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发生前 第214章

作者:莫向晚 标签: 穿越重生

  事情很快就被办妥了,这种事情不涉及朝堂,顶天了是皇帝的兴趣爱好,其他的大人虽然听闻,觉得此事荒唐,但既然不是劳民伤财地弄什么东西,就是普通的炼药,药材钱又不用国库出,都是皇帝私库,朝堂上的大人们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曹志这一次出府就没有回去,先是在府衙等着府尹大人验证药效,之后就是求得了对方的代为禀奏,等到要求得到允许,皇帝大方地让他成为了皇家道观的观主,一下子成了皇家道士,却也没有别的事,就是专心炼药即可。

  还给他派了几个下人服侍,都是道士模样,估计也是要跟着学学怎么炼药。

  精神力刻画符阵可不是看一看就能学会的,曹志也不担心对方偷师,光明正大地开始炼药,药材都是各种有滋补功效的,但是炼成之后的效果却是另外一个样子。

  第二次炼药出来之后,皇帝分了两枚让御医去研究,最后的结果很是让人汗颜,完全不明白其中到底是怎样的原理,而药丸一旦被剖开,药效也就完全没有了,这也很是让人奇怪。

  不过这些疑问倒是更切合了梦中仙缘的说法,让曹志这个道士也在小范围内出了名,而他的身世,经过朝廷宣扬,不少朝臣都知道了。

  便是之前因为同属于武将系统而对皇帝对待武安侯的态度多有微词的,听到武安侯十几年前就敢那样胆大包天,欺上瞒下,对其态度也有了变化,文臣方面更是默默把此事记到心里。

  如今北边儿还有外敌要防,自然是动不得武安侯,但是等到替换的人上去了,也就不需要这样一个暗藏私心的侯爷。

  远在北边儿的武安侯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反倒是因为九死一生的儿子终于到了他身边而感到高兴。

  曹光启没想到这一趟这么艰难,好容易到了父亲的身边,也是高兴非常,刚一见面就是泪洒衣襟,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言辞做派都是投其所好,让武安侯对这个儿子的印象更鲜明了一些。

  武安侯常年在外征战,京中的府邸并没有住过多长时间,几个儿子的出生成长都不曾完整参与。既然不曾养在身边,也就不要期望感情有多么深厚,如今看到面前儿子还算优秀,便不再去想京中那几个替换不出来的儿子了。

  在他看来,自己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等到大事成了之后再生儿子都来得及,没必要紧着救儿子而耽误大事。

  曹光启更明白对方的这一点心思,在以后的日子里,力图表现的同时也不让武安侯多费心,无论各方面都争取做到最好,以便加深自己跟父亲的感情。

  也是直到此时,他才终于觉得自己脱离了上一辈子的悲惨结局,心里有了些放松,才能够真正有时间思考武安侯谋反这件事到底妥当不妥当了。

  曹光启上辈子就是一个普通的庶出子,因为家中并没有主母的缘故,父亲又常年在外,他和上头两个哥哥,无论是嫡出还是庶出,关系都还不错,下头的弟弟也是,兄弟间的感情不说多么亲密,至少没什么矛盾。

  自己安全之后,再想到其他兄弟都要被杀,心理上就有了些不忍,在派人去打探京中动向的同时,也在想其他的法子看能不能通风报信,别让他们跟自己上辈子一样,稀里糊涂就被推到了断头台上。

  他却不知,他这样做是犯了武安侯的大忌。

  行事之前最忌不密。

  很快失宠的曹光启并未察觉到自己做错了事,他还想着自己这般是为了让兄弟们都逃回来,哪怕没有替身呐,只要提前跑,在武安侯谋反消息传出来之前跑掉,也是可以活命的。

  到时候看到儿子都还在,父亲肯定会很高兴,至于这样是否有了一些兄弟跟自己争宠,曹光启却觉得无所谓,他已经占了这般先机,后面肯定会越来越好,便是不能够,念着他这一份传递消息的情谊,他的那些兄弟也不会对他不好的。

  他便是如此,上辈子就没什么野心,最大的野心也许就是在学业上一争高下,这辈子若不是早知那样的结局,也不会绞尽脑汁千里奔逃,纵然这一路认识到了权力的残酷,但他却还是有一颗向往安逸的心,向上争的时候还想着要安排退路,最好也来个狡兔三窟,如此心里才算安稳。

