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天骄 第132章

作者:銮音 标签: 科举 穿越重生

  正宁帝也听出了李首辅的言外之意,笑着问道:“爱卿意欲何为?”

  李首辅肃容拱手道:“大齐拿下倭岛后,倭岛残存势力必然不安分,定然会想方设法煽动民乱,不利于大齐开采金银矿。若是想办法,将倭岛上的人换掉大部分……”

  “可以将原本的倭人分散安排进倭岛附近的岛屿,以及高黎境内,再从高黎调人进倭岛。如此一来,即便倭国还有残存的势力,也翻不出风浪来!”正宁帝眼神一亮。

  萧景曜摸了摸鼻子,脸上露出了迷之微笑。

  嗯……如此一来,后世可能又会少一个世界小偷吧?

  大齐真是功德无量。

  高黎和倭岛的形势并不一样,李首辅等人的意思是徐徐图之。先将倭人安进高黎境内,再挑起他们的纷争,最终大齐派兵平乱,怎么决定,自然是由大齐说了算。

  将他们打下来不算特别大的问题,现在周围一圈的战斗力,都比大齐差了一个档次。不管是将领兵卒的素质,还是兵器甲胄的数量与质量,他们都不能和大齐同日而语。

  打下来后怎么治理,让百姓归心,才是真正的核心问题。李首辅等人的关注点在这里。

  现在大齐兵强马壮,国库充盈,可以负担得起双线作战。不论是正宁帝还是阁老们,心中都生出万丈豪情。

  开疆扩土,本就是评定一位君主功绩的重要项目。正宁帝若是能顺利拿下高黎和倭岛两地,再将倭岛的六百多座金银矿全部扒拉进大齐的口袋。如此功绩,后世评点历代帝王,正宁帝高低也能进顶峰帝王圈。

  前五不敢说,前十定然有正宁帝的一席之地。

  明君与贤臣都是互相成就。正宁帝一朝,光芒熠熠,惹人注目,李首辅和胡阁老等能臣,自然也能名垂千古。

  文臣的最高梦想,就是想在《某相传》中单开一页,别人的记载不过几句话,他们的记载一张纸都写不下。在史书传记中排名更是靠前,再配享太庙,拿到个“文”字做谥号,这辈子堪称完美。

  李首辅等人已经做到了文臣的顶点,现在更想要的是一个完美无瑕的身后名。

  征讨倭国一事,显然也能让他们的功绩再添辉煌的一笔,谁能不激动呢?

  萧景曜反倒成了几人中最淡定的那个。

  主要是青史留名这种成就,萧景曜早就达成,并且还蹭了研究院和刘白芨的功劳,指不定后世研究中,发现萧景曜不仅出现在历史书上,还有可能出现在政治书、医学书和生物地理以及数理化等领域的书籍中。

  就……萧景曜拿出来的那些书籍,都没藏着掖着,全都是他辛辛苦苦默写下来,当了回搬运工。不知内情的人,当然以为这都是萧景曜首创,要是搞分科,也绕不开萧景曜这个成套成套往外砸科学理论教材的家伙。

  真不是萧景曜凡尔赛,对于青史留名这种事,萧景曜自己都习以为常了,实在激动不起来。

  相比起来,倭国要是彻底并入大齐的版图中,更令萧景曜激动。后世某国用他牵制华夏,他也成了某国的一条好狗,现在,大齐就为后世解决了这个后顾之忧,几乎能蝴蝶掉某段大家提起来就恨得牙痒痒的历史,萧景曜如何能不激动?

  大家激动的点各不相同,脸上却都露出了激动的神情。互相一看,心中更是自得:大家都想一块儿去了,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

  朝廷这边给了梁千山回复,让梁千山瞅准时机行事,占据大义的高地。

  梁千山也没闲着,让水师和庄明手底下会说倭话的人大声告诉倭岛百姓,大齐为何发兵倭岛,都是他们的天皇和贵族做的孽!大齐不杀战俘,不虐待百姓,只要天皇和贵族们自裁谢罪,大齐一定不伤及无辜百姓!

  庄明手底下的人脑子更灵活,乔装打扮成倭岛人,熟练地煽风点火,“现在不投降是死,投降还有一条活路,不如干脆降了!我的家人都被贵族们残忍杀害,成为了他们攀比的杀人数字,我不想这么憋屈地死在他们手里。凭什么死的是我们?这些祸事是天皇和贵族惹来的,我们只想活下去,大齐的军队没有杀掉我们。我们供奉的天皇和贵族们却残忍地对我们举起了屠刀,凭什么?该死的是他们才对!”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倭岛本身也有以下克上的传统,庶民们听到这话,惶恐之余又不受控制地感到兴奋。

  他们是人,不是没有感情的牲口,也会痛苦,也会愤怒。就如同这人所说,他们辛辛苦苦地交税供奉天皇和贵族们,凭什么他们惹来了泼天的祸事,死到临头,还要屠戮庶民发泄他们心中的暴虐?

