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不经撩 第550章

作者:六月 标签: 强强 HE 复仇虐渣 系统 穿越重生

  “可我这样做,你一点感动都没有吗?”徐姑娘捂住嘴,哭出声来。

  “没有。”兰五公子正色地说:“我只觉得你很可怕,如果我知道的话,我一定会劝阻你,我真是想不透你为什么要为了我悔婚,我是做过什么让你误会的事吗?”

  徐姑娘哭着道:“那日你与我逛街,我跟你说石雕的事,你冲我笑了好几次,你说我很了不起,你不断地赞赏我,你很欣赏我的,你是喜欢我的,对不对?”

  兰五公子叹了一口气,“你是徐东家的女儿,而且你出来作坊帮忙,我作为你们的客商,你带我去认识北州的石雕,我很感激,但是这仅限于我们有合作的关系,当然我很乐意当你的朋友,也仅限于朋友,希望你不要多想,更不该为了我悔婚和跳湖,你这样……你让我不敢再见你。”

  说完,他急急地上了马车,连一句道别都没有,便立刻叫车夫驾车离开。

  徐姑娘怔怔地站在原地,然后想拔腿去追,却被紫衣拦下了。

  紫衣沉声说:“不要追了,给自己留点尊严可以吗?”

  徐姑娘放声大哭,“不应该是这样的,他怎么会对我无心?我对他那样好,我为他连命都可以不要。”

  紫衣听了这话,很是恼怒,“这就是你愚蠢可怕的地方,为了一个不喜欢你的男人,你命都可以不要,多少人想努力活着,都活不下来,你却随意就把死挂在嘴边,你爹妈年纪大了,膝下只有你这么一个女儿,你想过他们没有?”

  “可我不甘心,他怎么能一点机会都不给我?”

  “你也争取过了,争取不到就该死心,做事就是应该这样的,你想得到的东西你努力去争取,争取不到就放弃,而不是寻死觅活,谁见了你这样的不怕?”

  紫衣抓住她的手臂,把她送回作坊里,交给她的父母。

  她父母正在算账,没想到她会追出去,还当街闹了笑话。

  他们沉沉地叹气,跟紫衣道谢了之后,便送了紫衣出门去。

  紫衣一出门口,就看到临儿的背影,想来,临儿也看到了这一幕。

  她追了上去,“这么巧?你也在这里?”

  临儿手里拿着一叠宣纸,“出来买些纸,恰好见到这一幕。”

  “嗯,估计兰五公子不会再来,就算想再入货,大概也会派别的人来。”

  临儿点点头,“我觉得也是。”

  谁不怕呢?一旦再来北州,徐姑娘再缠过来,真闹出点什么,或者说她又自尽闹出人命,他年纪轻轻的,怎么背负得起来?

  他显然也不是那种没有良心的男人。

  临儿抱着纸和紫衣并肩走着,紫衣没说话了,临儿也一言不发,两人就这么回到了匡正司。

  紫衣把所见的一幕告知了锦书,锦书听完之后,想了想,“派个人告知她父母一声,最近多陪伴着点她,怕她又想不开。”

  “是!”紫衣领命出去了。

  临儿坐在一旁,支着下巴看着锦书,“长姐,马上过年了,你不要做些新衣裳吗?”

  锦书道:“已经叫人量身了啊,你回头也量一下,咱们在北州过的第一个年,肯定要焕然一新。”

  “嗯,焕然一新。”临儿笑了,开始磨墨,“我给爹娘写封信。”

  “替我问候伯父和伯娘。”锦书说。

  “好。”临儿磨好了墨,开始动笔,“长姐,我想就留在匡正司,起码留两年,至于我的婚事,我回京再叫爹娘去说亲,您觉得怎么样?”

