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捉刀小情书
于静姝环顾四周,有点纳闷儿。
周围好像没出现什么大力士啊?
但霍旬坚持如此,于静姝也没办法,而且火车站人挤人的,也没时间留给两人磨蹭,于静姝也只好一头雾水地上了火车。
在于静姝看来,上海知青的待遇还算是不错的,远没有想象中那么艰苦。
尤其去东北插队的,补贴更高。
她这次下乡之前,就领到了一件薄棉衣,一件黄绿色斜纹棉的仿军大衣,一顶羊皮军帽,还有四十块的冬装费。
不过于静姝手臂上这件,是李封疆给的,正规的军大衣,质量杠杠的。
于静姝也是听江老太太说这东西部队年年都发,李封疆又没老婆孩子,送别人也是送,才接受了这件新大衣。
而知青办发的那件,早叫她邮寄走了。
至于安家费,虽然有几百块,但却是直接发到大队手上的,由大队操办使用的。
除此之外,他们这些知青下乡第一年,因为没有分粮食,吃的还是商品粮,每个月三十五斤粮票、和城里一样额度的副食品票,以及七块五的买粮款,冬天的时候,大队还要负责给他们提供取暖的柴火和耐存储的蔬菜。
不过等到第二年秋收,这些额外的补贴也就没有了。
如果没有家人的额外支援,知青们在乡下的日子,往往是越来越不好过的。
缺油水不说,各种票据也捉襟见肘。
好在于静姝一时半会儿还不用担心这些。
于静姝想着心事,也就没注意到自己上车的路上顺畅的出奇。
然而车上其他人却频频侧目。
霍旬人高马大的,又一脸的不好惹,其他乘客见了都退避三舍,有他走在前面,于静姝才不至于被其他人挤到。
两人路过硬卧车厢的时候,于静姝听见了一阵吵闹声。
“韩靖鹏,你脑袋坏掉了吧?我买的车票,凭什么和她一起坐?她要坐就让她坐你床位上!我还要躺着呢!”
“你这是什么话?秋雨一个女孩子,坐我位置上传出去多不好听?”
“韩大哥,我不累,就是过来和你们说说话,一会儿我就回硬座车厢去。”
于静姝循声看去,正好看见方小檀护食似的张开手臂护着自己的位置。
在方小檀对面,是一男一女,其中男的穿着呢子大衣,看起来家境也不错,浓眉大眼的,气质还有点痞帅。
女的则穿着知青办配发的薄棉衣,里面的衣服也是很普通的棉布衬衫,应该不像方小檀家里那么有钱。
不过那张脸,即便是被美化了很多,于静姝也一眼就能认出来。
白秋雨。
这家伙还真是敢出现啊!
于静姝几乎立刻就断定,白秋雨也是穿书过来的。
否则原书里白秋雨和韩靖鹏本应该到了乡下才说上话,怎么这会儿两人就已经是这幅认识了一段时间的样子呢?
不过于静姝可没打算这会儿找白秋雨麻烦,她看了一眼拎着行李的霍旬,就继续往前走了。
这时另一节卧铺车厢的男知青走了过来问道:“同志,你在哪个车厢?”
于静姝抬眼看了对方一眼,一时没认出对方是谁。
男知青笑了一下,“我叫莘学儒,这次下乡也是去利业村。”
“你好,我叫于静姝。”
莘学儒……
好像是个二三线的配角,和白秋雨没什么交集。
于静姝在脑海里对着莘学儒的身份,眼神不由有些放空,远远看去,倒像是看着人家看呆了似的。
霍旬迟迟没听到身后的动静,回过头来,立刻看见了这一幕,身周的气压顿时有些低。
“阿姝,我们的车厢就在前面。”
霍旬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下意识就用了自己从未用过的亲密称呼。
莘学儒回头看了霍旬一眼,总觉得这人不太友善,于是对于静姝说道:“我就在三车厢,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帮忙。”
这时候的火车一般都是冬天卧铺挂得离车头近,夏天离车头远,冬暖夏凉,也算是对卧铺乘客的优待。
于静姝看对方目光清正,不像是有歪心思的人,心道这位莘学儒知青,可能就是传说中那种乐于助人的五好青年。
向对方道了谢,于静姝才跟着霍旬来到了软卧车厢,放好行李,开始观察自己所在的车厢。
软卧车厢是四人一间,车厢里还有单独的卫生间,方便洗漱和解决个人问题,不过大概是因为车票太贵,于静姝所在的房间只有她和霍旬两个人。
于静姝把带来的一个布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了不少东西。
其中有一个铝制饭盒、一块打好褶子的碎花棉布、一小盒绣线、和一个带磁铁的针线盒。
于静姝打开饭盒,露出里面洗干净的红枣和几颗樱桃萝卜,拿起来吃了一颗。
原主毕竟是因为头破血流才去世的,于静姝虽然去医院输了血,身体也依旧受了影响,只能自己时不时地想办法补一补。
红枣能补气血,至于樱桃萝卜,因为是空间产出的,对身体也有好处,于静姝看过原书,当然知道。
“霍大哥,你吃吗?”于静姝将饭盒往霍旬那边推了一下,问道。
饭盒里的红枣颗颗饱满,红彤彤圆滚滚的,樱桃萝卜更是胖乎乎的,很是可爱,霍旬看在眼里,总觉得这种小颗小颗的东西,像是那种柔软的小动物才会吃的东西。
