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烽火尽染
秦家一家子也被吕德胜利用职务之便,调到了辽西郡离刺史府最近的军屯里。秦家兄弟在军中的一切维持原样。四郡之间的距离,对于会骑马的秦家兄弟而言不算什么。
东北化冻之后,大地开始回春,地头纷纷冒出了野草嫩芽。
休息了一冬的老百姓开始纷纷走出家门,拿起工具开始翻地。
官府开始组织春耕,并且在平州四郡都设置了开荒点。
平州三万多将士,不管新兵老兵,开始轮流抽调兵卒将去开荒。
在官府的约束下,不管是新迁来的想要开荒的老百姓,还是将士们,必须前往开荒点有规划地开荒,不能蛮横地开。
将士们开垦出来的荒地,收成后,皆归平州军营所有。
经过一年的实验,还有对前人经验的大量总结,辽东郡在种植和养殖方面已经小有成就了。
官府有自己的种植区和养殖区,开春后,官府不仅会每个村都召集一两个代表来参观学习,之后还会派有经验的人员去到地方,有问题就解决问题。
才开春,养殖场就利用炕床的温度孵化了一批小鸡崽出来。价格很公道,并且下放到辽东商会各粮油店里,方便老百姓们购买,同时还附赠一套养殖方法。大部分人家都选择养上三五只的。
在平州上下都忙碌着春耕的时候,长安送来一封加急的信件。
信件的内容是:谢湛因功被封为岭南刺史了。
吕德胜一下子就懵了,“谢湛成为岭南刺史了?太突然了!这完全没有征兆啊。”
吕颂梨眸色一深,想到陈金水之前从南地传回来的消息,她心说,也不是没有征兆。
“因功?让我看看他谢湛究竟立了什么大功?!”吕德胜目光往下一扫。
然后他眨眨眼,再眨眨眼,然后将信推到吕颂梨跟前,“闺女,你看一看这信,我总觉得我眼花了。”
吕颂梨看完后,说道,“爹,你应该没眼花。”
谢湛向皇上透露了一个消息,朱涯岛的水稻可以一年三熟。
闻言,吕德胜气得直拍桌,“真是岂有此理!就这?一个还没完全确定的消息,皇上就给了他一个刺史之位?”
吕颂梨默默地将信放了回去,心说,是的,就这,皇上就让谢湛从一介白身,一跃成了地方大员。
吕德胜愤愤不平,“皇上真是太偏心了!太欺负人了!”
他们立功,皇上赏起来抠抠搜搜的。想想他们谋划了那么多,做了那么多事,才得到这平州刺史之位,非常不容易的。
而谢湛呢,去南地后,立了两次功劳,第一次皇上赦免了谢氏一族,第二次,直接给了谢湛一个刺史之位。
皇上对谢湛太宽宥,对他们秦吕两家太苛刻了。
吕颂梨安慰她爹,“爹,咱不生气啊,生气不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吗?而且您且看着,宋墨这么干,有他后悔的一天。”
宋墨此次对谢湛的封赏太厚重了,理性上看,她也颇能理解。粮食从来都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物资,去年年末刚经历过北境战争以及雁门雪灾的朝廷现在非常缺粮食。
谢湛的发现,可以说让宋墨非常惊喜,想必现在整个朝廷的目光都落在朱涯岛上吧?
谢湛开发朱涯岛的消息,她早就知道了,陈金水传回来的。
陈金水跟着张献回到长安后,换了个身份,就去了南地。当时她接到信,就觉得谢湛有几分本事。
吕颂梨知道,这其中还有皇上弥补谢湛的成分。
当初谢湛助他登基,还没来得及论功行赏,就被她拉作替罪羊宰了。
如今谢湛屡屡替他解决难题,给他送钱送粮,宋墨起了惜才之心。
好一会,吕德胜的情绪也平复下来了,他拿起信再次看了一遍,“闺女,朱涯岛的稻子真能一年三熟?”假的吧?
吕颂梨:“嗯,应该是真的。”
“竟是真的,那朱涯岛岂不是天然粮仓?”这样的好地方,如今竟然在谢湛的治辖下了。
吕颂梨没说话,这也没办法,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理优势。
吕德胜皱眉,“朱涯岛一年三熟,咱们这边才是一年一熟,种得再好,也赶不上人家啊。”
吕颂梨干脆将轮种、套种、间种等种植方式提出来,让郭春生这个主管农耕渔业的司仓参军带着经验丰富的老农摸索,最大限度地将土地将空间都利用起来。
再加上合理施肥。
如此,一年下来,地里农作物的收成也不会少。
而且光照时长不一样,粮食的口感也不一样。他们平州完全可以挑选好的品种种子,种出来的粮食,口感应该会更好一点,以后可以走精品路线。
穷苦老百姓可以用精粮兑换外地的粗粮吃,完全够吃的。
“这样行吗?”
