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德妃升职日常 第354章

作者:鹿角划绪风 标签: 清穿 宫斗 甜文 爽文 轻松 穿越重生

  宫中各处挂上彩灯装饰,鲜花一盆盆的摆在各处,随处可见?热闹气氛。

  各地窑厂早早为万寿节烧制了祝寿的瓷器,精美非凡,各有特色。

  三大织造局以庆贺万寿节,织的锦缎华绸,提前送进?宫里。

  朝臣和宗室们,为了寻个好?的祝寿礼,撒出去大把银子。

  胤禛和胤祚为康熙准备的贺寿礼,是兄弟二人一同写的寿字图。字体不同的“寿”字,一撇一捺,都?是他们埋头案前,白天黑夜专注写下的。

  康熙还注意到寿字图的右下角,不仅有胤禛、胤祚的印章和签名,还有两个小手印。

  康熙回?想?起,唱礼太监读出贺礼名单时,说的是永和宫阿哥格格。

  乌那希和海日姐妹俩儿,康熙压根儿没想?过能收到她们的贺寿礼。

  虽说帝王生辰,天下来贺。但是,想?着要三岁小儿,和尚未满周岁婴孩的寿礼,这连不要脸都?不止了。

  “这彩色的小手印,是朕的五格格和六格格的?”康熙期待到声音有些颤抖。

  看,这是朕的宝贝小女儿们的小手印诶,多可爱啊!

  “汗阿玛英明。正是五妹妹和六妹妹的手印。五妹妹和六妹妹还各写了一个寿字,是额娘握着她们的手写的,以表妹妹们对汗阿玛的敬爱心意。您看,在这儿。”胤禛指给康熙看。

  那两个寿字,康熙第?一眼看到时,就觉得有些熟悉,但只当是胤禛仿着阮酒酒的笔锋写了。

  孩子们给他送的寿礼,阮酒酒肯定不会自己添字上去。

  没想?到,真相竟是如此。

  康熙捧着这一卷寿字图,爱不释手,不仅自己看了又看,还翻过来面向众人,让众人一同欣赏,并夸赞。

  “德贵妃有心了。”康熙先浅浅夸赞一句阮酒酒。

  而后康熙张扬炫耀道:“朕之两名幼女,年?纪虽小,不谙世事,却有一颗敬爱父亲的纯粹之心。看看啊,这寿字写的多好?。寿字比划复杂,这么小的孩子,却愿意为朕,乖巧写完。当真是有孝心有毅力有恒心的好?孩子。”

第379章

  康熙夸起他的小女儿?们, 滔滔不绝,恨不得将世间一切美好的词语,都堆砌送给她们。

  贺寿的王公大臣们,一开始还能跟着吹捧, 渐渐力有所竭, 跟不上康熙灵感迸发的井喷状态。

  汉臣们拉长着个晚娘脸, 神情幽怨。

  皇上, 您还记得您是个满人皇帝吗?为什么汉家文化学的比我?们还精通。

  给微臣留一点活路吧。

  满臣的神情,比之汉臣,不遑多让。

  皇上,今日是您的万寿节啊。咱们都是来给您庆贺的。不是五公主、六公主的抓周礼。主次分清楚,好不好?您才是主角, 咱们都是来歌颂您,把您夸成千古明君的。您这把重点对象一改,提前背的稿子, 都用不了。

