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席祯
山腰的南侧很平整,仿佛造物主挥着锋利的长剑,对着这山拦腰一砍,结果因为山石太过坚硬,只砍掉了一半。
平整的半边成了祖先栖息的居所,另半边高耸矗立,替他们挡去冬日的寒风,四季温和、冬暖夏凉。
第1375章 病弱女配提前养老(8)
徐爷爷的老屋在山腰东南上。
一条蜿蜒向上的石阶,从山脚一路通到山腰,并铺向每家每户的庭院门前。
这是徐爷爷当初来修缮老屋时,顺便让石匠铺的。
要是没铺石阶,村民们上下山,走的一直都是踩出来的坡道,一下雨就泥泞,打滑不说,鞋子、裤腿也容易脏。
自从铺上了石板,上下山比以前容易多了,下雨天也干净。
石阶两侧各留了一条鹅卵石砌的上下坡道,不仅美观,推个自行车、独轮把车啥的也很方便。
徐茵慢悠悠地拾阶而上,走三步歇一歇,看看四周的风景。
眼下正值初夏,是茶叶的生长旺季。
每天清晨,村民们会在腰间系着茶篓,来山上采茶,晌午以后都回家炒茶去了,炒出来的茶,要么卖给镇上、县里的茶叶店,要么留着招待客人或是走人情。
年轻一辈出去以后都不太愿意再回来,会种茶、炒茶的人越来越少,现在还在种茶的也就剩留在村里的这些爷爷奶奶们了。
徐爷爷家也有几株茶树,不过长久未伺弄,据堂哥说跟野茶树没两样了。
徐爷爷发达以后,经常有人送他稀有珍品级的茶叶,像那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顶级岩茶、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大红袍母树叶、还有全程手工制作的正宗桐木关金骏眉……家里收藏的珍品级茶叶多到喝不完。
但年老思乡,越临近晚年,徐爷爷越想念老家山上的茶叶。
尽管在市面上没什么名气,但它生长在没有污染的山上,阳光沐浴、雨露滋养、清泉浇灌。
徐爷爷遂打算退休以后回老家居住,喝喝家乡的茶、尝尝家乡的菜,于是他请了一位名设计师,把几间老屋连同屋前屋后的院子、自留地都做了修缮和改造。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修缮一新的老屋还没来得及入住,徐爷爷突发心肌梗塞,住院抢救后苏醒过来。
只是这一病,让老爷子决定提前退休,他在病床上宣布由二儿子继承公司,大儿子拿股份领分红。
公司交给沉着稳重的老二,老爷子很放心,他本来打算出院后就去老家,结果三天后再一次病发,从此再也没醒来,到死都没喝上一口老家的茶叶茶。
徐茵抬起手腕,看了一眼运动手表上的心率指数,没逼自己破140,在超出130时,就气息不稳地停下来,用力做了几个深呼吸,驻足望着四周连绵的青山替老爷子感到唏嘘。
她决定等身体好些了,去看看徐家自留地里的那几棵老茶树,待来年三四月,采一波最嫩的明前茶,亲自炒了端到老爷子灵前供奉,请他尝尝老家的茶叶茶、品一品他记忆里的茶香。
“徐小姐,这房子改造得好好啊!”
小陶已经把行李放到徐爷爷的故居了,欢快地跑出来迎她:
“我听徐总说,徐爷爷生前自己找设计师改的,改完到现在也有十多年了,但我一点都看不出来是十几年前装修的老房子,现在装修需要的元素都考虑进去了呢!窗帘灯光都是自动的,好先进呀!”
