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60章

作者:火星少女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穿越重生

  之前对汉武帝解释过牧草的不同的卫青,也在心里啧啧称奇,原来牧草还能这样用!

  神奇。

  “看来,还真是要有专门研究草的人啊。”刘彻笑道,“不过,这马和驴能生出骡子?”

  卫青:“……这……微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他想了想自己养过的那些马和见过的那些驴,长得好像是有那么一点点的相同,或许,还真的能行?

  先记下。刘彻秉承着仙画说的就是好的理念,先让笔吏记下,打算到时候找马丞来问一问。

  【李老后来还研究出了更多的优良小麦品种,同时还在黄准海地区治理中低产的耕地。】

  【大家还记得之前说过的漂亮国人布朗发表的那篇文章吗?《谁来养活中国》。布朗的这篇文章真的是刺痛了我们这些农学家先辈们的心。不仅是研究水稻的黄老袁老他们记着,研究小麦的李老也记着呢。2005年,在海南博鳌的亚洲论坛上,李老作为代表发言,将他收集了15年的数据都甩了出来。】

  精神矍铄的老者站在会场的讲台上,对与会的每一个人铿锵有力的说道:

  “我们认为应该将这些真实情况告诉世界,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现在如

  此,将来我们凭着中国正确的政策和科技、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能够自己养活自己!”②

  【李老现在90多岁了,身体还很健朗,据说还经常出现在育种中心的田间地头。】

  “乖乖,这些人果然是神仙降世吧,一个个都活到了90多。”有人感叹。

  “说不定是神仙见他们功劳大,所以照拂他们呢。”

  也不怪古人大惊小怪,在古代的时候,活到90岁的老人实属稀罕。普通人能活到四十岁往上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所以才有这么多的皇帝想要寻仙问药,祈望长生。

  赢政就在心里琢磨,这位李老和之前的袁口口同点就是下地干活,很勤劳。难道要下地干活才能活得那么久?但他见过下地的农人,他们的寿命远没有士卿来得久远。

  难道,真是的因为大功德?

  赢政在迷茫中,不知不觉的走上了另外一条求长生的路。

  【除了这位李老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李老,那就是研究玉米的李竞雄院士。】

  【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主粮,小麦、水稻、玉米。只有水稻是我们国家原产的,小麦是由西亚传入的,玉米的传入时间最晚,是在明朝嘉靖年间。】

  和小麦以及水稻不同,成片的玉米田给人的感觉很有气势,因为它们比人还高,密密麻麻的种在-起的时候,硕果累累的感觉扑面而来。

  一根根成熟后的金色玉米被收割下来,然后成串的被挂在屋檐下和房梁上。

  高高的玉米杆则被拖去了柴火房,充当生火的柴禾和牲畜的口粮。

  “此为何物?”走过很多地方来收集不同农作物的贾思勰面带疑惑。

  长成这个样子的他从来没见过。

  但是看这长势就知道这肯定是好东西,沉甸甸的,颗粒也大,肯定容易饱腹。

  而明朝的某位大户家主忽然想起来:这和咱们花园里种着的珍珠粟是不是有点像啊?

  这珍珠粟是某位南方的海商送来的礼物,说是中原大地上没有的,虽然长得不是很好看,但重在稀罕,所以他非常郑重的让园丁把它种在了花园里。

  没想到,居然是可以吃的粮食?

  【这个还是和之前说过的欧洲大航海时代有关系。哥伦布的船队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然后将美洲的玉米带回了欧洲。大概五十多年后,玉米就从欧洲来到了大明。但是那会儿还只是个稀罕物,还叫做“珍珠粟”和“番麦”,并没怎么传播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面写“种者亦罕”。一直到了清朝中期,进入到华夏两百多年之后,玉米才有了爆发式的增长。】

  【那时候人口出现了爆发性增长,于是朝廷引导百姓向山区开垦,而水稻和麦子这样的农作物都不是很适合山区的地貌,对水源的要求也比较高。于是,有三种来自于美洲的农作物大放异彩——玉米、番薯和土豆!】

  三种不同的植物出现在天幕上。

  大部分的古人们一脸茫然,确定这三种农作物的确都是自己没见过的。

  【为什么是玉米呢?因为它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好养活,适应能力非常强,不怎么挑地,而且也不怕干旱,基本上可以说见土就长,即使是在山地里,撤把种子也能长。要知道,咱们国家除了几大平原之外,山地和丘陵占了43%的面积,可想而知,玉米有多重要!】

  镜头掠过一片山地。

  这是华夏最贫瘠的地方,因为地形和土壤的原因,很少能有大片的田地用于栽种。

  而在一个才只有几分地大小的山坳里,高高的玉米杆依然直立着,带着勃勃的生机。那玉米棒子长得十分茁壮。

  即使是不会种地的人,也都知道,像这样山坳里狭小的地是没有办法种水稻和麦子的。这也是为什么居住在深山里的人往往过得很贫穷的原因之一。

  因为根本没有一块好地来给他们种粮食。

  只是没想到这玉米居然如此的好养活。

  没有玉米的朝代,农人们只能望洋兴叹,而更多的人,尤其是宋明后期已经拥有了远航能力的海商们则在蠢蠢欲动。

  美洲!

