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宫追悔莫及 第131章

作者:晏闲 标签: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重生 爽文 穿越重生

  簪缨压住颤抖的掌心问,“那人跟大哥说了什么?”

  她心中想着,若那个人真是带有前世记忆的李景焕,他又不找别人,偏偏来找素不相识的龙莽,很可能说明龙莽便是前世的新安王。

  可李景焕不是在建康被看禁了吗,怎会来到豫州?

  龙莽看看卫觎,又看看簪缨,抹了把脸道:“他说,让我假意率乞活军投诚大司马,在帐下效力。大司马身患恶疾,活、活不过两年……届时叫我揭竿而起,攻进建康,他这李氏宗亲愿意做我手中筹码,做出禅位之象,令我名正言顺,他只要做个无忧安乐的太上皇。”

第105章

  这口气着实不小。

  大江南北都流传着卫觎身患怪疾, 每逢十六便暴虐嗜杀的传言。可除了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北魏君卿,谁敢诅咒他活不过两年,谁又敢公然教唆流民造反?

  “饼画得不小, ”卫觎忽的低嗤一声, 轻勾住簪缨冰凉的指尖,“别信。”

  他一向知道簪缨对他身体的紧张胜过他自己。

  同时簪缨也去拉他的手, 仰头道:“小舅舅别信他的。”

  二人目光相对,卫觎便笑了。他这条命再怎么朝不保夕, 也轮不着一个无能小儿指手划脚。

  簪缨所知却比卫觎更深一层。

  她联想到前世反军攻进建康宫城的光景,细看一眼义兄的脸, 藏住心绪, 又轻扯了扯卫觎的手,想到第一个疑点:

  “石子冈是你的人在守, 废太子岂能逃脱?”

  卫觎道:“我留的人, 只为看守着他亲手替庾氏了结, 此前不许他母子二人自尽, 此后便归队复命。哪能浪费在看管废人身上。”

  算时间,就算京口那边真有消息传到兖州, 他已在来豫州的路上, 错过了也未可知。

  簪缨颔首低说:“那也不必猜,当面认一认就清楚了。”她转问龙莽:“人还在吗?”

  龙莽被他二人一应一和的默契看傻了, 他原本做好了阿缨质问他为何不早说的准备, 没想到阿缨分外平静,心里反而愧疚起来。

  他忙点头说:“早捆起来了,现还在萧城的庄子里。你想见, 我这就提溜过来。”

  顿了顿, 他坦然承认自己的私心:“妹子, 我之前不说,是对大司马小人之心了,是我不地道。你与大司马,莫怪……”

  “大哥不必多言,这都没什么。”

  易地而处,簪缨不觉得龙莽藏私有何不对。是人哪能不自私,尤其听到这种惊天秘闻,犹疑是再正常不过的。

  她当即请兄长将那人蒙眼捆住带来。

  龙莽去后,簪缨慢慢地转身面对卫觎,假装撒娇地捏住大拇指与食指,比在柔媚的眸尾旁边,“小舅舅,你可以回避一下下吗?我想自己处理。”

  她不怕别的,只怕那人若真是李景焕,会泄出他是重生之人,那么她的秘密也会跟着不保。

  小舅舅好像会包容她的一切,但若知道她是死后复生的,涉及怪力乱神,又会如何看待她?

  簪缨不想让他看她的眼光发生变化。

  “红衣小菩萨,也有避人的事吗?”卫觎捕捉到女子眉眼细微处的烂漫,忍不住逗她一句。

  说罢方觉习惯成自然,今日不同往日,他不宜再这样没分寸,招她误解。

  他蕴然收了笑,不问缘由,“行,你自己看着办。有事只管找我。”

  簪缨看着他的背影,抬手正一正发间的墨玉簪,后知后觉,“他怎么也听说那风传了……”

