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174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开头是心肝,结尾是李大壮,整封信一个字都没改,写得整整齐齐。

  那纸上分明全是俗言俚语,字迹瞧着也十分稚气,众人看了却生不出嘲笑的想法来了。

  叫他们自己去想写点什么,他们难道就能想出更文雅的话来?

  五十步莫要笑一百步了!

  文哥儿一笔一划地把信写好了,双手拿起来给那个叫李大壮的闲汉看,他这里是免费帮写,所以就算有不满也是不改的,只是让对方瞧瞧写出来的成品罢了!

  文哥儿一边把信递给李大壮,一边给大伙讲自己“一经送出,恕不更改”的代写原则,那股子伶俐劲看着就叫人喜欢到不行。

  李大壮接过那封短短的信,纸张的触感对他来说有点陌生。

  文哥儿既然说要免费,用的自然不是什么好纸,都是从铺子里拿最便宜的,他随便一封压岁钱都能买一大摞裁来写半天的那种。

  这就算是这么粗糙的纸张,也是他们平时舍不得花半枚铜板去买的。

  李大壮拿着信从围在代写摊子前的人群里,只觉街上的日头明晃晃的,照得他睁不开眼。

  李大壮走了,刚才那些催促他的人却是没立刻上前。

  主要是他们都没想好要写啥。

  要是坐上去后和李大壮那样憋个半天只憋出个“我想你想得睡不着”来,岂不是要被周围这些好事者嘲笑个十天半个月?

  众人正犹豫间,一个身材有些伛偻的老头儿挤进了人群里,步履蹒跚地来到那个空座位前。他很客气地先询问周围的人:“你们不急着写吧?”

  周围的人显然也认得这老头儿,立刻说道:“不急,不急,你先写。”

  原来这老头的儿子从军,正好碰上北虏犯边,人没了。他老伴哭瞎了眼,平时什么都做不了,全家就他一个出来挣点辛苦钱买药。

  老头儿脖子处有个肉瘤子,就是他每逢红白事或者别人搬家就跑去担担抬抬、日积月累之下磨出来的。

  他们这个行当大伙都唤作“窝脖儿”,原因就是他们这一行后脖处都会有这么个标志性的肉瘤。别看老头儿年纪大了,他现在帮人“窝”起嫁妆来还健步如飞哩!

  众人都知晓老头儿还有个女儿,当年嫁给了她哥哥的袍泽。那边离京师有点远,军户又不能随便走动,想见上一面格外不易。

  想来他是想写信给他女儿吧?

  老头儿人为和善,邻里都挺喜欢他,哪怕是周围这些帮闲也对他颇为同情,自是主动腾出位置领他落座。

  文哥儿好奇地看了眼老头儿脖颈上的肉瘤子,照例先问了称呼、内容、署名,说是得把家书里要写的话逐句逐句沟通好了才好提笔写。

  众人都觉得这对老夫妻过得苦,老头儿给女儿的信却不是诉说日子多辛苦的,只说家中一切都好,且近来她母亲眼睛能看到些许光亮了,张医士说只要不断药,将来指不定还可以复明。药钱他们有的,衣食也都不缺,她在夫家安心相夫教子就好,不必总牵挂家里。末了,他才表示希望她也能写封回信说说近况,叫她母亲高兴高兴……

  老头儿显然想好了要写什么才过来的,洋洋洒洒地讲完了自己想给女儿写的话,才呐呐地说道:“会不会太多了?要是不行的话,可以少写几句……”

  文哥儿一听就知道这是封报喜不报忧的家书,他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麻溜说道:“不多的,我这就帮您写!”

  趁着文哥儿认真帮着写信的当口,其他人就在旁边劝起那老头儿来。

  有的劝他以后少跑几趟,不然跑出病来他家老婆子怎么办?

  有的劝他在信里向女儿要点钱,听说他女婿现在挺有出息的,女婿孝敬岳父不是应该的吗?

  老头儿一概回道:“我有数的,我心里有数的。”

  文哥儿听了一耳朵,竟也把老头儿家里的情况了解了个七七八八。他耐心地把整封信写好了,递给了那在对面等着的老头儿。

  一下午下来,文哥儿认真负责地给好几个真正有需要的人写了信。眼看翰林院那边快下衙了,他也该收摊了!

  有人还没来得及下定决心坐过去呢,见文哥儿要走了,便追问道:“明儿小官人还来吗?”

  文哥儿今天写出点兴头来了,忙活了半天也一点都不觉得累,只觉摆这么个代写摊子又能练字又能了解到不少平时不知晓的事,果然是个好主意!

  听到有人问起明天来不来,文哥儿开心地答道:“来的,还是跟今儿一样下午过来,你们身边若有人当真需要帮忙写信的,可以叫他们明儿过来找我。”

  众人这才高高兴兴地散去,准备回去跟人讲讲今天遇到的这么件新鲜事。

  这小孩儿可是京师赫赫有名的小神童,听说人家这个年纪都已经见过圣上几回了!

  就这么个平时他们连见都见不上面的金贵小娃娃,今儿不仅和他们讲了许多话,还要免费帮他们写家书!

  许多人这天傍晚在饭桌上的头一句话就是这样的——

  “‘免费’这词儿什么意思你知道不?”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可恶,我这么认真练字,你们却只讨论免费!

  群众:那可是新词诶!

  *

  更新!

  今天特别粗长!

