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第81章

作者:浮笙闲 标签: 幻想空间 历史衍生 直播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虽然后世人只是随口带过,他的心里却也稍微有了几分猜测。

  那位陆逊既然是江东士族出身,以吴主的谨慎,此前估计都不曾出任过什么高位,名声未显。

  而自己这边——他叹了口气,伸手轻按在目睹了兄弟之死之后,情绪激动而下意识想要起身的主公肩上。

  “主公莫要如此悲愤。事情尚未发生,一切都还有可以挽回的余地。”

  刘备抚上衣袖的动作停了下来,上涌的火气依旧在他肺腑中回荡,连带着脸颊都染上怒气的薄红,望向谋士的眼神也就带着点为难。

  但这毕竟只是后世人短短几字的描述,既没有什么前因后果,又甚至不存在什么画面。被强制冷静几秒后,理智最后还是慢慢回笼,刘备攥紧了拳,咬牙坐了回去。

  ——他们这边,主公是个性情中人,因为兄弟被害火气上头,对于这种名声未显的人物有所轻视,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他个人对于东吴所做出的贡献固然因此是不可磨灭的,他的子孙后代陆抗、陆机也都为东吴的发展与存续做出了个人的努力,是东吴的杰出人才代表。

  然而其与孙权立场天然的对立,使其和孙权的关系自然也不能够像周瑜三人一样有始有终地全然君臣相得,最终被卷入了二宫斗这样的大混乱事件之中,算不上个善终。

  这种结局说出来就会显得很无奈:

  当臣子的做错了什么吗?有,但是不多。旁人来看绝对会觉得与他曾经立下的汗马功劳不能相抵,认为因此将过往情分全部舍弃,当主公的实在太过绝情。

  可是你要说当君上的那个人又做错了什么呢?有,但是盘完逻辑之后,你又会很麻爪地发现各有各的理由、立场和无奈。

  江对面曹操和荀彧是这样,江这边的孙权和陆逊也是这样。】

  猝不及防被牵扯进去的曹操:……我差点以为后世人你忘记自己最开始其实在讲我了。

  可他的心神也只有部分被稍微分走在这些无关紧要的细微,更多的却还集中在那个名字的上头。

  清风透过窗的缝隙,拂来一阵清凉,萦绕在他的指缝。

  他沉默着收紧手掌,任由指甲嵌入进掌心的肉中。

  荀彧除了不会支持他称公以外,做错了什么呢?什么都没有。

  可是只要这一条就够了,只要这一条,他们之间就注定要走上分歧的陌路了。

  ——他没做错。

  【对于陆逊来说,以他的敏锐,早就看出了不管是太子孙和还是鲁王孙霸,他们为了争夺继承权而在朝中大肆笼络士人以图结成党派,都是称得上愚蠢的行为。

  孙权是那种很好被糊弄的人吗?结党营私这种尤其遭忌讳的事情,难道在孙权的眼皮子底下能得到个什么好结果吗?

  是,他们可供参考的前任太子孙登的身边确实围绕了一大圈以之为中心的势力。

  但是不要因果颠倒啊!

  孙登是因为他是孙权的爱子、长子、早早选定的继承人,他身上寄托着孙权加强孙家和淮泗实力之间联系的愿景。他是先是太子,才被孙权安排了一堆辅佐的势力。

  而不是因为他的势力足够强大,所以才会成为太子啊!

  怎么说呢,孙和孙霸兄弟两,简直是将历代夺嫡的大雷都踩了个遍,最终迎来个两败俱伤的结局也实属常理。

  结党营私,在自己当皇帝的亲爹还活得好好的并且掌握着自己生杀大权的前提下,在朝中疯狂笼络士人为自己造势。

  ——爱新觉罗·胤禩为你点赞。】

  孙权:……

  谢谢,已经提前开始感受到一种心肌梗死的窒息感了。

  他深吸了几口气,将心口一瞬间爆发出来的怒气咽下,反复提醒自己这两个不肖子都还没有出生,不要因为自己没有犯下的错误而惩罚自己的身体。

  ——估计未来也不会有了。他绝对不会给儿子再起这两个名字了。

  【很多人认为二宫之争是孙权老年糊涂的结果,重点论述都会放在鲁王孙霸和其背后的全公主孙大虎,啊,孙鲁班的野心身上。

  将孙和粉饰得宛如什么小白花一样,觉得全是孙霸和孙鲁班两人的污蔑,孙权因为偏心而逐渐对孙和失去耐心云云。

  我只能说,孙和真的是撞大运,才能碰上自己儿子竟然能够在自己没有当上皇帝的前提下坐上皇位了。

  怎么说呢,个人评价,孙皓真的是给自己亲爹贴了很多金,甚至不惜因此踩一脚亲爷爷。

  你从他竟然给孙和这样一个人追谥文皇帝,也可以看出他对亲爹的爱了——曹丕都不舍得把文这个谥号给曹操呢!】

  曹操:……

  给子桓在心中再默默记上一笔。

  确认了,真的就是这个儿子舍不得谥号(咬牙)

  —

  孙权:为什么还有大虎的事情在??

  他的好女儿啊,你未来怎么掺和进去这种听起来就挺腥风血雨的事情里面去了?