  锦书嗯了一声,“挺好的。”

  “我留在匡正司,是想学点东西的。”临儿仿是怕她不信似的,强调了一句,“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锦书望着她,温和地道:“长姐知道。”

  “嗯,那我继续写信。”临儿垂下头来,一滴眼泪悄然滑落,她迅速抹去,她保证,这是最后一滴,最后一次。

  她这一滴眼泪,锦书是看见的。

  一段暗恋就这样无疾而终,但经历本来就是人生的一部分,经历过后,她会成长的。

  她从进萧王府的门开始,就一直努力学习,她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得更好,比作一个高中生,她谦虚好学,学霸类型。

  但是,学霸也会心动,她喜欢敏先生,正是因为她好学导致的,她慕先生之渊博才学,聪慧机敏,智谋过人,她认为先生的才学是所有人都无法企及的巅峰。

  她执着过,正如她对于困难,也会很执着地去克服。

  她犯过糊涂,但是谁会没犯过糊涂犯过错呢?她这个年纪是容许犯错,也容许给机会改正的。

  人都是在错误中成长,一帆风顺的年少,于整段人生未必是好事,因为缺乏接受失败的经验,很容易就栽倒在一次失败里,从此一蹶不振。

  今年的北州,年味就很足了。

  去年来的时候,一片萧条,甚至有些家里连春联都没贴,打仗的时候死了人,到过年就不能贴春联了。

  但是自从萧王来了之后,这里焕然一新,加上来往的客商带来了各地的美食,也开了很多小食店,小酒馆,到处都热闹极了。

  如今北州的老百姓手里头也有点银钱,张罗过年,吃顿肉吃顿大骨头,那已经不是一件难事。

  林知府从户银里拨了一笔款项,打算用来在除夕夜的时候放烟花,让北戎的探子看看,边城如今有多热闹繁华。

  在边城有许多士兵,他们基本是拖家带口在这里,无战事的时候耕种,如今家人也可以做些营生,多了收入,日子比以前也过得好很多了。

  但因为是边城重地,所以偶尔还是要集训,因此对于他们的家人耕种或者是营商,都会有额外的优待。

  自然,朝廷还会发放一份军饷,战事的时候需要他们去卖命,太平盛世的时候,他们也要过上好日子,这才不枉他们用性命来守护这片国土。

第870章 蓝寂回来了

  蓝寂带领的蓝衫卫在除夕夜回到北州。

  他们是一路护送拓跋太后回国的,这一路山高水低,确实也辛苦。

  他在书房里禀报了此行的经历。

  一路回去,拓跋太后的身体很差,都是坐在软轿里让人抬着走。

  但是,即便照顾入微,也两次吐血,太医以针灸稳住心脉,算是安全把他们护送回到了徽国的都城。

  蓝寂也在徽国都城见到了陛下派过去的使者,使者是向摄政王和小皇帝问开战的事。

  所以当时徽国的朝堂上下,正处于一片哗然之际。

  因为,不管内斗如何,谁都没有想过要与燕国开战,说出这句话的人简直是脑袋有包。

  可偏偏,说出这句话的人是他们的太后。

  小皇帝和摄政王带着满朝文武,于早朝上对燕国使者保证,徽国绝对没有对燕国开战的可能。

  而恰好此时,蓝寂也护送拓跋太后回到了徽国。

  蓝寂更是把大部分的事情都在朝堂上说了一遍,与使者所说的话没有丝毫分别,拓跋太后就是扬言要与燕国开战,还派人偷了北州的兵马分布图。

  此事引起更大的哗然,拓跋太后顿时受到了千夫所指,之前建立的那点威信荡然无存。

  而且,她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回到后宫就再一次吐血,确实那个毒是伤了她的肺腑。

