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166章

作者:黄柏山人 标签: 穿越重生

  这种略显异常的反应,让跟在她身边的尚宫、宦官与女官们,都有些不解,不过他们也不敢多问,只一心办事,确保自己所负责的任务不会出差错。

  八公主已在今年的大招录中,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一位九品女官,今日休沐,被皇后带在身边帮忙。

  再次见到皇后特别严格地挑出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后,八公主忍不住低声问道。

  “母后,儿臣怎么觉得,您好像格外重视今天的这场庆功宴,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皇后目含深意地看向她,语气平静地回道。

  “是有特殊原因,不过母后现在不能告诉你,你要记住母后常跟你说的话,我们一家能有今日,靠得都是太子,你们不要只看到他所拥有的光鲜身份与地位,其实他生来就没有选择机会,比我们所有人都过得更加辛苦不易,知道吗?”

  八公主闻言,忍不住失笑。

  “母后说的这些,儿臣当然有记住,若非儿臣只是一个公主,都要怀疑您是不是因为担心儿臣想与太子哥哥抢储君之位,才会这般一再强调。”

  皇后并不担心大公主与二公主,毕竟那两个女儿对政事并不上心,她们经历过人生的起落,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胸无大志,就算知道太子不是弟弟,而是妹妹,她们可能也就震惊一下。

  三公主虽然志在仕途,但是她的追求是能多为民做事,为此甚至不惜将唯一的女儿留给他们照顾,可见她对权势地位并没有多大野心。

  何况三公主是庶出,同为女儿,在她这个中宫皇后有四个嫡女的情况下,庶女们注定没有机会。

  但是八公主有心仕途,还孜孜不倦的一再努力,考了三次才考上一个小官,即便做得很辛苦,也努力坚持,甚至还有几分乐在其中的表现。

  让皇后不得不生出几分防备,不希望这个小女儿在知道真相后,生出不该有的心思,姐妹之间生嫌隙,所以这些年来,她一直在有意无意的强调这些。

  除了正宁帝,皇后算是第二了解何殊的人,知道小女儿就算起了心思,也无法给太子构成威胁,但她不愿看到这种可能的出现,因为那会让她为太子这些年的付出感到心寒。

  不过她并没有多解释什么,而是继续核查庆功宴的一应准备工作,早在接到大军抵京的具体日期后,这场在正宁朝规模空间庞大的庆功宴,就已提前开始做准备。

  皇后知道,在别的方面,她帮不上太子,她只想将这场庆功宴给准备得足够完美,不出任何差错,不在这些旁枝末节方面给人留下任何把柄。

  太子的身份真相,不仅让正宁帝背负着巨大压力,同时也是她的心病,如今终于到了将要向世人揭露真相的关键时刻,面对真相揭露将会带来的未知将来,她的心情实在很复杂。

  等到庆功宴的一切准备就绪,大臣们与有功将领们纷纷带着家眷,或是结伴而至时,让本来有些冷清的宫中,骤然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收复失地之功,对大安的意义,甚至还在将西月纳入大安版图的这件大事之上,所有前来参加庆功宴的人,都面带笑容,彼此都说着喜庆话。

  让这场庆功宴少了往日常见的那些明争暗斗,多了几分和谐与真诚,这种场面可谓是非常难得。

  作为这次亲自率军亲征首领,何殊在这个场合,当然是备受关注的主角,坐在正宁帝一侧,招待群臣与众将。

  酒过三巡后,气氛正酣,有位勋贵举杯上前道。

  “殿下英明神武,乃是世间少有的将才,有殿下在,我大安必将威震四海,成为万邦臣服得□□上国,臣敬殿下,不过殿下有伤在身,且不可多饮酒。”

  听到这位勋贵的话,不仅正宁帝面露惊色,殿内众大臣也都一片哗然,让何殊有些无奈。

  “有劳淮山伯惦记,孤只是受了些皮肉伤而已,现已痊愈,不足为虑。”

  没等淮山伯开口,正宁帝就已经下令道。

  “赶紧将太子桌上的酒水给撤换下去,太子受伤的大事,竟然无人通知朕,真是不像话。”

  崔景怀等将领迅速起身请罪,何殊摆摆手道。

  “大家都不必紧张,父皇也不必担忧,儿臣自幼习武,身体强健,这点小伤,已在回京途中痊愈,是儿臣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特意要求他们不得外传。”

  正宁帝迅速领会到她的意思,随即收拾好心情,脸色也缓了下来。

  “痊愈了就好,不过下不为例,再有类似的事,可不许瞒朕。”

  何殊笑着应下,然后看向意识到自己失言的淮山伯举杯道。

  “儿臣遵旨!既然如此,孤就以茶代酒,回敬淮山伯,看到你们楚家子弟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孤很欣慰!”

