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橘锦
看到这个纸条,慧娘的眼神变得温柔起来。
纸条上的字写的歪歪扭扭的,写字者的年龄应当不大。
慧娘很想知道写下这张纸条的人是怎样的。
她立马找来了守在门口的护卫。
“你可记得这纸条的主人?”
其实慧娘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
虽然这纸条格外的与众不同,但说到底也只是一张纸条而已。
每日来往的人那么多,很难被护卫发觉。
没想到护卫看到这纸条后,却真的想起了纸条的主人。
“我记得。”
护卫回忆道:“纸条的主人是一个小乞丐,还没有许愿箱高,这纸条还是属下帮他扔进去的。”
“乞丐?”
慧娘惊讶的看着护卫。
“你确定放纸条的是个乞丐?”
一个贫困的乞丐,不为自己许愿,反倒是为夫君许愿?
“你可知道这乞儿的去处,我想见一见这乞儿。”
“属下这就去问。”
护卫拱了拱手,去找了同僚询问。
这乞儿常在附近活动,护卫们也有印象。
乞儿年纪不大,每日活动的区域有限,很快就被护卫们找到了。
乞儿见到护卫的时候,十分紧张。
“你们、你们要做什么?”
“夫人要见你,和我们走一趟吧。”
护卫们的语气并不凶狠,但还是吓到了小乞儿。
小乞儿瑟瑟发抖,但还是勉励支撑着跟着护卫们来到了慧颜阁。
慧娘早早就派人准t?备好了新衣和点心,等着小乞儿来。
看到慧娘的时候,小乞儿惊讶的合不拢嘴。
“神女、神女娘娘。”
“真的是神女娘娘,神女娘娘显灵了!”
小乞儿说着,在地上不断地磕头。
“见过神女娘娘、见过神女娘娘。”
慧娘柔美的脸蛋上忍不住泛起了笑容,柔声道:“起来吧。”
“坐到我身边来。”
小乞儿紧张的拽着衣角,望着干净的矮凳,迟迟不敢坐下。
慧娘坐在一张矮几前,笑盈盈的喊着他:“过来吧,不必这般拘谨。”
乞儿这才走到了慧娘的身边坐下。
乞儿的身上很脏,衣服也带着酸臭的味道。
甘甜闻着这个味道,脸色大变,但是却强忍着没有吐出来。
对于一个小乞儿来说,若是她当场吐出来,恐怕会伤了小乞儿的心。
慧娘与女儿心有灵犀,也是强行屏住了呼吸,与乞儿聊天。
“今年多大了?”
“九岁。”
“叫什么名字?”
“大壮,我叫蒋大壮。”
小孩虽然叫大壮,但是看起来一点也不壮。
明明已经九岁了,但是看起来还比十岁的哥哥矮了好多。
“可读过书?”
“读过一点。”小孩又一次捏紧了衣角,抿了抿唇。
“那时候先生还夸我读的好呢,只是后来爹娘被贪官所害,家长也被贪官吞没,家道中落就不曾在读了。”
慧娘将面前的点心递给大壮。
又拿出了纸条:“这纸条可是你写的?”
大壮见到纸团点了点头:“是我写的。”
“陛下杀了害死我爹娘的贪官,是我的恩人,我只是一个乞儿,无以为报,听说在铺子里许愿很灵所以才写下了字条。”
慧娘有些好奇:“可比起陛下,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既然知道在这里许愿很灵,为什么不为自己许个愿望?反而将这样重要的机会让给陛下?”
“我虽是乞儿,但衣食无忧,身体康健,无甚愿望。”
听到大壮的话,慧娘的眼中多了丝欣赏。
“你的愿望我收下了。”
“你放心,陛下会平安无忧的,只是我实现了你的愿望,你是不是也该实现一个我的愿望?”
乞儿点了点头,丝毫不觉得慧娘的要求过分。
他夹着小奶音,认真的仰起脏兮兮的小脸。
“夫人请讲。”
第305章 这个小乞丐,厉害啊!
慧娘递给大壮一块点心:“我希望你可以乖乖去读书,用所见所学去回馈百姓。”
“你可能做到?”
神女娘娘的意思是要送他去读书?
大壮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他知道,读书是一件很贵的事,以前家境富裕的时候,尚且可以负担得起,后来家道中落,他连学堂的门都踏不进去。
没想到神女娘娘竟然愿意送他去读书!
明明他都没有许下这个愿望。
“你不愿意吗?”
慧娘见他迟迟不说话,又一次问道?
乞儿直接摇了摇头:“没有,没有不愿意。”
“我愿意,我愿意的。”
“那好,从今日起,我会安排你去读书,望你始终如今日般,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
慧娘安排人带着大壮去洗了澡,然后让人将他送回了甘家,带到了余文书的面前。
余文书看着学堂中新的小豆丁,忍不住扶额。
他教孩子们读书,本是因为受伤没办法做其他工作偶然为之,没想到现在竟然成了专职的教书先生了。
学堂里的小豆丁越来越多了,若是在多些,他就要考虑要一个单独的院子安置这些孩子了。
“可会写字?”
大壮点了点头:“会写一些,但写的不好。”
“没关系,认真为之便好。”
余文书将纸笔递到大壮的面前:“就以天下社稷写篇文章,可好?”
“天下?社稷?”
这对他一个小乞丐来说,是不是有些难了?
“嗯,天下社稷,或者说,你眼中的天下,不限字数,随心所欲的写一写就好。”
青云青天兄弟不会写字,所以入学的时候,自然也没有这个环节。
他也知道这个题目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有些难。
但是在听说大壮是个乞儿之后,还是忍不住好奇。
在一个乞儿的眼中,天下是如何的?
大壮思索了一小会,提笔写道。
“今天下二分,潼门关以南,天下百姓形销骨立,怨气冲天,咒怨之声不绝于耳,一乞儿自尸山爬出……”
文章是从一个乞儿的角度,讲述一个乞儿从尸山中爬出,一路向南逃亡的所见所闻。
文笔虽然稚嫩,但对于情绪的把控十分纯熟。
采用对比的手法,先是形容了潼门关以北的地狱之景,接着又描述了潼门关的百姓如何和乐。
明明知道文笔稚嫩,但还是引得人忍不住想要看下去。
就连余文书都被这篇文章吸引了。
只是他越看这文风越觉得眼熟,于是他拿出了前段时间给青云、青书用的话本子。
上一篇:满门反派炮灰,跟着师妹浪到起飞
下一篇: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