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小饭馆 第117章

作者:雪刀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爽文 穿越重生

  吃过晚席的客人们也这么想。

  “这就是最后一席了,怎么不多办几天?”

  “就是,人家办婚宴,有办三天的,还有办八天的,怎么他家就只办两天,也太短了吧!”

  有村民吱声:“那是你们不了解俺们村,俺们村穷,一般办酒席就只办两天。”

  其实村民们也想老刘多办几天酒席,谁不想啊,送一百两百的礼金,就能吃几天这么好吃的菜,多划得来。如果要在如珠饭馆吃这些菜,还吃两天,那得花多少钱哪!

  客人们恋恋不舍,还有人虎着凑到老刘面前,问他能不能再多办几天酒席。老刘哭笑不得。他倒是想,可也只能想想。

  有人凑到袁如珠面前,“袁老板,你做的坝坝席真好吃,绝对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坝坝席!”

  袁如珠笑盈盈:“谢谢啊。”

  “对了,袁老板,我可喜欢吃你做的黄酒烧猪肘子和烧白了,饭馆以后能不能也卖这俩菜?”

  “以后可能会卖吧。”

  “真哒?那太好了!只要你卖这俩菜,我绝对去你家饭馆吃!”

  天色渐暗,客人们逐渐离去。每位客人脸上都是一副依依不舍的模样。

  “嗐,还想继续吃的话,明天饭馆开门了,去饭馆吃呗!”

  “对!明天饭馆就开门了,去饭馆吃饭!”

  “饭馆里贵啊,哪能像在酒席上这么壕吃。”

  “努力挣钱吧,多挣钱去如珠饭馆吃饭!”

  外地的客人逐渐散去,坝坝里仍然还有许多人。基本上都是村民。以前只有少部分村民吃过如珠饭馆的菜,晓得袁如珠到底有多厉害,而现在几乎全村的人都尝过了袁如珠的手艺。他们总算知道,为啥如珠饭馆生意能这么红火了。

  手艺这么好,生意能不红火吗?!

  “那闺女咋就有这么好的厨艺?”

  “俺就是练几辈子,也练不出来这么好的手艺!”

  有一位村民突然振奋道:“我要多卖几个饼子,攒钱去如珠饭馆吃饭!”

  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多多挣钱,赚钱了去如珠饭馆吃饭!

  “我也去饭馆边上摆摊!就是不知道卖点啥。”

  “我早就想去摆摊子了,只是家里忙着脱不开身,等这阵子忙过去了,我也去摆摊,挣钱,去如珠饭馆吃饭!”

  一群村民们忽然干劲十足起来。接着纷纷搭手,帮忙拆炉灶,拆棚子,搬桌椅。

  做完席,剩下的活交给其他人,袁如珠歇下来。她伸展了一下腰肢,吴桂芳过来给她捏肩,“累坏了吧?”

  “其实还好,不怎么累。”习惯了饭馆里高强度的工作,坝坝席也就还好,毕竟坝坝席只是准备几餐,中间有空歇。不像饭馆,开门了就得一直忙到打烊。

  “珠珠。”老刘妻子走过来。

  “婶儿,有啥事儿吗?”

  “是有点事。”老刘妻子环顾四周,似乎是有些顾虑,“咱们进屋里说。”

  作者有话说:

  二更合一,补上了昨天的!∩_∩

  感谢在2022-10-26 20:13:46~2022-10-28 05:50:2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朵寻死的云 10瓶;檐上月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2章

  来到卧房后, 袁如珠问:“婶儿,啥事啊。”

  老刘妻子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递给她。从红包的厚度可知红包里的金额不小。

  “婶儿, 你这是干嘛。”

  “这次多亏了珠珠你,咱家酒席才能办得这么热闹, 也多亏了你,咱家收了很多礼金, 这是婶儿的一点心意,你就收下吧。”

  “不用,别这么客气。”

  “你就收下吧, 不然婶子心里过意不去。”

  一再拒绝,还是没拒绝得了, 袁如珠为了让老刘妻子安心, 只得松口, “好吧, 那谢谢婶儿了。”

  老刘妻子笑逐颜开:“哎!”

  走出卧房后, 袁如珠拆开红包。老刘妻子给她包了2888的红包,看来他们这次的确收了不少礼金。

  老刘妻子不仅给袁如珠包了红包,还给小夏小秋包了888的红包。

  吴桂芳说:“给红包干啥呀, 咱们两家啥关系, 哪里用得着这么客气!”

  但老刘妻子硬是要给,她也只得让小夏小秋收下。若是以往,小夏小秋收到红包, 那必须给家里人,家里人替他俩收着。然而如今生活宽裕了, 吴桂芳和李长贵也不稀罕小孩的红包了, 也就没有没收他俩的红包。

  小夏小秋拿到这笔钱, 将钱存在了自己的小金库里。他俩这大半年攒了不少零花钱,全部存进了存钱罐里。

  小夏抱着存钱罐,和小秋脑袋挨着脑袋,小声道:“等我们钱存够了……”

  “你们俩鬼鬼祟祟地在密谋什么呢?”袁如珠走近。

  小夏立刻捂嘴,“没什么!”

  小秋一脸慌张的样子,“我和哥哥没说要————”

  小夏急忙捂住小秋的嘴。阻拦住了小秋这个大漏勺。

  他们不愿意说,袁如珠也没追问到底。小孩子有小孩子的秘密,没必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晚霞最后一丝余晖落尽时,高三一班的教室里亮起灯。

  “你们听说了吗?八班的肖艳和王秀秀转学了!”

  “为啥转学?”

