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第65章

作者:张佳音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赵柯见不得她这么悠闲,脚下一转回到屋里从书桌里掏出两本中学一年级的课本,背在身后,老太太一样慢悠悠地走出去。

  余秀兰对她露出个十分慈爱的笑,“快洗洗吃饭。”

  赵柯回了余秀兰同志一个微笑,“妈,昨晚上你说得真的特别对,我特别心疼你以前没机会读更多的书。”

  余秀兰摆摆手,不在意地说:“说那些干啥,都过去了。”

  母女俩客气地过分。

  赵枫不自在,凑到赵建国身边儿,小声儿问:“她们生病了吗?咋不正常?”

  赵建国瞧一眼妻女,跟傻儿子说:“端你的饭去,别瞎打听。”

  赵棉看见赵柯背后的书,笑着摇摇头,出去端碗筷。

  而堂屋里,母慈女孝好一会儿,赵柯拿出了背后的课本,笑盈盈地说:“妈,机会可以主动创造,我很乐意抽空帮助你进步。”

  余秀兰脸有些僵住,“你这是干啥,我都这么大岁数了。”

  “活到老学到老。”赵柯真诚地说,“妈你当老师这么负责,我太感动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为了孩子们,你得不断学习啊。”

  余秀兰:“……”

  赵枫端着菜碗的手一抖,猫着腰绕开俩人。

  余秀兰迁怒他,“站直了,偷家雀呢。”

  赵枫一下子挺直后背。

  门外,端着菜碗的赵建国琢磨了一下,又倒回厨房重走,还拦住了大女儿。

  等赵枫再出来,赵建国把碗筷递给他。

  赵枫只得盯着亲妈的迁怒眼神,小心翼翼地反复踏进堂屋。

  余秀兰还不断试图找借口推掉课本。

  赵柯说:“妈你不是说让我想办法吗,我想了个法子,也需要你的支持。”

  余秀兰听在耳朵里,就像是威胁,想发火,又忍住了,一把夺过书,瞪她,“行了吧~”

  赵柯伸手,“那你把家里钱给我吧。”

  余秀兰瞬间脸都绿了,护紧衣服兜,“你要钱干啥?”

  “不是你说要扫盲吗?”赵柯认真地说,“得从根儿上一步步解决,你放心,肯定还你。”

  “你说真的?”余秀兰手稍微松了点儿,只一点点。

  赵柯肯定地点头。

  要钱,跟要余秀兰的命有啥区别,她一定要问清楚,“你准备咋整?”

  赵柯卖关子,“还得去大队商量,不一定成呢,回头再跟你说。”

  余秀兰挪不动脚,又问:“你要多少?”

  “有多少,你凑个整给我。”

  “你啥条件,说话咋那么豪横呢……”

  赵柯催促:“妈,我这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身为妇女主任的妈,思想要进步。”

  余秀兰翻了个好大的白眼,“少拿话磕碜我。”

  钱刚到手,还没捂热乎,又要拿出去,余秀兰肉疼的很,嘴里唠唠叨叨不停,脚步沉重地进屋。

  赵建国和赵枫在外面瞄到,才叫着赵棉一起进屋,围坐在桌边儿等余秀兰同志出来开饭。

  几分钟后,余秀兰拿着一个木匣子出来,不情不愿地递过去,“喏。”

  赵柯去拿,但她手攥得死紧。

  “妈……”

  余秀兰一闭眼,手一松,“拿走拿走,别在我眼前晃。”

  赵柯站起来,拿回屋里。

  余秀兰瞥着她的背影,眼神里都是痛苦。

  另外三个赵姓看她这样,全都偷偷笑。

  赵柯再回来,特地去泡了两茶缸降火茶,递给余秀兰同志一个。

  余秀兰那也不是,不拿也不是,反正心情很不好,“你这是挤兑我呢?”

  “妈你暴躁的都快要掀房子了。”

  赵柯塞了一个茶缸到她手里,面带微笑。

  不就是扫盲吗?

  不就是妇女主任吗?

  赵柯举着茶缸跟亲妈手里那个碰了一下,“干了。”

第37章

  老木匣子里的钱, 是家里全部的家当。

  一顿饭余秀兰都吃得食不下咽。

  赵枫作为家里的最底层,好奇坏了,饭后悄悄凑到赵柯身边儿打听:“姐,咱家有多少钱啊?”

  赵柯捏着他的耳朵, 离远点儿, “不该打听的别打听, 跟你关系不大。”

  “我现在也拿成年男人的工分呢, 咱家的钱也有我的贡献,咋就不该打听。”

  余秀兰出现在他身后, 咬牙切齿地说:“你那点儿工分, 就够你炫饭的, 你看谁家大小伙子有你吃的多?光长个子不长脑!”

