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第83章

作者:文理风 标签: 穿越重生

  “先帝(李存勖)时并没有立太子,后梁朱温朱友贞也不曾立太子,如此算来,中原朝廷已经几十年未曾有太子,若再往前,就是唐昭宗的太子,不过当时朱温篡唐,派蒋玄晖暗杀昭宗皇帝,然后矫诏立皇九子为太子,这就是唐哀帝,也不是什么好事。说起来,陛下还真没见过皇帝和太子的相处之道。”

  “礼部那群文人天天嚷嚷着让爹爹立太子,难道就从来没给爹爹解释过什么是太子么?”

  冯道有些无奈,“大约是没想到这么浅显的问题陛下竟然会不知道,又或者无意间解释了,但礼部那些大儒说话,难道能指望陛下听懂。”

  林从嘴角抽抽,是啊,就算礼部无意中解释,可就那群人说话引经据典,之乎者也的,他后爹八成听不懂啊!

  可如果他后爹一直不明白皇帝和太子之间的真正关系,就不可能同意立太子,不立太子,李从荣就不会善罢甘休,不善罢甘休,李从荣就会继续指使人上书立他为太子,可上书的人又不知道他后爹不立太子的真实原因就会一直上书……

  林从突然发现,这简直是死循环啊!

  “那先生觉得二哥手下那群人什么时候能发现这个问题?”

  冯道摇摇头,“只怕很难。”

  林从突然想起李从荣也是沙陀族,“二哥自己也发现不了么?”

  冯道叹了一口气,“秦王是在晋阳出生的,夏氏是汉族女子,秦王虽然有沙陀血脉,可和汉人无异,别说秦王,就是先帝,因为出生的晚,老晋王当时已经发迹,先帝是出生在晋王宫,一出生就由老晋王身边掌书记教导,再加上先帝生母也是汉人,我昔日跟随先帝二十年,除了生活秉性还有些沙陀之风,我都没觉的先帝和汉人有何不同。若今日不是你注意到,我都没想到这点,沙陀毕竟汉化都快五十年了,若不是陛下年纪太大,压根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那这事要怎么办?”

  冯道开始收拾棋盘上的棋子,“把这件事烂在肚子里的,谁都不要说,陛下不立太子,不过是秦王一派折腾下,可朝中大臣若是知道陛下不知常识,只怕会趁机起歪心思,到时平生动乱。”

  林从心生一凛,立刻决定把这事烂肚子中。

  至于李从荣的太子,那关他什么事啊!

第104章 我娘要从政!

  林从虽然不打算告诉别人, 不过回去之后,还是把这事偷偷告诉了他娘。

  对于他娘,他很多事还是不瞒着的。

  王氏对于这事也很震惊, 和冯道一样也恍然大悟,不过王氏也特地叮嘱林从, 这事不要千万不可让外人知道,甚至提醒林从千万别好心想去提醒李嗣源。

  王氏说了一句“你爹可能不知道太子到底意味着什么, 但他未必不知道自己的情况, 为娘跟你爹这么久,发现他平日在家话也不少, 但出去多沉默寡言, 而这么多年都没人发现这事,未必是别人都不朝这边想,更有可能是你爹不愿意表露出来,所以这事你千万别到你爹面前乱提,省得戳中他忌讳。”

  林从一想也是,他爹以前只是大将军时,没人揣度他爹心思也就罢了,他爹现在都是皇帝了,周围多少人注意他爹一言一行,揣度他爹想什么, 可这都没人注意,本身就说明他爹应该是知道自己的短处,并且已经会不动声色隐瞒这事。

  想到这, 林从立刻打消了去他后爹面前隐晦提两句的打算,帝心难测,他爹和他虽然亲近, 可他不会傻的去犯忌讳,再说李从荣和他又不多亲近,他犯得着为他冒险么!

  不过林从和王氏倒是从中看出来另一个商机,就是以后和他后爹说什么事时,一定要说的简单明白,千万别乱绕弯子,尤其想要什么东西,一定得说清楚。

  而且林从和王氏也发现,对于他后爹,真是会闹的孩子有糖吃。

  李从荣前脚因为立太子的事把他后爹气了一通,转头在他后爹病重时跑来当了几天孝子,又把他后爹哄好了,然后过了几天,李从荣要了个“天下兵马大元帅”,掌朝廷所有兵权。

  林从:所以说李从荣的事别多管,人家虽然不知道,但丝毫不影响人家无师自通向亲爹要东西啊!

