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 第229章

作者:烽火尽染 标签: 穿越重生

  “谢家主一连几次给顾某下拜帖,不知是有什么话要对顾某说的吗?”

  “顾少主爽快,那我也就直言不讳了?”

  顾怀笙比了一个请的手势。

  “我知道嵇氏有意将买卖的核心撤离南地,顾氏也意动了,目前对辽东郡正在考察中,是也不是?”

  顾怀笙心中一跳,谢湛果然消息灵通,“谢家主说笑了,做买卖嘛,自然是哪里好做,就往哪里投资,你说对吗?”

  谢湛笑着摇头,“顾少主,你这想法,有点偏颇了。顾少主可有想过,你们顾氏去了辽东郡,将永远地落后于嵇氏?要知道,嵇氏比你们先一步投资辽东郡。而且因为薛诩的关系,辽东郡那边势必会厚待嵇氏的。”

  “你们慢了嵇氏一步,俗话说一步慢,步步慢。”

  顾怀笙何尝不知道,但他依旧按压住被谢湛用言语挑起的情绪,“你究竟想说什么?直说吧。”

  谢湛也爽快,直接说明了来意,“俗话说,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我想和顾少主说的是,你不妨考虑一下,继续留在南地。”

  顾怀笙不说话了。

  谢湛却没有闭嘴不言,而是直指问题核心,“顾少主,我知道你心生离意,是在顾虑什么。但我希望你可以摒弃一些偏见,考虑一下我的建议。”

  谢湛哼笑,“晚点你不妨去问问顾家的老家主,你们顾氏起家的时候,手上就这么干净?难道一直都这么守规矩吗?我怎么看不出来啊。”

  弄得顾怀笙都尴尬了。

  谢湛看了看天色,喝掉碗中的最后一口茶水,笑着提出告辞,临行前说道,“顾少主,我是真心请你考虑一下我的建议的。我不擅货值买卖。南地始终需要像顾氏这样擅长这方面的大家。”

  “这——”

  “顾少主不必急着答复我。”谢湛露出一个意味不明的笑容,“三日后吧,三日后,谢某亲自来听顾少主的答案。”

  ……

  辽东郡的老百姓正在享受丰收的喜悦,天公作美,比起受灾的南地,他们辽东郡这一年可谓是风调雨顺。

  田间地里,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

  为了帮助老百姓们秋收,官府决定借给每个村子两台脚踩打谷机。

  在秋收开始前,这批打谷机就由各地辽东商会的店铺人员直接送到各村落,并且由手把手教会当地老百姓使用。

  很快,这些老农就发现这脚踩打谷机不仅可以使稻谷脱粒,高粱麦子也可以用,省时省力。

  秋收期间,每个村子的两台打谷机,都是人歇机不歇的,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黎明,一直在轰鸣着。

  襄平军屯也准备秋收了,莫连峰亲自到侯城来邀请郡守大人前去视察。

  吕颂梨思及那五亩用了移栽法种植的水稻,决定随她爹去看看。那五亩水稻是他们这次视察的重点。

  在父女俩出发前往襄平军屯前,吕明志回了家一趟。

  他回来四合院的时候,周从光随口问候了一句,“吕师弟,最近好久没见咱二姐过来溜达溜达了?”

  吕明志惊讶,“周师兄,你不是不喜欢别人来打扰你吗?”

  周从光摸摸鼻子,这不是太久没见他们二姐,有点不习惯吗?

  “我二姐她好忙的,近日她准备和我爹去一趟襄平军屯。”

  襄平军屯?坏了!一旁静静听着他们聊天的韦文骞突然想起一件事。

  他缓缓看向自家夫子,小心翼翼地提醒,“夫子,你是不是忘了什么事?”

  詹夫子还在想着洗液的配方,随口问道,“忘什么了?”

  “顾-师-叔——”韦文骞一字一顿地道。

  詹夫子回神了,也呆住了。

  几个弟子明显看到自家夫子脸色都变了。

  在韦文骞的解释下,几个弟子很快就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顿时同情地看向他。

  “明志,你爹和二姐几时出发去襄平军屯?我蹭个车可以吗?”詹夫子一边问,心中一边暗自叫糟。

  吕明志都觉得他夫子有点可怜了,“就这两天出发,夫子,我帮你问问?应该没问题的。”

  “那你,你现在就去帮为师问问,为师去收拾点东西。”说着,詹夫子火烧屁股一般走了。

  果然不出詹若水所料,等他蹭着吕氏父女的车来到襄平军屯,吕氏父女被莫连峰请走了。

  而他,因为沾了吕德胜这个郡守的光,很容易就见到了顾璋。

  一见面,顾璋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

  “……你是不是忘了还有一个师兄在襄平军屯受苦受难?”

