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醉鱼仔
苏月不止一次听到有人发出这样的话:“啊,原来她就是苏月!”,对此她很想说,“你们要看就看,不要假装在看书好不好?书都拿倒了亲!”
作为一个名人,苏月被很多人盯着,有些是无意识,有些是有意识。不管是哪种,大家都很好奇:这个打破竞赛历史记录获得两块金牌的苏月同学上了大学会有什么作为?
然而,苏月只是老老实实上学,认认真真听课,虽然她的课堂表现也很优秀,但是这种优秀和她入学的光环相比,就显得普通了许多。
有点像大家等着你发威,结果你就溅起个小水花,能不让人失望吗?
有人表示理解,刚进大学,大家不都忙着接受新知识嘛。
但也有人看笑话,能考上京大的,谁不是天之骄子?不是所有人都服气苏月。
大家都进了京大,谁比谁差?况且苏月是凭保送进来的,而他们是正儿八经考进来的,论单科她可能比他们优秀,论整体素质,谁厉害还不一定呢?
就有人私下里发表评价:“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仲永小时候还是个天才呢!”
说这话的人忘了,严格意义上,苏月现在还算是小时。
有人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把这话传到了苏月耳朵里,化学系的学生都在等着,看她有什么反应。
苏月的反应就是没有反应,难道她还要为了这一句评价,去跟人家争辩?
这种争辩有啥意义?有那功夫,她还不如给三中的辅导资料事业牵线搭桥,这才是她答应梁校长的正事。
自习课下课,苏月问班里同学:“你们想不想出题?”
出题?
昂,没错,咱们可是化学系的大学生,出点高中生做的习题,应该不难吧?
按题量给予补贴哦,可以自给自足,减轻上学生活压力,同时还能巩固基础知识,提升思维能力。
一举两得。
若是出的习题数量足够成书成册,还可以在习题书册上署上大名,让无数的高中学生知晓。
如果说给补贴,大家还有点矜持,那么说到署名,大家就有点心动了,这不就相当于给他们出书?
扬名这种事嘛,绝大多数的青少年还是没有抵抗力的。
“这个……出题,具体怎么个出法?”
有一就有二,一个同学问了,其他同学也慢慢加入进来。
苏月给他们详细解释,顺便把他们暑假出的几本书拿过来举例:“出题量少的,可以凑足一张试卷,按张数给补贴……像这种汇总成一本习题册的,出版方会按照利润的百分之多少给予分红,具体能分多少,需要和出版方谈,一般是根据题目的质量来的……”
“如果一个人没法完成一本习题册,还可以和朋友舍友合作,署名也可以都署,如果习题册质量好,有效果,说不定能传遍华国高中群体……到时候就是——名利双收!”
有人认出来她拿着举例的书:“哎?这不是《金牌习题》吗?”
“什么《金牌习题》?你知道?”
“知道!暑假我小姨让我给表妹辅导功课,我表妹就拿着本这个书,听说是从京城传过去的,高考秘籍!他们同学都抢疯了,一书难得!”
又有一个人一拍手:“哎呦原来就是这个书,我堂叔也打招呼让我给堂弟堂妹寄来着!”
也就是才开学,对京城还不熟,要不然他都到书店去找了。
一个同学略翻了翻,瞅了几题,想到苏月刚才说的话,心里有个猜测:“苏月同学,这本习题不会是你出的吧?”
苏月弯弯唇角:“不止我,还有其他朋友。”
基础版和拔高版多是她以前做过的题,拓展版基本上就是她自己琢磨的了。
毕竟有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做题也一样,题目刷多了,也就会出了。
问话的同学“嘶”了一声,就他刚刚看的那几道题而言,并不简单,不认真算,她都不一定能做出来,而苏月同学却出了一整本这样的题目。
果然,不愧是能在国际竞赛中战胜世界各个国家学生,夺得金牌的人吗?
等大家知道习题册和辅导书是苏月他们暑假搞出来的,更是啥话也说不出来了。
暑假期间,他们在干啥?额终于解放,正大玩特玩,况且那时候,他们自己还是高中生呢。
再瞅瞅人家,人家都已经给高中生出习题了!
