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161章

作者:月海妖后 标签: 业界精英 爽文 逆袭 穿越重生

  “那你没有想着先从中国货上找供应商吗?”

  “自己找,不是可以更省钱吗?”大哥笑道。

  有道理!

  安夏出于好心,提醒大哥,越南工人的业务素质堪忧,他最好考察清楚了再决定投资。不然不是花钱雇工人,而是花钱请大爷。

  大哥笑了:“没事,我考察过了,大不了,我多给他们一点工钱。”

  “其实吧……有些时候,不是多给一点工钱就行的。”安夏想起了她那悲催的剁椒供应商。

  是采购方给钱给得不够多吗?

  可是他们就是宁愿花时间械斗,也不愿意好好地把剁椒先给做出来。

  越南是儒家文化圈,宗族观念也很重。

  哪天木材厂忽然人去楼空,转头一看,工人都在跟另一个家族火拼,稀里哗啦死了一地,没人来上班,交不了货,那岂不是很冤。

  对安夏的提醒,大哥表示很感动,以及——“我在越南有朋友,他娶了一个越南的老婆,对这熟得很。”

  行吧,安夏举起手里的冰法式咖啡:“那我就祝大哥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要是以后生产顺利,可以到中国货去开个店,让你的地板卖到更多的地方去。”

  “承你吉言!”大哥也举起咖啡,跟安夏碰了个杯。

  饭后,大哥前往广平省洞海市,准备开启他的致富生涯。

  安夏在河内找到之前有过往来的越南商人,讨论现在越南喜欢进口中国的什么东西。

  回答:“水稻的种子。”

  越南商人还给安夏看了看当地最受欢迎的米长什么样子。

  安夏一眼就认出,那玩意儿是非常不受中国家庭主妇待见的「中熟米」,不好吃是它的原罪。

  但是出饭率高,加点水煮煮,比味道好的米能涨出更多的饭来,家家抢着买。

  到1988年左右,许多大城市的主妇们就抛弃了中熟米,非必要不中熟。

  目前在越南,喜欢的人不少,高产是它的荣耀。

  遗憾的是,现在国内还没有完全取消粮票制度,安夏觉得自己搞不来大批水稻种子这种东西。

  不好吃的水稻种子也弄不来。

  安夏问道:“除了水稻之外,还有什么东西是受欢迎的进口货?”

  “还有电话机。”

  这个安夏是知道的,从「中国货」平台上的销售数据上看,有不少公司向越南出售电话机,生意还挺不错。

  从数据上看,双方进行的进出口贸易,进行的都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最基础的农产品和工业半成品。

  安夏又向他打听起关于越南木材的问题。

  这位商人向安夏大吐苦水,安夏才知道,为什么越南木材这么好赚,但是来做的人不多的原因。

  木材产地的位置,非常的偏僻,训练有素的劳动力不愿意去,只能招募当地的农民。

  真的是纯纯的农民,只会挥着锄头干农活的那种。对于各种工业机器一窍不通,更没有什么标准化流程的意识。

  其次是安夏也担心过的事情,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宗族,招募到的人往往就是一个大家族的人。

  这种吧……除了当毒//贩能团结一心之外,干其他的啥事都没优点,他们并不会因此而努力工作,只会比着躺平。

  而且家族里有个婚丧嫁娶,身为家族的一员能不参加吗?

  诶……全工厂都要请假去参加,还有人干活吗?

  然后就是天气问题,越南天气一会儿暴晒,一会儿暴雨,对木材来说,这是致命的问题。除非工艺上能有效解决,否则,生产出来的木板都不合格。

  基本上,这位越南商人对木材生意的看法就是:“除非种着木材的山头是你家祖传的,你家世世代代就住在那里,在村民中说话顶用,否则,快跑。”

  安夏想起那位好心的大哥,还有他那娶了当地媳妇的朋友……希望他一路平安。

  从河南一直到西贡,在1976年,西贡已经改名叫胡志明市,不过许多人还是喜欢叫它西贡。

  越南的北方就跟中国一模一样,到处都有写着中国字的牌坊,比如「白马不灵祠」,「五行门」。

  过了会安,就逐渐的法化。

  到了西贡,就到处是法味儿了,在这里,安夏发现了河内商人没有发现的商机——这里的工业,或者说,是制造业非常发达。

  中国摸着欧美过河,越南摸着中国过河,他们1986年也开始了越南版的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制造业。

  他们工人的工资比现在中国工人的工资还要低许多。

  安夏手上除了研发之外,还有生产。要是越南能把产业链最低端的接住,对紫金来说能省不少钱。

  她满怀着期待去几个工厂转了一圈,大失所望出来。

  在中国,上回那个扫条形码扫不出来,不知道要稍稍把码侧一侧的快递站工作人员大概属于千分之一的水平。

  在越南的工厂,这种人大概是十分之一。

  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跟法国人学的,工厂的管理一言难尽,工人在厂里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服,中国工人能加工出五十件合格零件的时间,越南人加工出了三十件,还有十件是不合格。

