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662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这么一说,众人肚子都咕噜噜叫起来,一个吸了吸鼻子道:“难怪我总觉得闻到了麦香味,他们一定是做馒头了。”

  傅咏想了想,叫来他们当中年纪最长,也最稳重的董舒,“董大哥,你带傅洪和关二去打听消息,我带他们在此等候。”

  董舒一听,有些紧张,连忙摇头道:“我不行,我留在这里看着他们,你带傅洪和关二去吧。”

  傅咏垂眸想了想,他的确有许多事情想打听,于是起身,“好,我去,再来两个人上山盯着我们,要是出事,我想办法给你们手势,你们立即就离开,直接回山中。”

  青年们一听骚动起来,问道:“那农具不买了?”

  傅咏:“要是收到手势,说明我们买不到农具,还会丧命,这时候保命要紧。”

  出山前老人们一再叮嘱,出来后要听傅咏的,所以青年们对视一眼,即便心中不甘,还是点头应了下来。

  傅咏就带四人翻过山,留下两个在半山腰,带着傅洪和关二下去。

  等下到山脚下才看到被树木遮盖了视线的一座亭子。

  亭子有点旧,里面一个人都没有,倒是路对面一片草地上撑起的茶寮坐着很多人,路边还停有牛车和骡车。

  傅咏刚才把钱袋子都留在队伍中了,只随身带了一串铜钱。

  他领着俩人走进茶寮,扫了一眼就走向一张桌子,抱拳问道:“兄台,可否容我们拼个座?”

  这一桌坐了两个人,一看就是一起的,他们袖子宽大,大热的天穿布鞋,一看就是有家底的人。

  坐着的客官抬头看傅咏,见他穿着窄袖小衫,胳膊肘的位置还打了补丁,脚上穿着草鞋,但气质温雅,不像一般的农人。

  这个时代,就是皇亲国戚都有可能落魄成乞丐,所以客人没有瞧不起傅咏,见他彬彬有礼,便点头应了下来。

  傅咏就看了傅洪和关二一眼,在一条长凳上坐下。

  傅洪和关二看了看那两个客人,就学着他们的样子端坐在一条长凳上,五个人坐了满满一桌。

  傅咏点了三个馒头、三张饼和三碗茶,等着吃。

  等茶上来,傅咏就笑问俩人,“兄台是要进城,还是才出城?”

  “这个时辰,自然是要进城。”

  傅咏抬头看了一眼太阳,失笑道:“是我忙糊涂了,竟不觉时辰已晚。”

  两位客人表示认同,还反过来问他,“是在割麦子吗?”

  傅咏含糊的应了一声,他们山里不种春小麦,全是种的冬小麦,小麦早在四月份就全收了,收完小麦便开始插秧。

  这一片是汾水一带,按说也是种冬小麦的,此时才收麦子,看来是去年出了意外,所以改了开春时种春小麦。

  就不知这意外是天灾还是人祸了。

  傅咏:“我看两位是读书人,此次出行是求学吗?”

  俩人就相视一笑道:“我们拿到了州试的文书,要去洛阳参加招贤考。”

  傅咏闻言眼睛瞪大,心脏剧烈的跳动起来,他知道招贤考,是豫州为取才举行的考试,当时张榜天下很是轰动,为此,朝中还有人说赵含章要广罗天下人才造反呢。

  招贤考在洛阳,那是……赵含章占了洛阳呢,还是匈奴借了她的法子?

  但他又不能直接问出口,只能心痒痒,正想旁敲侧击的问一下,伙计将他们的馒头和饼端上来,这一打岔,两位客人就自己扭头说话去了。

  傅咏只能按捺下激动,静等时机再提问,结果……

  “唉,听说今年去洛阳考试的人极多,我们也不知能不能考中,按说新的考试制度才颁布,不该这么多人才对啊。”

  “赵大将军在皇城门口立了两个信箱,一个谤木,一个肺石,那谤木就是为听天下谏言,天下所有人都可以议论朝政,山中隐居的隐士,只要对朝政有见解,都可以投谤木箱,如此广开言路,你说能引出来多少隐士?”