  人被逼到了绝境,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呐喊一声,就能点燃所有人心中的怒火。

  庄明手底下那个机灵鬼,竟然就这么混成了倭国起义军的首领,拿着梁千山暗中支援他的武器和粮草,迅速整合了内心愤怒的倭国庶民,开始了复仇行动。

  梁千山对此乐见其成,倭人和倭人打,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他这支水师的伤亡能降到最低。

  当然,也有被家里安排过来捞军功的武将二代们心怀不满,成天在船上等等等,他们的军功何时才能到手?

  这些不满的声音,都被梁千山强势地压了下去。

  萧景曜知道梁千山准备打持久战,先消耗倭岛的统治势力一波,也认同梁千山的做法。

  后世人大概都将会将人命放在首位。多付出点粮草,就能减少更多兵卒的牺牲。这笔买卖,在萧景曜看来,纯属血赚,都不用考虑就会果断点头。

  好在这两年大齐也算是风调雨顺,国库的存粮也不少,又有倭岛的六百多座金银矿成了吊在正宁帝和阁老们眼前的胡萝卜,对于这次拨下的军费,哪怕是最为斤斤计较的胡阁老,都没有说什么,沉默着给银给粮,就等着梁千山拿下倭岛的好消息。

  在这期间,萧景曜理清了手上其他的事情,顺便将大理寺积压下来的将近一万件案子都处理了个清楚明白。

  为此,萧景曜还跑去找秦致远吐槽,“秦阁老,您可真是不厚道,留了那么多案子给我,光是审案结案,都不知花了我多少精力。”

  秦致远含笑打趣萧景曜,“你一天处理三十多件案子,这速度,老夫望尘莫及。现在京城百姓都知道大理寺出了个年轻的青天大老爷,断案如神,从未有过冤假错案,百姓心服口服。萧青天,这么个好名声,你还不满意?”

  萧景曜摸了摸鼻子,差点用脚趾再给秦致远抠出一个刑部来,“不过都是些小事,只要费点心,都能断好。大人叫什么萧青天,委实折煞下官了。”

  “哟,你还不好意思了?”秦致远眉头一挑,兜着手看热闹,“这可真是难得。合着其他人夸你,你安之若素,不动如山。百姓们一夸你,你就不好意思了?”

  萧景曜撇开眼,不去看秦致远打趣的眼神。

  秦致远更为稀奇,“百姓们说的都是实话,你为何不好意思?”

  萧景曜实话实说,“大概是受之有愧吧。不过是干了自己分内之事,就叫他们这般感激,将我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我实在是惭愧。”

  秦致远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慢悠悠道:“怪不得陛下喜欢你。”

  这样的官员,哪个帝王不喜欢呢?

  秦致远想到萧景曜的神异之处,脸上又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像你现在这样就很好,日后也不要再变。”

  只提意见,不揽事,不争权,一心一意想着百姓。哪怕未来的帝王忌惮你,也不会真的对你动杀心。

  秦致远是真的惜才。

  萧景曜笑着点头,“多谢秦阁老提点。”

  秦致远拍拍萧景曜的肩,“年轻人前途无量,希望在我老死之前,能看到一个空前的盛世。”

  天降祥瑞,生而知之。谁不好奇他最终会为大齐带来多大的变化呢?

  别的不说,单就那一个研究院,做出来的那些成就,已经足够让大家震惊了。

  秦致远稀奇感到,萧景曜或许见过一个更宏大的世界,仿佛生了一双天赐的慧眼,一眼就看到了千年之后。

  那会是一个大家想都想不出来的盛世吗?黎民百姓还在受饥寒之苦吗?

  秦致远是真的想知道。

  萧景曜不知道秦致远内心的复杂情绪,认真地谢过秦致远,在秦致远复杂的眼神之中,拱手告辞,继续处理大理寺积压的案子。

  这个时候,萧景曜派去交趾收集占城稻的人也回到了京城。

  萧景曜只知道占城稻一年三熟,又耐旱,抗虫害,不挑土地,生长周期还短。传入华夏,推广开来后,对长江流域的稻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和晚稻配合,形成了双季稻。

  现在想搞杂交水稻肯定没戏,但粮食问题大过天,哪怕能提高一点点粮食产量,对百姓们来说,在灾年中,就多了一丝活命的可能。

  萧景曜在看到交趾使臣团时,除了想到马六甲海峡之外,还想起了占城稻这个优秀的稻种。

  农业方面的事,萧景曜了解得不多,拿到占城稻后,又拿着占城稻去找司农。司农掌管农事,农桑之事,前来问他,准没错。

  这一问,萧景曜才知道,占城稻已经传进了大齐,现在闵州地区已经有百姓在种占城稻。只是还未推广开来,更多种稻的百姓不知道有这样一种稻子。

  萧景曜的动向,正宁帝十分关注。这事儿传到正宁帝耳朵里后,正宁帝立即意识到,这个占城稻,能为大齐的农事带来不小的好处。

  于是正宁帝立马宣了司农,让他查清楚闵州种植的占城稻收成如何,赶紧派人前去了解具体情况。若是产量够多,朝廷就能大力推广,让其他地方的百姓,也种上收成更高的占城稻。

  萧景曜把占城稻的事儿丢给司农后,知道正宁帝肯定会过问,便将这事儿放在了脑后,又将注意力放回了倭国的战事上。

  这场仗,起义军成为了对抗倭国天皇和贵族的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起义军更相信大齐的军队,觉得大齐人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对大齐的军队很是信任。又因为他们本来就出身底层,天然就能博得倭岛底层百姓的认同,有他们帮忙,大齐水师吞下打下来的地盘尤为顺利。