  詹夫子委屈,这能怪他吗?是师兄他自己没说清楚,他让自己在离开辽东郡之前再来看他一次,问题是,他一直没离开过啊,怎么来看他嘛。

  再说了,他虽然没亲自来看他,但不时会托人送东西过来。

  顾璋问他,“听说你这次是蹭郡守吕大人的车来的?”

  詹若水:“是啊是啊。”

  “看来你在辽东郡混得不错嘛。”连郡守大人的车都蹭到了。

  “呵呵,一般一般。”从来没有这么如鱼得水过,嘿嘿。

  看他笑得不值钱的样子,顾璋嫌弃地移开了眼。

  吕德胜和吕颂梨在莫连峰的陪同下,沿路察觉看军屯的收成。

  吕德胜成为辽东郡守后,曾召集了经验丰富的老农,收集了他们种地的经验,经过筛选,用上了一些比较靠谱的。

  故而,今年辽东郡的收成都不错,每亩地能多收个一两斗的。

  看着地里的收成,老百姓们一个个都笑得咧开了嘴。

  最终吕颂梨他们一行人来到那五亩移栽法种植的稻田处,这五亩稻田连成了一片,肉眼可以看出,这一片稻田要比旁边的高上那么一两寸,长成的稻杆都很成熟,没有发育不良的。

  风吹过,稻田沙沙地响着,触目所及,每一串稻穗都很均匀地弯腰低头,金灿灿的,每一粒稻谷都很饱满。

  同行的人不少人惊叹,“这片稻子长得可真好啊。”

  这时,随行的辽东商会成员将带来的五台打谷机抬了过来。

  吕德胜一声令下,“开始收割吧!”

第358章 谁想他了

  人多力量大,五亩的稻谷,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就全部收割完毕。

  吕德胜这次出来,还带上了衙门里的计会。

  俗话说,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计会,在官府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担负月计、岁会等重任。

  这五亩地的稻谷收割完毕,并用打谷机将谷粒全部打出来,清理干净掺杂进去的叶子,最后上秤。

  这次上称,用的是大台称。

  大家看着官府随行人员,推出了一个大家伙,然后就将装好的湿稻谷一麻袋一麻袋地放在上面,然后是读称。

  边上的小吏摆弄了一下,便报了一个数,“一百一十二斤!”

  这倒让围观的众人瞧了个稀奇,这可比杆称要省心省事多了。

  等最后一麻袋稻谷读称后,最终统计出来了,他们五亩地的稻田,一共收了两千两百斤湿稻谷。

  吕颂梨也在心中快速地运算起来,亩产算的是干粮食。

  两千两百斤的湿稻谷,晒干水分后,大概还能剩下一千八百斤这样。算下来,亩产三百六十斤。

  这已经很优秀了,要知道现在的亩产大概在两百七八十斤左右。

  吕颂梨知道这就是水稻疏密得当,充分利用光合作用的结果。

  吕颂梨心算出来后,没多久,衙门的计会将干湿稻谷换算过来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五亩用移栽法种植的水稻,每一亩能多收三四斗这样。

  这次吕颂梨父女俩来视察,还让各县到村里邀请了一名代表随行。

  这些人都是伺候庄稼的好手,刚才他们就觉得这片稻子长得好,收成应该不低。

  听到这个结论,所有人都呆住了。

  民以食为天,每亩多收两三斗粮食,就是老百姓做梦都想要的美事。

  因为每年的赋税都是固定的,地里多产的每一粒粮食都是他们的。

  为了这,老百姓真的是早出晚归地伺候田地。

  “莫总管,这地是怎么种的?教教我们!”

  “对啊,教教我们吧。”

  这些村子里的代表一窝峰地围着莫连峰去了。

  看到一这幕,吕颂梨和吕德胜父女俩相视而笑。

  他们想推广移栽法以及一些更好的种植方式,首先就得得到老百姓们的认可,让他们心甘情愿地配合。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若非亲眼所见,让他们改变耕种习惯,是非常困难的。

  被围堵的莫连峰连连讨饶,“大家别这样,官府明年就会推广稻田移栽法的。”

  村代表们激动地问,“这是真的吗?”

  莫连峰:“是真的,不信你们问吕大人啊。”

  大家伙闻言,刷地朝吕德胜看了过来,他们踌躇着,不敢像围着莫连峰那样围过来。

  吕德胜这时说话了,他笑着说道,“大家放心好了,明年确实会推广稻田移栽法,另外除了水稻以外,种植别的作物也会有一些方法,到时官府会派人到村里教你们的。”

  “太好了!”

  “是啊,这样的话,真是太好了。”

  接下来,在吕德胜的允许下,襄平军屯用新下来的粮食请他们吃了一顿饭。

  视察完毕,吕氏父女便打道回府了。

  蹭车的詹若水一脸郁闷,刚才他们师兄弟说了一会儿话,他就被他师兄打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