  “可能是怕了那些混混了?转学也好,免得一直担惊受怕的。”

  “也是。”

  杨绘荧听到女同学说的话,嘴角微动,唇畔浮现出几不可查的冷笑。

  “哦对了,你看昨天的热搜了吗,就是那个什么,乡下酒席奇景大赏,说的是清河村哎!我们省的村子。那什么如珠饭馆,你知道吗?”

  “知道,如珠饭馆嘛,最近在我们清河很火的小饭馆,据说饭馆老板厨艺超级好。而且老板跟我们差不多大呢,老板叫什么来着,如珠?对,叫什么如珠,反正跟饭馆一个名字!”

  清河村,名字叫如珠,年龄差不多大。耳朵捕捉到这几个关键词,杨绘荧笔尖一顿。她取出手机,点开浏览器。浏览了半晌浏览器后,她微微发怔。

  上完晚自习,杨绘荧背上书包回家。路灯拉长她的身影,也拉长了跟在她身后的身影。

  她视若无睹地往前走,似乎是已经习惯跟在自己身后的身影。身后的身影叠加在她的倒影上,仿佛是在以保护的姿态罩着她,护着她走过学校与公交站之间的长路。

  深秋的夜晚凉风刺骨,她卷了一下脖子上的围巾。上公交车后,她瞥了一下跟在自己身后的寸头男人。

  “荧荧回了啊,快喝口热汤,今儿冷着了吧。”杨绘荧一到家,吴月芬便端来热汤。

  杨绘荧喝下几口热汤,浑身凉意被热汤驱赶走。

  “妈,你知道如珠饭馆吗?”

  吴月芬摇头,“啥饭馆?咋跟……”

  这饭馆咋跟如珠一个名字。吴月芬讶然。

  杨绘荧:“饭馆在清河村,是如珠开的饭馆。”

  “……啥?饭馆是如珠开的?”

  “嗯。”杨绘荧拿起遥控板打开电视。调到清河卫视的《寻味》栏目,点击如珠饭馆那一期节目,“你自己看吧。”

  吴月芬看着电视,双目越睁越大。

  ……

  吴桂芳蹲在菜畦里摘菜。今早冷空气自北方扫拂过来,带来了一阵凝霜。菜畦里的菜叶子上全都凝结上了剔透的霜。

  霜打蔬菜分外甜,结过霜的菜用油清炒最最好吃。她掐了一篮子青菜,快步进灶屋。熬粥,烙饼,炒菜,灶屋里热气茫茫,一片暖意。

  李长贵拿起火钳,往灶膛里塞柴块。火光映着他胖了很多的脸颊,他说:“还是柴火饭香。”

  家里安装了天然气后,就很少烧柴火了。有时想吃柴火饭和柴火灶炒的菜,才会烧柴火。平时为了方便,基本上都用天然气。

  上半年李长贵打了很多柴,柴屋塞满了柴,院子里也塞了很多柴,到现在连五分之一都没烧完。按照现在烧柴火的频率,怕是烧到明年都烧不完。

  “烧不完就长霉了,可惜啊。”尤其马上就要入冬,天气潮湿,发霉发得更快。

  李长贵略一思忖,决定在家里的柴长霉之前把柴分一些给老刘。老刘家没安天然气,也没用煤气,仍然烧的柴。他家肯定需要柴烧。

  袁如珠进入灶屋,“好香啊,柴火饭吗?”

  “对,你不就爱吃柴火饭嘛。锻炼完了?”吴桂芳摸摸袁如珠的手,摸了一手凉意,她赶忙催她,“瞧你这手凉冰冰的,快去灶门口烤火。今天早上这么冷还去外面跑步,小心着凉了。”

  “没事儿,跑步热乎着呢,不冷。”袁如珠把手伸到灶门口。

  “马上入冬了,大冷天的,早上就不要去外面吹冷风了。”

  袁如珠耸耸肩,不以为意。手心烤热了,她去瞧木框上放着的霉皮子。小筒卷儿状的霉皮子一卷一卷地陈列在木框里,每卷霉皮子上都覆盖着一层白绒绒的霉。

  豆浆生出来的一层油光水滑的豆浆皮子,揭起来卷成卷,发酵出白绒绒的、似雪白兔毛的霉,发酵出白毛的豆浆皮子,便是霉皮子。

  霉皮子的吃法很多,袁如珠最爱的便是糖醋霉皮子。香醇馥郁、麻辣酸甜的糖醋霉皮子十分开胃,尤其适合当早餐吃。

  取出几卷霉皮子,袁如珠将其切成三角形状的块儿。

  冷锅里倒入切好的霉皮子,霉皮子里的水分渐渐被炕干,表层白绒绒的霉也渐渐消失。炕干的霉皮子起锅,袁如珠往锅里倒菜油。她没用其他油,用菜油的原因是菜油炒霉皮子比其他油更香。

  待油热,直接下霉皮子,将霉皮子炸酥脆。霉皮子翻炸到酥脆时捞出来。

  锅里留底油,她爆香葱、蒜、干花椒,撒盐调味,干海椒炒进锅里。

  葱、蒜、干花椒和干海椒在大火的爆炒下,爆出香辛麻辣的香味,霎时间,整个灶屋里都被浓浓的香味团团笼罩住。

  袁如珠吸了一口浓香,随之下霉皮子。炸得金黄酥脆的霉皮子里浸入葱蒜花椒等底料的味道,霉皮子有效地稀释掉了底料刺鼻的气味。

  锅里勾入糖醋芡水,糖醋芡水下锅后,起先醋香扑鼻,而后甜甜的香味缠绕到了鼻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