崽他有皇位要继承 第19章

作者:星月琼玖 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种田文 穿越重生

  这两年吃的好,金银们不光窜了个头,还长了肉。大金,二金明显肩膀也宽阔结实了,眼神凝实,看着就是个靠谱的能干后生。

  腊月二十九那天,赵家三兄弟忙活完了年前的单子,一家人吃了顿丰富的饭菜。慧娘说了早定下的想法,县城里头的馒头包子生意,娘家来接手。

  “现在县里不少人家都认咱家的馒头包子,二银,三银,四银也能做出分毫不差的味道了。一年除去院子的租金,挣个二十两应该是没问题的。

  她们三个闲暇时轮着上织机,也是一笔进项。再者家里的草纸送到县城,总要有个存放的地。”慧娘慢条斯理的跟哥哥嫂嫂们说起实情。

  “我都给你们安排好了......”赵发财忙不迭把自己想了好久的安排讲出来,“......这样,人也不累着,一年还多不少进项。”

  这要是以前,哪里还要给儿子儿媳解释,直接安排活计就成了。现在儿子们在外头也是有脸面的人了,自己这个当爹的说话都不能畅快了,赵发财有一丝丝委屈。

  赵家三兄弟不用想,瞬间就同意了。妹妹都把挣钱的法子手把手的交给自家了,还有啥好担心犹豫的。

  赵家三妯娌没说上话,眼里心里也都是同意的。这两年,她们是眼睁睁看着自家因为两个方子就起来了。妹妹白给的方子,谁舍得狠下心往外推?

  另外就是造草纸和盘火炕的法子,她们看起来也觉得简单,指不定哪天就被人得了去,或是传开了。到时候他们一家人再来指着地里那点出息过活?

  这做出的吃食味道好,往后可是可以传家的。

  至于织机?那不能白占妹妹的便宜,至少得给一半的钱,四两银子。

  赵明月替慧娘拒绝了:“几个表哥要是不跟我们去府城,留在家里,多多少少也能给家里添些进项。我娘把织机留给表姐们,也是对侄女们的一片心意,舅舅舅妈就别推辞了。”

第25章

  初二,大银和吴淼回来了,吴淼一手提着礼,一手搀着大银,眼神还不时往大银那边瞟。

  刘婆子一看,心里就有了底,喜道:“这是有了?你这孩子,咋不叫人来跟家里说说?这是几个月了?这一路过来,有没有哪里不舒坦?”

  “也是前天吃年饭,闻不了鱼腥味才觉出来的,应该得有两月了。”大银脸上都是欢喜,“奶你别担心,啥事没有,好着呢!婆婆都说孩子生下来之前,不叫我做家事了。又不是县里的小姐,哪里就金贵到一点家事都不能做了?”

  吴淼在一边接口,“这怀了孩子还是小心些好,咱家又不是没人做家事?”吴淼快二十二了,村里同龄的有的娃都大腿高了,吴家哪能不心急?

  大银长得好,性子好,又能干,嫁妆还厚,娘家也得力,嫁过去几个月就揣上了娃,吴家哪能不捧着?

  大银日子过得顺,赵家人都高兴。三银来扶了大姐进房里,二银,四银也跟进去,听刘婆子和大银说话。吴淼被大金他们拉到炕上坐着,张氏端了一碗糖水鸡蛋来给女婿喝。

  赵明月看着比大金大五岁的姐夫,两句话后就顺着大金的话头走,言语间被大金旁敲侧击,不知不觉就说了不少大银在吴家的事。

  二金,三金也在一旁若有所思,四金,五金一脸傻笑,似乎很喜欢姐夫的样子。这没有对比,都不知道几个表哥是啥时候就长了心眼子。

  赵明月想起第一次在舅家过年节,几个表哥问一句答一句。那几个日常不是下地就是编草鞋,言语间就透着一股憨气的农家娃,在县城住了两个半年,跟张老幺和顾小四打交道多了,也变得灵秀了。

  女儿女婿归家,赵家三妯娌请了慧娘去厨屋指导。慧娘这次回来,带了不少家里的调料来。去年年节的时候,外人不知道,慧娘这个当娘的一眼就看出来了,明月吃不惯舅家的饭菜。

  慧娘烧菜是全家公认的好吃,也不是就多放油,反正赵家三妯娌在一旁看着,听慧娘说了不少诀窍,自己动手时,总差了味儿。

  回家的这几日,慧娘每顿都帮着烧两个菜。赵家三妯娌也不想的,自家承了小姑子不少恩,小姑子家来还得干活,说出去都要被人笑话的。只明月每顿饭都能准确的找到慧娘烧的菜,一屋子的娃们在县城住久了,也跟着吃挑嘴了。