  太皇太后手里捧着杯盏,杯盖在?茶盏上磕出一声?轻响。

  康熙激昂的情绪, 随之冷静。

  不好意?思, 他一时有些上头了。

  但是,朕的小女儿?们,字就是写的很好看,孝心就是能到孝感动天?的地步。

  康熙心中的小人叉着腰,理直气壮。

  接下来的贺礼,康熙反应寻常。好似亢奋的情绪,都在?太皇太后那一茶盖声?中, 被全?部打散。

  这不怪康熙。

  年年收到的都是些差不多的贺礼,贵重是贵重, 看腻了也是真腻了。

  这时候,训只能飞的漂亮大公鸡,寓意?凤凰飞天?,都比一尊玉雕像,来的更让康熙感兴趣。

  阮酒酒的贺礼,在?嫔妃送的贺寿礼中,最后呈上。

  那是一个小木罐子,尺寸不大,单手就能捧住。外形看起来十分朴素。

  康熙信任的看向阮酒酒,他相信,这个小木罐子,必定内有乾坤。

  即使?只是个普通的木罐子,他也能将它夸出花来。

  看看,这就是人心啊。

  喜欢的人,哪怕是从地上捡个石子作为礼物,都是心意?深重,时刻想?着他。

  不在?心上的人,送礼便是定有所求,随大流敷衍至极。

  阮酒酒是被偏爱的那个人,她自然说不出康熙半分不好。

  “嫔妾恭贺皇上圣寿无疆,祝大清国运昌隆。千门万户乐升平,四海一家同?欢乐。”阮酒酒起身?恭贺道。

  康熙眉开眼笑:“德贵妃字字句句,皆说出朕之所期盼。朕平生所愿,大清江山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人人有笑颜。”

  “皇上是圣明君主,您之所愿,朝廷大臣们与天?下百姓,皆前赴后继全?力为您实现?。”阮酒酒道。

  “嫔妾亦是皇上治下的百姓之一,愿为皇上尽绵薄之力。木罐子之中,装的是从江南快马送来的今年稻种?。嫔妾与族兄不负圣意?,从琼州的三季稻中挑选优质稻种?,在?云南南部种?植成功三季稻。同?时,在?广西南部的试验田,也成功种?植三季稻。”阮酒酒道。

  “什么?三季稻在?云南和广西试验成功了?”康熙震惊的当场站起来。

  他的声?音微微发颤,在?场的王公大臣们,亦双手紧握,眼睛瞪大着,死死盯着阮酒酒。

  得益于阮酒酒一直的好名声?,和年年不间断的在?民间施善,没?有人认为三季稻在?新地区试验种?成,是阮酒酒为了功劳而胡说。

  最多是外人蒙骗了一心为民,忠君爱国的德贵妃娘娘。

  阮酒酒微微一笑,眼神坚定确认的看向康熙。

  康熙平息下自己的激动,他道:“德贵妃,你继续说。”

  “由于三季稻对气候要求较高,需要冬夏温差不大,雨水丰富的地方?,暂时只能在?岭南一带种?植。”阮酒酒道。

  “岭南一带,土地极广,尽够了。”坐席之下,有大臣按耐不住,小声?接话道。

  清朝时的岭南一带,包含海南、香港、广西、云南省东部、福建省西南部部分地区,可谓是地域辽阔。

  “因此,嫔妾与族兄还派人尝试在?江南区域,试种?双季稻,也得以成功。”

  “国之强盛,离不开百姓人口?的数量增加。粮食是养育人口?的重中之重。嫔妾知道皇上一直忧心粮食储备,并重视稻种?的培育。今得以筛选培育出优种?,并研究出适宜三季稻、双季稻的种?植地区,特在?万寿节献给皇上,以贺皇上生辰之喜。”

  “由于族兄仍在?云南试验田地中,盯着今年三季稻的长势,不能赶回京城。研究内容和数据,族兄请嫔妾代为整理书写成册,请皇上阅览。”

  雅兰拿出一本厚厚的册子,交给阮酒酒。

  阮酒酒双手捧着书册,不用康熙吩咐,梁九功脚步飞快的走过来,恭敬的请走册子。

  梁九功返回还未走到康熙面前,康熙迫不及待的往前走了两步,伸长手将册子拿走。

  “好,好啊!”康熙认真的翻看着册子,对于农耕康熙亲政以后,一直十分重视。

  数据是真是假,康熙大致能看得出来。

  具体数值是否有夸大,还要工部派专人去实地调查。

  但是,康熙可以肯定,哪怕是数值略微夸大了,三季稻和双季稻的推广,也会比现?在?土地里种?植的一季稻,有更多的粮食产量。

  “萨穆哈,你上前来看。”康熙传唤工部尚书上前。

  工部尚书在?席位上,早就伸长着脖子,坐立不安的想?要一探究竟。

  农业归属于工部管辖,工部尚书作为工部最高官员,对农业方?面自然有一定的评判能力。

  康熙舍不得的,将册子递给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一打开册子,先是被纸上的字,吸引了目光。