小陶今年二十四岁,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之前在梁秘书手下工作。
徐诚毅招人特地交待要年轻女生、能跟堂妹聊到一块儿;性子上稍微活泼一点,话别太少但也别太多,能懂得察言观色;最好是农村出来的,懂得乡下山里的一些生活常识,别到了桃李村,遇到点情况大惊小怪的还要别人帮她。
梁秘书就推荐了小陶。
小陶大名陶可甜,出生偏远山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名字也是她爷爷奶奶取的,源于她家一棵桃树上结的桃子可甜可甜。
徐茵对这个生理年龄比自己大两岁、性格乐观开朗的小姑娘还挺有好感,因为她挺懂分寸,让她做什么她就去做,不会问什么。
徐诚毅还安排了几个保镖,不过徐茵跑得太快了,保镖还在徐诚毅那儿开会,没来得及跟上。
徐茵花了两个小时,才慢悠悠地爬到了山腰。
换具健康的身体,这点高度和强度,分分钟就上来了。
徐爷爷的老屋太好认了:地处东南方、主要几面墙都是用隔音阻热的玻璃做墙体,院子前面一个宽敞的大平台,砌着石桌石凳,四周一圈花坛,种着最高只到腰间的矮蔷薇,丝毫不挡视线。
站在平台上往下望,是一块荒着的菜地,这也是徐爷爷家的。
再往下就是别人家的菜地和茶园了。
徐爷爷家的茶园位于最东面的山腰和山脚之间,站在平台上看不太清,不过听堂哥说,村民偶尔也会帮忙修剪,免得枝条乱窜、越长越高,影响周边几家茶树的采光。
迈进院子,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天井,地面是用鹅卵石和青砖交错砌的,两边种了两棵桂花,一边金桂、一边丹桂。
可惜现在还不是桂花盛开的季节,否则满院子都飘着桂花香,走几步就有桂花雨。
院子收拾得很干净,和外面的平台一样,一尘不染,应该是堂哥事先派人来大扫除过。
否则就算刚修缮好那会儿收拾得再干净,十多年没住人,也早被枯枝落叶盖满了。
“徐小姐到了啊?”
小陶雇的煮饭阿姨已经走马上任,在厨房里忙活了,难怪闻到一股香甜的味道。
煮饭阿姨姓宋,是小陶在首都最大的一家家政服务公司找的,面试了好几轮才定下她。
宋阿姨老家南部的,所以既擅长京都菜,也精通南部的各种汤煲菜。
她是今天早上到这里的,跟着徐总派送食材的车一块儿来的,到了以后收拾妥当,就上岗了。
想着徐茵又是飞机又是车的,旅途疲顿,虽然还不到饭点,宋阿姨煲了一盅燕窝,配了几碟手工糕点。
徐茵还真有点饿了,洗了把脸坐在西厢房改造的阳光餐厅里享用下午茶。
堂哥搜集的食材品质没话说,徐茵一口气喝完一小盅,见宋阿姨做的芡实糕卖相不错,也尝了一小块,就先去午睡了。
参观房间和院子留到以后吧,这破身体累得吃不消了。
第1376章 病弱女配提前养老(9)
一觉醒来夕阳已经挂在西山坳了。
满天的晚霞绚丽夺目。
徐茵声控拉开窗帘,披了件睡衣坐在西露台的摇椅上,欣赏了一番夕阳晚景,才走出房间。
补了个觉又磕了一把养生丸,精神好多了。
她捧着装有枸杞红枣茶的保温杯,边喝边溜达,参观起徐爷爷精心改造的老屋。
这是一座典型的三合院,三间主屋朝南、两侧各两间厢房。
院子的格局和当地很多人家相似,但屋子里面却别有洞天。
徐爷爷让设计师把三间主屋打通,改成了套内面积一百多平的套房,面积和首都的徐家老宅相比,小的像麻雀肚,但功能齐全:带卫浴的卧室、带书房的起居室、还有招待客人的茶室。
带按摩大浴缸的浴室,正好位于最东面,整面墙都是镀膜玻璃,坐在浴缸里泡澡,能一览无余地欣赏到外面梯田式的茶园风光,且不会被外面的人看到。