  伙伴一听,不由叹气,“国家欣欣向荣本应高兴,但我一想到这么多有才之士赶着这时候出来,我前途渺茫,就又高兴不起来了,听说这次还有江南那边的北归士族参加,那些大世家,底蕴可不是我们能比的。”

  另一人却不气馁,笑道:“当不得县令,难道连一主簿县丞也当不得吗?”

  “如今天下初定,各地都缺人,我们既能过了州试,我不信赵大将军会不用我们,”他意气风发的道:“我们应该感谢赵大将军,若没有她的招贤考,你我这样的身份还真难出仕。”

  傅咏压下心中的激动,眼睛明亮的问道:“我观两位兄台清逸飘然,应该是读书人,怎会有这样的感慨呢?”

  那人就笑着摆手道:“是读书人,但家中只是略有几亩薄田,侥幸在这乱世中存活罢了,我等这样的家世,若是定品,那是连定品宴都进不去的。”

  他没说出口的是,他祖父是县衙里的仵作,积累了一些钱财,侥幸买到了几本书,他爹后来跟人做生意,又稀里糊涂被人卷去当兵,还进了赵家军,做了一个队主。

  这样的家世,别说他了,再往下传三代都不一定能进定品宴。

  而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只要有学识,有本事,他们就可以去参加招贤考,国试不过就考到州试,州试不过就考到县试,总能有出头之日。

  而除了文考,他们还能武考。

  不过听说武考也很难,不仅要要考武艺骑射,还考兵法和算术,甚至听说,卷子上还会考几题医术,一点也不比文考简单。

  “而且招贤考的文考和武考时间错开了,我先去考文考,要是不过我就去考武考。”

  他的好朋友就笑问,“要是武考还不过呢?”

  “那我就去考太学,太学在明年正月考试,我这次州试最拿手的就是算学,进了太学我就想办法拜在傅尚书门下,若能做他的徒弟,不也可以青云直上吗?”

  他的好朋友忍不住道:“奸诈之徒啊,不过我要祝愿你心想事成,待他年功成名就,别忘了我呀。”

  “不会,不会,一定不忘。”

  傅咏连忙问道:“敢问傅尚书是哪位?莫不是北地傅祗?他不是中书吗?”

  “兄弟,你多久没进城看布告了?傅尚书自然是傅长容,傅中书是他祖父,不过他前不久病逝了,赵大将军和傅尚书亲自去雍州扶灵回京呢。”

第1150章 新世界

  傅咏还没来得及从祖父病故的消息中回过神来,就收到俩人怀疑的目光,“你不知傅刺史病逝的事情有可原,但你竟不知傅尚书是谁?”

  傅咏一边心中念着罪过,一边一脸迷茫的道:“我就知道傅尚书是北地傅氏的人,又叫中书,家世显赫……”

  “嗨,你弄混了,那不是一个人,是祖孙二人。”俩人瞬间释疑,这种事也是常有的,民间很多百姓一生都不知皇帝是谁呢,将祖孙二人混为一人也是正常的,两个考生就热情的给他解释说明,“你说的傅祗是前中书令,大将军平定匈奴后改封他为雍州刺史,他的孙子傅长容被封为尚书令。”

  一旁的傅洪急死了,很想问大将军是姓谁名谁?

  但大家好像都知道大将军是谁,他们一时没敢问,唉,早知道这片不是被匈奴人所占,还是自己人,刚才就应该明言,他们刚从山里出来,什么都不知道,这样打听消息方便多了。

  傅咏却觉得能得到这些信息就足够了,剩下的,他可以去县衙问。

  于是,他将碗中的茶水一饮而尽,苦得他皱了皱眉,这茶水怎么是这个味儿?连片姜和葱都不放。

  他给傅洪和关二使了一个眼色,当即拿起馒头和饼子,和两个考生告辞。

  回到队伍,他们将馒头和饼子一起分给大家后道:“这还是我们大晋,匈奴被平了,我们现在就进城。”

  大家一听欢呼起来,连忙问道:“打听到农具在哪儿买了吗?”