而且题目还不是一般的题目。知道这本书是同学出的,大家心里也憋着一口气,可真做下来,不得不承认,有的题型他们都没见过,要是高考前,他们能有这么一本书,说不定能考得更高分。
外行和内行人不一样,有时候,外行人不知道难易程度,会认为能做到没什么了不起,而内行人才知道其中的困难,就像他们真正开始出题,就意识到了苏月同学的实力。
四个字,恐怖如斯!
再四个字,不愧是她!
算了,勉勉强强承认她的厉害吧。
出题这件事,先是从化学系开始,而后苏月又把物理系拉了进来,当初京大招生老师找她可是说了,她可以辅修物理,物理系就是她的第二故乡,这种事怎么能少了物理系的加入?
再之后,就是找上数学系的“叔叔阿姨”,把数学系的学生也拉了进来。
数理化,可是理科三大重点科目,那一句广告词多深入人心,“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苏月一开学,就给三中拉了这么多外援,梁校长乐开了花,他道:“你放心,肯定不叫你同学他们吃亏!”
不过,因为太多学生参与进来,审核的人手不够了。即使这群大学生再聪明,出的题也是要经过审核才能出版的。
而三中……师资力量这块,是短板呀。
梁校长已经开出了高于市场平均价百分之二十的工资来挖墙脚,但是吧,这事不是短时间能做成的。
苏月摸着下巴:“要不,我再把老师拉进来?”
别看大学老师地位高,其实工资也一般,除了一些手里有大项目的大佬们,大部分老师手里是没多少钱的,就是那些大佬们,要点资金也不容易,要来还是用在项目上,有时候资金不够,还得自己想办法。
审核题目这种事,对大学老师们来说,应该也不难吧?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审一份有一份补贴,最起码每个月能多拿十几二十块补贴。
额……也不知道老师们愿不愿意。
苏月雄绉绉气昂昂地去了老师办公室,第一回 老师们说要考虑考虑,第二回她把她爸拖去了。
苏月没有想那么多,只是看需要老师,就跑去问老师愿不愿意,苏长河考虑得更周全,他提前找校长反映了一下情况,也是获得校长的允许,免得把老师们拖进来,学校方面有意见。
做足充分准备后,再说服老师们就不难了。
出办公室后,苏月抬手,和她爸击掌,搞定,又是佩服她爸的一天!
把老师们的联系方式交给梁校长,接下来就是三中自己和老师们联系啦!
在他们后面,办公室的老师们看着父女俩你撞我一下,我撞你一下地离开,齐齐笑了。
该说有其父必有其女吗?
苏长河同学入校没多久就创办了《青年报》,还给负责审核的同学们发放补贴,苏月同学更妙,她不局限于给同学们发补贴,已经把业务拓展到他们这里了。
大家的笑都是善意的笑,这条路子对家里人口多,条件不太好的老师来说,真是一个挺不错的挣外快方式了。不耽误本职工作,闲暇时间利用起来,一个月家里也能多吃几顿肉,或者给家人多添件衣裳。
因为苏月爸和苏月自己的双重buff,不仅本专业的老师熟悉苏月,就是其他专业的老师也对她有所关注。
见她入学之后就搞出物理化三系出题的事情后,不少老师表示:“小苏同学有大苏同学的风范呀!”
经济学系的老师们更是唠起来,大苏同学是他们系的,小苏同学也算半个自家人。
有老师就表示赞赏:“小苏同学还是很有经济头脑的嘛,说不定学经济也是个优秀人才。”
庄教授捧着杯子,杯子里泡着菊花茶,他一口一口地嘬着,听着别人夸苏月,他谦虚道:“哪里哪里,这孩子的想法还不够成熟,毕竟还小。”
惹得旁边人嫌弃得拿眼斜他:“得了吧,老庄,你这一早上都溜达三个办公室了,还不是想听咱们夸她?你可别太嘚瑟,惹毛了,我把苏长河抢过来,那丫头就成我徒孙了。”
其他老师赞成:“这主意好,苏长河同学还只是本科,我们可都是他的老师,老庄,你只是其中之一。”
庄教授哼哼两声,谁不知道他先下手为强,早把这根好苗子圈上了?算了,不跟他们这帮人计较。
他把杯子盖上,双手背在后头,悠哉游哉地返回自己的办公室。
苏月不是金钱,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学校的老师里,也有人看她不习惯。
某节课,苏月就被老师叫了起来。
第151章 真理
“苏月同学,你来回答一下这道问题。”
大教室里,苏月站起来,略一沉思:“当时间单位改成h后,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分为两种情况……”
苏月将两种情况都各自讨论了一下,讲台上的李教授一直侧耳倾听,等她回答完,李教授问其他同学:“苏月同学的回答对不对?”
