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醉鱼仔
“噗哈哈哈……”苏长河差点喷出口水,苏小丫?他闺女上一回报纸,怎么还痛失大名了?
其他人还以为他是高兴,激动道:“咱前进大队这是出名了!全省城的老百姓都知道红旗公社下面有个前进大队!”
有过上次马蕙兰上报的前例,队里人为啥比上次还激动呢?除了他们队竟然又有一个人上报纸这件事本身,还有一个让大家亢奋的点就是署名这里。
上回马蕙兰上报,在他们蕙兰前面写的是什么什么街道,虽然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大队的人,但是外人一看,还以为蕙兰是那什么街道的人。
这回可就不一样了,报纸上清清楚楚地登出了他们前进大队的名字!
整个大队都与有荣焉,就如马老爷子所说“为大队高兴”,这可是他们前进大队的历史大事,值得记录下来,多少年后,让后人知道。
苏长河挺好奇,他闺女啥时候写的这篇作文?咋还登省城日报上去了?
“这都多亏陈校长,都是陈校长搞的!”
队里有人之前还觉得搞个校长没必要,学校能有啥事?不就是上课吗?上课那两个老师不都够了?要校长干啥呀?
不过大家伙信任苏长河,他说招,大家心里不解,也没说出来。现在可算明白了,长河就是长河,考虑的就是比大家全面,原来校长是干这些事的,那这个校长招得好,招得妙,招得很有必要嘛!
说曹操曹操到,正说到陈校长,陈志强就牵着苏月走过来。
大家纷纷打招呼,“哎呦小丫下课啦?”
“小丫回来了,今天有没有写新文章啊?”
“小丫哎,其实我也有很多故事,我年轻的时候还被资本家剥削过……”
“去你的,那是我好吧?”
“咋就是你了?我也有……”
争抢的两人都想当下一个马七叔,也尝尝被写进文章上报纸的感受,而马七叔呢?
他格外淡定,不屑地瞥了一眼这俩蠢蛋,笑呵呵地朝苏月招手,“写文章又不是放屁,还能想有就有啊?小丫别理他们,今天学习累了吧?来七爷爷这儿,七爷爷兜里有花生糖!”
苏月:……其实屁也不是想有就有的。
争抢的两人看着吸引小丫全部注意力的七叔: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苏月没要花生糖,她一眼就看见他爸,高兴道:“爸你回来啦!”
苏长河张开双臂,“哎呦我们小作家回来了?”
苏月手动刹车,拒绝了这个拥抱,怒喊:“爸!”
苏长河哈哈笑,伸手揉乱了她的头发,“我闺女咋这么牛呢?小小年纪都上省城日报了!报纸得留着,以后当咱家的传家宝!”
苏月想象着那副画面:小偷溜进她家,千辛万苦找到书房,撬开保险箱,从重重保护中,翻出一份……署名苏小丫的报纸?!
“不要了吧……”
旁边的马蕙兰火上浇油,笑吟吟地提议,“我看还是买个相框,把报纸框起来挂墙上,有人来就能看到,多好呀?”
苏月不敢置信地看向她妈,马蕙兰笑眯眯地回视,“瞧这孩子,都高兴傻了吧?”
苏月咬牙:“妈你会失去我的……”
马蕙兰低声道:“还记得上回你是怎么笑的吗?闺女,咱这叫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报纸的后续安排,不以苏月的意志而改变,马老爷子等人觉得马慧兰的提议很好,不挂出来,人家怎么知道他们前进大队上报纸了?
马老爷子还问陈志强:“报纸能买到不?咱多买几份成不成?”
起码得买三份,闺女家挂一份,老马家挂一份,大队部办公室再挂一份,这可是整个大队的光荣!
“对对对,没错,咱大队得挂一份!”
陈志强说:“那三份可不够,学校还得有一份,也激励其他学生向小丫同学学习。”
她家、老马家、学校、大队部,她常去的地方都挂上报纸?
苏月简直难以想象那副场景,她在家里,她爸带着客人看墙上的报纸,她转头去老马家,外公兴致勃勃地给人介绍“这是我外孙女写的!”,她去学校,陈校长号召同学向她学习,最后她躲进大队部,一抬头,对上的还是报纸……
苏月一脸菜色地把头埋进了她妈怀里,再见了妈妈,今晚我就要远航……
无良爹妈对视一眼,没忍住笑出声,苏长河看闺女要恼羞成怒,忙转移话题,问陈志强,“对了,月月的作文咋登上省城日报了?”