  赵枫这两个月, 又蹿了一厘米,有一米八了。

  放眼望过整个赵村儿生产队,都没有比他吸收更好的,成天杂粮饭也能蹿这么高。

  但他该怂还是怂, 干笑两声, 溜走。

  余秀兰看着他这出儿,火气不降反升,“别人家这岁数,都结婚生孩子了,他倒好,成天除了知道吃, 脑子里啥都没有。”

  赵柯心道:也不是只知道吃, 还知道掏别人家白菜了。

  余秀兰说道完赵枫, 又转向赵柯, “还不去大队!”

  赵柯瞬间没了悠闲, 脚底抹油,消失在余秀兰同志的眼前。

  现在才七点半,她也没急着走,回屋里翻开笔记本,拿着笔写写画画。

  七点五十,赵棉敲窗户提醒她,赵柯立马合上本子,背着挎包去队委会。

  三分钟后,赵柯走进队委大院儿。

  队长赵新山、许副队长、牛会计都坐在房檐下,一人面前摆着个搪瓷缸子,手里头全都夹着旱烟吧嗒吧嗒地抽。

  赵柯挨个打招呼,然后对赵新山说:“大队长,我有点儿事儿跟你商量。”

  她语气这么正式,赵新山拿烟的手指了指前面,道:“坐下说吧。”

  赵柯进屋拿了个马扎,放在许副队长和牛会计给她空出来的地儿,边掏笔记本边说:“之前队长带着生产队社员给我姐撑腰,帮我家要到了我姐的赔偿,我们全家商量着,得回报大队……”

  赵新山抽完最后一口,烟头直接按在地上,“这是应该的,咱生产队的姑娘哪能让外村儿的人欺负。”

  赵柯笑道:“主要是我妈,思想觉悟高,把建设农村当终身事业,我这新妇女主任不能太落后啊。”

  牛会计笑着调侃:“余秀兰同志到哪个岗位都积极发光发热。”

  她天天家访,遭了好多社员的抱怨。

  但这份儿心,确实是好的,不像很多社员,上工都不积极了。

  赵柯说:“我姐那三百块赔偿,我姐同意拿出来,借给大队发展副业。”

  赵新山三人的视线全都落在赵柯身上,神情认真起来。

  赵新山道:“你详细说说。”

  赵柯打开笔记本。

  其他三人目光都落在她那笔记本上,一看到上面的字,牛会计就笑了,“你这也太潦草了。”

  二十分钟,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写得快字就飞起来了,也就她自己能分辨出写得是啥。

  赵柯腼腆地笑了笑,进入主题:“我对农村的副业经验不足,有啥不妥的,几位叔伯随便指正。”

  “你说吧。”

  “我是这么想的,咱村儿目前基本依靠农业,有经验的副业,就是养殖,但生产队只养着一头牛,两头猪,各家也就养两只鸡鸭,增收有限。”

  赵村生产队这只牛属于集体,买了三年了,正是壮年,比房子都贵重,有时候重活都不舍得它干。

  两头猪,冬天的时候一头要卖出去,一头宰杀完,全生产队按人口分,一百五六十斤,一个人也就分个半斤左右。

  好些人家不舍得吃,都得卖掉。

  鸡鸭更不用说,攒一筐蛋最少得一个月,还得天天下蛋,整个夏秋两季的蛋一口不吃,顶多也就卖几块钱。

  “这三百块钱我们家借给生产队,再买一头牛配种,再买两三头猪,一些鸡鸭鹅,冬天社员们都能多点儿分红,明年再慢慢扩大养殖规模。”

  牛会计听到这里,直接夸赞:“这是好事儿啊,要是能多分红,今年冬天大家都能过个好年,全生产队都得谢你们家。”

  赵新山没说话,沉默地拿出烟纸,卷了根烟,没点着,放到鼻子下闻。

  许副队长岁数大,爱端长者架子,也更保守,提出质疑:“扩大规模,三百块钱可不够干啥。”

  三百块钱,对单家单户来说,是不少,也挺让村里人眼红,可真要放到整个生产队,能做的确实不多。

  但赵柯家就算有能力拿出更多,她也只打算拿出这些明面上大家都知道的钱。

  之所以抱走整个钱匣子,单纯是为了逗一逗余秀兰同志。

  对于许副队长的话,赵柯回复道:“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成立个生产合作社,生产队各家如果愿意参与并且入股一定的份额,可以几家买一头猪或者喂养多少只鸡鸭,集体养殖,到时候按照比例分红。”

  许副队长皱眉,“且不说社员们愿不愿意参加,他们恐怕也凑不出多少入股钱。”

  “但必要的成本是一定要投入的。”赵柯看向赵新山,“第一年也不用强求,谁家愿意参与,就参与,不愿意参与的,那也能分去除我家那三百块以及成本之后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