  那个绰号出现在和尚口中,她只觉讨厌,可被卫觎嗓音低沉地这么唤,簪缨心里却沁出一股甜丝丝的羞耻。

  她绣面粉润,咬唇低头。

  ……

  李景焕被关在一间地窖里。

  仲冬的菜窖阴冷潮湿,泛着一股储菜的呕味。梯顶木板盖的缝隙洒下稀薄光线,落在李景焕苍白木然的脸上。

  他的头一直在疼。

  自从记起前世完整的记忆,他的头疼就再也没好过,日以继夜,如锥刺骨,仿佛应验着前世他发下的那道雷殛加身的毒誓。

  而这些日子一闭上眼,他眼前便是自己用刀捅进母后身体的那一幕。

  血,手上都是血……

  他在石子冈结庐而居的日子,眼睁睁看着他的母亲日复一日在地上爬,口中发出汪汪喊叫,那

  些奉卫觎之令看守在破庙外的人,严格遵照卫觎的意思,每日只给母亲喂剩饭溲食。

  他看着母后每次都含泪吃完,眼睛不敢看向他;

  他看着她腰上的那条狗尾在她皮肤上不断腐烂发脓,却甩之不去。

  李景焕终于意识到,卫觎的心何其恶毒。

  他却也不得不承认,卫觎说的没有错,只有他能帮着母后解脱。

  他实在看不下去,也忍受不了,于是就借了北府卫的刀,亲手擢入母亲的心窝。

  当时那些看着他的守卫,像在看一口畜生。

  没错,他是疯了,被卫觎逼疯的!母亲固然对簪缨做了无可挽回的错事,他亦承认,他亦不惧以命来偿,可卫觎分明可以给他们母子一个痛快,为何要用这种下作狠毒手段!

  卫觎既留了自己一条残命,李景焕偏就不想死了。他落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地步又如何,上辈子,卫觎的寿数还没活过他。

  李景焕记得,前世,二十万叛军渡江兵临皇宫,提出以簪缨作交换。然簪缨死在和谈的前夜,大晋皇城终究被破。

  他命人打探出了新安王的底细,知他名为龙莽,原不过是濉水一带的乞活贼首。这样的人,却目中无人地带领护卫踏入宫殿,手中长刀指向他龙袍,戛声狞笑,问他还有何遗言。

  李景焕注视那个一脸狼顾之相的男人,只问了一个问题:“为何是你领北府军杀入京城,卫觎呢?”

  “将死之人,问题恁多。”新安王居高临下地注视他,“告诉你这黄毛小儿也无妨,大司马对本王有知遇之恩,纳我入麾下,教战法,杀北胡。可恨他妈的贼老天,妒损英杰,大司马半年前已伤逝,只是秘不发丧,临终前此公将北府军托付在我手。我若不反了这狗屁倒灶的世道,岂对得起他?”

  “秘不发丧、秘不发丧……”李景焕若哭若笑地重复,他登基以来一直惧怕的心头阴霾,食不知味寝不相安的心腹大患,竟然已经死了!

  “为何讨要阿缨……”

  “大司马临终前,放不下的就是这个人。逼我立重誓,定要找到此女护她一世。”

  新安王说着又骂出一句,“还是被你们给祸害死了!”

  李景焕心如死灰闭上眼。

  是啊,阿缨死了,她到死都不曾原谅自己。

  若早知晋室将亡,他何妨宁死拒敌,守着阿缨与她共死生,临死前也让她念他一点好呢?