  傅咏:“没有,不过不打紧,我们直接去县衙。”

  青年们一听要去县衙就害怕起来,问道:“去县衙做什么?傅大哥,我们现在就是老百姓,做事最好还是避开县衙吧?”

  “莫不是县君想要找回来,在外面当官?”

  这个猜测一出,大家立即七嘴八舌的一起劝阻傅咏,“傅大哥,你劝一劝县君吧,外面不定什么时候又打起来,哪有我们山里舒服?”

  “官都狡诈,河阴城破,我们都知道县君已经尽力,是好官,但万一外面这些官不知道,要问县君的罪怎么办?”

  “你们要是走了,我们怎么办?山里只有县君能管呀。”

  傅咏被他们围在中间,一人一句,把他头都吵大了。

  傅洪连忙去解救他,将人扒拉开后大喝一声,“别吵了,现在朝中当尚书令的是我大堂哥,我们不会有事的!”

  人群一静,又瞬间热闹起来,问道:“尚书令是什么官,比县令还大吗?”

  “很利害的话,能不能请他帮忙弄些农具和盐?”

  “对,得需要盐,山里几乎找不到盐,煮出来的东西一点儿也不好吃,要是能便宜买些布料就更好了。”

  傅咏费了不少力气才让他们闭嘴,然后俩人成排,挑着竹筐进城。

  城门口有些冷清,只有四个士兵站在城门口,看到一群农民挑着竹筐过来,那竹筐太大,于是士兵们将人拦住,上前检查。

  傅咏垂下眼眸,手里攥了五枚铜钱,打算一会儿被搜刮时尽量保住粮食,给钱贿赂。

  他没打算在这时亮出堂兄的身份,所谓阎王好说,小鬼难缠,尚书令的名号在这些小兵中恐怕没什么威慑力。

  士兵上前捏了捏竹筐里的麻布袋,见是小麦便挥手:“进去吧。”

  傅咏微讶,“这就可以了?”

  士兵一脸莫名的看了一眼,还给他指路,“进城后顺着大道直走,走到第三个路口时左转,那一片有粮铺,卖粮食菜蔬的都在那一块,去吧。”

  傅咏垂下眼眸盖住惊讶,笑着谢过,挑起竹筐就冲后面的人一招手,大家鱼贯进城。

  青年们不敢怠慢,立即跟上。

  进了城则是完全不一样的景象。

  城中人也不多,但很祥和,街道很干净,大部分商铺都开着,看见他们走过还招呼了一声,有问他们要不要买布料或者杂货的。

  傅咏都一一摇头拒绝。

  一边走一边看,路上还遇到卷着裤腿,拎着镰刀或扛着锄头走在街上的人,和他们擦身而过时还顺口问了一句,“你们也收工了?”

  傅咏以为他们是认错了人,正想解释,就见一个扛着锄头的走过来,刚和他们打招呼的人又笑着问他,“你家也收工了?”

  扛着锄头的人立即笑着回应,“收工了,收工了,今天我烧了两亩地,过两天修整一下,把草木灰都埋到土里,回头种上冬小麦,一定大丰收。”

  “今年既然种了春小麦,那地就得换着种豆子养一养土,怎么又种冬小麦?”

  “我那块地肥呀,我摸过土了,没问题,等明年收了小麦再种豆子养一养。”

  “地肥也要爱护,可不能乱着来。”

  “没事,没事,我问过司农寺的管事了,他们说没问题,多施肥就可以,可以隔一年再养地。”

  他们谈了几句就分开走远,傅咏看去,发现街上不少人都是如此,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见面都会招呼一声,不是“吃饭了吗”,就是“收工了吗”。

  这……是一座和他记忆里完全不一样的城池,百姓们脸上洋溢的是真诚的笑容,有一群泥孩子从他们身边跑过,边跑边兴奋的齐声念着什么“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傅咏怔怔的站着,目送他们跑远。

  傅洪也一愣一愣的,呆呆地问道:“阿兄,他们在念什么?”

  傅咏:“好像是教人启蒙的文章。”

  五岁启蒙的傅洪呆呆地问道:“我怎么没读过这样的启蒙文章?”

  傅咏没有回答,转身继续往前走,这一次他目标明确,直接往县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