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半疏
小华听他提起这个,想起艾大姐说的话来,她们已经耽搁了十来年的光阴,以后的时间,应该多留给自己和梦想。想到这里,小华立即起身去看书了。
5月25日,丹麦土壤和农业技术展览会在京市举办,小华一早就跟着艾大姐过去,展台布置的很好,小华一眼看过去,DDS公司的展台非常显眼,忙过去询问了两句。
对方展台上是一位叫艾莎的女同志,年纪和许小华差不多大,见小华英语很流利,笑问她是哪个单位的?
小华道:“我以前是春市食品厂的工程师,现在在京大学习。”
艾莎问道:“进修?那你有没有兴趣去我们公司考察下?你们国家将组建一个考察团去我们国家。”
小华忙道:“我已经接到了轻工业部的邀请,”又问道:“小姐,你为什么要邀请我过去?”
艾莎望着她笑道:“因为你问的问题很专业,比如我们的渗出器、糖汁清净系统、煮糖方法等,这都是我们这次预备交流的问题,说明你来之前,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缓了一下,又道:“许小姐,我也有一个问题,不知道你方不方便为我解惑?”
艾莎提出了华国的“加工原糖情况”,“我总觉得你们的糖口感与我们国家的不一样,我在想是材料的问题,还是加工的问题,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准备一份报告,到时候我们在会议上一起交流下。”
小华有些为难地道:“可是技术交流会在两天后,我怕来不及。”
艾莎微微挑了眉,“你难道不参加去丹麦的考察团吗?”
小华笑道:“参加的。”
艾莎朝她握手道:“许小姐,我很期待。”
小华也握住了她的手,“谢谢,我也很期待。”
第212章
从展会上回来, 小华就搜集资料写《华国建国后加工原糖的情况》,经过和艾雁华、华厚元、钱东耀等人的讨论,文章最后确定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散装原糖的运输、保管及计量;
二、工艺流程和热力方案;
三、提高加工量和降低工艺损失的主要做法;
四、几个问题的讨论。
整个6月, 小华都在写论文,其中工艺里的清净流程、煮糖流程和工艺指标,各个糖厂都不一样, 她最后问询艾大姐的意见, 以春市糖厂和京市糖厂来举例。
文章定稿, 足有十页,小华觉得自己脑子像被挖空了一样。艾雁华帮忙提了一点修辞上的意见, 然后和她道:“小华, 我看是没什么问题的,但你还是拿给叶景深看下,这毕竟是官方组织的出国交流。”
小华知道,这是经历特殊时代的后遗症, 不敢说话, 害怕说话。
艾大姐这么一说,她也担心真有什么顾忌的,这是1978年。
第二天就带着稿子去了轻工业部食品局,叶景深听说她的来意,接过稿子认真看了一下,末了道:“写的挺好, 我看着问题不大, 就是其中的技术数据, 你有和艾雁华他们商讨吗?”
