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考科举 第184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这两本加起来不过五六千字,背起来不难。

  如果明日上午真的考这两本,那他算是再次复习。

  等到快要休息,纪元才点上蜡烛,铺了被褥睡觉。

  也不知道是不是习惯了。

  还是以前睡过更差的床。

  纪元沾了枕头就睡,睡得还很香甜。

  每逢大考,他的睡眠质量都格外好,像是身体都知道,必须好好休息,才能好好考试。

  四月初九早上。

  醒来的学子们看着手里新做的饼子,正荣县十二学子不再狼吞虎咽,不管这饼有多香,都要吃个五分饱即可。

  等试卷发下来,纪元定睛一看。

  第一题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

  第二题出自大学,“大学之道。”

  看到第三场考试的两题,纪元几乎能看出出题人的恶趣味。

  昨日的考试,一日论语,一日孟子。

  都是第一题起手很难,第二题简单。

  今天的考试,一个中庸,一个大学。

  看似中庸的“君子之道费而隐”不好答。

  其实大学的一句“大学之道”才是包罗万象,答不好就是四不像。

  这题目出得不刁钻,却带着一股恶趣味,就是要让学生随时落入“陷阱”。

  四书题目都是这样,下午五经考试,纪元都有些期待出题人会给什么题目了。

  第一题:“君子之道费而隐。”

  意思是君子之道广大而且精微。

  看着似乎有些矛盾,但同样在阐述君子之道。

  实际是讲,一个君子,做到圣人一样的境界,也能做好普通人的事情。

  结合上下文的话,拿君子跟普通人相比,跟圣人相比。

  是在讲君子是可以学习并进步的,最开始都是普通人,等达到最高的境界,那就是圣人了。

  从这点破题,应该问题不大。

  如果从普通人做到圣人,可以从努力学习分析,也可以从实践分析。

  只要沿着一条线写下来,文章便成了。

  第二题,也是纪元无奈的题。

  “大学之道。”

  这句后面很多人都会背诵。

  但凡是个读书人,总会背第 一 章的内容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再后面便是解释大学的原则到底是什么。

  而大学之道,翻译一下就是。

  大学的原则是什么?

  比如问你,学语文的意义是什么?

  学物理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一个千人千面的回答,当然,问语文要围绕语音,问物理要围绕物理。

  问大学?

  自然要围绕大学。

  可《大学》讲的又是什么?是格物致知,是诚意正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好家伙。

  这要是一起答了。

  别说七百字,七千字都写不完。

  大部分人穷其一生也学不会。

  碰到这么大的题目,纪元都有些头疼。

  再加上他写文章散漫,必须强行约束。

  干脆就做个小总结。

  只从《大学》主要意义来讲。

  题目写大方面。

  那他也写大方面,不再细究里面的东西。

  君子之道费而隐。

  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他都可以写!

  “举大学之要,合圣功王道而底与极也。”③

  大人之学的要点,就是把圣人的功德跟仁政的道理发挥到极致。

  这是为大学,就大人之学做个总结。

  不就是让写学语文的意义吗,那他就说为什么要学,学到哪里了,学了又有什么用。

  确定了这三点之后,文章水到渠成。

  先确定大面,从大面收缩到小面,不失为一种方法。

  “规乎其善,而即以勉乎其至。”

  “赴乎所至,而必不移于所止。”

  “而使建中作则者,无偏倚之休。”

  “而一道同风者,有会归之极。”④

  规范到达极致,可以变成最好最善。

  到最后也不能改变自己的想法。

  要建立公正并且以身作则,不能偏私偏袒。

  大家都是同道中人,都受天子的教化,会有相同的目标。

  这些彰显德行,爱护百姓的行为,就是大人之学,若都能做到,那大学就学好了。

  明德,亲民,至善。

  最终回归大学之道最初的意思。

  此篇写完,纪元长舒口气。

  这一题算是府试里最不好把握的题目,更是他最薄弱的地方。

  好在郭夫子突击训练时文很有效果。

  写完之后再看时间,竟然还算充足,纪元再誊抄一遍,第四场考试结束。

  府试第三日,第五场考试。

  果然考《孝经》。

  之前说过,孝经看似在讲孝,其实是在讲忠君。

  出题人竟然稍微点透其中意思。

  直接考的是忠君的题目,后面又扯了孝字。

  怎么看,这出题人的想法都非同寻常。

  他的题目多跟民有关,多跟君子的德行有关。

  涉及到忠君,竟然寥寥数语,颇具讽刺意味。

  孝经题目写完。

  终于到纪元最头疼的地方了。

  试帖诗。

  今年的试帖诗,就是以孝经为题。

  写出五言八句即可。

  纪元在府试的时候,就不太会写这些,勉强凑上韵脚即可。

  也是如今取士不重诗赋,只重文章。

  不然纪元县试都难过。

  当然,县学夫子们,多半以为纪元随便写写,在他们心中纪元的诗句很有天分。

  否则以前的大作怎么来的。

  故而县试过后,并未帮他恶补试帖诗,反而找了郭夫子让他再精炼文章。

  所以对其他人来说简单的试帖诗,到纪元这,已经在揪头发了。

  好在他脑子里的诗句多,想起被后世重新找回来的一首诗,放在这应该正合适。

  欲得儿孙孝,无过教及身。

  一朝千度打,有罪更须嗔。⑤

  欲得儿孙兴,以德立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