  她们也习惯了,把菜都准备好,慧娘来烧两。现下慧娘一边烧着大菜,一边指挥大嫂火候,提醒二嫂放哪个调料,这调料也不是一齐都放菜就好吃了。

  香肠慧娘也切了一段出来炒,这是赵明月最喜欢吃的菜。胃口不好的时候,炒出一盘来,赵明月能吃下一个大馒头。

  就是做起来太麻烦了,肠子要一点一点的拿草木灰搓了,再拿面粉洗。里头放的各种调料也不少,赵明月从药铺子买回来的,还要放许多的姜。要不是自家院子里就种着姜,慧娘也舍不得放那大一块儿。

  “三嫂,那鱼里头的黑膜和鳃都去干净了,我来取腥线。”

  “已经好了,你看看成不?”

  慧娘把香肠盛出来,盖上盖,让大嫂端到炕上热着。自家就是盘火炕的,家里头各个屋子都盘上了,厨屋里也连着灶台盘上了一个小的。只要进出关上门,整个屋里都不冷,比往年整日点火盆还省柴火。

  慧娘一边取腥线给三嫂看,一边感叹:“还是这大铁刀好使,一刀下去,腥线就能看到了。”

  赵氏看着慧娘轻拍两下鱼身,慢慢的真就拉出一长条的腥线来,一脸学到了的表情。

  “三嫂再拿滚水汤这鱼的两面,烫好了我来烧。”慧娘吩咐完,又去烧下一个菜。

  那边烧火的张氏夸到:“慧娘这在县城住久了,懂得可真多!我们几个哪知道,烧个鱼还有这许多的花头?”

  “县城其他人家怎么烧菜我哪知道?这不是明月挑嘴还喜欢倒腾各种花样?自从认了字,能看书了,就时常说些书上的法子,折腾得多了,也有几样成的。”慧娘淡定的回道。

  张氏不认同:“嗨,还是明月脑瓜子好使!族长家的文锦也能看书了,就没见他从书上学到啥方子。”

  “大嫂说得对,就说这县里秀才少,童生总不缺,咋就没见别人看了书就能倒腾出方子来?”赵氏附和道。

  “就是,就是!那写书的人总不会把方子清清楚楚的写出来?不留着自家挣钱,他傻呀?可能也就那么模棱两可的写几句,他自己都肯定没弄出来。

  明月那是啥脑袋瓜啊?整个县里打听打听?不说百年吧,就这几十年里,谁家出了八岁的童生了?府城怕是都找不到几个!咱明月这般聪慧,那啥一什么百的?可不就倒腾倒腾就出新方子了?”刘氏越说越觉得自个儿有道理,末了还问妯娌们,“你们说是吧?”

  赵氏忙不迭道:“就是这个理,二嫂可说我心里去了”

  “要我说,还是慧娘会养娃儿!明月就不用说了,就说咱家那几个木头疙瘩,去县里住了这两次,这一次次的回来,我都要不认得了。木头疙瘩都开窍了,一下子就懂事了。

  女娃们都会上织机,做得一手好茶饭。大金他们也是长进了,说话办事儿跟大人似的,瞅着就放心。村里谁不眼巴巴羡慕咱家娃儿出息了?”张氏捧着慧娘。明月眼瞅着要有大出息,自家的几个小子们要是能跟着明月,她做梦也能笑醒。

  “是啊,慧娘打小就灵性,明月这是随了你了。那年刘阿奶从府城回来养老,带了那台大织机。我是摸都不敢摸,慧娘在一旁看了半天,就敢上去试试了。刘阿奶一高兴,就教了慧娘上织机。”赵氏就是望山村的,这事她最清楚。

  张氏回忆道:“那会慧娘应该还小吧?后来刘阿奶又被她女儿接回府城去了。这么多年了,也不知道人还在不在?”

  大过年的,不兴提这些,赵氏忙岔开话:“这菜也不少了,咱是不是该叫爹娘吃饭了?”

