都护府的五年战略规划给崇祯,大概意思是,五年之内兴兵十万,彻底整顿完漠南蒙古诸部。

  至于里面要的人,要的钱,需要朝廷的配合,也都写得清清楚楚。

  孙承宗检阅完后,在里面旁边批复了一些建议。

  例如五年时间要建立起北庭府城,要征调十万精兵,还要在北庭府城方圆三百米营建大小城堡二十座,很显然太仓促。

  建奴和北边的科尔沁这些蒙古大部族可不是吃干饭的,人家肯定不会搬个小马扎,嗑瓜子吃西瓜坐在旁边看你建吧?

  好了,且不说五年,时间什么的都可以调整,咱不杠。

  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是如何在建奴的西边,漠北的南边,建立起这么一座北庭府?

  让建奴和敌对蒙古诸部在一边观看建城的方法是啥?

  这才是核心!

  搞一大堆的算数出来,摆整张整张纸的数字有啥用?

  面对孙胡子一系列的灵魂拷问,杨嗣昌赶紧回去把方案细化。

  首先,再次审视这份计划书,他自己也觉得五年却是有些赶,为了在皇帝面前装逼才说的五年。

  好,改成十年。

  其次,把计划分出了三步。

  第一步:巩固与鄂尔多斯、内喀尔喀、土默特部、朵颜卫的关系,通过互市和联姻来巩固。

  用时一年时间,在这一年里,老老实实修个小城寨在那里,朝廷后方要配合,调度和筹集资源也是要时间的,不能张口就来。

  第二步:用三年时间,修建五个城寨,练兵三万,与蒙古诸部合众七万大军,可以初步有效抵御建奴。

  为什么要将城寨先分开来修?

  要迅速建立起有效的防御来,而不是花很长时间修一个防御府城,那样敌人打来了,往哪里守?

  第三步:在六个城寨的防御系统下,花六年时间,着手开始修建北庭府城,在第七年增兵至十万,第十年形成对建奴绝对的战略威慑,彻底阻断建奴西进之路,将建奴压缩在辽东,形成包围之势。

  这份万字北庭都护府的方案呈递到孙承宗那里后,孙胡子一个字一个字看完,看完后与其他阁臣商议完,在上面写了一些建议后,才呈递给了崇祯。

  崇祯看完点了点头。

  不过在贸易互市的那地方也批复了诸多指示。

  例如:互市的类别不仅限于粮食、丝绸,还可以有书本,例如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还可以让人去北庭府修建私塾,教蒙古人读论语。

  杨嗣昌一看到皇帝批复的这些,吓了一大跳。

  皇帝不是在开玩笑吧?

  怎么能拿圣人的东西去给蛮夷呢?

  杨嗣昌是个会做官的人,就是那种十分配合领导的人,他满口就答应了,但其实肯定不会去做这种事的。

  他提出让亲王来迎娶蒙古公主已经被喷成狗了。

  如果再提把圣人经典传授给蛮夷,那估计大臣们要把他钉在墙上用鞭子天天抽了。

  建议迎娶蒙古公主顶多被一部分所谓的清流喷。

  但干这种事,是要被全天下的读书人唾弃的。

  但在崇祯这个现代人看来,古代的文化输出做的太差了,只对内,不对外,太过封闭了。

  让蒙古人学孔子的那些东西,把蒙古人变得温顺一点,难道不好么?

  士大夫们啊,就是喜欢守着这些个孔孟圣道。

  崇祯知道杨嗣昌不会去做的,但他还是想给杨嗣昌表个态。

  至于这大明的教育,那是得流血才能改变过来的,这是后话,现在还不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