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158章

作者:豆角开花 标签: 女强 基建 穿越重生

  “臣附议。”同意的不在少数,卫青是不需要表态的,但看他的表情自不会有人觉得他不同意。

  刘彻颔首道:“此事即定下。”

  这回反对的人没有同意的多了,加之刘彻点头答应的事,谁又敢再置喙。

  不过,余光扫过刘挽,朝臣们瞧着越来越大,已然习惯性让刘挽参与朝政的刘彻并不觉得有问题,底下的臣子们的想法各异。

  大汉的公主参与朝政,左右朝局的,刘挽并不是第一个,架不住一回一回刘挽参与的事情太多,重点更是刘彻对刘挽的态度,全然是一副要将刘挽全方面培养的架式。

  但凡刘挽是位皇子,他们的抗拒之心都不会有那么大,架不住刘挽是女子,以至于每每对于刘彻把刘挽叫过来议事,而且丝毫不觉得有问题的态度,朝臣们都在考虑该怎么提醒刘彻此事的不妥当。

  不行,不能不提了,眼看刘挽管的事越发多,再让刘挽继续参与朝政下去,将来有一天是不是得上朝?

  不不不,那万万不能接受。绝不能。

  可是,刘挽在此,他们都不怎么好提。

  按理来说,刘挽一向事情说完即告退,眼下刘挽没打算动,刘彻比较了解自己的女儿,知她定是有别的事要说,不过又是不方便和朝臣们说的,看来定是刚刚聊着时又想起来的。

  刘彻不想感慨了,瞧着臣子有话要说,借口入内把刘挽唤进去,“有别的事?”

  “有。百姓开荒之田地归于百姓不假,父皇觉得加上一句,不得私下买卖,其田地归属皆归于大汉朝廷如何?”刘挽试探问出,刘彻眼中闪过冷光,随后沉下脸问:“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知道,然大汉的另一个问题父皇也知道,土地兼并。”说到土地兼并四个字,刘彻的脸色更不好了。不错,大汉朝内的田地在这些年里不断的向上层集聚,正因如此,朝廷收下到的赋税几乎每年都减少。刘彻每每瞧着交上来的赋税心里都拱着火。

  可是刘彻同样明白一个道理,他不能急,再大的火都必须压下,他得先把外面的问题解决再考虑内部的问题。

  “其他地方不宜出手,然刚刚从匈奴拿下的土地,无人可以阻止父皇做任何事,何不试试看能不能改变大汉的局面。”刘挽试探提议,无非想让刘彻试试会不会能够改变局面,她确信刘彻断然不舍得偌大的天下最后都成别人家的。

  刘彻不由捏紧手,他自知道刘挽提议是为大汉好,更为他好,不能说没有任何问题,然刘挽不得不考虑一但消息传出去,满天下的人不是傻子。

  “朕知你意,他们亦知。”刘彻立刻道出最忧愁的事,大汉乱不得。此时生出变化会不会适就大汉的动/乱,刘彻不得不忧心。

  “只要做事,不必明说既可。将这条规矩写上去,十年之后查查,到时候若生变故,再行解决。”刘挽并没有打算纠结于此时,朔方城才刚刚开建,想要成为一方繁华之城须费些时间,大可不用着急着现在即跟人公开的叫板。

  不过,埋下一些基础是可以的。

  至于将来要怎么做,做与不做,在刘彻。

  刘彻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刘挽立刻福身道:“匈奴之人,一视同仁,入我大汉即为我大汉子民,不仅允他们耕种收获,也当允他们读书识字,为我大汉效力。”

  “好。”这一点刘彻确定可以做好,答应得那叫一个爽快。

  “那孩儿即告退。”刘挽算是把刘彻交代的事办完,麻利的走人,都不带一丁点犹豫的。

  刘彻不得不说,刘挽是真懂他的心思,最重要的是洞若观火,大汉朝内存在的种种问题,有人甚至根本意识不到,然刘挽懂。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意识到问题所在,更多何尝不是因为那些朝臣是获利者,自然他们是不可能提出有损于他们利益的事。

  刘彻再出来,身边没有了刘挽的身影,底下的臣子瞧在眼里,当即同刘彻作揖道:“臣冒昧一问,不知陛下如何看待泰永长公主?”

  刚在心里头庆幸于刘挽不仅懂事,又能为他思良策,处处为大汉布局,从而让大汉一步一步的掌握在刘彻的手里,结果迎头被臣子一问,刘彻立生警惕道:“何意?”

