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当暴君 第96章

作者:画凌烟 标签: 穿越重生

  留给崇祯的时间并不多,大明的千疮百孔,腐毒烂肉,必须以非常之手段挖出来!

  以钢铁之手段,横推之后,回炉重造!

  下午的时候,那九人被拖到菜市口一刀砍了脑袋。

  傍晚的时候,九颗脑袋悬于南城门口。

  他们都还睁着眼睛,瞪着前方,微微张着嘴巴,脸上还保留着死那一瞬间的恐惧。

  鲜血低落下来,把南城门下的路都滴成红色。

  就在上午的时候,他们都还是高高在上的勋贵,兵部官员,此时已经身首异处。

  抚恤金被贪污,当今天子暴怒,连斩九人的消息很快就在京师传开,一时间京师震动。

  驿卒也在飞奔,将今日之事传遍顺天府。

  顺天府的大大小小官员震动,而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好,皆言当今天子圣明。

  夕阳渐渐沉下来,将紫禁城沐浴在斜晖之中。

  大臣们依旧在那里,崇祯道:“阎鸣泰,你是朕的兵部尚书,你以为这件事兵部按照流程走完就没你的事了?”

  阎鸣泰一直跪在地上,双腿都跪麻了,不停道:“臣知罪!”

  “你虽未参与其中,但管理失职,朕罚你一年俸禄,你可有意见?”

  阎鸣泰毕竟是兵部尚书(国防部长),这件事影响恶劣,但从公正的角度来判,阎鸣泰顶多也就是个管理失当。

  而且犯事的是主事,主事上面有员外郎,员外郎上面还有郎中,郎中上面还有侍郎。

  三个主事犯了事,惩罚到尚书头上,已经是重判了。

  就像公司里面,市场部下面的员工贪污公司公款,公司把员工送进局子了,总不能把市场总监也一起送进局子吧?

  最多挨一顿骂,责怪他没有及时发现。

  而罚阎鸣泰一年的俸禄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罚俸禄,而是起到警戒其他人的作用。

  阎鸣泰心头一缓,本以为以皇帝的暴脾气,自己的位置是保不住了,没想到才一年的俸禄,这一点他倒是能接受的。

  阎鸣泰连忙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臣拜谢君父天恩!”

  其他官员心头也是一缓。

  看来此事今日到阎鸣泰这位为止了,至于刑部后面如何查案,那是后面的事了。

  任何改革都会触犯到相关利益集团,例如李邦华的军制革新,不仅仅触犯了勋贵的利益,而且也触动了兵部的神经。

  襄城伯有恃无恐的原因就是他知道兵部和勋贵,没有人喜欢李邦华,地方上的巡抚、总督,也都不喜欢李邦华。

  李邦华滚蛋是迟早的事。

  但他们都没有想到,皇帝改革的决心如此之大,不惜触犯大忌,将军队直接调入北京城,当天就敢把勋贵和大臣的脑袋挂在北京城的城门口。

  他们没想到这个十八岁的少年,不止是说一说的。

  而经过这件事,崇祯得到了什么?

  一、把京卫中几个主要的勋贵都给干掉了,腾出了位置。

  二、这件事虽然没有直接撼动兵部,却让兵部理亏,对接下来建设监察厅,分兵部的权,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点已经告诉了所有人,李守琦等勋贵被处斩,这件事直接越过了三司会审。

  这无疑给文官们一个提醒:朕随时可以越过你们办事,你们自己好好掂量掂量!

  但就这么结束了吗?

  没有!

  刑部介入相关审讯,相关人员一个也别想跑。

  刑部介入那是台面上的,正规的。

  而私下的,皇帝亲军锦衣卫自然也不会就此作罢。

  三天之后,刘鸿训就从蓟镇回来了。

  刘鸿训是崇祯朝初期罕见的内阁能手,不过这人很可惜,在正统的历史上,他因为私下说崇祯是个“冲主”,被崇祯怀恨在心,给弄死了。

  这人能力和态度绝对没有问题,是个愿意办事的人。

  三天后,刘鸿训给崇祯呈递了一份奏疏,里面写得清清楚楚关于蓟镇调兵案的侦查过程。

  这份奏疏让许多人睡不着觉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份奏疏一是证明了李邦华是冤枉的,二是查明了真相,有人暗自私通山东都指挥使司。

  山东都指挥使司是干什么的呢?

