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考科举 第366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压中考题又如何,该怎么写文章,还是要怎么写的。

  如若文章不够好,提前知道题目也是无用。

  说起来,还是乡试前的进士夫子告诉他们这个方法。

  他也只是优化了那么一点点。

  会试《四书》第一题。

  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

  此句出自《大学》,必考科目。

  而这句话也不陌生。

  但考试题截取了一部分,为人臣前面还有一部分。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国君要仁爱,臣子要恭敬,子女要孝顺,父亲要慈爱。

  考卷上,说君,说父,都不妥当。

  所以前一句后一句都给删掉,只强调当臣子,但儿子应该怎么做。

  此题纪元就压中了。

  如果答此题,自然不能只看着一句。

  说起来也分考试。

  如果童试来答,那就这一句答即可。

  乡试来答,肯定要前后来看,再给出自己的想法。

  会试再答,既然要看前后文章内容,还要说出其中典故。

  此句再前面,还引用了诗经的典故,以及孔子对诗经内容的看法。

  《诗经》里讲,天子都城周围,就是百姓们住的地方,就像鸟儿栖息在山丘的一角一样。

  孔子对此评价:“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意思是,鸟都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位置,人为什么不知道的。

  此话自然是“尊尊”的意思,再次强调尊卑之分。

  后面继续讲《诗经》中夸周文王,说他为人光明磊落,光明正大。

  接着,便是考题,为人君那些话。

  总的看下来。

  几乎从哪个方向解读都可以。

  最开始,就讲尊尊,从人就该在合适的位置上做合适的事,再到讲君臣父子应该怎么做。

  这是从小的方面解读。

  而从大方面来看,此章在解释大学开篇的“止于至善”,就是要达到一个完美的境界所要做的。

  《朱子类语》也对此章有过看法,朱子讲:“至善一章,功夫都在切磋琢磨上。”

  总之解释之后,非常赞同这一章的内容,说这是精益求精,非常精密了。

  孔子强调了尊尊,朱子讲此章极为精密。

  故而此句基调已定。

  但不好定夺的是,前面讲君臣父子已经怎么做。

  考题偏偏把君父的要求删了,只保留了臣子跟孩子的要求准则。

  所以要如何答?

  这又要想到另一个方面,《孝经》。

  纪元自然学过孝经,也考过孝经。

  当时讲,孝经名字带着孝字,但整篇内容看似是在写孝道,实际在写忠君。

  这便能用到此处。

  纪元作为一个无情的答题机器,此刻难得不想动笔。

  因为这题目太双标了,也太让人不爽了。

  这就跟断章取义一样。

  明明人家原文对君臣父子都有要求。

  比如论语里的,父母在,不远游。

  很多人会拿这句话来约束孩子,但很多人之后才知道,其实后面还有一句,游必有方。

  把后者去掉,就像是告诉对方,你不能出门。

  把后者加上,又变成,你不能随便出门,要有目标再说。

  而这四书第一题,差不多也是此等做法。

  只强调臣子跟儿子的顺从。

  却不强调君父的职责。

  纪元垂眼。

  他有更好答题方向,可此刻却想故意“叛逆”了。

  纪元颇带了些恶趣味,答道:“止于至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方窥得一二。”

  直接从大方面说,此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止于至善。

  他根本不从小方面解释,干脆把整章意思单拎出来,这个章节的意思,就是让人追求更高的境界,达到一个完美的世界。

  想要到达,必须细细琢磨,仔细观察,认真研究,最后才能看出几分。

  开篇写完之后,纪元又道:“敦仁守义,而协和人自致者,一人如是也,众人亦如是也。”①

  意思是,敦厚,仁爱,正义,在和谐的社会中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大家都这么做,那就可以了吧。

  重点来了,怎么才能做到呢?

  纪元继续答:“而要非去利也,不能怀仁义以有此也?”

  “惟去利,而斗胜攻取值不作。”②

  要怎么做到?

  不去掉功利的心,能做到吗?

  不能,必须要去掉功利之心,这样才能达到目标。

  后面的就更好写了。

  先围绕去利,再把《孟子》里悦与利给扯出来。

  孟子的告子章,写了为人臣不能怀利事君,不能因为利益而侍奉君主,再用孟子给自己做背书,全文的脉络就出来了。

  大概是,想要达到至善,就不能功利。

  这么看,此文章一点毛病都没有,甚至还把忠君的程度给提高了。

  但是需要结合考题来看。

  出题人自己就把此章截了最有利的,把君父的要求全给去掉,难道不功利吗?

  纪元写完,心道,出题人要是能看出来,那他也算没白写,但会试肯定完蛋了。

  如果没看出来,反而赞扬他,那他的讽刺岂不是给瞎子看。

  好难,一时之间,不知道希不希望对方看到。

  算了,该看还是看吧。

  他少见加了情绪做文章,对方没看出来,他觉得很可惜啊!

  至于会试?

  纪元心道,他接下来的考试,估计要放飞一下了。

  怎么放飞?

  还是先看看第二题的题目吧。

第94章

  第二题,出自孟子。

  文王视民如伤。

  周文王对待百姓,就像对待伤患一样耐心细致。

  这章的上下文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孟子举了很多例子。

  要学禹,汤,文王,武王等等。

  总之是说,为君之道,应该学之前的国君。

  为什么一定要学之前的人?

  纪元直接答:“心存乎民与道足以。”

  只要心里装着百姓跟道义,那就够了!

  “观夫康功用既,而微懿之美,爱著柔恭。道之在躬者,不既盛乎?”①

  看着田地道路修缮整齐,以后以此为定例就很好啊。

  安抚百姓并不懈怠,这不就是圣道在身上了吗。

  后面也讲,既要学文王,也要学先贤,之后又说只要善待百姓,对百姓之心不变,那就可以比肩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