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第561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乔装改扮 穿越重生

  小江也只以为是普通的置业行为,那为区区一个别业就把爹娘和义姐留在烟瘴之地,道理是不通的。

  如果没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将年迈的父母留在离京三千里外的南方,小江本能地担心了起来。

  离别在即,她顾不得许多,很快添了一句:“一家子骨肉互相照才好。”

  祝缨道:“京中情势不明,他们还是不要蹚这趟浑水了。我将他们留在这里,也是免得他们的涉险。你得闲时,也帮我照看一下可好?”

  小江严肃地说:“好!”

  安排完公事,祝缨又要安排自家事。先是府里的随从,丁贵等人她要带回京城,别业随从里也挑选出二十人随行。巧儿等人都是本人地,家在这里的,正好可以给花姐继续帮工。如此一来,花姐的新宅也有人手了。

  此外又有一个胡师姐,她是南方人,又是个姑娘家。祝缨自己知道没有什么事儿,又怕胡师姐另有安排。于是亲自问胡师姐的打算。

  胡师姐却反问祝缨:“大人要怎么安排三娘呢?”

  祝缨道:“她与二郎都是我的帮手。我知道,有些人会有些不好的猜想。不过,他们父亲过世,我说过要照拂项家,就将他们兄妹做子侄看待。三娘有她自己的想法,她那些念头,要嫁做人妇就不能自由。”

  胡师姐放了点心,道:“只要大人不嫌弃,我就与三娘同在大人身边。”

  然后是去别业,不料不知道是谁传错了话,城中人以为她现在就要走,一个个哭着拦在马前。

  祝缨坐在马上看得发懵:“这是做什么?我去山里巡视。”

  拦在最前面的是荆翁,此老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猛地一听说祝缨是去山里,把眼泪一抹:“原来大人不是要离开咱们这儿。”

  祝缨下马,说:“不是现在,过两天。”

  荆翁腿一软,眼泪鼻涕突然又出现了:“大人怎么还要走啊?”

  祝缨好言安抚一番,荆翁还是哭成了个泪人儿。一群人呜呜咽咽,祝缨道:“我会将一切安排妥当再离开的。不会悄悄的走,过两天山里回来,我请大伙儿吃个饭。”

  荆翁哭得更凶了。

  ……——

  比荆翁哭得更凶的是张仙姑。

  她告诉自己,不能当着女儿的面哭,不然会让女儿担心。然而,当祝缨到了别府,开始安排别业事务的时候,她还是哭出了声。

  祝大抱着头,挨着根柱子蹲着,闷声不吭。

  祝缨道:“怎么都这样了?这不比咱们当年第一回 上京时强多了?你们在这里平平安安的,我呢,带着几十号人护卫。”

  张仙姑一边给祝缨收拾衣服,一边说:“这都什么事儿啊!你身边一个知根知底的人都没有!”

  “谁说的?他们的根底我都知道。”

  “我说的是没人知道你的根底!”张仙姑一边哭,一边咬牙切齿的,眼泪鼻涕沾了祝缨一肩膀,“我跟花儿姐不在你身边,你身上那事儿,谁给你遮掩?你道我是非得粘着你?不是怕你漏了痕迹,就说是我身上的事?花儿姐也是一样的心思,你却不带我们。”

  祝缨一长大,她就不放心祝缨离开自己。又怕祝缨月事来时被人看出来,即使家里有仆人了,祝缨的贴身衣物,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她和花姐清洗的。祝缨长时间的出行,她和花姐必有一个要跟着,就怕到了日子。还能说是自己来事。

  祝缨失笑道:“我应付得来。”

  “哪有总烧衣裳的?”张仙姑恨恨地将一叠缝好的月事用物拍进祝缨怀里!

  祝缨抱起东西往箱子里一塞:“我烧得起,怕有人拿我旧衣物诅咒我,不行么?”