苏月回答时,其他同学边听边演算,眼下赞同道:“对!”
“嗯,回答得没问题,苏月同学的课本知识掌握得不错。”李教授肯定了一句,又看向苏月,“老师说一句题外话,作为一个学生,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学习上,不要搞什么歪门邪道,败坏校园风气,做学问的人要纯粹、要安贫乐道。”
李教授说得语重心长,这是一堂大课,三个班一起上,教室里坐着上百个同学。如果是一般的学生,被老师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说出这样类似批评的话,大概会当堂表演一个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然而苏月不是一般人,主要是她之前遇到的老师,要么是和他们处得跟朋友似的,比如她上辈子的高中班主任晴姐;要么对她很宽和,比如这辈子的班主任于老师和梁校长他们。
即便是在集训班留下赫赫威名的闻教授,也很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
所以,苏月特自然地开口:“老师,我不认同您的看法……”
大概是没有想到她会直接反驳,李教授惊讶了一下,苏月看着他,认真地问:“我不觉得我做的事是歪门邪道,难道做学问的人就一定要清贫吗?老师不觉得这是一种偏见吗?”
“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大家是人,又不是神仙,是人就少不了吃喝拉撒睡,现在在外面,上个公共厕所,还要五分钱呢。”
同学们发出一阵哄笑,苏月继续道:“我们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获得相应的报酬,改善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这样不对吗?”
“老师有没有听过一句话‘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如果造导弹的一直那么清贫,以后谁还会选择造导弹?”
“老师,我觉得,国家的科研要持续发展,不能光靠科研人才的个人理想,更要靠国家的物质保障。只有科研人才实现真正的‘名利双收’,才会吸引更多的人从事科研,才能形成一个正向的积极的循环。”
“国家现在并不富裕,而京大是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我们身为京大的学生,自己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一方面是给国家减轻负担,另一方面比起科研、学术这些抽象的东西,金钱能给大众一个更加直观的认知,我们才大一,就能利用课外时间挣得普通工人水平的工资,不是更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大教室里响起嗡嗡嗡的议论声,有人认为李教授的想法是对的,人的精力有限,事情也分轻重缓急,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成之后才能为国家发展做贡献,而在这之中,吃点苦算什么?吃苦耐劳可是值得表扬的精神。
这是一个讲究牺牲,讲究奉献的时代,这样的思想才是主流思想。
但是更多的学生还是赞同苏月的看法,过去是大家都穷,但这两年时不时也听说过一两个万元户的例子。别人家彩电冰箱洗衣机,自家连粮食都要算计着吃,长此以往,真的没有别的想法吗?
为什么有的留学生学成之后,选择留在国外?不就是国外的待遇比国内好多了?
他们现在还说不上学成之后的事,但是出题获得的补贴确实让他们手头更加宽裕。
不是所有的学生家庭条件都好,有的学生来上学的车费都是家里卖了粮食换来的,还有的上了这么多年学,就让家里父母兄弟姐妹供了这么多年。本来可能还需要四年,他们才能回报家里,但有了这个方式,他们现在就能给家里寄钱。
对有的人来说,十几二十块可能就是吃几顿西餐看几场电影,但对他们来说,这笔钱能让哥哥娶个媳妇,能让被耽误的姐姐妹妹有个像样的嫁妆,甚至能让家里多两头猪,多半间房。
这样不好吗?他们并不这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