  吴淼之前也不是没在岳家吃过饭,这次的饭菜不知怎地,格外的香。那鱼滑嫩甘甜,半点腥味也无,大银都吃得。还有那个叫香肠的,香得人舌头都能吞了。

  他头一次吃到了馒头和包子,听说小姑姑在县城就做这个卖。怪不得能挣钱呢,越嚼越香,馅里放了肉,这么大一个,也不算太贵,换了是他在县里住着,他也得三不五时的买来解解馋。

  慧娘看大银喜欢吃这鱼,陪大银去茅厕的时候,嗔道:“你个死心眼,明明知道怎么给这鱼去了腥味,咋不在婆家做了吃?就算你闻不得腥味,让小姑子帮忙做也行啊?”

  大银无奈:“小姑姑,这可是能卖钱的法子!我是吴家的媳妇不假,可是吃赵家的饭长大的,哪能在吴家传开了这方子?况且这鱼要做成这样,可少不了姜。我婆家可不会特意买了这金贵物来做鱼。小姑姑你就甭操心了,吴家对我挺好的,我肚子里是吴家的娃,他们亏待不了我。”

  慧娘也不坚持,大银瞧着是随和,实际上是个犟脾气,她不认同,旁人说破了嘴皮子也白搭。

  “那香肠我带回来不少,明天你带些回去。姜也带一块回去,糖你娘应该也备了不少。你这大着肚子诸多不便,家里有谁咳嗽头疼的,可别舍不得,直接煮了姜糖水给全家人喝。要是过了病气,可得难受。”

  “嗯嗯,我都听小姑姑的。”大银眼里有些湿润,婆家的关心都是冲着肚子里这个来的,娘和阿奶也只问了她有没有不适。

  女人怀孕生娃本就天经地义,诸多的难受不便连亲娘都习以为常,哪个女人不是这么过来的?只有小姑姑,全是为她自个儿着想。

  还有她出嫁前,明月说的那番话。不知情的人听了,只怕是要说明月尽说歹话,不盼着她这个表姐过得好。

  她是真真切切的觉得,明月是在说:姐你别怕,放心过你的畅快日子。若是受了委屈,弟弟必给你撑腰。

  连最坏的情况,合离后的后路,明月都给她找好了,她哪还会委屈求全过日子?

  小姑父去时,小姑姑年纪也不大,一个人带着明月,都能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真就到了那个境地,她也不能把日子过差了。

  大银两口子来的时候带了一篮子年礼,走得时候带回一背篓的回礼。光香肠就有十来斤,三大块的糖,一大块的姜,还有半篓子的肉包子。

  都是好东西,娘家给自己做脸,大银心里感激,依依不舍的回去了。

  回礼慧娘发了话,把布匹换成了香肠,刘氏自觉占了家里的便宜,言到年后家里两个月的肉食,都是他们二房出钱。

  慧娘说的对,布匹大银出嫁的时候就带了不少,大银不缺衣裳穿,年礼回过去的布匹,肯定是上不了大银的身的。现在大银有了身子,这些贵价吃食就能多数都进了大银的嘴。

第26章

  初三一大早,村里就有不少人家的当家的,来给赵家拜年。无他,赵家的火炕是真的太好了!

  大冬天的烧上,也不费多少柴火,整个屋子都暖烘烘的。自家出材料的话,赵家兄弟盘一个火炕要五十文,给村里做便宜些三十文就成。

  头一年望山村除了赵家,只有族长家各屋子都盘上了。之后赵家兄弟就一直在忙,村里人有想盘一个两个的,也一直等着。总不好让人家推了五十文一个的活计,来做你这三十文一个的。