  现在周围环境安逸,至少表面上是一片安逸,各种筹备都是私下里来的,他心里便再度生了懈怠。

  武安侯很快就发现这个儿子跟自己想要的不一样,想到还有几分担当的嫡子,有些后悔当初没能坚持到底,那时候,一无所知的嫡子还以为父亲对朝廷忠心耿耿,书信来往之间又哪里有已经知道武安侯不臣之心的曹光启更为贴心。

  如今发现曹光启并不是想象中那般贴心的样子,武安侯后悔了一下下便很快放下了,京中的防备愈发严密,传递消息不容易,想要替换也不容易,并不是随便找个人都能当替身的,若是动作大了,难免被发现。

  武安侯遗憾了一下,便放过了此事,有条不紊地展开自己的筹备工作,只是把曹光启排除在外,既然觉得对方不合心意,自然不会让对方多参与一些机密,免得最后因为对方的口风不严而坏了事。

  这样想着的武安侯还不知道他的所谓大事早已经泄了密,却不是因为曹光启派人传递回去的消息,而是因为那个从来不曾被他放在眼中只当做替身看的曹志早早便把他的目的泄露了出去。

  以臣谋君本来就是大逆不道,必要有个能够说得出口的理由,诸如薄待功臣之类的说法才能够有人追随,讲究一个前因后果,如今这番心思先暴露了,原因如何自然也就不那么重要了,起码在很多人的心中,如今皇帝对武安侯还是非常好的,而武安侯先这般,显然是毫无人臣之心啊!

  这般臣子,自然也就不怪皇帝随后处置他了。

  先失了“忠义”的武安侯此时已经失去了“人和”分,至于“天时地利”之上,如今的皇帝占据大统,又不曾遇到旱灾蝗灾水灾洪灾之类的事情,显然“天时”也不支持武安侯,至于“地利”,京城多少年的城防,稳固可想而知,再者武安侯若真的谋反,远道攻伐过来,一路上也必是举步维艰。

  已经安安生生当着观主的曹志如今所知的消息多了,也能够仔细分析一下目前的形势,无论怎么看也不觉得武安侯有获胜的可能,除非他所领的兵的确够多,也足够精锐。

  但是用一大家子的性命,包括自己的去博一个皇帝之位,真的值得吗?

  曹志是做不出这种赌徒行为的,自然也不能够理解那样豪赌的人是怎样的心理。

  或许是多年领兵在外,被当做土皇帝看待,还真的就以为皇帝就是那么简单就能当的,这才起了骄奢之心吧。

  跟武安侯从无交集,曹志也不知道怎样评价这个人,索性不去理会,安心炼药。

  他把握着速度,以每三个月三粒左右的速度献药,因为是用精神力刻画的符阵,虽然跟兴奋剂一样能够让人精神振奋,但是并没有毒副作用,便是日常用也不碍什么,只是之前包装得太过高大,可从没听说过长生药还能天天吃,日日吃的,所以便压制了速度,这样慢慢给着,他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的事情。

  科技树的攀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曹志准备从医药上面做起,一来这个是人人相关的,二来他从药而医,也不会显得多么奇怪。

  如今他的名声多半都是靠长生药撑着,显然有些虚,万一皇帝狠下心,真的因为武安侯的事情弄死他,他也是死了白死,如果再有个神医的名头之类的,用处更大一些,别人自然也不好随便朝他下手。

第381章

  草药并不是那样好研究的, 纵然曹志有着精神力的辅助能够快捷许多,但是这世上的草药何止千种,君臣佐使的配伍下来又何止万种,一旦潜心研究下去,很快也就顾不得外头的事情了。

  因为长生药而刷了一把存在感的曹志很快就沉寂了下去, 在很多人的眼中, 不过是武安侯的庶出三子不知怎地想要当道士, 然后得到皇帝恩赐当了个道观的观主。

  最开始可能有人会盯一盯,时间长了, 也就无人理会了, 而武安侯府那里,应该大权在握的管家直接被皇帝的人抓了,在这之前, 皇帝也命人监视过,只是那时候武安侯什么反迹都没有, 皇帝顾忌名声, 总是不好先动手,现在却不一样, 很多大臣都知道武安侯搞的这一出替身事件,自然不会站在他的那边儿,说到底, 皇帝才是大义正统所在。

