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考科举 第275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这次却走了五六天,确实耽搁很久。

  幸好纪元他们没有回去,否则一来一回,不知道要耽误多少事。

  大家重新收拾了房间,只等着开学了。

  二月初九开学。

  最让人挂心的,自然是岁考成绩。

  不过听武营他们讲,一般来说,要到十五左右,卷子才能评出来。

  而且府学的看卷子有些不同。

  府学五百八十多学生,如果想要全都仔细查看,肯定是不行的。

  一般来说,夫子们会把每个堂前十名的文章挑出来。

  特别是新来的学生们,比如纪元,白和尚,蔡丰岚,李锦,还有岳昌等人,肯定是在里面的。

  这些人的文章拿出来仔细看,如果可以,直接送到第一堂或者第二堂。

  今年还好点,乡试过后,前二,前三堂的学生走了不少,有的考走了,有的退学了。

  每个地方都有名额空缺,直接把纪元他们补进去即可。

  剩下不被关注的学生,文章随便看看就行。

  等于说,被重点关注的学生们,几率反而更大,因为他们会被单独列出。

  那些学习还可以,但却不是很突出的,就看夫子当时的心情了。

  用武营的话来说:“府学,除了前三堂之外,其他人基本都被放养。”

  这算一个并不明显的规则。

  只有在府学待时间长的人,才能摸透。

  为什么?

  因为科举艰难。

  太艰难了。

  府学五百多学生,真的没指望都考上举人,只要把最拔尖的选出来即可。

  最拔尖的选出来,着重培养,也能提高效率。

  反正每年童试进来的学生如何,大家心里都有数。

  “也就是说,我们几个不出意外,最次也能去第三堂?”李锦放下手里的书,还觉得有些意外。

  大家之前都以为,岁考会决定他们去哪个学堂。

  现在却说,其实在他们进学府学之后,事情基本就定了。

  岁考当然要好好考,但也没有那么重要?

  像纪元,板上钉钉地去第一堂,几乎都不用想。

  武营之前没讲,是以为他们知道。

  李勋没讲,纯粹明白,让大家知道这些事不算太好。

  毕竟,知道自己一定会成功。

  那还会那么吃苦努力吗?

  纪元不好受,他堂弟李锦不见得。

  所以,还是让他们自己好好读吧。

  到今日,纪元也算明白府学的运作模式了。

  其实大致分为两批人。

  一批人,考进来的,这批人也会被府学认为很有潜力。

  虽然刚入学差不多,但年底的岁考结束,第二年就会帮他们调到更好的学堂,接受最好的教育。

  还有一批人,是花钱进来的。

  但花钱进来也有不同,像李锦,岳昌,一个童试第四,一个第五,府学也会重点关注。

  最后花几百两进来的学生,则要看自己的表现,表现突出,就会被关注到,从而进行培养。

  剩下的?

  那就看运气吧。

  不得不说,府学这种运行模式有些歪,却也是当下局面最能培养人才的方式。

  但也要说明,这并非当地长官多喜欢人才。

  而是喜欢有用的人。

  有钱的学生有用,那就收钱进来。

  反正都是上课,其他的府学并不提供,跟白拿钱区别不大。

  有才的学生也有用,往后是长官们的政绩,长官们也愿意给些帮助。

  在府学的生存之道,就是要有用。

  就连武营能留下,也是因为“有用”。

  纪元之前本能帮忙,却并未思考过其中道理。

  现在知道府学如何分堂,算是彻底明白。

  他之前还以为,府学会把所有学生文章都看一遍,然后排个顺序呢。

  看来是他想多了。

  这样一来,他去第一堂,竟然确定了。

  难怪要等到年后再说,估计府学心里都有数。

  二月初九开学,提前知道消息的几个人心情有些复杂。

  特别是蔡丰岚,府学的水真的太深了。

  年前因为给夫子们贽敬心里不爽。

  年后却又要得到优待。

  换了别人,或许已经在开心了。

  但他们都是真正的聪明人,实在是开心不起来。

  年前不爽,是因为特权并未照顾到自己。

  年后得到优待,而是因为特权往自己这边倾斜了。

  怪不得都说。来府学之后,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这个浑水塘,确实不好混。

  很多人并非讨厌特权,讨厌的只是特权不在自己手中。

  所以,蔡丰岚等人有些迟疑。

  蔡丰岚道:“真怕自己会喜欢上这种感觉。”

  一旦真正喜欢上,只怕所有事情都会变得不同。

  纪元道:“提前适应吧,总不能退缩。”

  退到哪?

  县学吗?

  在县学里,他们这些人绝对能如鱼得水,一心只管学习。

  但以后若考上举人,或者更进一步。

  又或者要真正掌管家事,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

  那时候,再急匆匆学些?

  就像聂县令那般吗?

  他们没有老吏在旁边,也没有忠心的仆从。

  只有经历了,才知道以后的路怎么走。

  还留在县学,不会知道有人把学生比作田庄,更不会知道府学的桩桩件件事情都有缘由。

  也不会经历这些事。

  李锦跟蔡丰岚点头,白和尚叹口气,说起他们寺庙的事。

  他回去之后,自家寺庙的香火忽然旺盛了,不少读书人都去读书,现在禅房甚至都不够住。

  不仅如此,不少有钱人户还去烧香拜佛,觉得白和尚他那的寺庙灵验。

  就因为白和尚考了童试第二。

  说着,白和尚给他们看了看自己的钱袋:“按理说这种无稽之谈是很不好的,可他们过来礼佛,却让我不再发愁平日读书的费用。”

  凡事一体两面。

  府学的事如此,白和尚的事更印证了这般。

  蔡丰岚最后道:“外面的世界,还真是让人快速成长啊。”

  开学前几天,府学众人发了今年主科的课薄,又填写辅科课薄。

  大家跟去年都差不多。

  去年也就学了半年,还是要巩固巩固的。

  这些杂事做完,府学的分堂名单也公布了。

  李锦,蔡丰岚,白和尚三人,去了第二堂。

  纪元则直接去了第一堂。

  不管是主科还是辅科,他去第一堂都是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