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呆点点
“这是真的吗?”小生看着报纸,有些恍惚。
消息通点头肯定,说道:“报纸上写着清清楚楚,我妈也说了这事儿,今年,高考恢复了!!”
“那就是说,我们以后可以考大学了?”另一个同学接上,语气兴奋。
他们初一一班是学校的优等班,里面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规划是考上中专,国家分配工作,安安心心赚钱。
对于上大学,起初他们想过,但后来又不敢想了,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成为先进员工。
“没错,我们可以读高中,参加高考,为心仪的大学努力。”小生的眼睛在发光,他真的很想去大学看看。
这里的读书阶段跟他以前完全不一样,他想参与每一个阶段,特别是小奶奶心心念念的大学。
听到这一番话,所有人都很兴奋,就连老师们,也都很高兴,高考恢复,这是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以后读高中的孩子会越来越多。
不仅是中学,短短一天,各个大队也得到了这个消息。
这个消息宛如一滴水,滴入滚烫的油锅里,距离水最近的知青们心情激荡,而已经结婚了的知青,他们的家人也有不同的反应。
一时间,整个大队热闹不已。
-
小生进入村口朝自己家走去,这短短一路,颇为艰难。
最早的那批知青在朱家弄大队有小三十年了,没错,就是这么早。那批知青不像后面的知青,被形势所逼,不得不下乡,他们是自愿下乡的,为了建设祖国的农村。
二十七年间,有些知青寻了门路出去,也有几个知青在村里结婚生子。
随着知青越来越多,大队里不少人和知青结婚了,现在一听高考恢复,那些知青也想去试一试,只是他们的家人很难安心。
“乱了乱了,你说那些知青想什么呢,为了回去,连妻儿老小都不要了。”朱老太太站在门口,听着外面的叫嚷声,叹了口气。
“奶奶,那可是高考,考上了是能上大学的,而且,知青们也不见得会扔下家人啊。”小生说道。
“你啊,就是年纪太小,不知事儿。这些知青的心本来就不在大队上,当初来的时候,穿的体体面面,又是读过书的,根本看不上我们这些村姑庄稼汉。后来,年纪大了,才不得不和村里人结婚。要是真回去了,怎么可能回来?”
“陶老师肯定不会,还有蒋老师。”朱福星说道。
朱老太太看着这两个单纯的孙子,摇摇头,那可是大城市,还是大学,里面男男女女的,想想就不成样子。
“但是他们这样拦着也不行的吧?就算去考,也就最近两年来的知青和老师们有希望,其他人,两三年没读书,怕是忘得差不多了。”小生觉得这事儿不好办。
“你管他们做什么?回去吃饭。”朱老太太招呼几个孩子回屋。
小生看了眼外面,其实奶奶说的也有道理,外面的诱惑太大,一般人很难抵抗。
说起来,知青下乡的政策可还没取消,高中的时候他也要下乡?
随即摇头,他现在不就在乡下嘛,庸人自扰、庸人自扰!
第120章 农子小生22
◎朱家弄村日常。◎
高考恢复后, 知青们踊跃报名,复习课本,参加高考, 可惜, 大部分知青已经把知识忘得差不多了, 只有极少数的知青, 得以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两年后,国家决定不再搞上山下乡, 以前下乡的知青,可以返回自己的故乡城市。
这样一来,各个大队又乱了一阵, 城市也是这般, 它们要迎接消化大批知青, 但现在一下子也没有这么多岗位,但总要经历这些的。
此时, 小生刚刚高二,明年,他们就能参加高考了。
桂浦镇没有高中, 小生他们是在岑县上的高中。岑县现在有三个高中,小生和兰花的成绩最好, 上的是岑县高级中学。
朱福星他们去了另一所稍微差些的高中, 朱福运本来是想上中专的,在高中能考大学后,中专的分数线下来了一点,他勉强能上, 但那是大学, 他不想放弃。
在一年多前, 大队什么的取消了,包干到户,交了农业税后,剩下的都是自家的,拿到的钱比以前多多了,足够供几个孩子读书上学。
至于大学,听考上大学的知青说,大学不用出学费,还有钱拿,而且孩子都考上大学了,砸锅卖铁也得让他上啊。
这是所有孩子家长的心声,至于老太太,咳,她勉强同意。
小生他们等在岑县前往朱家弄村的大路上,等下村里大人们会赶着牛车过来接他们。
朱家弄村在县城读书的学生都是这么回去的,这也是几户人家商量好的,一家接一次。要是让孩子们靠两条腿走回家,不知道要走到什么时候去了。
“车来了,我们快过去,成阳叔,这儿!”小生背着书包,先跟哥哥姐姐说了一声,随后朝牛车挥手。
“哥,你等等我。”朱福星拉着小生,他带的东西多,这时候收拾起来,有些麻烦。
“就算是农忙,放半个月长假,你也不至于拿这么多东西呀。”小生和朱福运帮着他拿,朱福才帮着兰花拿。
朱福星嫌弃地看了一眼五哥的包,不用猜,里面都是书本。二哥的也简单,就几身衣裳。
“毯子、枕头什么的,你们都不换洗吗?”
