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542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单太后打好结,就试着把脖子往里套了套,发现这个高度竟然不高不低刚刚合适,于是她哭得更厉害了,她摸着绳结没舍得往里套,于是又解开先往高处绑了一下,试了试后才又解开往下绑了绑,再试一下,发现她实在找不出理由拖延了,这才将它绑到刚好的位置上,然后把脑袋放进去……

  她紧闭着眼睛,酝酿了好一会儿,终于下定决心要双脚离开桌子时,双腿被人一把抱住……

  她吓得瞪圆了眼睛,一丝声音都发不出来,被放下后捂住嘴巴,对方小声凑到她耳边道:“娘娘别怕,我们是赵家军,奉命来救您出去的。”

  单太后眼睛瞪得更圆了,赵家军还管救她?

第932章 跑了

  单太后仔细看了看,才发现他是个内侍,一时脸色有些怪异,警惕起来,“你,是吾儿让你来的?”

  内侍年纪并不大,只有十五六岁的模样,但内侍因为特殊原因,老的时候显得比一般人要老,但年轻时又显得比一般人要小。

  所以别看他外表小,其实已有十九岁了,他对单太后笑了笑,温和的道:“娘娘放心,北海王如今是赵将军的人,王爷虽不知我等,我等却是要忠诚于王爷的。”

  他道:“我等奉将军命令潜伏宫中,若有意外,一定要保王爷和娘娘安全。”

  内侍已经快手灭掉蜡烛,压低声音道:“还请娘娘信我,随我离开,我等一定全力送您出城,让王爷无后顾之忧。”

  单太后迟疑了一下,便决定相信他,反正最差也是死,大不了就不吊死,到时候撞死也行的,就是疼。

  单太后在内侍的提议下将头上的发饰全解了,就用一根簪子简单的将头发挽起,还换了一身宫婢的衣服。

  内侍先爬出窗,然后将单太后背下来,他没放下她,就这样背着她悄无声息的在黑暗中穿行。

  这园子他们也是刚住进来的,单太后只对自己住的那个小院子熟,没想到这内侍对这个院子也很熟,他熟门熟路的找到那个墙洞,带着单太后从那里钻出去……

  外面守着一个小内侍和一个婆子,俩人默不作声的上前,把一件黑色的斗篷披在单太后身上,四人在黑夜中更不显眼了。

  四人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在黑夜中行走,今夜园子的侍卫多,他们走上十几步就要停下等一会儿,走了许久才走出侍卫最多的区域。

  内侍加快了脚步,但这里是真的一丝灯光也没有,单太后有些害怕。

  似乎察觉到她的恐惧,内侍低声道:“娘娘不用怕,这是园子西侧,这边是下人住的地方,也是采买进出的地方。”

  他们到了一个一扇门前,之前他们都是爬墙而过,这一次竟然走门。

  一直默默跟着的婆子上前来,掏出一把钥匙将门打开。

  穿过一个院子,再穿过一个,开始混乱起来,不断的有下人拎着包裹跑过,或者躲藏起来,看到他们也没人多看一眼。

  单太后一看到人就缩在内侍的背上一动不敢动,半晌才敢露出眼睛往两边看,对于这种混乱她也很熟悉,他们后来跟着刘和往安平国逃时就是这样。

  但没人敢往前面跑,碰上侍卫就是个死。

  只能伺机从各处围墙爬出去,或者侧门逃,皇帝的兵力主要部署在前面,和一些重要的门口上,不可能每一处墙根底下都站着人。

  这里和真正的皇宫还是有区别的,皇宫有巍峨的宫墙,这个园子可没有。

  内侍就带着单太后到一面墙下,一个老头从黑暗中走出来,拿出一个软梯给他。

  跟在后面的小内侍便退后,助跑后蹬着脚上墙,扒住墙头后接过软梯,将它搭在墙头上,还用手死死地按住。

  内侍便推着单太后上去,三人一上到墙头,内侍便落下,然后伸手将单太后接下来,小内侍也跟着跳下来,俩人就要推着单太后走。

  单太后忙问道:“他们俩人呢?”