他摇了摇头,说道:“你吃吧!我先去看看餐车在哪。”
嘴里吃着甜甜的红枣,于静姝无可无不可地点了点头,目送霍旬出了车厢。
她拿起碎花布片看了一眼,找到要用的绣线,开始分股、穿针引线,准备做刺绣。
这块碎花布她打算拿来做一件洋气的缩褶绣农夫裙。
于静姝从小审美就好,喜欢漂亮衣服,又有设计天赋,大概是初中的时候,于静姝收到了一件做工精致的小裙子作为生日礼物,查阅之下,发现这种裙子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服装制作工艺,名叫缩褶绣。
这种纯手工的衣服制作精美,耗时很长,在于静姝穿越前,定制一件做工尚可的缩褶绣连衣裙也要上千元。
于静姝那时候沉迷手作,便买了书和杂志学习,她不缺钱也不缺学习的渠道,平时一有空就自己在家练习,到穿越之前,已经学了足足十三年之久,距离大师级水平仅有一步之遥。
于静姝自己的毕业作品,还用了缩褶绣的工艺,在圈子里拿过不大不小的奖。
不过那时候于静姝不缺钱,作品多数都是自用或者送给要好的朋友,很少对外出售,毕竟赶制缩褶绣订单实在是太耗费时间了。
穿越之前,出自于静姝之手的缩褶绣作品,少说也要几万了。
只不过越是精美的缩褶绣,越没办法量产,真正为于静姝的时装品牌赚大钱的,还是平价简单,可以找人代工的基础款。
于静姝想着自己下乡,要是有机会,总得想办法用自己的特长搞点副业,否则生活水平肯定是直线下降。
就是这么精细的裙子,卖便宜了她亏得慌,卖贵了又怕没人买。
于静姝拿不定主意,索性决定先做一条给自己穿。
她在江老太太家里用手缝针一针一线地把一块两米多长的布料缩褶成几十厘米宽的布片,又紧赶慢赶地在上面做了最基础的轮廓刺绣,到了下乡前的最后一天,才堪堪停了下来。
现在忙了一大通上了火车,于静姝的心还没静下来,因此也睡不着,于是就趁着还没熄灯,继续绣起了裙子胸口的绣片。
于静姝安安静静地刺绣了好一会儿,在火车就快出发的时候,才有一个外国女士走进了于静姝所在的房间。
起初外国女士只是关切地看了一眼于静姝的脑袋,和她点头打了声照顾。
但是在她看到于静姝手里的东西时,她的淡定一瞬间消失了。
“goodlord,i、isthatsmocking?”
第26章 送上门的大买卖
这位外国女士是标准的英式发音,于静姝一听就知道她是个英国人。
不过一上来就这么热情,倒是不太符合于静姝对英国人的印象。
于静姝点了点头,斟酌着用英语答了一句“是。”
对方似乎惊讶于于静姝居然会英国的传统手工,便多和她聊了几句。
交谈中,于静姝得知这位女士名叫比阿特丽丝?普雷斯利,是个英国人,现在长期居住在香港,这次似乎是要去北京办事,所以才乘坐56次列车。
于静姝其实是对于打听别人的事没太大兴趣,而且穿越前因为自己从事的行业与时装有关,经常会和外国人打交道,那些外国人不仅有说英语和法语的,有时候还会有说俄语或者西班牙语的,所以于静姝见得多了,对外国人其实没有太多好奇心。
无非是两只眼睛一张嘴,都是人罢了。
反而是比阿特丽丝在于静姝过于平常的态度下,有些不适应。
毕竟平时她遇见的那些人,都对她挺好奇的,有时候她走在街上,都被人当成展览品围观。
于静姝这种正常的反应,在七十年代其实才是相当不正常的。
不过眼下比阿特丽丝可没空在意于静姝的平淡的反应,相比之下,她更想知道另一件事。
那就是于静姝手里的裙子卖不卖。
“这样问可能不太礼貌,但我实在太喜欢缩褶绣了,不知道您能不能把这件裙子卖给我?”
比阿特丽丝之所以这么激动,是因为英国现在正风靡这种裙子。
但她因为工作关系,长期居住在香港,想找人订制一件缩褶绣裙子都没机会。
和普通的衣服不一样,缩褶绣的工期相当长,而且供不应求,像于静姝这种水平的“手艺人”更是难得,有时候即便幸运地抢到了名额,往往也是今年订制,半年多甚至一年后才能收到货。
比阿特丽丝对国内的情况有些了解,知道这里会这门手艺的人不多,而且不能随便向别人兜售商品,所以才想抓住机会,让于静姝单独为她和女儿制作两件缩褶绣连衣裙。
于静姝愣了半晌,才忽然想起一件事。
七十年代,好像正是国外风靡缩褶绣的时候。
这时候即便是一件最简洁的缩褶绣连衣裙,价格也绝对不会低。
因为缩褶绣,本身是起源于十五世纪的贵族服装工艺,制作完全依赖手工,根本不是普通家庭消费得起的东西。
于静姝看了一眼手上的绣片,心想:
我好像误打误撞找到了一条财路?
本来于静姝是没打算用这么复杂的缩褶绣来赚钱的,只想在细节上用一点这种工艺做装饰,来试试能不能卖一些有巧思的基础款,毕竟这种大面积缩褶绣的裙子对目前的国内市场来说并不合适。
缩褶绣需要在布料上画格子,然后等距离疏缝,整理出整齐且密集的褶皱之后,再进行刺绣,通常一件裙子需要的布料,是普通裙子的四到六倍。
上一篇:六零之路人甲的小日子
下一篇:攻略太成功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