  *

  注:

  ①窝脖儿:参考百科解释

  【解放前,在北京的马路上,常见有人窝着脖子,背着东西健步疾走。这是为人搬家或代人送嫁妆的。这种行业在老北京七十二行中叫“窝脖儿”,也叫“扛肩”的。这个行业干久了,窝脖人都留下残疾。一般从业者脖子上都会留下一个大包(肉垫子)。有人还被压成驼背(北京人叫“罗锅子”)。】

  人力时代真辛苦,解放生产力真是人类伟大事业(?)

  -

  ②免费:

  没找着这个词的出处,古代记录提到“免费”都是说“未免费力”“未免费财”“作文字不免费思”“自杀其女,以免费奁饰”等等,单独指“不花钱”似乎是到清朝才陆续出现的。

  不排除历史上有单独使用的可能性。

  文里姑且当做还没有单独使用处理!

第146章

  见文哥儿只带着金生一个祥叔让伙计送文哥儿回翰林院去,以免他路上遇到什么意外。

  文哥儿赶在下衙前跑回翰林院。

  王华瞧见文哥儿那副精神奕奕的模样,不由问:“你莫不是回家去睡了一觉?”

  文哥儿说道:“才不是!”他不搭理他爹了,兴冲冲揣着书稿去找他二先生杨廷和看看杨廷和愿不愿意写个序。

  杨廷和没立刻回答只收下书稿说道:“我回去看看倘若真的写得不错,写个序自然不算什么。”

  文哥儿信誓旦旦地道:“保证不错!”

  杨廷和笑了笑没多说什么。

  下衙后文哥儿径直跟着杨廷和往丘濬家那边走,俨然不打算马上回家去。

  王华把自家儿子拎了回来,问道:“你去哪儿?”

  文哥儿道:“我有事要去寻丘阁老说。”

  王华道:“下午跑出去一下午还不够这会儿还要跑丘阁老家去,我是再没有见过你这么忙的小孩儿。”

  文哥儿连连点头非常赞同他爹的话:“那当然是见不到的,世上就只有一个我!”他骄傲地讲完了,又想起老丘说他不可以狂妄自大,又麻溜补充道“世上也只有一个您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王华都不知说他什么才好只能说道:“早些回来别又到夜禁的点才跑回来。”

  文哥儿听他爹同意了立刻撒开腿往丘濬家跑去。

  王华看着那咻地一声跑远了的小小身影,叹着气直摇头。

  谢迁觉得王华根本没资格叹气。

  文哥儿心这么野大半是王华这个当爹的惯出来的。

  这么小一娃娃王华自是不会放心文哥儿自己在外面待那么久中途早就派人去看过。

  听人回禀说文哥儿在那认认真真地给人代写书信摊子前还热闹得紧,王华也就随他去了。

  在谢迁看来,有王华这种爹在,他儿子能听话才怪!

  文哥儿哪里知道自己又让亲爹风评被害,他已经跑到丘濬家里去了。

  丘濬还没回来,文哥儿就跑去院子里看冬天里头用雪捂过好几轮的空地。

  他记得辣椒的最佳育苗时间是春分到清明这段时间,还得一个多月来着,现在也只能踩踩上头没化尽的积雪过过瘾了。

  丘濬回到家,瞧见的就是文哥儿在雪地上蹦来蹦去,自家老妻还在廊下笑呵呵地看着。他眉头动了动,说道:“你在那蹦蹦跳跳做什么?”

  文哥儿见丘濬回来了,立刻跑了过去,表示自己可不是在玩,而是在把这雪踩严实点,好让它们将底下的泥土捂得更严实!

  丘濬脸皮抽了抽,没怎么信他的鬼话。

  这小子聪明的时候是真的挺聪明,幼稚的时候也是真的挺幼稚,倒叫人不知怎么说他好。人确实才刚满五岁,你能说他什么?

  丘濬唤他进屋去,一人端了一杯暖茶驱寒。

  文哥儿道:“您回来得可真晚,是有许多事要做吗?”

  丘濬瞥他一眼,说道:“那肯定是有许多事要做的,不然陛下让我入内阁做什么?”

  文哥儿殷殷叮嘱:“您可别累着了!”

  丘濬懒得听个奶娃娃劝自己注意身体,直接转了话题:“你小子过来有什么事?”

  文哥儿这才想起自己的来意,赶忙掏出自己揣过来的《几何学》给丘濬看。

  几何这个词在历代算经里头出现的非常频繁,比如算田地的题最后都会来一句“问为田几何”,钱粮交易题也会来一句“问得几何”。

  可以说“几何”这个词贯穿了历代算经,只要读过算书的人都会对它印象深刻。

  甚至看到它就感觉脑壳痛。

  丘濬作为一个遍览群书的好学人士,自然早就把秘中算经读了个遍,一看这书名便知晓这是算学有关的书。他指着书名说道:“写算书便写算书,怎地还另起个新名头?”

  文哥儿道:“这和以前的算书不同!”

  他打开书给丘濬看,里头随便一页都是有插图的,不是三角形就是四边形,非常地生动形象。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前头那些个简化的数学符号,这些写法让加减乘除看起来十分简便,外邦数字写在上头也让整个图表看起来更加简洁直观。

  现在大伙逐渐接纳图表展示法,就是因为它的直观和清晰。

  丘濬酷爱读书,尤其喜欢在书中吸纳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