  饶是卫青听到这番问话心里咯噔一声响,意识到来了。

  “陛下,泰永长公主毕竟是公主,并非皇子。陛下让泰永长公主参与朝政,长此以往只怕引得朝野内外都争相效仿。陛下当真容得公主们参政?”既然话要说了,那不妨挑明的说。朝臣们忍了好些日子了,这种情况下也不能再藏着掖着。

  卫青一句话都不说。抬眼望向刘彻,刘彻反而笑了,“说来在大汉朝太后摄政并非一两回,当年窦太皇太后,太后摄政之时,朝堂上多少人反对?多少人同意?”

  一提起太后摄政的话题,好些人都傻眼了。

  “公主参政,相比之下,你们说说看,泰永如今在朕的示意下帮朕做事,同太后摄政相比,哪一桩是朕同意的?”刘彻本以为他们想跟自己聊啥,结果说的竟是刘挽参与朝政的事。

  也罢,确实须得摆在明面上说开。

  谁都清楚的知道,当年的太后摄政,刘彻作为皇帝当得分外的憋屈,他那是皇帝吗?没有半点皇帝的样儿。

  而今不同了,刘挽所做的一切可以说是刘彻同意的,对于刘彻而言,刘挽是女子,是女儿不错,更是他的左膀右臂,得力干将。连一心为刘彻所谋的人刘彻都不用,当刘彻傻吗?

  “朕一向用人不拘一格,你们都是老臣,该知道朕从来都用能干事的人,怎么?你们只看到泰永长公主是女儿身,是朕的公主,难道看不到她为朕出谋划策,填补遗漏。在你们欣喜于朕设立朔方城时,长公主已经想好如何安定入大汉之匈奴百姓。在这一点上,你们对匈奴百姓是何态度?朕以为仅凭这一点证明朕的公主远胜于尔等,朕不用她,用你们?”刘彻至今帝位已稳,底下的臣子想对刘彻指手画脚,他们也得有这个本事和实力。

  单论今天提议的事,刘挽提出安定匈奴百姓,是要将从前的匈奴人变成大汉的人。

  怎么?无人提,无人想起接下来归于大汉的匈奴人会越来越多,大汉必须应该考虑如何安置匈奴百姓?为奴为婢是惩罚不错,大汉多少人,能让所有的匈奴人都成为他们的奴隶?

  当真如此,试问待将来有一天匈奴人反而比他们大汉人多时,大汉又将面临何等危机?

  可以说,刘挽将不安定的因素掐死在萌芽状态,只为能够确保将来大汉的稳定。如此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他们不称赞也罢了,竟然话里话外都是怪责刘彻任用刘挽?

  何其可笑?

  刘彻冷笑一声,对说出这番话的人所生出的不满自不必说。

  饶是质疑刘彻用刘挽的人,待听完刘彻那一番话后也是面红耳赤。

  不错,他们对匈奴的态度是想让他们为奴为婢,以泄多年的怨气。

  然如今被大汉军队掳回的匈奴并不算多,他们尚能安置,将来呢?

  刘彻志在灭匈奴,接下来对匈奴用兵绝不会少。

  如此一来,匈奴人归属问题不得不考虑。

  在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时,刘挽想到,且一番安顿更有乱匈奴心之意。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策,利于来日大汉军队再兵出匈奴,安抚匈奴,试问刘彻为何不用刘挽?

第242章 你多费心

  有的臣子开始自我反省, 对啊,为何刘挽能想到的事儿,他们想不到。岂不是他们无能。

  “想让朕不用长公主,倒不如让朕将你们弃之?”自家的女儿能干, 不逊于在场的朝臣, 刘彻为何不用?女子, 女子又如何?刘彻不喜于女子干政, 因那些女人满心皆是私利,并无家国天下。刘挽能让刘彻支持, 因刘挽心系于大汉, 处处为他这个父亲分忧!

  一正一负, 刘彻对她们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 有何不对?

  刘彻将话说白,自觉面上无光的人不敢再表示质疑,谁让他们连个孩子都比不上。

  “同样的话,朕不想说第二次。朕既要用人, 不拘一格, 朕不管对朕的儿子也好,女儿也罢,朕只问他们是否对大汉有用。”换而言之,以后少拿刘挽是女孩的事情说道,难道他们不知道刘挽能干着?