“试试。”吕颂梨觉得,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吧。
俚族居住地
冼风和同伴是在过年前回到俚族族地的,当时他们刚回到,就被酋长喊去了。
酋长详细地询问了他们在辽东郡的生活后,默默不语。
对于辽东郡建议他们种植甘蔗一事,默许了。
随后,冼风他们就和族人一起,不吝花钱,倒腾甘蔗的芽苗回来。刚开春,就在大山里,指导俚族族人种植甘蔗。
等冼风他们忙完了甘蔗种植的事,准备北上的时候,酋长又让人来喊他们。
他们北上时,又带出来了四位年轻小伙。
第440章 构建内循环
春耕之后,平州四郡的老百姓开始服徭役了。
官府组织服役的民众开挖水渠沟渠、修路拓宽官道、修筑城墙……
整个平州目前大型的基建项目暂定这三项。
其实这三项都挺耗费民力的,却又不得做,只能一项项进行,最先安排的徭役就是清理水渠沟渠。
清理沟渠,这一次包括清理河沟底渠底的淤泥,以及铲除沟渠两边的杂草等等,目的是将原本的沟渠拓宽以及加深,方便引水排水。
如此一来,既能方便灌溉农田,同时也是预防洪涝灾害的一种有效力的手段。
每一条沟渠在清理前,都会事先在上游处将水流入口堵住,等沟渠的水流得差不多了,才开始组织人手去清理。
沟渠的水一干,他们还能捡到很多大大小小的鱼儿。
这些鱼儿会统一送到临时伙房处,统一处理。这些鱼或和豆腐一起熬成鱼汤或者放点盐煎得焦干焦干的,他们吃晚饭的时候一人分个一碗鱼汤或者一勺鱼干。
这是所有来服役的汉子们最期待的时候,会让他们感觉到很幸福。
吴启是襄平人士,同时也是辽东书院的优秀学生。
去年平州三郡盘火炕调用了大量的匠人手艺人,这事的推进和完成需要不少官吏引导以及辅助。当时辽东郡基层人手不足,征调了一些辽东书院的优秀学生前去帮忙。
他也去了,因表现优秀,还得了奖励。
今年官府修沟渠河渠,依旧缺人手。他们去年那批学生,大部分人,这次同样被征调来帮忙。
比如他,就是这次的监工之一。
看到壮丁们开始干活了,吴起赶紧道,“这些河沟河渠河塘的淤泥都掏一掏,掏上来的淤泥统一放置。”
每一段河流河渠都圈出来一块地方,给他们堆放淤泥的。后面更会安排人来翻晒淤泥。
铲子畚箕扔下去后,岸上的壮丁们有三分之一人下去了,另外三分之一在清除杂草,最后三分之一负责运送淤泥。
壮丁们一边哼哼哈哈地干活,一边说道,“今年的活还挺费劲的。”
“官爷们不是说了吗?这些沟渠弄好了,吃水深了,以后灌溉农田更方便了。万一发大水,也能更快排水。所以费劲就费点劲吧。”
“吴监工,这些淤泥是不是有用啊?”底下的汉子笑问。
吴起正帮着将一畚箕的淤泥提上岸,听到问话,没好气地道,“你管呢?让你们干活就干活,问那么多干啥?!”其实他也不太懂,反正这些淤泥是司仓参军郭大人指明了要的。
这淤泥确实是郭春生指明了要的。
吕颂梨很清楚,这时候的收成不高,农作物长得不好,和肥力不够有很大的关系。
这时已经有农家肥沤肥的雏形了,但尚未完全推广开来。再者,农家肥也不太够。
淤泥富含有机质,适当地处理后,可以转化为高效的肥料,借给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还可以改良土质、促进微生物繁殖和提高土壤肥力。还有山上的腐土,含有腐殖质,富含有机肥,也是一种土壤改良剂。
这些吕颂梨都告知郭春生等人了,而且去年他们就在实验了,确实能增加农作物的收成。
今年反正都要清河道渠道的,郭春生干脆就让人大量收集淤泥。
老百姓们在忙着春耕,然后努力服徭役的时候,原本在辽东郡开设的各种作坊,也都纷纷派出人马前往平州其他三郡,甄选合适的地址开设分坊。
总的来说,平州进入平衡发展期。
吕颂梨致力于构建平州自我系统内循环,武装自己。
她这是未雨绸缪,如果未来平州被封锁,那也可以尽可能地实现自给自足。
此时,辽东商会的分店也陆续在一些地方铺设开来。
而且因为所售卖的货物要么是物美价廉的,要么是独一无二的。偌大的蓝海市场,仅被他们一家所占。所以生意是红红火火的,大把银子搂回来,运回平州,给平州输血。
平州的老百姓身处高速变革之中,也是最能感受到平州变化的人,其中又以辽西郡的老百姓感受最明显。
辽西郡,义县,榆树村
刘大娘和老姐妹在村中第一个路口分开了,两人各回各家。
她刚推开大门,就看到大儿媳在晾衣服。
刘大嫂见了婆婆,立即打招呼,“娘,您赶集回来了?”
刘大娘笑道,“东西买完就回来了,今天捡了这么些菌菇?”
刘大嫂答道,“是呢,都晾在这了,下午我再去捡一些。”
菌菇木耳等山货晒干了可以换钱,他们可以卖给辽东商会粮油店,或者等辽东商会的人来村里统一收购。
这些菌子菇子都是官府的人,带他们去山上辨认过,确定无毒能吃的。
“你爹呢?”
“爹他去了村口,您回来没瞧见他?”这段时间她丈夫去服徭役了,小叔去了县里干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
“你爹这人,天天都得往村口跑几趟,村里盖个私塾,他比自家盖房还上心。”刘大娘嘀咕。
上一篇:女帝在上!男主们又不请自来了
下一篇:穿越狐界,狐仙夫君抱上我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