  在一次又一次的开仓放粮,给百姓分田地中,倭岛百姓对起义军说的,大齐人是来解救他们,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说法深信不疑。

  这场仗打到这里,胜负已经定下。

  梁千山赶在过年之前,给正宁帝呈上了捷报。朝野上下纷纷大喜,正宁帝和胡阁老等人更是高兴得心里有个小人在不断打滚,金银矿到手了!

  与此同时,司农上奏占城稻一事,请正宁帝再记萧景曜一功。

  其他人的眼神不住地往萧景曜身上扫,意思很明确:怎么又是你?

  萧景曜眼观鼻鼻观心,权当这些目光不存在。

  正宁帝深深地看了萧景曜一眼,笑道:“开年后,你也快大婚了。这份赏赐朕先替你收着,等到你大婚之日,朕再让人给你送去。”

  大殿中顿时酸气冲天。但萧景曜的功绩都是实打实的,他们想找茬都找不出,只能忍了,还得笑着祝贺萧景曜好事将近。

  这么个喜气洋洋的时候,有人出列,请立皇太孙。

  朝中倏然一静。

第083章

  萧景曜都忍不住向这位一开口就要立太孙的猛士投去敬佩的目光。

  正宁帝春秋鼎盛, 太子早就立下,现在又跳出来请立太孙。真以为正宁帝是个慈父,不会对自己的儿子们动怒是吧?

  重点是, 现在请立太孙,图什么?

  萧景曜忍不住又拿余光去看太子。

  太子那体型,要找他一点难度都没有。萧景曜顺利地看到了太子脸上的惊愕之色, 再一看他旁边的宁王和平王,表情也很精彩。

  从康王开始的三位王爷和上头三个哥哥完全不是一个画风。康王素来不关心这些事情, 冷峻的面容上鲜少出现明显的情绪。福王惊讶地眨了眨眼,看看太子, 看看御史, 最后小心翼翼地看向高坐龙椅之上的正宁帝。荣王暗暗给了福王一肘子, 示意他抬头的幅度别那么大, 这会儿父皇肯定不高兴, 千万别被父皇当成了出气筒。

  萧景曜回想了一下提议立太孙的那位御史的履历, 发现那位好像是平王的人。

  至少明面上如此。

  萧景曜的记性十分好,依然能清楚地回忆起来, 平王党和太子/党交锋时, 这位御史也曾经跳出来为平王摇旗呐喊过。

  御史这个职位本来是监察百官的,但前朝党争太过厉害,御史逐渐就成了各党互相抨击的出头人物。

  反正御史的职责就是弹劾喷人,不因言获罪。他们本来就是靠弹劾官员为自己挣名声,有的头更铁的,将矛头直指帝王,更是能刷一波自己刚正不阿的美名。党争之时, 各党都是先让御史将对方党羽中的官员都给弹劾个遍,干掉一个是一个。尤其是哪几个重要人物, 那真是每天都要收到无数个弹劾。御史这个职位,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到了本朝,党争倒是还没出现。正宁帝也就是本朝第四代帝王,一般来说,开国前几任君主,很少有特别拉胯的。胡亥那种特殊情况另算。

  反正大齐开国到现在,历代帝王,政治手段还是过硬的,对朝堂的掌控都不弱,知人善任,又不让他们结成朋党,形成党争之势。

  御史又恢复了原先监察百官的职责,但各种骚操作也挺多,先前就有御史为了刷名声而故意触怒皇帝骗廷仗。挨了打就能得到直言进谏的美名,前两人皇帝也没同他们计较,所以骗廷仗的御史越来越多,为御史开辟了一条新的扬名道路。

  然后就碰上头更铁的先帝。

  皇帝这种生物,他愿意跟你讲道理的时候,你才能作。他不愿意忍你了,你还想继续拿他当boss刷,妄图踩着他给自己扬名,那他必然就会从物理上消灭你。

  先帝不是个十分在意名声的帝王,他都能用养蛊的方式让自己的儿子们自相残杀了,怎么可能忍得了那帮故意从他这儿骗廷仗刷名声的御史。

  好几个骗廷仗的御史,在受了廷仗“意外”亡故,先帝又让锦衣卫将他们家族干的腌臜事全都扒了个底朝天,让他们名声臭大街后,御史们终于停止了骗廷仗的行为,再也不敢在先帝面前作死。

  要是死了能得个好名声也就罢了,被锦衣卫把家里的破事儿扒个精光昭告天下,这可真是杀人诛心,他们就算死了,到了地底下都不安生!

  直到正宁帝继位后,对待官员们一向温和,御史们觉得自己又可以了,开始蠢蠢欲动,准备重新走一走前辈们走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