厨房安在东厢房、靠近院门那半边,既砌了传统的柴火灶,也安了用电的炉子、烤箱、蒸箱、洗碗机等设备。
厨房离主屋远有个很大的好处——油烟少且安静。
厨房过来就是餐厅,两者是相通的。
餐厅的墙体全是隔热防爆的双层玻璃,十分亮堂。坐在餐厅用餐,冬天收起卷帘能晒太阳,夏天过了晌午这里就遮阴了,吃饭赏景两不误。
东西厢房门前都有一条遮风挡雨的长廊,连接着主屋。
换句话说,住在这里,即使下雨了,不撑伞去任何一个房间都不会被雨淋到。
西厢房都是客房。
老爷子当时考虑到他来这里养老后,两个儿子可能会在节假日拖家带口地来看他,所以就把两间进深很深的厢房打通,改成了四间带卫浴的标准套房,有酒店、民宿那味道。
所有房间都铺了地暖、装有新风系统和空调出风口,窗帘和灯都是声控的。
主屋还有一台十多年前徐氏集团就在开发的陪护型智能机器人,不过自从知道她想来这里居住,徐诚毅把芯片拿去让技术团队修复、升级了。
徐茵见小陶和宋阿姨都在厨房忙碌,没去打扰她们,慢步走到主屋后头。
后院是一片葱葱郁郁的草坪,最近刚切割过,踩上去软软的,有一股弹性。
沿墙一排移栽的银杏树。
经过十多年的生长,银杏树长得又高又大,到秋天必定金黄一片。
后院的院门旁还有一排屋舍,用来堆放一些杂物、工具或是厨房大灶开火需要的柴火、无烟炭。
院门开出去不晓得是什么风光。
不过徐茵没走过去。
她可是要在这里养老的,以后有的是时间摸索。
“徐小姐!”
小陶在前面唤她:
“您醒了呀?肚子饿了吧?可以开饭了!”
到桃李村的第一顿正餐,有接风洗尘的意义,宋阿姨可以说是亮出了最好的厨艺,想让徐茵吃好喝好。
“这鱼是本地的溪鱼,小陶说你吃不了煎烤味重的,我就做了清炖,放了几朵羊肚菌和竹荪,调味只放了点薄盐。”
徐茵喝了一口,朝宋阿姨竖大拇指:“鲜!”
宋阿姨笑了:“您再尝尝这个,这是我们老家的做法,我给稍微改良了一下,清泉炖牛肉,牛肉选的最嫩的牛肩胛肉,香嫩有韧劲但不塞牙,口感也很清爽。”
蔬菜是鲜嫩的白灼芦笋,另外还有一道三丝银鱼羹。
米饭是手工碾磨、营养保留最全的高钙米。
徐茵吃了一片泉水牛肉,喝了一口羹,再次给宋阿姨点赞:“宋阿姨,你的手艺真得很好。怎么不想着开家餐饮店自己当老板啊?”
“嗐!自己当老板,要操心的事可就多了。我这人就喜欢钻研吃食,别的方面不太爱动脑。”
小陶附和道:“那倒是,当了老板,要考虑的就多了,要是生意不好,还得想着怎么压缩成本扩大利润,做的菜反而不如做厨子时用心。”
“可不是这个理嘛!”宋阿姨爽朗地笑起来,“哪有现在舒心啊,用的食材是雇主准备的,不用我操心。我只要尽我本分做好饭菜就行,心里没那么多负担。”
小陶也深有同感:“我有同学毕业后自己创业,可创业哪有那么容易啊,我看他们卖奶茶果茶小甜品,每天半夜三更还在朋友圈发广告,早上五六点又开始新一天的产品推广,周末节假日就更忙了,好像天天都被绑缚在店里。生意好还好,生意不好看他们好心累。当然,每个人追求不一样,可能我更适应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到点上班、到点下班,不用操心盈利如何,工资能养活我自己,公司给交社保医保,周末能放松睡个懒觉,节假日偶尔能出去旅游几天,我就很满足了。”
徐茵边吃边听她们聊天。
这具身体胃口跟麻雀似的,小到家了。
喝了一小碗羹,吃了两片牛肉,吃了两条小溪鱼、几片菌菇,芦笋倒是都吃完了,米饭也吃了两口,就感觉撑了。
上一篇:逃荒小奶包,全家读我心后吃香喝辣
下一篇:沙雕淑妃在线发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