  “让朕与阿缨同葬。”李景焕引颈待戮地闭上眼,说出最后一个请求。

  “做梦呢。”头顶响起轻蔑的啐声,手起刀落,他陷入黑冥,再无知觉。

  ……

  所以这一世,李景焕决定直接去找声名还未显的龙莽。

  他选在父皇寿宴之日动手,看中的正是此日四方使节汇入京城,坊间庆贺,鱼龙混杂。

  卫觎的自负,帮他免去了最难解决的守卫问题。他向亡母叩头三下,取下她颈上的黄金狗链做盘缠,不敢信任任何从前的相识,独自混出京城,隐藏姓名扈了健仆,直接来找龙莽。

  李景焕知道单凭一张空口白牙,想说服龙莽难如登天,可他已到穷途末路,一条性命何足惜之。

  况且凡是这种身怀逆骨的草莽枭雄,都生有一副不甘久居于人下的心肠,他以名相邀,以利相诱,未见得不能成事。

  至于已经绵延十几代的李氏江山,左右已非他囊中物,而父皇对他已经绝情,他对那个漠视他母子生死的男人也已失望,拱手让人,又有何不可。

  他就是不能让卫觎好过。

  他要让卫觎前世委以重任的猛将,这辈子从一开始就带着不轨之心去投奔他,图谋他。

  他还要找机会寻到阿缨,告诉她,卫觎不过是个

  短命鬼,不值得她掏心掏肺地追随……

  头顶的木板突被撬开。

  陡然射入的光线让李景焕猛地一眯眼,耳边只听有人跳下来的响动,他未等睁眼,眼前已被一条黑布勒紧,旋即被五花大绑,提了出去。

  “尔等要带我去何处……唔……”

  他的嘴跟着也被一团破布堵上,李景焕很快感到有一阵冷风扑面,而后上了一辆马车。

  不知颠簸周转了几个时辰,又有人将他拽下马车,他断着一臂,平衡不稳,跌跌撞撞被带着往前。

  李景焕眼不能视物,直到被扔在冰凉的地面上,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只知在一间屋里。有人扯出了他口中的破布。

  李景焕等了半晌,听不到有人开口,他索性直言:“阁下带我来此,何意?”

  他不知在他面前一丈外的胡床上,正大马金刀坐着一人,正是他心心念念要共谋大业的龙莽。

  更不知在龙莽坐位的屏风之后,簪缨便坐在那里。

  簪缨在看见来人的第一眼,便确定,这张脸纵使蒙着眼睛,不是李景焕又会是谁。

  几案上传来叩指一声响。

  龙莽听了暗号,心便了然,同时也暗暗心惊,他那个破庄子里还真飞来个落架的凤凰。

  他清了清喉咙,按照他妹子之前教他的话,开门见山问道:“你自陈是废太子,真不真的,倒也无从追究。只是你如何肯定,我去投大司马,他定会纳我?”

  李景焕听出了这人独特的粗戛嗓音,正是龙莽。

  他经历前世之事,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感到对方已经动心,粉饰敷衍道:“大帅英勇神武,非凡俗人,卫氏在北御敌,正缺猛将,岂有拒才之理。”

  龙莽道:“那你如何肯定,他活不过两年,又说什么他死前会将兵权交付于我?这岂非天方夜谭!”

  簪缨在屏风后微微捏紧掌心。

  李景焕越发从容,“大司马身患恶疾,这是谁都知道的事,莫看他如今威风逞强,很快便是强弩之末。此一桩我以命担保,他两年之内不死,你只管取我头颅。大帅但去投名,凭阁下雄风,锥处囊中,想不展露头角也难!大丈夫生于世间,当立不世之功,去搏一个机会,又有何损失呢?”

  龙莽哼笑,“这样说来,你便是无用的了,我一刀砍了你,再去投诚,也无损失。”

  李景焕的后脖颈子上忽然爬上一片冰冷的寒粟。

  那是前世他做了此人刀下鬼留下的阴影。

  “大帅如何短视?”

  李景焕冷声应对,“他朝大帅若有登极一日,四方诸侯未必心服,我身负李氏血脉,眼下虽落魄,说出的话仍叫做正统名顺,可帮大帅出力。何况,”

  他微微放低声音,“大帅恐怕不知,自我晋朝南渡,百事仓急,连传国玉玺都未能带到江左,流失在攻入洛阳皇宫的胡蹄之下,又被几族匈奴争夺,至今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