  一朝太后去到燕国的边城,偷盗兵马分布图扬言要开战,朝中自然有大员会向小皇帝陈述这其中的厉害关系。

  且不说打不打得过,就算打得过,那也是要死很多人的。

  那小皇帝刚开始登基的时候其实也还好,到底是小孩子,摄政王管着朝政,也关心他的学业,他与摄政王也比较亲近。

  加上当时他虽是年纪小,却也知道鲁王是想他死,而摄政王是保护他的。

  只不过后来经过母后的不断挑拨,他才认为摄政王是他当皇帝的最大威胁。

  现在,母后跑去说要跟人家打仗,他吓得是又惊又怒,他到底也听过政,知道徽国要打赢燕国是不可能的,如果燕国一恼怒,直接挥军直取徽国的京都,莫说皇帝,他就是连人都做不成了。

  加上燕国的使者态度强硬,他是真的怕了,下了一道圣旨,让拓跋太后在后宫养病,不得出来听政。

  拓跋太后气得半死,想面见自己儿子一面,但小皇帝不见她,坚决地与燕国的使者说:“朕耻以太后为伍。”

  然后他连夜找摄政王进宫来商议,问问这事该如何解决。

  至于摄政王是怎么跟他说的,蓝寂不知道的,因为他私下面见摄政王的时候,摄政王没告诉他。

  “那你把拓跋太后自己给自己下毒的事情告知了摄政王没?”郭先生问道。

  “说了。”蓝寂回答道:“本以为摄政王会很惊讶,但是他只是淡淡一笑,说这是她做事的风格,她对任何人都狠,包括对她自己。”

  “看来,摄政王是真的很了解拓跋太后。”少渊道,随即又问,“我们燕国的使者走了没有?”

  “还没,好吃好喝地招呼着呢。”

  “派出去的人是谁?”锦书问答。

  “杨博钦,咱们的户部尚书。”

  少渊一怔,“怎么派他去?我以为会派鸿胪寺的人去。”

  “鸿胪寺的孙启静也去了,使者肯定不能只带一个,带了好些人去。”蓝寂说。

  少渊点头:“有杨博钦和孙启静,那问题就不大了,要给徽国制造一种压迫感,要让小皇帝知道,谁才是最可靠的人,也可以借此拉近小皇帝和摄政王的关系,让他们重修旧好,没有拓跋太后从中阻挠,小皇帝应该不难教,因为他未成气候,也没有多少心腹大臣。”

  孙启静能力如何暂不说,但杨博钦是真有魄力的。

  敏先生说:“陛下……陛下此举是英明的,但是如果派上官岚去的话,那会更加的合适。”

  是的,那小矮个,一生气就跟鼓起来的炮仗似的,他能徽国小皇帝制造更大的压力。

  而且,上官岚是兵部尚书,徽国不是要开战吗?那就让兵部尚书去跟小皇帝做个推演,看看徽国他胜算几何。

  郭先生看了敏先生一眼,他知道敏先生是想说,这就是陛下和殿下的分别,不过,这话不能说,在心里也不能多想。

  他们陛下已经很好了,看小皇帝和拓跋太后,那真叫一场灾难。

  其实陛下没派上官岚去,是怕作为兵部尚书的上官岚一旦被徽国扣住,真出兵那就麻烦了。

  陛下还是对燕国缺乏信心,不敢冒险派出上官岚。

  其实徽国就算没有摄政王,也不会因为拓跋太后一句话而对燕国宣战的,反而拿了这个话柄,燕国无论如何也要讨个好处才能震慑徽国,也能叫徽国记点教训。

  “卑职离开徽国京都的时候,听摄政王妃说,太后情况很差,太医估计活不了半个月。”

  蓝寂取出了信,这是摄政王妃写给锦书的,摄政王倒是没有信给她。

  锦书展开信一看,其实就和大哥些给她的没有分别了。

  说拓跋太后此次北州行,帮了他大忙,也终于让小皇帝意识到自己的母后是根棍儿,除搅屎之外别无用处。

  信末说了,没有拓跋太后,要把小皇帝掰正过来不难,只是比他们约定好的时间,又要晚一些了,期待着在北州和他们团聚。

  信里头这样写,足以叫锦书宽心。

  杨博钦和孙启静到徽国去,那边定然是掀起了很大的风波,只不过,蓝寂很多陈述一句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