省城日报可是安省最权威、最官方的一份报纸,按理说,一篇小孩子写的文章,就算会上报,上的也是小报纸,比如《少年先锋报》、《小学生学习报》,或者什么文学报大众报。
省城日报实在是太正式了。
其实这也是运气,陈志强一开始只是广撒网,没想过省城日报能选中。
然而正赶上省城日报的建国三十年宣传活动,苏月的那篇作文刚好契合了主题。且去年大会才通过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全国上下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谁也不知道这种政策对不对?
有的人持观望态度,还有的人甚至内心是不赞同的,而这个时候一篇小学生作文出现,描写了对三十年后农村生活的美好想象,一个孩子尚且对未来充满希望,大人又怎么能裹足不前呢?
机缘巧合之下,苏月的作文登上了省城日报。
前进大队的人并不知道这背后的事情,他们只知道苏月的作文上了报纸,就代表着他们大队人的厉害!
上报纸事件还带来了一些后续影响,其一就是前进大队的家长们更加重视起孩子的学习,以前听说读书有用,但并没有具体的清晰的认知,让家里孩子们去上学,多半是抱着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心理。
但这次的事让大家知道了,原来读书真的有用,看苏小丫,人家写一个东西,全省城人都知道前进大队,省城日报还给寄来稿费,足有两块钱呢!
读书能不能进城不一定,但真的能挣钱啊!
其二就是苏月的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有人和她妈打探,“你们家小丫平时都吃啥喝啥呀?”
有人潜伏在她上学放学的路上,总想跟她聊聊天说说故事,这群人里包括但不限于马祥以及她外公马老爷子。
马祥试图证明,“其实我不傻,真的!我爷就喜欢说那句话,跟他比谁都聪明似的,其实根本就不是……”
苏月指指他身后,“马祥哥,傻不傻不知道,不过你可能得挨打了。”
马祥一点一点地转过头,马七叔举起烟杆,马祥大叫:“啊爷!爷,爷,爷我错了……”
至于她外公,马老爷子打起了感情牌,天天给她塞吃的,有一天还塞给她一袋奶粉,“嘘,别告诉你大哥二哥,只有一袋……外公对你好吧?那下回再写,也可以写写外公嘛,外公的经历也很多呀。”
苏月杯子里的牛奶喝得都不香了。
这就算了,队里的小媳妇们还总喜欢揉搓她,还有人拿糖果点心诱惑她,让她摸摸她们肚子,苏月挠头,“为啥呀?”
小媳妇们:“嘿嘿,保佑我生个和你一样聪明的娃。”
苏月:“……”封建迷信要不得!
那都是之后的事了,眼下,分享完上报纸的喜悦,大家终于有心思关注起苏长河。
这一关注,就发现不对。
马老爷子惊讶,“长河啊,你出去一趟咋瘦了这么多?这次出门受屈了吧?”
有一种瘦叫长辈觉得你瘦,苏长河自觉自己根本就没瘦,他总共才出去十几天,能瘦哪儿去?而且他又不是那种出门在外,为了省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人。
不过憔悴是有点,一是一路舟车劳顿,出远门坐车少不了,另一个,他这次干的事,有点费心思。
就有人问:“长河叔,你这次干啥去了呀?是不是又去卖货了?”
这次还真不是卖货,而是为了买“货”。
苏长河这次去的是美丽罐头厂,美丽罐头厂是沪市乃至全国有名的罐头厂,它的前身甚至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建国后,美丽罐头厂大力发展生产,一度出口国外,进军欧洲、非洲、中东地区等多个市场,为华国创收了大量外汇。
这样大型的厂子,苏长河要是上去就说“我想进你们厂观摩学习”,人家能认识他是谁?
所以他愣是蹲守了几天,借着代班的名义,混进了车间。能让人轻易混进去的车间,也不是多重要的地方,苏长河前几天,天天跟着里面的工人搬货,给他累得呀,晚上回去腰都直不起来。
老实说,也就是他刚穿来,进山倒腾鸡蛋家禽那会儿,才这么累过,后来手底下有人,搬上搬下的活儿,有小伙子们在,根本用不着他动手。
苏长河一边捶老腰,一边后悔,好好的他没事找事干啥呀?就他们养殖场那点产量,用得着再加一条罐头生产线吗?