  上回独自北上正值冬天,顺手将用过的脏衣服往炭盆一丢。

  张仙姑道:“你一个人,孤零零的……”

  祝缨听她念叨了许久,看张仙姑总也收拾不完,天也黑了,劝父母去休息。

  次日一早,张仙姑又给她收拾行李,祝缨早起将别业的管事们又召集了起来。项乐要随她北上,别业祝缨打算交给花姐,让侯五襄助守卫、杜大姐协助别府事宜。花姐本就有在本州行医的任务,每月必有些日子带着学生出外巡诊,也算方便。

  别业日常的事务,交给了领受月俸的“管事”来负责。他们每月向花姐汇报。

  祝缨看好巫仁,给花姐留了话,如果巫仁愿意,花姐也觉得合适的话,可以让巫仁到别业帮忙。

  一切安排妥当,祝缨提着几条小鱼,到谷仓附近转了一转。守仓人见了她,忙上来问好。这是一个从旧索宁寨子里出来的人,看到祝缨就先笑,又好奇地看了看祝缨手上的鱼。

  祝缨将鱼提了起来:“有小猫吗?”

  守仓人忙说:“有的!有的!”

  祝缨用小鱼聘了一只小狸花,满意地提着颈皮放到自己的臂弯里,抱去见张仙姑:“喏!就它了!”

  张仙姑茫然地问:“什么?家里有猫了,你又弄这个来干嘛?”

  “我要带走的,娘看怎么样?”

  张仙姑怔了一下:“也、也行。”

  别业里的人见惯了祝缨来了又走,以为她这次离开别业,也还如以前一般。张仙姑与祝大一路将祝缨送到了关卡,祝缨道:“回去吧,我……这就走了。”

  张仙姑忍不住又哭了起来,祝大背过身去,抹了抹眼睛。

  …………

  祝缨再回山下,满城百姓都盯着她,从福禄县又跑过来上百号人。三县士绅会同一些年长者,齐聚刺史府。

  他们公推了“刺史姐夫”赵沣做代表,痛哭流涕:“大人走了,谁来看顾咱们呢?”

  祝缨又好言抚慰:“我的心依旧在梧州。你们都是士绅人家,轮到你们看顾这一方乡土了。”

  一旁顾翁与荆翁哭着哭着听出味儿来了,顾翁道:“我们也是有心的,就怕能力低微,还请大人不要忘了我们。”

  荆翁也说:“梧州父老心念大人,日后还请大人也施以援手啊!”

  他们是士绅不假,官员也会给他们几分薄面,对他们多加袒护。祝缨呢?她更喜欢查一查肥羊们有没有兼并。然而,除此之外,祝缨是真能干事。这些年给梧州堆出了多少年轻官员了?她还能给大家弄来钱!她自己也不敲诈勒索富户,等闲也不跟人翻脸、灭人满门。

  祝缨道:“这是自然。”

  士绅们稍稍放心。

  百姓哭得更惨,他们可太明白了,换一个官员过来,他们的日子取决于当官的是个什么样的人。下一个是什么样的,不好说,但九成九是不如祝缨的。

  整个梧州的百姓以孤儿给亲爹送殡的心,哭着把祝缨送出梧州城。

  祝缨一直微笑安抚,直到驿站,仍有百姓不肯离开。直到出了梧州地界,身后的人才渐渐散去。

  丁贵等人陪着哭得一塌糊涂,眼都哭肿了。丁贵哽咽地问:“大人,咱、咱们转、转水路,须、须得……”

  陆路转水路,要将行李移到船上。祝缨自己的行李不多,她的家当大部分都在别业了,自己就带了些书籍、铺盖之类。钱财也没带多少,土产倒带了一些。又有项家兄妹也带了仆人、用具之类,又有祝炼,他的那点小小家当也装了两只大箱子。祁泰、胡师姐等人也跟着搬家。

  拢起来行李不少,得另外找帮手干活。

  祝缨道:“不走水路,这回走陆路!”