“我在学校已经洗好晒干净了,可不用像你这样,还带回家让婶婶洗。”
“……哥,你还是不是男人?居然洗衣服。”
“洗衣服怎么了?总比你一条短裤穿五天强。”小生默默远离这个弟弟。
“哥,你这就过分了,我又不臭。”朱福星闻了闻自己。
小生坐在牛车上,直接问道:“你上不上?不上我们走了。”
“我这不就来了嘛!”朱福星笑着说。
几人回到朱家弄村,遭到了村里所有人的欢迎,这可是他们朱家弄的高中生,以后说不定能上大学呢。
随着高考的恢复,读书在百姓的眼中又变得重要了。
-
回到家里,小生几人舒坦地喝了口水,松松筋骨,牛车是快,但也晃,但他们现在的条件,有牛车坐就不错了,拖拉机什么的想都别想。
至于自行车,现在的自行车还是这么贵,而且自行车只能带一个人,他们家在县城上学的有六个。
除了小生五个,去年,朱福贵终于考上了一所高中,虽然现在能高考了,但招生指标就在这,不管大学还是中专,只要能进,那就是一件大喜事。
为了这,朱老太太还来劝过小生和兰花一次,他们成绩好,完全可以报个中专,少读两年书,毕业后能多赚几年钱。
当然,两人都没听,依然报了高中。
自从去了县城的高中后,朱福贵放飞自我了,很少回家,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一个月能回来一次就好。
这次,他也没回来。
朱老太太张望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小才,下个礼拜,你去看看你大哥,好歹回家一趟啊。”
“奶奶,大堂哥自己不想回来,我们去看也没用啊。”小生说道。
“怎么没用?至少能知道他在忙什么,有没有好好读书。”
小生耸了耸肩,不用去看,光看那成绩就知道没读。
-
脑海里的灵魂开始活跃,小生知道这是朱福生醒了,就是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通过试炼。
想想朱福生的性格,那次垂危也是个意外,他活下去的欲望很强烈,应该很快就能进入试炼。
经历过这么多世界,小生不像第一次那么着急了,试炼不简单,没个几年完不成,这么算来,他还能体验一次大学生活。
拿着从县图书馆借来的书本,小生来到小奶奶地方,这几年,他们一块儿看了不少书,现在小生的知识面广泛到不可思议。
“小奶奶,你说哪个大学最好?”小生看着大学名录,语气里带着对未来的憧憬。
“以你现在的本事,只要不出意外,龙国的大学随你挑,就看你想要干什么了?”孔珍玉说道,对这个侄孙子,她很有信心。
小生看着那些个专业,皱眉苦思一会儿,说道:“我哪个都有兴趣,不能都学吗?”
“你有这么多精力吗?人之一生,不过百载,去掉年幼无知时,去掉读书识字时,再去掉吃喝玩乐时,你真正能投入学习的不过二十余载。对了,还得去掉工作干活的时间,你若什么都想学,恐怕只能粗略学到一些。”
“以你的资质,选个两三样,好好学,学到精深,也就差不多了。”孔珍玉说道。
小生大悟,是哦,他现在是人类,以后朱福生还要出来,这么一算,他也就一年左右的时间去学习了解。
至于别的,他以后去相似的世界学便是了,或者直接看云镜学,他有很多时间,完全可以一样一样学。
所以不是看他喜欢什么,而是朱福生喜欢什么,这个专业,得是朱福生喜欢的才行。
“我明白了,小奶奶我会慎重考虑的。”
孔珍玉点头,让他好好看书。
期间,小生的两个堂叔又来了,自从革命结束,高考恢复后,他们便常常过来。
在发现自家妈读过很多书,比老师知道的更多后,那就更不得了了,想要让几个孩子住进来,让自家妈辅导看顾。
孔珍玉没有接受两个儿子,不过对于孙子孙女,她愿意偶尔帮忙看顾一下。
不过看顾了一次之后,孔珍玉体会到了孩子之间的参差。
教过小生这个一点就通后,她的容忍度下降得厉害,教这些人半天,抵得上她半辈子生的气。
小生感同身受,想到在弟弟妹妹身上受的气,哆嗦了一下,教人太难了,怪不得校长的头发都秃了,被气的。
这次两人来也没什么事,就是想来问问几个孩子中谁比较聪明,他们两家只供得起两个孩子读书。
孔珍玉听到这话后,气的半死,她算过,只要勤快些,五个孩子,他们完全供得起。
最多老二家三个孩子拮据些,怎么就要另外两个孩子不读书了?
骂了两人一顿,见他们不死心,孔珍玉无奈,直接说小孙女和二孙子的名字。
结果那两人说不要女孩子,只说男孩就好,最后孔珍玉把两人打出去了,小生帮衬着,递递东西什么的,这两个堂叔太过分了。
至于之后怎么办,小生也不知道,或许小奶奶会帮助她们,这样辍学,未免太可惜了。
等小生再去小奶奶家的时候,小生见到了两个堂妹,以后这两个堂妹就跟着小奶奶生活了,以后也跟那两对爸妈没关系了。
两人都是懂事的,会主动分担家务事,照顾小奶奶。
看到小奶奶有人陪,小生松了一口,他怕自己去上大学,长久不去,小奶奶一个人住,又没人照看,出事情都没人知道。
-
艳阳高照的时候,小生他们迎来了高考,这次是他们最重要的转折点。
二哥三哥的年纪比小生大不少,特别是二哥,已经二十一岁,在村里人眼中已经是要结婚的年纪。
要不是他们还在读书,恐怕早就说定亲事,现在孩子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