崽他有皇位要继承 第15章

作者:星月琼玖 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种田文 穿越重生

  赵小同窗说这话时也让人想捏脸,谁要是万一没管住手,就得被夫子的戒尺打肿!

  赵小同窗可是夫子心里的宝贝,甲班的那些人合起来都比不了!

  对着赵小同窗,他们只敢远观,日日瞅着,暗自欢乐,作为埋头苦学之余的闲暇放松。

  另一方面,赵明月六岁之龄升到乙班,明年的县试就要下场,他们的压力陡然增大。

  尤其是几位大龄学生,屡考不中,明年要和如此稚童一起下场,这要是赵小同窗中了,自个名落孙山,这脸面实在是没处放。

  分班的目的是为了同一水平的学生能相互讨论,促进学习。毕竟,整个学堂就一个夫子,就算从早到晚嘴说干了,也指点不完所有学生。

  在乙班,李夫子是统/一教学,后升上来的,有缺漏的部分李夫子会单独指出来。也就是说赵明月现在一边要完成每天的课堂作业,另一边自己欠缺的部分要额外补上。

  算学还好,都是会的,只需要规范下答题格式。

  诗赋赵明月自认没有半分灵性,牢牢记住了韵脚。前世背的那些诗词,被赵明月改得面目全非,强行降了格调,拿去蒙混过关。

  律法就靠死记硬背了,这个和前世的道德法规有太多不同之处,完全不敢理解性背诵。

  赵家小院里,每天散学后赵明月都在大声背诵各种律法,满院子的人迅速脱了法盲的帽子。

  赵发财觉着,自己回村后接连一个月,不带重复的显摆说辞有了。

  李夫子对赵明月的策论是哭笑不得,各个题目布置下去,别的学生是引经据典,洋洋洒洒一大篇,没有半点新意。

  赵明月愣是能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一二三四来,各种角度的应对之法都有。只让人感叹,不愧是孩童,天马行空的想法只有你猜不到,没有赵明月想不出来的。

  只大都不合实际,还时常犯了忌讳!

  乙班学生在深刻感知赵明月的脑洞之时,赵明月也慢慢学会了如何把自己心中所想,用这个时代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不犯忌讳。

  至于不合乎实际?这个在府试和院试中都不算大的失分点。毕竟能给出合乎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法子,那都可以向上献策,惠及一方了,那是会试的要求。

  乙班学生们各取所长,一时间人人觉着自己进步不少,明年的县试取中有望。

  赵明月的桌上时常出现同窗送的谢礼,附有纸条,言明赵明月的课业令他茅塞顿开。

  先是有纸笔,墨条,接着是各种果子,再后来是各种点心干果。秋高气爽的季节,赵明月还收到了手炉,只能说同窗们也算是有心了。

  赵明月得的各种吃食,宝玉兄弟吃起来没有半点迟疑,“看来乙班的同窗也挺喜欢你的嘛!”

  赵明月翻个白眼,“但是他们都不愿意跟我探讨学问,平日里也不说话的。”

  张佳宝:“我也不跟五六岁的小娃玩。”

  胡佳玉:“我们兄弟跟你玩,等明月你明年成了童生,让他们后悔莫及去。”

  赵明月:不至于,不至于……

  *

  一场秋雨后,赵明月穿上了夹袄,这之后天就要一日比一日冷了。

  赵家三兄弟带了土砖来,给赵发财和慧娘住的屋子都盘了炕。

  冬日里不好找花来做花汁子,赵明月指着香皂将来卖个高价的,不好降低了颜值要求,做香皂的活计暂停。

  之前没想到草纸这么好卖,现在赵家三兄弟要准备去忙盘炕的活,家里人手就缺了。

  金银们嘱咐赵明月,今年年节早些回去,家里定是各个屋子都要盘上大炕的,到时候赵明月想睡哪边就睡哪边。

  县城虽好,离家半年,甚是想念。金银们收拾好自己的衣物,一路打打闹闹的回家。

  县里的赵家小院一下子冷清下来,慧娘接着几天饭都吃得少了。金银们在的时候,赵发财和刘婆子时常嫌他们吵的头疼,人一走又各种说起孙儿们的好来。

  赵明月心想,人始终还是喜欢热闹的,若是将来她能生几个孩子,慧娘身边有小孩儿闹着,想必眉间的郁郁能消散些……

  她是啥时候对慧娘产生了如此深的感情呢?