  安夏顿时明白,为什么之前看到有国家把工厂移到了越南柬埔寨,然后又默默地移回中国。

  去车间转一圈,真是能把活人气死,死人气活。

  也就服装厂能稍稍快乐地活着,毕竟扣子松了,大不了顾客骂骂咧咧地回家自己再补两针就行了,电子元器件要是虚焊,那就是直接断气,得上门维修。

  更关键的是,越南不是全产业链,电子厂的原材料……全部是从中国来的,生产完了,再进口回国,一进一出,就得交两道关税。

  安夏想起自己在斯里兰卡旅游的时候,冲着「锡兰红茶」的名声去了一趟茶园。

  结果她发现,烘茶叶的设备是中国来的,装试饮茶的杯子是中国来的,装茶叶的铁罐子是中国来的,装着铁罐子的纸盒也是中国来的。

  本以为好歹茶种是本土货,结果茶园主人骄傲地说:茶种是许多年前从中国来的。

  斯里兰卡好歹出了土壤和气候这种不可复制的东西。

  越南就出了能把人气死的人力。

  算了,现在中国的人工也很便宜,没必要用越南生产元器件。

  不过由于他们现在在大力发展制造业,所以需要大量的设备。

  他们自己并不能生产设备,这些设备还是仰仗进口。

  目前各国公司已经在努力了,从进出口贸易数据上看,中国公司还不够积极。

  安夏跟几个机械制造公司的人打电话拜年的同时,也顺便问了问他们为什么没考虑往越南卖设备。

  对方的态度十分相似,大吃一惊,然后问:“越南也要设备?”

  现在国与国之间的商业情报信息着实太不透明了。

  不然也不会在许多年会,翻翻不少大佬们的成名之路,开局都是:“xx去旅游(探亲),路上意外听说……”

  一句话:“这个时代只有社牛才能获得商机。”

  比如像安夏这种人。

  对闷着头不爱跟陌生人瞎侃的人,就非常不友好。

  安夏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毕竟不少社恐做的东西是真不错,质量好,价格优,因此被时代淘汰太过可惜。

  安夏凭自己的本事,在西贡三天的时间,一口气拜访了十五家工厂,并推销了她的「鸿雁」和「中国货」,欢迎他们随时提供需要的东西和想卖的东西,互通有无。

  除此之外,她还拜访了当地的几个中国商会。

  浙江人民、福建人民和广东人民是真的喜欢抱团,到很多个国家,能跟这三个省的商会搭上关系,后面很多事情都好办了许多。

  他们答应给安夏提供当地的报纸信息。

  不仅是越南,全球的商会之间是互通的,安夏可以获得更多的商业信息。

  做为交换,安夏也要在「中国货」平台上,提供给他们优先采购权。

  不同国家的商会会长,以自己所在国家的文字,拟定了消息往来合同,传真到西贡,等待安夏签字。

  好了,问题来了……安夏不识字。

  合同一份是中文,一份是所在国家文字。

  安夏拿起一份来自希腊的中国商会联盟的合同:“我认识好几个字母,是西格玛,欧米迦,阿尔法,德尔塔……”

  好棒耶,感谢数学课。

  除了希腊,还有西班牙、意大利……反正,没一份合同是认识的。

  安夏只能找公司的法务,先确定中文版的合同没有问题之后,再要求各个国家的商会,找到当地的公证机关和翻译机构,确定中文版与当地文字在法律上的表达一致,然后再签字。

  麻烦是麻烦了一点,不过总比啥都没有强。

  安夏回国的时候,已经是大年初八,工厂还没复工,公司已经开始上班了。

  信息与技术部已经收到了第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经济信息情报。

  大家都有点懵逼,不知道该干点什么。

  “是全部放到紫金新闻版上去吗?”紫金论坛的管理员问道。

  安夏摇头:“那怎么行,这可是我们用利益换回来的!得加钱!”

  “啊?”管理员不明白,这些不都是从国外的报纸上获取的公开信息吗?

  这还要收人钱?

  有人愿意买吗?

  安夏指着一则已经被翻译成中文的消息,问管理员:“这个,你看出什么来了?”

  “计划今年将对从中国进口鞋子的数量予以限制,提高关税。说明生产鞋子的出口工厂要减少产量?”

  安夏点点头:“这是其一,还有,提高关税的对象是完整的鞋子。但是,如果进口的产品只是鞋面,或是鞋底,就不在提高关税的范围之内。”

  “可以分开出口之后,在当地组装?”

  “对,算是一个思路。至于怎么逃避关税,是这些公司的事,他们提前知道这件事,就可以提前做好生产安排,不至于生产了一堆之后,才突然收到提高关税的消息。”

  安夏看着信息技术部的员工,对他们说:“拿出你们对论坛信息的敏感度,对收集来的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我们可是要拿去卖的。”

  第一次进行筛选的时候,员工们还有点不适应,有些信息没什么价值,有些有价值的信息被漏掉了。

  安夏让他们学习了一下国内各省经济信息中心对外提供的消息与数据,再让他们重新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