  本因自己失言而感到紧张的淮山伯闻言,瞬间放下心来,难掩欣喜与激动的拱手施礼道。

  “能有机会效忠于陛下与殿下,乃是臣楚氏一族的荣幸,为守护我们大安江山的统一,领土的完整,巨等万死不悔!”

  这番话让在场众将领听得热血沸腾,纷纷跟着附和。

  这次追随太子出征的经历,给这些将领们留下的印象实在太过深刻,他们此刻正处于对太子无比推崇的状态,将这些表忠心的话说得特别诚恳。

  而这些武将们毫不掩饰的态度,也让殿内众大臣们认清一个事实,就是太子大势已成。

  不仅仅是彻底坐稳了太子之位,而是彻底坐稳了无冕之王的位置,现在就看太子自己打算在何时继位了。

  毕竟在过去近半年的时间里,正宁帝所表现出的一些与从前有些类似,但又明显存在许多不同的处事风格,已经让许多大臣心中都忍不住生出怀疑。

  准确地说,是他们早已生出怀疑,只是他们实在不敢相信那个太过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真相,却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基本得到确认而已。

  只是大家心里都明白,某个真相实在太过惊人,他们能做的只有揣着明白装糊涂,然后重新审核与确定太子的地位而已。

  这也是他们在听说太子率大军在牺牲不值一提的情况下,在最短时间内,就顺利攻入理山王都,将理山国重新变成大安的山阳省后,争相在朝堂上不吝溢美之词地夸赞太子,努力向太子表忠心的原因所在。

  毕竟他们在发现那个真相的同时,也从中发现了另一个真相,就是当今皇上是真的不恋皇权帝位,一心想要早日禅位给太子。

  要不然,谁能‘丧心病狂’到让一个稚子小儿帮他治国理政?

  正在暗自感慨,在场众大臣们突然收到由内侍或宫女分发给他们的一张纸,让这些大臣们都颇为疑惑。

  当他们看清纸上写的那些让他们感到眼熟的内容时,心中有都有些蒙,同时还难免感到有些脸红。

  因为他们已经发现,纸上写的那些,正是他们此前在朝堂上亲口说的那番夸赞太子的话。

  说得时候不觉得,被人这般记下来,还特意送给他们看,这种心情就难以形容了。

  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后,这些大臣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问题所在。

  皇上让人记下他们当初在朝堂上夸赞太子的话,此刻又将这些内容发给他们,此举分明是在提醒他们,让他们不要忘记自己对太子的赞扬。

  可是皇上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有些大臣不动声色地看向同僚,发现大家正面面相觑,都是既觉疑惑,又努力故作坦然的模样。

  作为随军出征的有功之臣,沈卓的席位不在文臣之列,而是在专为有功将士与功臣们所在的区域。

  注意到那些留在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基本是人手都领到了一张纸,看完纸上的内容,所有人的神情都有些的微妙时,沈卓心中瞬间想到的,就是那位不知又在算计什么了。

  这个疑问浮现在脑海中的同时,沈卓脸上温和的笑容突然一滞。

  因为他随即就已想到,那位可能在算计什么,什么样的事,才值得她算计殿内所有人。

  随后宣读的一份禅位诏书,则证明了他的判断。

  “……皇太女何殊扶危拯溺,亲率大军收复失地,决百胜于千里,庇天下黎民能安居乐业,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现授帝位于皇太女何殊,望尔敬遵典训……”

  皇太女?

  殿内这些文武大臣们忍不住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可是那退位诏书像是担心他们没听清楚般,一再提起‘皇太女’,让他们想要忽略都不行。

  确认自己没有听错后,寂静无声的殿内众人,除有数的几个知情人外,其他人此刻都有些蒙,好好的太子,怎么就成了太女?

  怎么可能是皇太女呢?

第二百一十四章

  手上的纸顺利发挥作用, 时刻提醒着钱阁老不要忘记他此前如何夸赞过太子,所以他硬着头皮,尽量措辞委婉地开口道。

  “启奏陛下,老臣听着这份诏书中的用语, 可能存在重大失误, 您欲传位于皇太子, 却被写成了皇太女,或者是……老臣听错了?”