  这一忙吧,就开了春,反正也不冷了,就想着等进了冬日再说。这一等,就又等到现在了,赵家兄弟从去年秋一直忙到了年前。

  周边村子不少人家都盘上了,他们自个村子还是只有赵家和族长家有。

  这盘火炕的大块土砖,不少都还是村里人做的呢,咋就盘不上了?今年还格外的冷,族里的老人说,按这天气,还得冷上不少时日。

  这不,不少人家的婆娘都催上了,就成群结队的来了?咱就问问,这还有多久能排上?赶不上这个冬尾巴,咱开春了盘上也成。

  赵有田沉思半晌,回道:“晚上大伙都来我家吃饭,我家里先合计合计。”人家带了东西来拜年,怎么着也得吃顿饭。

  只是赵家的火炕单子,真就从初七排到初夏了。还不少都是县里的,不好往后推。可村里人家的一直盘不上也不好,都是自家兄弟,别心里起了埋怨。

  赵有田看看家里的几个男娃,不成,人家冲的是他们三兄弟的手艺给的价,带着儿子和侄儿去做,坏了口碑。

  去年那些仿着他们盘火炕的队伍,都是打了他们盘好的,照着他们的去盘。只是这炕尾放多少石头?炕首放多少石头?石头放成什么样?离炕面多高?炕面的高低?保温的沙子铺多厚?糊缝隙的泥和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他们得了明月的提点才注意这些,旁人光看看定看不出来其中关窍。

  只照着样子盘出来的火炕,当然是不好烧了。那些花了便宜价的人家,现在都老悔了。慢慢的,外头盘火炕的队伍就销声匿迹了,这也是为啥今年他们的单子格外多。

  赵有田叫了两个弟弟来和赵发财商量,大金他们几个在一边听着。男娃这么大了,家里是怎么处事的,都应该在一边学着,赵明月也来凑热闹。

  赵有田话一说完,赵发财就白了他一眼,这左右为难的事,他咋就知道怎么办了?都是一群不开窍的,自己边上坐着明月这个大个人,都看不见?

  “问明月呀?就明月那脑袋瓜,啥法子想不出来?”

  赵明月:谢谢外祖父您这么看得起我?下次不用了!

  一下子满屋子的眼神都期待的看过来了,赵明月眨眨眼,迟疑道:“我是这样想的,既然村里出的价低,舅舅们又实在是忙不开,不如过两天舅舅们就先带着表哥他们,在村里盘几天?

  表哥他们本来就知道其中诀窍,跟着舅舅们盘几个,舅舅们再看着他们盘几个,应该就能会了。村里给的价低,想来只要表哥们盘出来的,跟舅舅们盘的相差无几,也不会有什么想法。

  另外我还想着,既然村里给的价低,那咱们就索性更低一些,盘一个只收十文意思意思。盘了几个,农忙的时候就出个劳力来给咱家干几天活。这样到时候也不用停了县城的生意,来抢忙月。”

  “这个主意好!”赵发财一拍大腿,“这么着说出去,村里都得受了咱家的情,到时候干活也不会惜力。就算咱一个炕收三十文,村里肯定也觉着贵了,要不去年夏天的时候,就都盘上了。”

  大金两眼亮晶晶,这就是明月说的那什么一箭双雕,一举多得吧?二金又是一副深思的表情,三金,四金,五金眼睛贼亮,聚光灯似的看着赵明月,眼里大大的“崇拜”两个字。

  赵有田站起来围着明月,转着圈的上下打量,笑道:“我说明月,你这脑袋瓜是咋长得?大舅现在都不敢摸一下了。”

  赵有福看着赵明月嘿嘿笑,赵元宝一副这是我侄儿,与有荣焉的样子。

  一个难题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解决了,连带着解决了今年几个金跟着去府城后,家里忙月缺人手的问题。

  还有就是开春几个金跟着去府城,他们也不担心银钱不够花用了,明月要是没有其他安排,几个金完全可以去盘火炕挣钱嘛!府城有钱人家多,说不得挣的银钱比他们在家还多那!

  钱啥时候这么好挣了?他们一大家子,这么多口子,现在似乎是人人都能挣银钱了!

  也不等过两天了,赵有田想着,初八自己兄弟就要去县里盘炕了,这两天得赶紧教会了几个娃。

  还有盘这火炕的时候得避着点人,不能让人看去了其中的关窍。自己三兄弟到关键的步骤,互相遮掩着都习惯了。

  几个娃儿这方面还得好好嘱咐嘱咐,不过大金他们五个人呢,遮掩起来比他们三方便。

  晚上村里人来家吃饭,赵有田说了自家的想法,村里人举双手赞成。出一天工就能抵二十文,上哪找这好事去?

  忙月自家也忙,可再忙,抽个人手出来帮几天忙还是成的。在村里人眼里,出几天力气,省这么多钱,那是自家占了大便宜了。

  至于后头都是大金他们几个帮忙盘,那有啥?赵有田他们不是空不出时间来么?大金,二金也都成丁了,人又机灵能干,就算没学好,盘出来的炕不好烧,他们老子还能眼睁睁看着不管不成?村里人小算盘打得贼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