  *

  李嗣源本来只是个小风寒,可被何泽这一折腾,小病变大病,硬是拖拖拉拉半个月,都不见好。

  曹皇后和王氏见状无奈,就和宰相枢密使商量,把李嗣源移到后宫,方便照料。

  于是,李嗣源被移到王氏宫中,由王氏照顾,静心养病。

  而朝政、军政的事,暂被委托宰相、枢密使处理。

  李嗣源的突然生病,让朝堂不少人心思浮动,文官这边还好,有冯道压制,再加上文官一群文人,倒也闹不出什么乱子。

  可武将,尤其一些前朝旧将,就小动作多了,没过些日子,宋州节度使王晏球突然上奏,言隔壁镇守定州的义武军节度使王都在定州谋反,并且勾结契丹,意图北下。

  一时顿时激起千重浪。

  范延光和赵延寿赶忙到后宫,向李嗣源禀报此事。

  李嗣源虽然在病重,对于定州王都的反叛倒是没有太过惊讶,甚至有点意料之中。

  说起来这义武军节度使王都,他反叛,知道内情的大多不奇怪,甚至两位枢密使对此也门清。

  这王都原来是义武节度使王处直的养子,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原来和李克用、朱温一样,都是唐末占藩镇为王的节度使,只不过义武节度使地盘非常小,只有两州之地,又打仗很一般,所以李克用朱温这样的是打仗争天下,他是当墙头草看别人打仗争天下。

  而且为了能在乱世保住自己的地盘,王处直比打天下的甚至更卖力,谁打到他这定州旁,他就主动投靠,献财产、送军粮,尽心尽力当小弟,绝对不让对方有理由觉得他不尽心吞并他。

  于是李克用和朱温打仗的时候没顾上他,李存勖和朱友贞打仗的时候也正当理由处理他,等李存勖得了天下,王处直死了,他养子王都继承了地盘,李存勖一看,直接打下来有点师出无名,王家在定州名声不错,可又不能放任那一小块在北方独立,而王都也知道自己这芝麻大点的地盘,和已经拿下北方的李存勖压根不能抗衡。

  于是双方派人接触,最终,王都主动带地盘归附,李存勖给自己长子和哥儿定了个皇子妃。

  至于皇子妃,自然是王都的闺女。

  王都虽然丢了地盘的独立性,但闺女成了皇子妃,因为和哥儿是长子,以后就是的太子妃、就是皇后,王都还是觉得挺值的。

  而李存勖入主汴京后,因为和王都是儿女亲家,也十分优待对方,王都在定州过得甚至比没依附前还舒坦。

  就在王都心心念念等和哥儿立为太子,自己把女儿送进京当太子妃,自己以后等着做国丈,郭崇韬被冤杀带动一系列变动,李存勖一家团灭了,李嗣源上位了。

  王都傻眼了,自己闺女的太子妃之位没了,未来皇后也不用想了。

  等李嗣源登基后,虽然对王都大加抚慰,可王都对此还是愤愤不平,并且有了再度割据定州自立为王的打算。

  可此时已经不是唐末的乱世,而王都又不是什么能打的将领,这时候玩自立,和玩火**没区别。

  所以王都就暗暗积蓄力量,并瞄上了隔壁宋州的宋州节度使王晏球。

  王晏球是前梁的旧将,原来是朱温亲兵的侍卫长,朱温虽然名声不怎么样,可当年能在一众藩镇节度使中第一个称帝,还坐稳了皇帝,本身谋略武力一样不缺,朱温当时搜集了不少人才在自己麾下当亲兵进行培养,王晏球能做侍卫长,本身就是才干极高。

  后来降后唐后,李存勖也知道王晏球是名将,就把他收在自己帐下,还曾赐名姓李,很是优待,后来李嗣源登基,王晏球就恢复姓王,出镇宋州。

  王都见状,觉得王晏球原本是前梁旧将,后来又被李嗣存勖优待,不是李嗣源的亲信,就想拉他入伙。

  毕竟要反叛,得扛住朝廷的平叛大军,而王晏球的打仗本领,王都觉得正好。

  王都打的算盘挺好,可王晏球不傻了,自己好好的做着节度使,凭啥跟着王都做去起兵造反,干掉脑袋的活。

  难道就因为他俩人都姓王吗?可他之前也不姓王啊!

  王晏球对王都的傻叉行为压根没理,王都后来几次送礼给王晏球,王晏球也没搭理,直到这次李嗣源病了,王都觉得机会来了,打算造反了。

  王都见无法把王晏球拉到自己阵营,就请王晏球来定州喝酒,打算酒宴上干掉王晏球,趁机吞掉王晏球的地盘,增强实力。

  可王晏球压根没来。

  废话,上一个请喝酒被暗算的可是李克用,当年朱温请李克用喝酒,把李克用灌醉,半夜火烧李克用下榻的驿站,王晏球作为朱温侍卫长,可是在旁边帮着放火呢!

  王晏球又不和李家人一样憨。

  所以王晏球不但没去,还派人去探查,查到王都打算在宴会暗算他,想要他命,当即不再沉默,把证据和王都要造反的事一股脑全派人送到京城了。

  于是,京城都知道王都反了。

  而且王晏球不愧是名将,建功立业事业心爆满,不但把王都造反的事举报给了京城,还直接点起自己宋州的兵马,跑到定州城外,堵上了王都的定州军,同时八百里加急禀报朝廷:我正好就在定州旁边,派我平叛吧!