  ……该不会这件事背后还有他的授意吧。

  想到这里,孙权难免有些迟疑一愣。

  后世人目前说的,那二宫斗好像主要问题在他儿子身上一样。

  可是既然大虎都参与进去了,那么……

  孙权有些惊疑不定地犹豫许久,最终还是有些心虚气短地承认了自己心底一个突然冒出的想法:

  也很有可能,有他为了分化江东士族,所以树起两个儿子当靶子,让他们相互内斗以消磨江东士族实力的因素在……?

  咿!

  他摇摇头,把这个想法从脑海中扔出去。

  孙权:就算是真的这样想的,他也不能这么承认。毕竟如果真相如此,戳穿之后确实比较尴尬。

  【孙和留下的记录不算多,其中有几条被粉饰的程度真的挺明显的。

  首先是宠爱冠绝诸子,孙登临死之前还要推荐他当太子。有些营销号干脆直接因此写孙登后期不如孙和受宠,感觉自己被忽视,最后干脆想让保全子嗣云云。

  ……至于吗?孙和的宠爱那能和孙登比吗?

  宠姬(这点甚至都有点存疑)的儿子,从小又比较聪明懂事。孙和受宠的概率确实(可能)挺大的吧。但是要说冠绝诸子,甚至超过孙登就简直荒谬了。

  因为孙登从出生到去世,分明一直都是他亲爹孙权的心肝大宝贝。】

  刘彻:……

  被后世人无心点到了的孝武皇帝神色有些微妙。

  唔,建议还是不要拿出身说话。

  谁最受宠,还是主要看个人成长是不是符合亲爹意向的。

  特殊情况请特殊分析,谢谢。

  【举个最简单直白的例子:

  称帝之后不久,孙权就从武昌东巡回建业了。为了预防蜀汉可能有的军事动向,他把当时身为太子的孙登和他手底下一班人留在了武昌。

  这倒不是什么特别爱重的表现。

  因为东吴的权力和政治中心,在孙权时期一直是跟着孙权本人而转移的。孙登相当于因此而远离了权力中心,并且身边也多出了是仪这种,自他爹十八岁起就开始追随他爹的近臣作为监视。

  害,当皇帝的控制一下太子的权力和势力,多少人都干过类似的事情。小事,也没必要因此就觉得孙登失宠云云。】

  曹操:对啊。

  权力的中心,是只能把握在最高统治者手上的。若是一个国家存在两个中心,那分裂和内斗的现象岂不会激增?

  哪有当皇帝的,会心甘情愿把手头上的权力分割出去的?这甚至不牵扯什么人性利益与欲望,单纯从理智和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出发,为了维护朝堂稳定,他都不可能这么干。

  颇为认同的曹操点着头,感觉自己看江对岸的吴主有顺眼了几分,惺惺相惜的同时,那种自己儿子怎么不能更清醒一点的惋惜也冒了出来。

  但是他还是有点天真了,孙权接下来给他开了开眼界。

  【毕竟人孙登在武昌过得还挺狂野的,他甚至敢直接指使手底下人上疏,请求亲爹大力重用自己看好的,自己势力中的十一个人。

  ——额,甚至是直接说了,这是太子的意思,希望孙权同意。】!

第86章

  【在这种相当于直接初生牛犊不怕虎,儿子干脆和自己亲爹抢权力的情况面前,孙权竟然只是稍微敲打了孙登一下,(可能)用宠爱孙和的方式让他感到一点危机感。

  这还不够宠啊?

  行吧,反正这件事还有后半段。

  孙登确实感觉到了亲爹的限制和敲打。所以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稳固,在232年他二弟孙虑去世的时候,他趁机借此为由直接从武昌跑回了建业,并且赖着不走了。

  ——前提是,没有孙权的旨意,他自己无诏跑回去的。

  然后孙权没有一点的追究和表示,同意了他的留下。】

  曹操:……

  他突然有点想收回自己先前的发言。

  他感觉自己是不可能对一个儿子这样宠的,江对岸那孙家小子好像没他想得那么冷静精明的样子。

  对自己并没有多少自知之明的曹丞相如是说道。

  【……家人们,我再给你们一个时代背景的前提:

  在三国,不论是魏蜀吴哪一方,他们都是明文严禁官员随意奔丧的。

  且不论蜀汉那边,像刘禅这种,虽然没什么能力,但是对于诸葛亮的话好歹是真的在听,基本按照当年《出师表》在安排的人,他在诸葛亮死后都不允许官员给他奔丧。】

  “……”

  诸葛亮听见后世人的评价,一时竟有些五味杂陈的沉默。

  其实。他在心底找回之前的论述,品味了几番,最终无奈地叹着气承认:他心里对于这个结果,竟然是有几分预料的。

  毕竟在那宋朝之前的朝代,它们评价自己之时,用来强调的君上都是刘禅。

  诸葛亮隐隐可以猜到自己当时的地位,既然少主无能,性格也有些软弱,面对自己无法处理的政事,恐怕大部分都会全心交付给他吧。

  他,作为被主公托孤的对象,对于少主来说,应该也算是值得信任和亲近的长辈了吧?

  可是啊,诸葛亮苦笑着摇了摇头,握着羽扇的手更紧了几分。

  刘禅很听话,却不够聪明,不够勇敢,没有被他教导着走上一条明君的道路啊。

  ——怎么偏偏在这件事情上,不足够听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