  隐瞒多年的真相,如今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昭告世人, 正宁帝的心情十分好,笑容欣慰地回道。

  “钱爱卿没有听错, 也诏书上的措辞, 也并不存在失误,太子本就是女儿身,只是她出生后,有大师为她批命, 说她命格贵重, 不宜当女儿养,朕才将她当儿子养, 如今朕已到了需要安心颐养天年的岁数,也是时候该让太女正式继位了。”

  又是让人无言以对的‘批命’之说,让在场群臣都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可是仔细想想, 这个‘批命’之说仿佛又不无道理。

  当今皇上若非膝下有这么一个当儿子养的女儿,这皇位怎么也轮不到当时已过而立之年, 却没有儿子得正宁帝头上。

  这位皇太女的命格, 也确实够贵重, 贵到不仅旺自身,还能旺她爹。

  崔景怀也同样为这个消息感到震惊,虽然他可以说是看着何殊长大的人,时常与对方打交道,只知道对方聪明厉害得足得让人忽略她的年龄。

  但他此前也从没想到,这么一位做事精明果断,身具雄才大略的太子,其实是女儿身。

  不过现在知道真相后,他也只是震惊了一下,随即就表态道。

  “无论殿下是太子还是太女,都不影响殿下文韬武略、英明睿智的事实,陛下圣明!”

  已被何殊任命为阁老的秦侍中也随即表态道,“陛下圣明,太女殿下不惧危险,亲率大军收复大安失地,为当年战亡的将士们报仇雪恨的不世之功,震古烁今,臣等钦佩不已,恭请殿下早日承继大统,不负陛下的厚望!”

  有了这么两位带头,殿内众文武大臣纷纷表态,表示自己对于太子变太女,太女将要正式承继大统一事,心无芥蒂。

  毕竟何殊在此次征点理山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能力,已经获得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可。

  战后赏罚分明,对他们这些将领没有半分忌惮,公开他们的战绩,让他们获得百姓们的拥护与赞扬的态度,也让他们感到十分心安。

  所以他们虽然也为太子本为太女的真相大吃一惊,却在反应过来后,迅速接受并认可了这一事实。

  场上有不少大臣很想跳出来,抨击皇上打算让女儿继位,‘牝鸡司晨’的这个决定。

  可是手上的纸,无时无刻地不在提醒着他们,但凡他们此刻敢跳出去,他们只会落得个自打嘴巴这一惨淡结局,即便将自己的里子与面子都丢尽,也改变不了任何局势。

  唯今之计,他们只能选择无视性别问题,继续坚持之前的态度,支持太子,也就是现在的太女,正式登基继位当女帝。

  毕竟在场那些手握兵权的武将们,都已旗帜鲜明的表现出他们对太女的拥护与支持态度,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这些文臣在这件事情上,根本没有可质疑的余地。

  所以那些文臣,尤其是那些已经猜到某些真相的大臣,随后也都干脆利索地放弃挣扎,强笑着表示支持。

  在场心情最为复杂者,莫过于那些宗室出身的王公,尤其是与正宁帝血缘关系较近的一些人。

  他们是真的很想站出来说些什么,当今没有儿子,就是他们这些宗室的机会,完全可以要求正宁帝从他们的儿孙中过继皇位继承人。

  可是殿内这些大臣纷纷表态,愿意支持和拥护太女继位,没有一个人提出太女身为女儿身,无权继位的现实,让他们深刻地意识到,自家是一点可争取的余地都没有。

  再想想这些年来,相继消失在大安的那些同族,还有因参与到谋反,或是大案中,相继被夺爵抄家的那些宗室人家,剩下这些,谁也不敢以宗室的身份站出来指责什么。

  毕竟他们此刻都已无比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事实,就是当今与太女的大势已成,他们步步为营,从头到尾都没打算给别人留下机会。

  所以才有了当前的这种局面,在这个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真相公开后,本该引起群臣反对与抨击的大事,众大臣竟然一面倒地表示支持与拥护。

  能有机会留到现在的这些宗室王公,基本都是相对较为本分,没有那么多野心的人家,认清事实后,也都紧随何广成与新任宗正之后,纷纷表态。

  这个结果让正宁帝更觉欣慰,虽然早知道经过何殊多年来的谋划,大势已成,就算有人反对与质疑,也改变不了既定的结果。

  但是能够如此风平浪静地顺利落实此事,肯定更好。

  “看到诸位爱卿都能如此支持朕与太女,朕心甚慰,太女宅心仁厚、聪敏多智,这些年来,助朕良多,为我大安江山的安稳屡建奇功,绝对担得起这江山重担,望诸卿以后还能一如既往的支持太女,共铸大安盛世基业!”

  殿内随之传来整齐划一的应和声。

  这场极具历史意义的庆功宴结束后,众将兴高仍在采烈地议论着,关系交好者,还三五成群的相互邀对方换个场子继续喝酒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