  内侍道:“他们不走。”

  单太后问:“为何?”

  内侍惊讶的看了单太后一眼,温和的道:“他们自有去处。”

  说罢正要走,便听到前方不远处传来惨叫声和呼救声,匈奴兵还是发现了这一面墙有宫人逃跑,正挥刀逼他们从墙头落回去,然后将跳下墙来的人杀掉。

  内侍立即拉着单太后扭头朝另一个方向跑。

  他们东躲西藏,内侍并没有立即带单太后出城,此时街上到处是嘎嘎乱杀的两派士兵,他们上街去就是一个死。

  内侍摸到一个房子来,有节奏的敲了敲门,好一会儿门才打开,里面的人快速扫了内侍一眼,将他们让进去,他探出头来左右看了看,确定没有人跟随,这才把门关上。

  他们也没点灯,摸着黑进了房间,一人吹亮火折子,快速的在单太后脸上过一眼,然后熄灭,对方确认道:“这就是我们要救的人?”

  内侍应了一声后道:“便是我等死了,她也不能死。”

  对方应了一声,道:“外面乱着,我们暂时出不去,得等天亮看情况。”

  “到那时城门还开吗?”

  “我们不必要等城门打开,”对方声音奇异道:“潞县,有一处位置没有城墙,只要能到那处,我们就可以平安出去,只不过出去以后就不保证安全了。”

  内侍道:“我们有人在外面。”

  单太后一直很安静,等他们商量完路程才小声问:“我走了,乂儿怎么办?”

  内侍小声道:“夫人放心,公子身边自有人保护,只有您先走,他才无后顾之忧。”

  单太后欣慰落泪道:“乂儿长大了,他竟能想到此处。”

  内侍默默不语。

  一旁小内侍没他的定力,小声吐槽道:“我们是接的先生的命令……”

  内侍用手指捅了一下他,他立即不敢再说了。

  单蠢的刘乂自然考虑不到这些,他只在事到临头时才一股脑的想去做,所以打起来了他才想到要去把他娘救出来。

  但走一步就要往前看十步的汲先生自然是早早就安排好了。

  他费心往里安插的这些棋子,并不需要他们传回来多有价值的东西,要的就是他们关键时刻救几个人。

  刘乂和单太后一直排在排首。

  他们母子两个只要能活一个,对收拢匈奴部便起到重大作用,而单太后除了影响匈奴部外,还影响着氐族。

  她是氐族人,这次愿意跟刘乂投降赵家军的,还有他的舅舅,单太后的兄长,这位氐族首领是带着氐族全族,还能影响到羌族。

  氐族和羌族在秦汉以前是一个部族,秦汉之后分化,但两族关系亲近,时常通婚,当然了,也没少打架就是了。

  但此时,在匈奴五部的高压下,氐族和羌族是更亲密的合作关系。

  所以氐族投效赵含章,势必会影响到羌族。

  所以刘乂这位小皇子,他牵扯的可不止匈奴的利益,还有氐族和羌族。

  为了这个,赵信也会尽全力保住他的性命。

  叛乱打了一夜,发现实在打不下皇宫,且刘聪已经反应过来,虽然损失惨重,但已经能反攻。

  赵信见打不过,当机立断,拉上刘乂带上他们劝降的军队就跑了。

第933章 大势一

  这一场叛乱在潞县持续了两天,刘乂他们虽跑了,但并没有跑很远,因为北宫纯直接带兵攻进了幽州,连下三城,逼近了潞县。

  等刘聪发布公告说他平定了叛乱,暂时安抚住民心后回来听说单太后消失了,顿时大怒,他派人在宫中和城中大索,可就是没找到人。

  刘聪气得胸膛起伏,单太后很关键,不仅在于他一些不能言说的心思,还在于她的身份,有她在手上,不仅可以威胁刘乂,还能威胁氐族。

  她夙来胆小温顺,怎敢逃跑?