  许是从她刚出生那会,她生,慧娘生,她死,慧娘也不独活的选择开始;又或是三年间耗费心血的用心养育,恩重如山;还是能毫不犹豫的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孤勇直前的来到县城生活,只为她能有个自己想要的前路?

  赵明月一直是慧娘最珍贵的宝贝,珍贵到她能不顾世俗,挣脱自我。

  赵明月觉着,她也能为慧娘的平安喜乐,在这个令人窒息的时代,做出一些妥协。

  比如,养几个亲身孩儿这种。至于男人?她们家有她一个“男人”撑起门户就够了。再多一个,那只会是她们一家平安生活的不确定因素!

  *

  年节前夕,三个舅舅来接赵明月回家过年。

  三人提前就跟慧娘说好了,今年过年的肉他们自家买,只带些包子馒头回去就成。金银们虽然可以在家里做,但三个舅舅怕方子泄露出去,不让他们在家动手。

  还跟慧娘保证了,已经告诫过几个孩子,方子绝对不能让外人知道了,几个孩子的娘都不清楚做法。

  言语间还有点埋怨慧娘:“方子这么重要的事情,咋不捂好了?咋就让娃儿们都知道了,大银可是就要说人家了,后面的一个跟一个,都是这几年的事。”

  赵家三兄弟都有些羞赧,他们欠妹妹的越来越多了。

  三个舅妈知道了自家娃儿都会做馒头包子了,也没私下里打听。把婆家的方子说给娘家,被休了都是轻的。

  娃儿们知道就是占了他们小姑姑天大的便宜了。

  更何况,现在爹娘跟着小姑子,吃食衣裳都是小姑子一手操办,娃儿们在县城吃喝,慧娘也没少贴补。

  家里今年做草纸,一年就得了二十四两银子,三家一家分了八两。家里男人从秋日里就出门盘火炕,单这几个月就挣了二十两,一家又分了六两银子。

  过完年节,后面排着队的活,还能做几个月,估摸着一家还能得五两。

  虽然娃他爹说外头已经有仿着盘炕的了,但据说手艺比他们差老远,县里的人家还是愿意找他们做。

  单就这些他们一家子就只有对小姑子感激不尽的份。

  几个娃儿从县城一回来,十里八乡的媒婆差点踏破了赵家门槛,不光大银二银,大金二金,后面几个小的都有人惦记了。

  几个娃在县里几个月,带回来几身好衣裳,说话行事瞅着就让人欢喜,还养得白嫩了,村里人啧啧称赞。赵家几个娃都出挑的消息长着翅膀四处飞。

  媒婆们拿出来说的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人家。

第20章

  大银年前就定下了,说的是下湾村村长吴长河的长子吴淼。

  媒婆见了大银,笑得合不拢嘴,到男方家里头一说,这姑娘长得俊不说,人还能干,说话办事都没得挑,认得一些字,会算术,还能上府城的那种大织机,一手茶饭更是顶呱呱。

  男方家立马就递出话来,想要相看。

  吴淼的阿奶,娘和隔房的婶子们都来了,自家娃儿一溜出来打招呼,几人脸上就乐开了花。

  再一见大银,好家伙,老太太拉着大银的手就舍不得放下了,满口保证大银到了她家,她当亲孙女看,定不会让大银受委屈。

  再一吃大银烧的一桌子饭菜,连聘礼至少是四两银子的话都放出来了。

  男方家这么抬举,他们这边也不再端着,顺势定了去男方家相看。

  家里三个男人四处盘火炕,这吴长河家早打听清楚了。吴长河家里头老爹不在了,老娘就是来家里相看的那个老太太,精明能干,在家里很能说得上话。

  吴家前两年分了家,老太太跟着吴长河这一房,平日里是吴淼他娘当家。老太太强势,做媳妇的性情温和,一家子也算和睦。

  吴家五十多亩地,吴淼下头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大银嫁过去是长媳,有老太太喜欢,日子应该会好过。