“有, 其中春市糖厂的部分数据,还是艾同志提供的。”
叶景深点点头, “那就行,我们这边高考断了十二年,很多年轻人都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学术训练,可能不知道,做学术报告,写的好不好倒是次要,最紧要的是要遵守学术规范,每一个纸上的数据都得是真实存在的,不能瞎编乱造。”
小华愣了下,万想不到叶主任担心的点是这个,一再保证她的数据都是有据可查的。
叶景深微微笑道:“我刚看了下,有些数据不经过调查,确实查不出来,我相信你这篇稿子问题不大。”又严肃地道:“小许,这是我们轻工业局第一次组织考察团去丹麦,你是里面最年轻的代表,好好学习,说不准过几年带队过去的就是你了。”
“谢谢您的鼓励。”
叶景深点点头,“回去好好准备,还有一周,你们就得出发了。”
从轻工业部出来,小华回了学校宿舍,收拾行李。
李芯麦问她道:“小华,你暑假不留校吗?我们几个暑假都不准备回去。”
小华想了一下,把她要去丹麦考察制糖工业的事说了,“等回来后,估计还得写报告,就等开学再来了。”
杨小钰有些羡慕地道:“小华姐,你这真好,又上学又能工作,等毕业了,你分配去的单位肯定比我们好很多。”
小华道:“小钰,这些路你迟早也要走的,我不过是占着比你年龄大的便宜,”说到这里,又笑道:“仔细想,这个‘便宜’大可不要的。”
大家都跟着笑起来,一旁一直默不作声的陈琦真道:“小华姐,你要不说,我都不知道你比我们大几岁,你脸上看着可一点儿也不显。”
小华笑道:“谢谢妹妹们夸奖,等我从国外回来,给你们带好吃的糖果。”
大家都说好。
等小华提着行李走了,陈琦真还有些羡慕地道:“小华姐的性格真好,人也能干,她就是不考大学,大概在原单位也能得到重用,不愁前途的。”
李芯麦道:“她爸妈都是知识分子,大概是希望唯一的女儿考大学的,小华自己也努力,你看她这一学期,每天忙忙碌碌的,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我想,她对自己应该是有更高的要求。”
李芯麦又问道:“琦真,陈小琦那边的处理结果出来了没?”
陈琦真点头,“出来了,陈小琦的爱人赵占元是我们那教育局的,他联系了我们村长,截取了我的录取通知书,让陈小琦去派出所改了名字,然后将她的学籍、照片、出生年月全部换成我的。”
缓了一下,又道:“如果不是学校这边找到了我,他们现在估计已经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把我的户籍都迁走了。”
杨小钰惊了一下,“那如果户口都迁走,你怎么办?”
陈琦真摇头,“大概就一辈子待在农村了。”或者是嫁给那个鳏夫。
李芯麦拍拍她肩膀道:“别怕,事情都过去了,你现在已经是华大的学生了。”
陈绮真点头,“陈小琦说是被判了三年,赵占元是主谋,被判了五年。”
杨小钰道:“这夫妻俩的前途是没了,刚才应该和小华姐说的,她也可恨陈小琦了。”
小华一到家,也知道了陈小琦夫妻俩被判刑的事,是东来堂叔打的电话。
“小华,陈小琦被判刑,她妈妈情绪有些极端,非说是你让她女儿坐牢的,一定要报复你,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知会你一声比较好。”
小华回道:“谢谢东来叔,我知道了。”
等挂了电话,小华就把这件事和家里人说了,秦羽道:“别的我倒不担心,就是担心小星星,上次出了一回事,可把我吓坏了。”
沈凤仪也道:“是啊,包兰蓉是知道我们家地址的,小华过几天就要去丹麦,真出了事,她在外头都要急死。”
艾雁华笑道:“那我们换个住处吧?尚齐昨天和我说,他家在京市的房产被还回来了,国家帮忙修整了一下,简单住下是没什么问题的。”
怕她们不同意,又道:“就当陪我去住了。”
最后点头的是沈凤仪,“家里就这一个孩子,可大意不得,去雁华那先住些时候看看。”
小华想想,还有些担心荞荞,包兰蓉是知道荞荞是杭城曲水县许家村的人,当年就写过信坑过一回荞荞。
又跑去菜市和荞荞说了这事,荞荞微微挑眉道:“要是早十年,我还怕包兰蓉真把牛大花他们怂恿来了,现在我可不怕。小华,你安心出国去。”
小华道:“你当心点总没错,他们要是拖家带口的来,总有些麻烦。”
荞荞应道:“好,我回去和家里商量下。”
7月3日,小华跟着考察团从京市机场出发,飞机起飞的时候,小华还有些恍惚。看着窗外的云层,都分不清现在到底是1978年,还是20世纪20年代?
坐她旁边的同行宋晓泉问道:“许同志以前坐过飞机吗?”
小华摇头,“没有。”
宋晓泉道:“你看起来并不陌生的样子,我以为许同志小时候坐过。”
小华笑道:“我爸爸坐过,我小时候听他说过,那时候还总问他,我什么时候能坐飞机呢?”