  有斥候心慌的跑进来禀报:“陛下,西凉军和赵家军进燕国了,连下我们三座城池,西凉军已逼近潞县。”

  刘聪拳头紧握,一旁的大臣也顾不得冒犯,连忙问道:“陛下,我们手上还有多少人?”

  刚才清点叛逃的部落和人口时,刘聪没带他们,也没将数据公开。

  刘聪黑着脸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

  刘乂本就是嫡子,支持他的人多,加上刘欢乐等人手上的势力,他带走的人可不少。

  就是刘聪一直手握的十二万大军都跑了四万,其中有跟着刘乂一起跑的,也有自己趁乱跑的。

  这半年的战争让他们很疲累,完全看不到希望。

  在这以前,他们不是没打过时间更长的仗,但没有一次是这样的,节节败退,每一次都距离他们的家更远一点,每一日都看不到希望。

  厌战的情绪在匈奴内部弥漫,所有人都只想停战,停战!

  战争给他们带来的不再是荣耀和财富,而是挫败和伤亡,与家人的离别。

  御史大夫陈元达敏锐的察觉到了这种变化,他忍不住道:“陛下,军心涣散,而赵家军正是士气大盛之时,不如我们暂退锋芒,退到上谷郡。”

  上谷郡,一半在长城以南,一半在长城以北,他这是让他在南,还是在北?

  若是在北,岂不是走出长城,留在了关外?

  这与亡国有什么区别?

  刘聪呼吸急促起来,他此时听不得后退的建议,这岂不是说还不如投降赵含章?

  刘聪冷冽道:“扰乱军心!王浚即便被俘,他也有两个儿子在外,幽州如今有多股势力在,正是浑水摸鱼之时,赵含章想全力对付我岂是那么容易的?你此时扰乱军心意欲何为?”

  他对左右道:“想来陈元达是思念故土,所以暗助赵含章。”

  说罢,让人把陈元达拖下去斩了。

  此一举震慑人心,再没人敢提大军后撤的话。

  刘聪对左右道:“幽州灾民遍野,饿殍百里,她既要打我们,又要打王浚,粮草供应不足,只要我们据守燕国,用不了多久,他们粮草不济便只能撤走。”

  但其实,赵含章攻打王浚出乎意料的顺利,石勒没杀王浚,就拎着他到处走,到一座城就在城门口那里当众宣讲他的失德之处,然后打出赵含章的旗号,城——就这么打开投降了。

  不仅官员,还有城中的百姓都夹道欢迎他们进去,石勒趁机将他的旗帜高高扬起,就在“趙”字边上。

  “石”和“趙”两面旗帜并排,除了个别官员外,没人发现石勒的小心机。

  石勒快速的攻下城池,另一边,赵含章和拓跋猗卢一起攻城略地,快速的收复冀州、幽州,路上遭遇了来救王浚的长子王胄,别说刘琨了,赵含章都没冲锋陷阵,拓跋猗卢就带着鲜卑大军打败了他们带来的五万人,收缴了马匹、粮草和武器后就要屠营,被赵含章拦住。

  赵含章将所有人降兵都放到俘虏营。

  拓跋猗卢皱眉,“三妹,我们本来就粮草不足,再带这么多俘虏岂不是和我们的将士抢粮草?”

  赵含章笑道:“这些俘虏可为脚力,而我们刚俘获了他们的粮草,此时只需要付出一点点,不让他们饿死便可得到劳力,何乐而不为呢?”

  拓跋猗卢道:“管理这些人太难了,管理不好,他们会在军中生乱,而要管理得好,需要大量的人才。”

  拓跋猗卢军中没有这么多的这样的人才。

  但赵含章有啊,她笑道:“此事交给我,必定不让大兄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