晚上后悔完,早上重整旗鼓,继续当他的代班工,笑话,他苏长河是半途而废的人吗?
苏长河老老实实上了几天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代班的那个工人回来了,看他干活认真,又给他推荐到同事那儿。
苏长河就这样近距离了解了罐头生产全过程,各种口味的秘方当然不可能让一个代班工看出来,不过他知道的秘方还少吗?他可是个没事干就寻摸哪儿有好吃的好玩的人啊!
除了观察生产过程,苏长河这次还看中了一些设备,比如半自动化封罐机,这种封罐机效率比较低,一分钟大概能封二十至三十罐,和一分钟能封几百罐的全自动化封罐机当然没法比,不过胜在便宜实惠啊。
苏长河倒是想按照美丽罐头厂的规格,直接搬一套生产线过来,这不是穷吗?盖完房子,养殖场账上可没多少钱了。
以他现在的计划,拼拼凑凑把罐头车间搞起来,估计也需要大几千上万的费用。
这么大一笔钱啊,苏长河想想也头疼。
队里还有人问他,“长河,是不是又有啥计划?”
计划有是有,不过现在八字还没一撇,苏长河就说,“这次主要是去考察,等事情定下来,再跟大家说。”
大家没啥意见,长河带着他们赚钱,他们是绝对放心的。他们回去之后,私底下还高兴,“长河肯定是有大计划了,说不定这回咱们赚的比过年还多!”
苏长河要是知道大家的想法,也只能说,谢谢大家的相信,他也想啊!
他现在就想多赚钱,早点把买设备的钱凑齐,虽然他已经跟人家打过招呼,但要是中间真有人去买,人家厂里也不一定会给他留着,毕竟价值上万的东西,人家也不确定他能不能凑到钱。
关键还是得尽快赚钱。
苏长河把自己收拾干净,就找卫阳问养殖场的事,卫阳一一汇报。
“这一批肉鸡已经可以出栏了,数量一共在两千一百只左右,另有熏鸡三百二十五只,鸡蛋约三千三百颗,变蛋五百六十只,凤凰蛋……山货……除了答应给省城百货商店的货,剩下的暂时都没动……”
“红兵和超英这段时间一共跑了四个县,和其中的两个厂子一个供销社都签了订单,哦,还有一家招待所,签订了长期订单,每个月两百个鸡蛋、二十只鸡……”
“车间那边,现在地里菜少,单大娘问能不能收野菜,做野菜干……饲养部那边,饲料和药水目前都够用,不过小伟说育雏舍需要消毒,最好再盖一间,不然后续鸡苗不够……”
苏长河听得点点头,不时在本子上记一记,理清养殖场这段时间的事,他拍拍卫阳的肩膀,笑道:“这不是管得好好的吗?不错不错!”
卫阳谴责:“我只是业务部经理!”所以活就别都推给他了。
“你当场长也行啊,要不你当场长,我当业务部经理……”
卫阳翻了个白眼,懒得理他了,马蕙兰说苏长河,“你就逗小卫吧,赶紧的,都洗手吃饭吧,有什么工作,边吃边说。”
其实也没其他要说了,苏长河走之前布置好了工作,这段时间大家各司其职,还有卫阳在一边看着,没出啥岔子,两人就闲聊似的说几句。
“招待所那单是谁谈的?”
“超英。”卫阳说道:“数量有点少,不过就是淮宁隔壁县城的招待所,离咱们这儿不算远,方便送过去,每个月都要,也能积少成多。”
目前养殖场蛋鸡的产蛋率还是比较理想的,就是鸡蛋不好保存,也不能全制作成变蛋,有的人吃不习惯,更喜欢新鲜鸡蛋的口感。可是要是卖新鲜鸡蛋,运输很不方便,比如沪市,他们能把熏鸡干货卖过去,还能把鸡蛋卖过去吗?
“运输确实是个问题!”苏长河夹了一筷子菜,“咱们要是有自己的车就好了。”
现在他们用车,有时候是高师傅帮忙,有时候是让客户派车来拉,大客户定的货多还罢了,有的小客户要的货少,离得还远,让人家自己拉,人家不乐意。
一点儿也不方便,也不符合苏长河送货上门的构想。
苏月扒拉碗里的饭,吐槽道:“爸,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你不是想搞罐头车间吗?这还没搞好呢,又想买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