小华不过是想着找个理由,把宋晓泉的问题含糊过去,不成想,宋晓泉更惊讶了,“你爸爸坐过,还在你小的时候?你们家是大资本家?”
小华摇头,“不是,我爸爸从M国攻读学位回来,是坐飞机回来的。”
她没说假话,妈妈在帮她收拾行李的时候,跟她提了一嘴,爸爸回来的时候还挺难的,M国那边的老师和同学都希望他留在M国,M国官方也曾出面,爸爸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偷偷回来的。
宋晓泉见她脸上很坦然,不像说假话的样子,望着她道:“许同志,你知道,这是很不容易的事。”
小华微微皱眉道:“你说我爸爸,还是我?”
宋晓泉笑道:“都是,你作为你爸爸的女儿,能在这个年代出国考察,说明书肯定是读了不少的,在华国来说,这是件很幸运的事,对不对?”
小华微微笑了一下,没有应声。她感觉出来,宋晓泉对文化`革命的意见很大,似乎还有一点蛊惑她的用意。
后面一路上,小华都闭目养神,没再和宋晓泉搭话。
飞机飞了十几个小时,终于到了丹麦哥本哈根机场。一下机,看到很多金发碧眼的人,小华还颇有些不适应。
好在艾莎也在接机的人里,艾莎看到她,眼睛一亮,朝她握手道:“许小姐,很高兴看到你来。”
小华笑道:“是不是怕我不来?”
艾莎点头,“一个月的时间太紧张了,我怕你完成不了报告。”
小华道:“紧赶慢赶,到底赶完了。”
艾莎有些惊喜地道:“真的吗?那可真是个好消息,我现在都很期待明天的交谈会。”
两个人正聊着,宋晓泉又走了过来,问许小华道:“许同志,你英语似乎很好?”
小华点头,“我先前在京大跟着一位袁教授学过一段时间。”
宋晓泉有些惊讶地看着她,“京大的教授,姓袁?袁利华?”
小华点头,“你也认识?”
宋晓泉微微笑了一下,“真巧,这是我妈妈。”
小华有些惊喜地道:“真的吗?袁教授现在还好吗?我一直想着,什么时候有空了去看看她。”
宋晓泉脸上的笑意淡了下去,“不是很好,74年的时候,被打瘫痪了。”
小华惊了下,怔怔地看着宋晓泉,半晌才道:“袁老师是个非常好的老师,我不是京大的学生,只是读的进修班,她还非常关心我。”想到不苟言笑、严格以求的袁老师遭受了那么大的折辱,小华的眼泪一下子没有忍住。
宋晓泉有些自嘲地道:“好老师才更该接受批评教育,不是吗?”
他俩是用中文交流的,艾莎发觉两人的表情有些不对,忙问小华道:“怎么了,你们在说什么?是不是报告有什么问题?”
宋晓泉摇头,用英文和艾莎道:“不是,是我准备离开华国,定居海外。”说着,又转头问小华道:“许同志,你有没有这个打算?”
小华回道:“没有,我家人都在国内。”她爸爸还在西北搞国防建设,她怎么可能会离开国内?
第213章
听她说没有移居国外的打算, 宋晓泉的脸上微微现出一点嘲讽,“想来,许同志家这些年过得很平静?所以对华国念念不忘。”
小华摇头道:“不算平静, 我爱人也是京大的学生,当初是他替我向袁老师要了一个外语进修班的名额,他从京大毕业后, 受家庭成分的影响, 当了十年基层工人。”
“十年?他现在离开工人的岗位了?那运气可真好, 还有人记得他。”
他的语气有些冷嘲热讽,可是小华做不到苛责他, 一想到袁利华老师的经历, 眼眶就不觉有些发酸,答非所问地道:“她真的是个很好的老师,结课的时候,她和我说, 要是有什么困难, 可以和她说,她毕竟年长些……”
上一篇:我在八零拆快递拆到想吐
下一篇:七零大杂院小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