  在武安侯还不知道的时候, 皇帝就已经掌握了主动权, 把整个武安侯府置于鼓掌之中。

  于是, 两年后,当武安侯自以为时机成熟兴兵谋反的时候,其实已经落入了坑中。

  曹志直到武安侯谋反消息的时候,已经对草药药方的研究出了些成效,他的成书《草药集》也已经在京中发售数月了,正是名声大涨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马上代表武安侯府上了认罪的折子。

  “这还真是知情识趣。”

  皇帝对曹志这个人有印象也是因为那长生药,但却是从没见过,封赏时候也都是太监带着口谕去的,这时候看到这个折子,才产生了那么一点兴趣。

  有了这样的一封折子,武安侯的谋反之罪是免不了了,因为已经“认罪”了。

  等到曹志那边儿收到皇帝的“免罪”旨意的时候,叩谢“皇恩浩荡”的时候还真有几分真心,不管这一来一往多少心机谋划,但武安侯府那些无辜人的性命到底是保住了,“念尔无知,不究其罪”。

  同样,皇帝一句轻飘飘的话,揭露了曹志的身份让他能够用回自己的名字同时,也让世人明白了无论武安侯的旗号是什么,他都是早有谋划,先辜负了君恩。

  “原来那武安侯早有不臣之心,竟是早早就找了替身… …”

  “那武安侯也真够心狠,明明是亲妹妹唯一的儿子,竟然被他拿来换了自己的儿子出来,还是换了一个庶子,真是… …”

  “要么说,还是皇帝陛下宽宏大量呐,这样都不追究他们,还说他们无知者无罪,我才不信他爹谋反他们当儿子的不知道呐。”

  “唉,可惜了那曹志,竟然摊上这么一个舅舅,我听说那认罪书还是他上的呐。”

  消息传到武安侯那里的时候,他已经打着“皇帝薄待功臣”的旗号与朝廷大军对峙关下了。

  雄关之下,两军对垒,互相之间少不了对骂两句,武安侯这边儿听到有关用妹子替亲子的消息,便是阵前将军都愣了,这也实在是太令人寒心了,再者说,亲妹妹的孩子都能够被他这样对待,又怎么能指望他对自己的将士爱之如子呢?

  “什么,替了我的那个竟然是我的兄弟!”曹光启万万没有想到会这样,他之前只当偶有相似之人,虽然疑惑怎么会那样相似,却也没有想到他们竟然还有这样一层血缘关系,从没听说过父亲还有一个妹妹啊!

  “将军,军中对此颇有非议,恐怕大事难成啊!”

  人以群分,曹光启这样的人没有多少敢拼敢杀的劲儿,到了武安侯军中,虽然也顶了一个“将军”的名头,其实却没有多少人心服,聚集在他身边的也多是这样志大才疏的人。

  “我早就觉得不行的。”

  曹光启早年间一直都在京中,武安侯掌军日久,从他有记忆的时候,父亲就是常在军中,他跟父亲相处十分少,自然不知道父亲是哪里来的自信要谋反,皇帝,皇帝是什么人都能当的吗?

  这时候曹光启早忘了当初为了讨得武安侯欢心,说了多少大逆不道的话,一听到形势不好,马上就想要逃走。

  被斩杀的上辈子如同噩梦一样,让他这个在皇权至尊教育下熏陶出来的臣子生不起半点儿反抗的心。

  “这可怎么办啊?”

  曹光启心中不安,嘴上也说了出来,眼珠子乱转,一副心神不宁的状态。

  军中自来也不是铁板一块儿,武安侯形势突然,除了他的心腹将军,其他人都是半点儿不在状态,之前被夹裹着一路获胜倒也罢了,胜利果实在望,谁都会有几分被冲昏头脑。

  一旦战局僵持下来,他们就会冷静许多,开始思考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

  “我听说,皇帝陛下并没有处置京中武安侯府的人,想来还是对侯爷留了一丝情面,这时候收手未尝不可。”

  从犯到底不同于主谋,这时候投降,恐怕还能有个好结局。

  军中不同的声音早已有之,这会儿传话到曹光启的面前,也是看中了他耳根子软。

  曹光启本来就没什么主意,听到京中武安侯府的人并没有获罪,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有些自得,到底还是自己改变了他们的结局,若不然恐怕他们都要跟着死了。

  他只当自己传回去的消息有用,这才能让他们及时写了“认罪书”,得了一个宽大处理。

  上辈子也不知最后的起兵结局是怎样,但是目前看着的确是不太好啊!