  不知道这新大陆美洲到底在哪里?如果他们的船只可以提前发现这片新大陆,将这些种子带回来,那岂不是发达了?

  至于风险?

  瞎,这在海上跑船岂有不危险的?

  收益有的时候是和风险成正比的。

  所有的帝王们都在心中发出惊叹,不由得想起来之前提到指南针的时候路小柒的感慨。

  果然任何一块土地上都能生长出

  好东西。

  这美洲听起来,可真是个好地方呐!

第44章 农业大学之旅(八)

  【建国初期的玉米,产量大概是一百多斤,比麦子略好,和水稻齐平。和我们想象中的玉米亩产动辄七八百斤的印象完全不同。】

  【玉米的育种栽培史上,有两个人至关重要。一个是漂亮国人华菜士,是个农民,另外一个是我国的李登海,也是个农民。李登海就是看到了报纸上关于华莱士研发出高产玉米的报道,大受震撼,才决心自己也要研究玉米。】

  “快看看报纸,说是有个叫做华菜士的美国人,发明出了一种高产的玉米,说是每亩能够达到1250 公斤!

  青年李登海将报纸抢过来:“我看看。”

  看完之后,他喃喃道: 咱们现在的玉米也就才一百多公斤,这差了十倍啊!

  又沉默了半晌,青年李登海忽然抬起头:“你说,咱们也搞个高产玉米咋样?”

  同伴嗤之以鼻,以为他疯了:“你搞?我搞?就凭咱们这几个农民?醒醒吧!”

  “那华菜士不也就是个美国的农民吗?”有着倔脾气的李登海不服气,“这美国农民能办到的事情,中国农民怎么就办不到了?我还真就要搞个高产玉米出来给他们看看!

  霍去病停下了自己挥舞的银枪。

  汗水滴在地面上。

  “好,有志气!”他忍不住赞扬道。

  别人能办到的事情,自己怎么就办不到了?

  匈奴人能够在马背上征战,他大汉的男儿怎么就不行?

  就是怀抱着这样的不服气和不甘心,他才日复一日的精炼武艺和骑术。

  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一定要让人看到,不只是匈奴有天兵天将一样的骑兵,他大汉也有!

  【李登海只有初中学历,在家务农,进入了当地的农科队。可以说他和之前说的袁老李老他们的起点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李登海心里明白,只有学习才能让自己进步。他向书本学习,向有经验的内行人学习,向实践学习。后来,他终于得到了去莱阳农学院深造的机会,并且用一年的时间哨完了四年的课程!也是个狠人。】

  青年李登海买了大量的书籍。既然自己没文化,那就多学习。

  别人种地结束在田埂上唠嗑,他在抓紧时间看书。

  别人晚上回来偷闲打牌,他还在

  努力的看书,一直到后半夜。有一次甚至因为太过疲累而差点让煤油灯引起了火灾。

  《遗传育种》、《土壤肥料》……这些大部头的专业书籍,就凭着他这样自学竟然也一点一点的啃了下来。

  为了加快育种步伐,他和同伴坐了八天八夜的火车赶往海南。

  在那里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自己砍树枝建窝棚,自己找土地,在40度的高温下进行玉米的试验播种。

  条件异常艰辛。

  看到这么多的书,将这间看上去就很简陋的房屋堆满了一半。

  就连最迂腐的书生都不能说,这不算读书人!

  如果博览群书是读书渊博的标准的话,那他绝对算得上是学富五车。

  也因此让更多的古人认识到,农业真的是一门学问,是要读书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李登海在海南先后培育出掖单2号、掖单8号、“掖单6号”等高产品种,其中掖单2号的亩产量达到了903.6公斤!创下了我国春玉米的最高产量,为我国累计增产42.4亿公斤。后来,他研发的出的直玉米,亩产量更是达到了962公斤。05年的时候,他所研发出来的玉米新品种亩产达到了1400多公斤,刷新了世界纪录!】①

  海南那小小的育种基地,终于慢慢的扩大成为了一整片。

  它崭新、整洁、现代。

  在这里的试验田里,玉米被栽种得密密麻麻,尽情享受着阳光雨露,在风里面舒展着自己的枝叶。

  【李登海还有一个称号,那就是中国最有钱的农民。】

  【因为他创办的种子公司上市了,为他带来了几十亿的财富。】

  一张榜单出现在天幕上,上书《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

  镜头从第一名一直迅速的往下拉,将李登海的名字放大。

  显示家族财富43亿元,排位第668。

  43亿!

  刘彻惊到要一掌击到自己的椅背上。

  虽然不知道后世的钱用的是什么计量单位。

  姑且就算他43亿铢钱吧。

  那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即使他贵为皇帝,也要为之咋舌。

  而这也的数字在后世竟然只能排在快七百位!

  后世的商人究竟多有钱?

  而桑弘羊想到的是,后世的商业究竟有多发达,才能造就这么多豪富?

  他是商人之子,最明白商人在如今所受的限制甚至是所承受的鄙视。

上一篇:曹操是我爹

下一篇:首辅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