  是管理山东省所有卫所士兵的衙门,两京十三省,各有一个。

  他们负责平时卫所的管理,例如卫所军户的操练、屯粮。

  不过明朝后期卫所已经烂到根了,都指挥使司的军官大多不作为,利用权职之便勾结当地的乡绅地主,侵占军户的良田。

  与此同时,军户良田的税也比普通民田要高,就导致了许多卫所军户的逃亡和糜烂。

  这件事也反应出了卫所的弊端。

  这件事的侦查其实并不难,正如骆养性所言,从山东卫所调过来的士兵,在半路上被军官故意压迫,导致大量的士兵不堪痛苦被迫逃亡。

  这些人有的还在山东省,有的已经进入了顺天府,干脆就留在顺天府,落草为寇。

  这事就操蛋了。

  一是没能及时让蓟镇补充好兵力,二是把山东的卫所士兵相当一部分逼成了草寇,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三还让李邦华背了黑锅。

  这每一条简直就是在给崇祯添麻烦。

  看完刘鸿训的奏疏,崇祯道:是你们太飘了,还是朕拿不动刀了?

第119章 蓟镇调兵案

  在皇帝把一批人的脑袋挂在城墙上后,刑部的办事效率突然就高起来了。

  在刑部加班加点的追查下,几天之内还真又揪出一部分人来了。

  例如通州衙门,把张松的名额给划掉的主事。

  例如大兴县的县令。

  以及北直隶几大州府下面的同知、主事。

  竟竟然形成了一张网,凡是有战死的御林卫的老家,几乎都可以看出几个官员牵扯进来此事。

  毕竟崇祯带着人去草原打仗,战死的有大约两千人,受伤的三千(指残疾)。

  按照李邦华新制定出来的军规,战死沙场的士兵家庭能领到50两,两千人大概就是10万两,受伤的基本可以领到20两,三千受伤的,大概6万两。

  一共16万两。

  明朝辽东士兵的军饷大概是1.5两每个月,为了不影响辽东,御林卫暂时定的也是1.5两每个月。

  不过御林卫因为是皇帝的亲军,福利肯定比辽东军要好。

  按照每人50两的抚恤金,相当于33个月的军饷。

  16万两,还算是一笔不小的钱了。

  李守琦自己拿了一万两,其他人分了九万两,剩余6万两,极少数发下去了,又有一部分被底层的小吏给贪了。

  真正到阵亡士兵家里的,少之又少,几乎不剩了。

  因为牵扯进来的官员越来越多,刑部尚书苏茂相立刻进宫面圣,与崇祯阐明其中利害。

  崇祯不待他说完,便打断了他:“查!彻查!一个不许放过!谁拿了钱,全部押入京师斩立决!否则朕就要你的脑袋!”

  苏茂相不敢再说什么,赶紧下去继续查办。

  短短几天之内,就有十几个官员被查处,押送京师。

  还有的涉及到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的,全部查,凡是沾了钱的全部抓回京师处斩。

  其中还有一个刑部员外郎(处长)在此事中,收钱买命,被人举报了,结果这个刑部的员外郎的脑袋当天就被挂在了北京城墙上,并且被抄家。

  皇帝在朝堂上怒道:“刑部员外郎收钱办事,已经烂到刑部了!大理寺,给朕复查!凡是有任何作假之事,一律斩立决!朕就不信,这满朝的大官,还给不了那些战死的士兵一个交代了!”

  于是,很快大理寺参与进来复审。

  什么叫复审?

  就是你刑部查完交上来的,大理寺再复审一遍,如果有作假,对不起,等着人头落地吧!

  因襄城伯李守琦引发的抚恤金案正在严格执行彻查,而另一件因他引起的事情,也开始在朝堂上推起风波。

  什么事?

  蓟镇调兵案!

  自从刘鸿训的奏疏呈递上来后,在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

  刘鸿训在蓟镇查到的所有的证据,都指向李守琦等一批勋贵。

  此时,最能叫唤的人又出现了。

  谁?

  督察院左副都御史杨所修。

  杨所修就是那种典型的政治投机分子和无耻小人。

  魏忠贤党政的时候,他就依附魏忠贤,后来新皇登基,要办魏忠贤,为了与阉党撇开关系,他第一个弹劾阉党。

  历史上的崇祯大肆惩罚阉党,可穿越者崇祯并没有大肆惩罚阉党了,几乎把阉党案给翻篇了。

  于是杨所修又认为自己安全了,开始飘了。

  飘到开始收李守琦的钱来弹劾李邦华了。

  结果一下子走偏了,李邦华没有被摁死,现在他反倒是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