  丁贵道:“是、是。”

  走陆路是因为这一条线上稍稍拐几个弯,可以前拐顾同、赵苏二人,后拐到老家。

  祝缨计划见一见陈峦,再拜祭一下于妙妙。至于自家的“祖坟”,也可以顺便上炷香。

  祁泰回京,与祁小娘子下回见面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了,祁小娘子知道父亲能够回京,应该也能放心了。

  祝缨在梧州处理事务耽搁了几日,路上比较紧,没有能在顾、赵二人的辖区内多转。但看百姓的神气,日子应该还过得下去,可见二人这官做得还行。

  她沿途不断与一些认识的刺史、别驾会面,交流一下原本不就多的感悟,如是月余,回到了家乡。

  直奔府城的陈府,递上名帖。

  ……——

  陈峦须发皆白,他已看到了邸报,却不想祝缨会来看他。

  门上报时,他站了起来:“快请。”

  祝缨一路引了不少陈府仆人的注目。到了陈峦面前,祝缨对他执子侄礼问好。陈峦看她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一声:“从容不迫,有大臣的样子了。”

  祝缨道:“多亏了您的指点。”

  “坐。”

  祝缨慢慢坐了下来,陈峦道:“京里不太平啊。”

  祝缨道:“陛下已经着手防范了吧。郑大人做了京兆,姚尚书是陛下信任的人,前两天开始就调禁军领。”

  “你呢?这次进京要领何职?”

  祝缨道:“不知道,没说。我估摸着应该也是陛下的安排,大概,觉得我也可信?”

  陈峦道:“什么可信?你只要可靠就可以了。”

  祝缨忙老老实实地说:“是。”

  陈峦道:“你在梧州做得很好,这些才是你立身的根本哟!进了京,也别迷花的眼。”

  “是。”

  陈峦道:“同我讲话,哪用这般?咱们就闲聊嘛。”又说祝缨给他送的糖很好,孩子们也喜欢。且说陈萌来信,与祝缨在京城见过面了等等。

  祝缨道:“前年京中见大郎,他才是真从容。”

  陈峦自嘲地笑笑:“不过是他老子给他打好了底子。他要与你一般出身,才没什么从容呢。你吃亏在出身了,我也起自寒微,越是贫寒越要沉得住气啊!偏偏寒士最容易冲动,寒士的机会少,看到了一点,就会忍不住伸手,容易看不到旁边的危险。”

  祝缨安安静静地听着,又听陈峦说了许多。最后陈峦道:“要可靠!什么是可靠?你看看王云鹤。朝廷有事,能想起来他,他出面,人都信服。这样,你就不用到处投机了。”

  “是。”

  两人又说了许多,临别时,祝缨取出两册书递给陈峦。

  陈峦笑道:“你著书了?也是,应该出文集。”

  祝缨道:“不是我写的,我不会写东西,只会帮忙印些东西。这是两个女子写的。”

第289章 少卿

  祝缨自陈府出来,紧赶着回了趟老家。家乡父老竟还记得有她这号人,只是多半不知道她的样貌。也有一些许多年前见过她的人,多半不敢明着说起她的往事,含糊说一句:“他小时候就看着他不是凡人。”在家关起门来时才会说心里话:“一个神汉家的儿子能有这样的出息,怕不是祖烟冒青烟了吧。”

  祝家“祖坟”确实冒青烟了,纸钱、祭品投进去,火盆里冒出一股一股的烟来。

  祝缨回到了朱家村,她对这里没有什么好感,仍是回来了。自家祖坟她也没什么感情,却在于妙妙的墓前多停了片刻,蹲在地上,将一本书慢慢地扯开,一页一页仔仔细细地烧了。

  于妙妙的嗣子伴着,祝缨对他也没什么好叮嘱的,离开之前取了花姐所著之书给他:“留个念想吧。这是大姐写的,家里有女孩儿,不妨叫她读一读这书。有好处。”

  对方蓄了老长的须,仍是恭敬地接了:“是。”

  祝缨不再看坟墓一眼,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朱家村——该进京了。

  回京走官道,仍要是要走到那条进京的大道上,最近的一个大驿还是在府城。祝缨又赶到了州城,再向陈峦道别。

  陈峦神色与上次微有不同,他这两天匆匆翻看了下两本书,将扉页上的名字都看了一回。上面除了写是祝缨印的,著者的名字看不出男女,但是祝缨写了序!陈峦何等人物,从序里仍是看出了些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