  这一手字写的真好啊,好似还有些皇上字体的笔锋。

  德贵妃娘娘不仅贤德善良,竟还如此才华横溢。

  字写的再好,这个时候也不是欣赏字体的时间。

  工部尚书神情严肃的,认真快速翻阅着册子。

  “皇上,若数据真实,德贵妃娘娘与其族兄之功劳,当利千秋,可载入史册。”工部尚书道。

  “哪怕之后推广种?植,不如数据之好,也救了无数百姓性?命,免于饿于灾荒。利落利民,是大功劳、大功德一件啊!”工部尚书又道。

  “臣等有愧,工部研究稻种?多年,竟没?有发现?如此多的地方?适宜种?三季稻和双季稻。”工部尚书将册子交换给康熙,自责道。

  康熙朗声?笑着,他满是骄傲道:“德贵妃爱好读山川游记,人虽在?后宫,却从书中看到江河山川,如行过万里。你们要忙于政事,在?此道上,不如她,实属正常。”

  “爱卿也姓乌雅。”康熙忽然道。

  工部尚书乌雅·萨穆哈道:“是。只是,奴才与德贵妃娘娘并非同?宗同?族。”

  “也是极好的。德贵妃,你那族兄,叫什么名字。是否有官职?”康熙问?道。

  阮酒酒道:“族兄名苏赫,他于骑射、读书上,皆无天?赋,因而并无官职在?身?。若非大前年过年时亲戚走动,往嫔妾娘家送去自家亲手种?植的反季蔬菜,倒不知道他在?农事上颇有天?赋,并且极爱农桑。嫔妾手头恰巧有几个上等水田田庄,想?着是自家亲戚,他家境清寒,便借此帮衬一把,将田庄交由他打理。”

  后面的话,就不必多说了。

  猜也知道,定然是收稻时的产量,比往年高许多,从而入了德贵妃的眼。

  “过年时的蔬菜,种?植不易啊。看来确有天?赋。皇上,此等人才,应当纳入朝廷,选入工部,为民增产谋生才是。”恭亲王常宁道。

  阮酒酒望向恭亲王,笑容端庄,微微颔首感谢。

  恭亲王出言夸赞,是感念阮酒酒在?后宫对大公主的照顾。

  但是,说的也是实话。

  京城过年时,温室种?植的小黄瓜,仅细长如手指,一根就要价不菲。更有“黄瓜初见比人参,小小如簪值数金”的说辞。

  可见这项技术,多么难得。也多么的耗财。

  不过,因为当下的温室栽培,通光性?差,蔬菜不见风日,苗叶颜色不如应季生长时翠绿,有违天?时,被大多数人斥为“味无所指而夭折生长”的不时之物。

  因此,人们较为抵制。除了嘴馋好美食喜新鲜者,采购反季蔬菜用于自家饮食。大多富贵人家购买,是用于祭荐陵庙之上。

  祖宗们又吃不到,不用担心季节有差,伤了身?体。还能体现?自家的财力,和对祖先的孝心。一举两得。

  虽然,温室栽培在?蔬菜上,不为大多数所接受。但是,作为观赏的花卉,这项技术还是运用的炉火纯青,很得贵人们的喜欢和追捧。

  没?见皇家都在?初一宴席上,菜桌中间摆上一只鲜艳欲滴的大牡丹么。

  “恭亲王所言,正是朕之心意?。待工部农官前往各地核查情况无误,乌雅·苏赫立马回京入工部任职。具体官职,待农官核查完去年粮种?产量和今年稻种?情况,再定。”康熙宣旨道。

  这个“再定”二字,用的极为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