  曹光启反复思量,也不敢做出什么贸然举动,跟着他的那几个见他如此没有主见,也是心中失望,后来索性直接领兵投降了事,因为他们的主动投降也算是起了一个带头的作用,不但没有获罪,反而还得了能够将功赎罪的机会,反戈而来,气了武安侯一个倒仰。

  “侯爷,如此僵持下去,情形不妙啊!”

  “到底皇帝占着大义名分,这般时日久了,恐怕还有不少地方兵马来援,咱们这边儿却还要防着外敌,实在不易。”

  “正是,侯爷,事不可为,还是先保存实力为要。”

  冷兵器时代,士气的重要性不可替代,当整个军队都没有士气对敌作战的时候,溃败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而一旦溃败过一次的兵士就很难再形成有效的战力。

  武安侯的面色冷凝,准备了多少年,就因为这样而灰溜溜回去吗?

  “倒也不是不可为。”谋臣之中,有一人嘴角含笑站出来说,“侯爷莫要忘了阿莫汗,对方早有意南下,咱们若是借助他们的骑兵,想来定然可以迅速拿下此关,便是绕道玉川,也可从西而东,迅速占据城池,扩大赢面儿。”

  武安侯眯起了眼睛,看着这个谋臣之中了并不算特别出名的,然后站起身,霎时拔出腰刀挥了过去,一刀斩杀了对方,鲜血流了满地,除了头颅打滚儿的声音,一片寂静。

  “本侯与外族征战多年,从不曾与对方屈膝,又怎会借助他们的兵马来祸害本国的百姓,此事若有再议者,当如此人!”

  一片寒蝉之中,没有人再敢吭声。

  武安侯也知道这一时半刻再也议不出什么来,挥挥手让众人退下,他的亲兵上前打扫着那具尸体,一地的血迹犹热,武安侯的心中却是一片寒凉,难道他真的做错了?

  自诩执掌兵事以来,不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至少也是无坚不摧,哪里想到有一天竟然也会连连落败。

  是了,朝中并不是没有其他武将的,只是之前为什么觉得不足为虑呢?

  武安侯的反省并没有多少用,兵事就是如此,落子无悔,到了这一步,已经不是他想要收手就能够收手的了。

  但是曹光启不明白这个道理,几次劝谏之后不仅没有作用,反而惹恼了武安侯,挨了几句叱骂,他最终只能按照下头人怂恿他的那样大义灭亲,迷倒了父亲然后率众投降。

  他以为自己这也算是挽大局于颓唐,弃暗投明的明智之选,却不知道再一次令武安侯心中失望,他那么多儿子,怎么就换回了这样一个全不类己的儿子呢?

  “父亲何故如此执拗,如今陛下宽宏,便是以后父亲失了侯位,却也能够安享余生,岂不一样很好?”曹光启说着他以为的结局,潜意识不愿意去想作为谋反的主谋,他的父亲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好结果,反倒是他自己,因为投降之故,可能还能当个旗子被表彰一下。

  武安侯对他的一切话语嗤之以鼻,这就是他的好儿子,反复如斯,真是他的好儿子。

  皇帝并没有让下头献俘,因为内乱到底不大,提前有了准备的皇帝这边儿损失不大,还能够一举铲除武安侯这个心腹大患,皇帝的心中颇为满意。

  对武安侯自然是处死无疑,到底是谋逆大罪,纵然有以前抵抗外族的功绩,也不能够在这样的罪名上给他脱身。

  至于他的几个儿子,京中侯府的那些不足为据,都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养着,没有一个成才的样子。那个好容易逃出升天的曹光启,因为主动投降的关系,还要树立一个弃暗投明的典型,也就不好杀了,索性让他活着吧。

第382章

  曹光启的一辈子可以说是没什么建树, 以前他还能抱怨一句因为是庶出子的关系,父亲总是不重视,但是这一辈子,似乎连这个也不能够抱怨了。

  武安侯府之中一切安好, 只不过因为武安侯已经被问斩,对方的侯府爵位已经被剥夺,这个侯府自然不是他们能够再住的, 一家子人马上就分崩离析, 因为没有一个能干的主母,大家便各自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