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考科举 第590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你们怎么还卷起来了?!

  纪元哭笑不得。

  这倒是此次稻种最大的变数了。

  这一百多户农户,也被无数人瞩目。

  官田精心培育的稻种,每亩地均产四百五十斤。

  那普通人种呢?

  又会是多少?

  大家感觉,这个年都过不好了。

  都想知道答案。

  纪元一边收拾行李,一边等着三月的结果出来。

  不管这次占城稻七十九号四代的结果如何,他都要离开了。

  至于会不会回来,那还另说。

  可他真的想知道这次的产量到底有多少。

  那边安大海也在收拾东西。

  他们还跟过往的商队打好招呼,这次从宁安州直接去往西边永临县,然后一路坐船回去。

  这样速度更快一些。

  不知不觉,竟然在这已经快四年了。

  纪元在知州府的书房里,整理着一份份文书。

  该离开了。

  也该做更多的事了。

第150章

  化远四十二年十二月。

  过了十九生辰的纪元,已经完全熟悉这个世界。

  十九岁。

  其他学生还在读书的年纪,他已经在此地做了近四年的长官。

  在他离开之前,很多东西,还是要交代清楚。

  即将成为刘知州的刘同知,在交接的时候,才知道纪大人手头的事情到底有多少。

  身为一地知州,从赋税考核,官员考核,百姓考核,宣布政令,再到总领下面各地。

  这些话说起来笼统,若有心的,自然觉得每一件都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若想混日子的,其实也无所谓,也没人会真的去管当地长官做了什么。

  偏偏纪元是前者。

  刘同知也是前者,只是之前的他不得其法。

  现在虽然还没完全接手本地的事情,但他打定主意了,直接萧规曹随。

  第一项事,便是继续修路修桥。

  特别是宁安州本地的桥梁,大大方便各个寨子的百姓。

  有些地方,原本要绕路几个时辰才能到。

  现在修好桥梁,不到一刻钟,也就通过了。

  宁安州近一半的桥梁道路,都由程大人设计好,他们只要按照要求建设就好。

  只是程大人现在情况不好,剩下的一半设计,则要再等等。

  所以刘同知把照顾好程大人一家,也写在自己小本本上。

  第二项事情,平衡好商贾跟农户之间的关系。

  商贾依靠本地赚钱,那就要给当地农户让利,更要保证本地的耕地。

  这点,可以依靠伐木会。

  同样也要警惕伐木会内部权力过剩,若伐木会形成欺男霸女的组织,便要组织张将军去处理。

  纪大人也说过,所以伐木会的审核要很严格。

  总之张将军,伐木会,商会,三方牵制之下,还要懂得教化,那就是学习知识,让更多人明白更多道理。

  那第三项,便是本地的教学了。

  依照刘同知的私心来看,他更希望程亦珊一直做本地官学的管事。

  先不说程亦珊的学问比他还厉害,再者,她的叔叔如今在武新府府学做训导,怎么看都对本地极好。

  再者,程小姐做事严谨细致,本地州学能发展得这样快,甚至都要准备第二次县试跟女试,也是程小姐一手扶起来。

  后面还有很多事情。

  什么当地指挥营的粮草,有机会就给当地补充盔甲兵器,加强训练。

  每两年就要清查土地,修缮水渠,维护各种水系的水池等等。

  再者,每年一定要多多种树,万不能竭泽而渔。

  还有本地的普法行动。

  这也是纪元遗憾的点之一。

  天齐国的律法还是很完善的,普法很重要,也能避免很多争端。

  只要当地百姓懂法,知道什么情况不对劲,那些豪绅们便不敢肆意妄为。

  知对知错,还是很重要的。

  所以这件事要由刘同知来做,刘同知点头,把这点重点标记。

  后面还有本地耕牛的事。

  如今的宁安州,已经达到两户一头牛。

  虽说人均有牛,还需要继续努力,但两户一头牛,绝对冠绝整个天齐国。

  可能也因此,本地开荒的田地数量,也是天齐国首屈一指的。

  刘同知一定会继续保持的。

  最后的最后。

  便是培育良种了。

  本地的官田,基本都用来培育良种。

  这也是他们衙门不缺银子,放在其他衙门,田地都要用来种粮食,供衙门众人吃喝,哪有这种闲工夫。

  原本的宁安州官田,也是一半一半,一半种粮食,一半做试验田。

  但到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了。

  良种极为重要这件事,深刻印在当地人的心里。

  虽说这次只有一百多户人家分到七九三号的良种,但给当地带来很大的鼓舞。

  只要粮食增产,让他们做什么都行。

  所以,培育良种,增产这种事,一定要走。

  后续还可以把当地各种果树,甚至蘑菇都拿来培育,当地的蘑菇非常好吃,可以晒成干卖出去。

  当地农户也可以多一分收入。

  刘同知写了不知道多少字,终于交接了一半。

  一半!

  剩下稳定物价,盘查来往商贾,维护当地治安,还要想办法警惕景国。

  纪大人的脑子能不能也借他一半啊!

  好在黄同知可以帮他分担不少。

  黄同知也就是当年的黄夫子,他对此也啧啧称奇。

  他也做了十多年的官,还从未见过这样的长官。

  此事若是老赵知道,必然会很欣慰吧。

  他的学生,真的很厉害,也真的为百姓考虑。

  一直到过年,整个衙门算是松口气。

  一年到头,就这几天长假啊。

  但很多人发现,他们好像习惯忙碌了?

  主要是这些忙碌,真的很有意义。

  本地百姓也真的看得见。

  所以大家没事就往官田跑,还去种植七九三号稻种的农田里看看。

  其实如今的占城稻七十九号已经是第四代了。

  但大家已经习惯喊七九三,毕竟也是从三代开始,产量慢慢增加的。

  这稻子长得特别快,扎根也牢固。

  要说不好的地方,大概就是味道一般。

  不过本地人,还没有到追求味道的阶段,能吃就行了。

  纪元在田间走着,无意间看到一片水冬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