  同时还向朝廷请求援兵,因为王晏球探得王都偷偷派使者带了大量钱财去了契丹,八成是向耶律德光请求援军,王家在定州几十年,十分富有王都也有钱,契丹向来见钱眼开,只怕会出兵来援。

  李嗣源和范延光赵延光接到王晏球急报,认为凭王晏球的能力打王都是没问题的,再加上王晏球本身离得最近又主动请缨,李嗣源就任命王晏球为北方招讨使,全面负责平定王都叛乱事宜。

  而任命完王晏球那边,这边,李嗣源和李嗣源赵延寿还有被叫来的石敬瑭,一起商量派谁去带援军帮王晏球一起拦截契丹。

  王都不足为惧,王晏球自己就能收拾,可契丹一旦出兵,就是上万,就必须从朝廷调兵去。

  首选自然是石敬瑭,毕竟石敬瑭经常领兵征战,只是此时李嗣源在病中,京中稳定同样重要,需要有威望的将军镇守,再加上石敬瑭和王晏球相当,但也不好去给王晏球做副将,就打算从禁军下面再选一人,领兵去。

  林从一看,趁机和他娘说,让他娘找范延光提了下高行周。毕竟高行周原来就是北方边关人,又擅长骑兵,对契丹也经验,去给王晏球作副将也合适。

  范延光是个周全人,对他娘很是客气,也没有像有些官员一听后妃说什么就呵斥后宫不得干政,听得他娘推荐高行周后,觉得高行周倒也合适,乐得卖他娘个人情,就和李嗣源提了让高行周带一部分禁军去。

  李嗣源也觉得合适,就同意了。

  郊外军营

  林从带着郭威,在整装待发的大军前给高行周送行。

  “高将军,听闻定州那边王晏球将军已经击败定州军,王都带领叛军逃回定州,死守定州,契丹那边也已经有大军调动,不日将会进入边境,将军此去,既有危机也是机会,从林在这预祝将军能把握机会,和王大将军携手破敌,共建战功!”林从举着酒杯,敬高行周。

  高行周一身铠甲,双手接过酒,一饮而尽,看着林从,“小郎君放心,末将定会与王大将军精诚合作,共破契丹,定不负小郎君和娘娘的举荐!”

  林从欣慰地说:“一路顺风!”

  “小郎君保重,”高行周翻身上马,一声令下,大军开拔。

  早已准备待发的上万骑兵在高行周带领下,从大营鱼跃而出,浩浩荡荡奔向北方。

  看着离去的大军,林从和郭威眼中露出羡慕,郭威在旁边说:“小郎君,等以后,属下也要领军,驰骋疆场,征战天下,建功立业,才是等武将的意义。”

  林从看着远方,心神澎湃,“我亦是。”

  *

  等林从送完高行周,带着郭威回宫,得知他后爹和两个枢密使还在在暖阁议事,林从就转头打算去找他娘,结果去了他娘屋里,却发现他娘不在,过了一会,暖阁门打开,却看到他娘热情地送两个枢密使出去。

  他娘送完枢密使,又回暖阁伺候他爹去了。

  林从看得一脸懵,他后爹虽然在他娘宫里养病,可平时若遇到军机大事,朝中政务,都会在暖阁接见枢密使或者宰相,他娘都会避开的。

  今天怎么在里面。

  不过林从也没上去问,就带着郭威去自己那了。

  一直等晚上,林从去他娘那,才偷偷问了一句。

  结果王氏反而把林从拉到一边没人处,然后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林从:

  “娘这些日子跟在你爹身边伺候,定州战事繁忙,两位枢密使和各部官员出入频繁,娘躲闪不及,索性也不回避了,就在旁边侍候陛下,结果,娘跟着听着你爹和两位枢密使调兵遣将,安排军务,娘昔日曾经跟着你亲爹也随过军,如今竟也听得懂,我看你爹也不忌讳我插手政务,我觉得我可以跟在你爹身边学着,说不定……”

  林从立刻握住他娘的手,“娘,我懂,您放心的学,要是有不懂的,来问儿子,儿子若不懂,再去帮您问人,请您务必能学多少学多少。”

  王氏惊喜地看着林从,“儿子,你支持娘?”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人家隔壁契丹述律平太后和耶律德光都能母子搭档,征战漠北,娘您只要有决心,咱们也能!这天底下,还有什么比母子更亲的!若娘您真能跟爹学三分,以后儿子领兵,您无论跟着从军还是坐镇后方,儿子都无后顾之忧。”

  王氏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和野心,“我儿放心,娘懂了!”

第105章 慈不掌兵

  王氏自从决定干政后, 就开始了每日的偷学计划。

  这事听起来难,做起来简单。

  只要李嗣源和枢密使、宰相、朝中重臣说话时,王氏就端个药, 端个补品送去,然后在旁边伺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