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考科举 第536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三月下旬,宁安州官学分的三个学科,以及招生计划,教学内容等等,确实送到纪元手中。

  程亦珊也提了一句,说红豆饭确实好吃,又感谢纪元,说大夫很厉害,他爹娘情况好多了。

  宁安州的官学肉眼可见地建设起来。

  后续虽然还需要一定的调整,但最迟五月,一定会开课。

  首先开课的是成人课,程亦珊跟伐木会的骆姐联系上,伐木会那边,也确实更容易说动。

  九月份再开始童蒙的课程,同样是按照科举的规矩,以后出去考学,说起来也更规范。

  兽医课程则又选了两个初级课程的老师,帮大海分担。

  纪元忍不住道:“如果大家做事,都跟程小姐这般,那就好了。”

  说归说,这样的人才可遇不可求。

  纪元也并不客气,若有什么不合适的,肯定会直接提出。

  只是在信件后面,会多问几句,最近过得如何,或者分享自己这边的事。

  虽然寥寥几笔,程亦珊那边倒也每次都回复。

  两人有来有回,镇南关这边,也真的要春耕了。

  镇南关最近的气氛是有些古怪的。

  为什么?

  因为情况真的很怪啊。

  当地甚至有了个歌谣。

  大概是什么。

  地主在锄地,农奴在休息。

  豪绅汗水滴,百姓拿脚踢。

  听着有些像颠倒歌,原本应该是底层百姓干活锄地,现在变成地主豪绅们了。

  三月四月,甚至接下来很多日子。

  都是这些戴着脚铐的地主豪绅们挖水渠。

  刚开始他们还不适应,如今都成熟练工了,因为成了熟练工,才能好好喝口水。

  在这之前,他们才是高高在上看着的那个。

  现在完全颠倒过来。

  所以说这气氛怪异啊。

  对当地百姓来说,赶在春耕之前,总算有大几千人帮忙修水渠。

  对当地牢房来说,大大缓解了压力。

  对当地官员来讲,挺好的,水渠早点修好,他们总算完成一件事。

  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是谁受苦了?

  除了田间地头的情况之外。

  之前被买卖的娼妓家奴们,占了镇南城一处院子,在官府带领下学习制作橡胶。

  出乎所有人意料。

  绝大多数被拐卖的女子们,都展现出不同旁人的勇气,也更愿意去做工。

  以前当家奴的日子,那都不是人做的。

  也有些年轻貌美的,觉得不如以前清闲自在,但大家都做,她们也只能跟着做。

  时间一长,也察觉出什么是真正的尊重。

  里面还有不少年迈的兵士,以及兵士后人。

  他们这样原本算镇南关的边缘人,成了供应镇南关橡胶的一个重要地方。

  原本镇南关的官员担心,本地也开始产橡胶,会不会让宁安州那边不好过。

  倒不是担心他们抢买卖。

  而是抢了之后,他们知州,肯定更向着宁安州啊。

  但络绎不绝的橡胶订单,如潮水般涌来。

  纪元直言:“去年橡胶就已经产出,经过近一年的时间,肯定传到天齐国各地。”

  “接下来的订单,只会更多。”

  说实话,如今他们产的橡胶质量不算最好。

  但也是如今不好替代的东西。

  特别是用来染布,简直是神器一般的存在。

  加之天齐国那么多车马,那么多需要橡胶的零部件,这东西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有朝一日,只怕他们两个地方的产量,都供应不上。

  所以完全不担心两个地方互抢生意。

  甚至再加大产量也是可行的。

  可惜现在不能加大产量。

  因为陆陆续续的,两地就要开始播种了。

  前期准备工作做了那样久。

  为的不就是这一刻。

  宁安州不少人家都用上自家的耕牛。

  镇南关的百姓们则用着自家的土地,用着新修的水渠。

  陆陆续续地,两地春耕开始。

  衙门此刻也是不能闲着的。

  两地衙门众人,接连去下面村寨县里视察。

  春耕也是要督促的,若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及时解决。

  两地百姓是抓紧种地了。

  从全国各地来买橡胶的货商们直接傻眼。

  为什么要减产!

  怎么可以减产啊!

  但说再多也没用。

  万事都要给春耕让步,无论什么事,都等着吧!

  天齐国各地的货商们,只好在本地住下来。

  哎,没办法,谁让你们宁安州跟镇南关与众不同呢!

  谁让你们有个厉害的知州呢!

第132章

  纪元对种地的热情,远超于其他。

  无论橡胶的利润到底有多少,他也要抓紧生产,问就是粮食更为重要。

  也有人说纪元太过“老实”,不趁着橡胶生产方法还在手中多挣钱,以后其他人也参透出橡胶的秘密,你们这里的订单肯定会减少。

  纪元只道:“当年齐国国相高价买鲁国的鲁缟,结果呢?”

  这是春秋战国时的故事。

  也是最早的粮食贸易战,齐国的管仲故意抬高隔壁鲁国一种布料的价格,让鲁国商人看到高额的利益,便把鲁国的农田改为桑田。

  事情的结果不言而喻,随便一个现代人都能看到后患无穷。

  等鲁国大面积种桑田时,粮食自然大大减少,这个时候就要去买粮食。

  说句不好听的,人的衣服可以凑合,但吃食却不能。

  加上齐国突然不再买鲁缟,让鲁国的库房里只有衣料,没有粮食,乃至没有天灾,却出现了粮荒。

  纪元提了鲁缟,镇南关但凡科举过的官员们,都瞬间闭嘴。

  纪元见这也还不够,专门找了民间艺人。

  专门把这个典故改为当地的山歌,一定要通俗易懂,还要滑稽可笑。

  不仅如此,说书的,唱戏的,都要跟着改进。

  纪元甚至亲自指导,一定要突出粮食不够,买粮的凄惨,还要表现最后闹粮荒的危机。

  甚至直接把鲁国的灭亡也提前了,改为此事后不久。

  总之,越发人深省,越印象深刻。

  不仅要在镇南关演,还要在宁安州演。

  百姓们耕田,这些表演就趁着大家休息的时候,在田间地头演。

  因为故事改得通俗易懂,百姓们又不是傻子,这番道理也印刻在大家心里。

  镇南关,宁安州。

  太稳了。

  稳得不像一个十七八少年知州执掌的地方。

  可越是稳,往来的商贾们越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