  吴淼不出意外应该是下任村长,也去县里念过一年私塾。小伙子长得也不错,没传出有啥不好的喜好,是十里八乡的好女婿人选。

  吴淼今年足有二十岁,比大银大了四岁。其实要不是给他阿爷守孝,早该说亲了。

  三个舅妈看了都满意,大银的亲事就这么定下了。男方年纪不小,赶在年前就下了聘礼,婚期定在六月。

  聘礼里头聘银就有三两,其他衣裳什么的也得有一两多,还真是吴家阿奶说的,聘礼不低于四两银子。

  三个舅妈跟慧娘说起这事时,眼里都是自豪。大银嫁得好,剩下的几个也不会差了。

  开春不盘炕了,家里就盖房,青砖大瓦房。

  赶在大银出嫁前盖好,到时候亲家来结亲看了,也是她们家大银的底气。

  温柔贤惠的大表姐就要嫁人了,赵明月一阵惆怅,偷偷跟大银耳语:“大姐要是在婆家受了欺负,可别瞒着。尽管回来告诉家里,我给大姐做主。”

  赵明月这话说得一点不谦虚,她忽悠赵发财的话都想好了:“人要是知道我连表姐在婆家受了欺负都不管,不得说我无情无义,还考啥功名?”

  “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咱合离也没关系,到时候大姐就跟我走,也不在村里听闲话。”三条腿的□□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多的是。她大姐这样温柔又能干的人,啥样的男人找不到?

  把大银感动得两眼汪汪的,她就见过男方一面,话都没说上几句,也谈不上感情不感情的。村里受磨磋的小媳妇,她见得多了,嫁了人不一定就是好的。

  大银抹了把眼,笑着道:“明月你放心,大姐定会把日子过好的,也不会受委屈。若是命不好,在吴家过不下去了,大姐也不会忍气吞声。”

  明月没给自家找进项之前,家里头饭都吃不饱,娘和两个妯娌之间拌嘴的事也不少。小姑姑一个人带着明月,日子过得比谁不舒心?

  她跟着小姑姑学了织布,馒头包子也会做,过不下去了,大不了给小姑姑做工去。

  娘说三两银子的聘银都给她当压箱底,家里再补上二两,到时候找小姑姑借三两就能买一台大织机了,还愁养不活自个儿?

  *

  草长莺飞,暖阳高照,早晚还得穿夹袄,中午已经可以着单衣了。

  赵发财今日上午蒸了几笼馒头包子,跟张老幺和顾小四说了,今儿下午就先歇业了。

  自从赵家铺子走上正轨后,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回,在不年不节的时候歇业。

  为啥?明日县里县试,赵明月要下场啦。

  赵发财现如今也是明事理的人了,早几天就跟赵明月说了,“咱只是试一试,花个一两银子而已,先去看看地,一回生,二回熟......”

  慧娘也道:“人家读了那么些年都是考几回才过,明月你还这么小,今年过不了,明年再考就是了。”

  刘婆子在一旁点头,明月可是女娃子,还真去考啊?

  赵明月自己没觉得有多紧张,家里三个大人这几天就跟失了魂似的。

  考个试居然要交一两银子?这要是不中,那可是双重打击啊!

  还有她外祖父,居然一两银子都不放在眼里了?

  几天前,李夫子已经让赵明月做过前两年县试的卷子了,按李夫子的说法,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取中是没问题的。

  这个意外指的是,有几个出门在外,才学比她高的人回县里一同考试。

  这个县试,它不是看分数录取,是要看名次的。当然了答得全对,不管人数多少,肯定是都能过的,不过安平县的县试很少有答得全对的,变相变成了按名次通过。

  安平县城每年五十人左右参加县试,取中的人数三到五人不等,哪一年人才聚集,多一两名也是成的。

  县试取中了,算是取得了去府城考试的资格,府试中了才是童生。童生,秀才都算县令的政绩,所以在县里参加的这场资格试,县令都会认真对待。

  弄虚作假的没有意义,被查出来可是会丢乌纱帽的,没有哪个县令会在这件事上犯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