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第218章

作者:张佳音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苏教授邀请道:“要不要到大学讲一讲你们建设农村的心得?”

  建设农村的人千千万万,她现在做这点儿事儿,就去讲心得,太空了。

  赵柯摇头,婉拒了。

  苏教授没强求,又道:“报社收到不少给你们的信,临走之前记得取,以后再有来信,报社会邮寄过去。”

  赵柯并不太意外,答应下来。

  “信很多,你打算一一回吗?”

  赵柯问:“您是有什么建议吗?”

  苏教授建议她向《群众日报》投稿,“你也可以写一些文章投过去,对你的前途有好处。”

  赵柯若有所思。

  拖拉机厂中午下班时间到,孙副厂长又返回来。

  傅杭他们这一个小时,全都花在翻找上,还没开始装。

  但孙副厂长大致瞅了一眼他们找到的部件儿,基本都对。

  “先放着,咱们去食堂吃个饭,下午再弄。”

  傅杭三人走回来,全都一身油污,身上也都是柴油味儿。

  一行人往食堂走。

  傅杭关心地问赵柯:“柴油味儿这么重,有没有不舒服?”

  赵柯不在意道:“已经习惯了。”

  傅杭看她脸色正常,这才靠近她走。

  中午吃完饭,傅杭他们便回到二手车库继续忙活。

  拖拉机厂有些员工听到风声,趁着午休过来看热闹,议论纷纷。

  工人给拿了椅子,苏教授站不住,坐下了。

  赵柯没坐,她给揽活,他们三个一刻不停,她怎么好意思坐。

  组装比拆卸耗时更久,期间孙副厂长离开两次又回来瞧了瞧。

  最后一次回来的时候,还有刘厂长和厂委其他几个干部,看着已经成型的拖拉机,感叹不已。

  等到最后一步装完,傅杭三人退开。

  车库里之前不信他们能组装上的工人们面面相觑。

  “竟然真的装上了!”

  “骗人的吧?肯定不是第一次。”

  “咱从头看到尾,就是生手,不熟悉拖拉机,动作都不熟练……”

  “那……可能着不了呢?”

  甭管着不着得了,第一次就能装上,相当有本事。

  刘厂长起了爱才之心:“傅知青有没有兴趣留在厂里?”

  赵柯立马露出“怎么抢她头号劳力”的警惕眼神,却没有出声挡人前途。

  傅杭看一眼赵柯,道:“谢谢您的赏识,我有留在赵村儿的理由。”

  赵柯眼睛弯下来。

  刘厂长可惜地看了傅杭几眼,便道:“试试吧。”

  小四轮车要手摇启动,陈三儿手握着摇杆不自觉地颤抖,对了两三下,才找准口,插进去,大力摇动。

  “吭、吭、吭……吭吭吭……”

  工人们震惊:“竟然真的着了!”

  林海洋高兴地跳起来。

  刘厂长等厂委领导看向彼此,眼里都是不可置信。

  孙副厂长问:“找个工人试驾一下?”

  赵柯主动申请:“我试试。”

  众人有些迟疑,她行吗?

  陈三儿担忧地出声:“赵主任……”

  孙副厂长问:“赵同志,你开过吗?安全要紧。”

  “没开过拖拉机。”不过她以前会开车,“应该不难吧。”

  拖拉机厂众人:“……”

  又是第一次?

  赵柯直接走了过去,抓着方向盘一步跨上去,低头研究了一下离合、油门、档杆,便坐好。

  傅杭没拦她。

  而本来站在近处的刘厂长等人下意识地退远一些。

  赵柯挂档,双手握着方向盘,脚下轻踩。

  拖拉机吭哧两声儿,向前缓缓移动。

  众人:“!!!”

  竟然真动了!赵村儿大队究竟是什么地方!

  苏教授走到前面,举起相机,对着开拖拉机的赵柯拍下一张照片。

  赵柯只开了十来米,便停下拖拉机,跳下来的时候,简直是神采飞扬。

  她走到刘厂长他们面前,炯炯有神地望着他们,满眼期待。

  刘厂长发话:“既然答应,肯定兑现。”

  赚了!赚了!

  赵柯和林海洋、陈三儿傻乐。

  傅杭看着赵柯笑。

  赵柯又一通好话,给傅杭三人争取几天学习。

  刘厂长对傅杭爱才,夸赞连连,答应得爽快,挽留之意溢于言表。

  他们临走前,掏了钱,比两千五百块又多添了一千块。

  太赚了!

  赵柯拿得一点儿不心疼。

  回去的路上,赵柯小蜜蜂一样围着傅杭转,夸个不停——

  “那些铁疙瘩,我都记不住,傅知青你竟然都记住了。”

  “拖拉机动起来的时候,我心都燃起来了!”

  “傅知青,你太给咱们大队长脸了……”

  傅杭带着笑意的目光跟着她左右走。

  赵柯提起他们在拖拉机厂的学习,叮嘱:“时间有限,你们仨千万要使劲儿学,能挖多少本事到手一定别客气,尤其是你,陈三儿,机会难得。”

  陈三儿重重地点头。

  赵柯转向傅杭,微微清嗓,郑重提醒:“傅知青,建设农村是很有意义的,你得坚定立场,别被糖衣炮弹拐走了。”

  傅杭:“拐不走。”

  赵柯拍拍他的手臂,“有觉悟。”

  苏教授看着他们,并未打扰。

  他们二人,不走岔路,不出意外,前途广阔。

第118章

  第二天, 四个人拆伙,傅杭三人去拖拉机厂学习,赵柯跟赵瑞去看种子。

  赵瑞是农学院的学生,直接领着赵柯去找系主任。

  有人好办事儿, 赵柯这点儿小名头, 也好用。

  双方寒暄几句, 道明来意, 系主任就给她推荐了黄豆和玉米种子,说到稻种, 滔滔不绝。

  “现在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解决咱们国家老百姓的温饱。前年推广了新品种, 在南边儿试验两年, 产量都很高。咱们这边一年一茬, 也在找适配本地、产量高的新品种,今年咱们省增加了试验田指标,你们大队所在的片区没有划试验田,但可以主动申请, 有减免政策, 赵同志有兴趣吗?”

  “有!”

  赵柯眼睛锃亮。

  只要有便宜,来者不拒。

  “我们大队愿意申请。”

  系主任便告诉她去省农业部办。

  赵柯和赵瑞乘车转到农业部,需要填的资料比较多,还得有公社和大队的盖章。

  赵柯习惯性地打好关系,借到电话,联系了公社。

  公社盖章送来, 最快也得两三天, 而且种子也不能立即发下来。

  段书记在电话里对赵柯说:“材料带回来盖章, 到时候公社帮你们大队办, 来得及春耕。”

  赵柯道谢, 挂断电话后,直接在这儿填,有问题就能跟干事问清楚,填好拿走,省得到时候出纰漏耽误时间。

  那干事跟她聊得不错,又想起个事儿,告诉她:“今年首都要办一个全国性质的专业养猪培训,这是第一届,咱们省名额有限,养猪场达到规格就可以报名,你们大队养了多少头猪啊?”

  “三十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