  卫青暗松一口气,只要刘彻是因为刘挽能干, 因此才会一直重用刘挽, 但凡刘挽有用, 将来必不为刘彻所弃。

  刘彻和臣子摊开说完, 等让臣子们下去时, 刘彻又把卫青留下。

  刚因为刘挽被训一顿的臣子们瞅了卫青一眼,心里不得劲儿得很。

  卫家,卫子夫为后,卫青为将,刚出生的皇子刘据没有任何的动静,毕竟太小,架不住刘挽动静太大,大得他们瞅着刘挽都觉得自己没用了。

  刘彻把卫青留下来,谁都知道定是有事要商量,和方才他们所议的事有关。

  也不知是说匈奴的事,亦或者刘挽的事。

  别管他们心里怎么样犯嘀咕,打听是不可能,只能乖乖退出去。

  刘彻也不和卫青绕弯子,道:“你也看到了,泰永越能干,能为朕干的事越多,底下的人越发看不过眼。别的事还罢了,有一样你须帮朕做好。”

  “陛下请吩咐。”卫青立刻请刘彻下令。

  “把泰永的兵练好,必须不逊于你,也不逊于去病手里的兵马。将来战场她是非上不可。否则哪怕是朕在她身后,她铺的摊子太大,须得她镇得住。唯有从沙场回来,一身的血气,背靠大军,才不会有人胆敢同她正面对抗。”刘彻从前是怎么看刘挽都不认同她上战场,大汉的公主,哪里用得着上战场,能打仗的人如卫青,将来会加上一个霍去病,有他们在,刘挽可无忧。

  然今日的朝臣们指出刘挽作为女子的身份参与朝政不妥,刘彻独断专行的将事情压下,并不代表事情至此解决。

  不想让刘挽出头,参与朝政,无非是不想刘彻听太多刘挽的主意,定有人意识到了,刘挽的脑子相当的活络,一般人根本比不上。

  被刘挽夺去相当多利益的人,没有办法和刘挽分利,唯一想到的法子无非是毁了她。

  刘彻此时能护得住刘挽,将来的事刘彻不能说完全可以掌控。他或许总有顾及不上的时候。一旦刘挽被人捉住机会给出致命一击,哪怕是刘彻都未必赶得过来。

  作为一个皇帝,刘彻想将天下大权都握在手里,可他比谁都更清楚,底下的臣子蠢蠢欲动,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对付他。

  安宁了七十多年,豪强贵族,他们都有一定的根基,也有他们的手段,刘彻要用他们,也无时无刻不在防着他们,因为他再清楚不过,如果不是他足够谨慎小心,他当不好皇帝,坐不稳大汉皇帝的位置。

  连他作为皇帝也须小心提防,发展属于自己的势力,刘挽如果不想后面任人随意伤害,她也必须要立起威。

  当日让刘挽去监斩那些胆敢行刺她的人,刘彻想为刘挽立威,如今看来收效是有,但远远不够。刘彻一直都想,要怎么样才能保证不会谁都敢咬上刘挽一口。

  最终,随着刘挽提及或许他们可以想法子收回对土地的权利时,刘彻下定决心。

  刘挽能干,非常的能干。她知晓大汉的问题所在,重点更是能为大汉寻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十年二十年后,刘彻畅想以为,那时匈奴必灭,接下来要对付的将是何人?内部。

  如此,刘彻也必须考虑另一个问题,由谁来负责此事更为妥当?

  身边的人刘彻过上一遍,很快下定了决心,同时也坚定的支持刘挽。

  “陛下。”从前的刘彻总想让卫青想法子劝刘挽改主意,千万千万别再想上战场,如今刘彻改变/态度,反而支持刘挽上战场,落在卫青的耳里,卫青何尝不心惊不已。

  刘彻轻声道:“方才泰永跟提了一句,朔方城里所有的田地须加上一句,田地不得私下买卖,归国所有。”

  卫青并非不懂事的人,岂不知此话何意。田地不得私下买卖,于民有利。

  可是,加上这样的一句话,会有多少人反对?

  “此事由你前往朔方城安排,朕会选一些可用之人,等将事情悄悄办好后,朕会再让其他人去。正好,朔方城刚开始建,未必有人乐意前往。”刘彻了解人心,知道愿意吃苦,吃得了苦的人并不多,刘挽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所在,因此才会在第一时间向刘彻提议,无非希望刘彻可以在没有人注意到的地方推行这一项对大汉十分有利的政策。

  刘彻懂得这个道理,思来想去想把事情悄悄办好,又不会太早引起别人的注意,卫青可以先配合着点,他也会另外派人前去安排,保管把事情落实。

  卫青提醒道:“练兵的事?”

  刘彻以为卫青懂得分身吗?能顾得上种种事情?

  “匈奴吃了一回大亏,暂时不动,他不动,我们先放一放,练兵,你练,更得教泰永自己练,朕瞧着她练得有几分样子,接下来军中的事务,该教的一样不差的你都教完。”刘彻既然打定主意要让刘挽上战场,兵得练好,军中事务更让卫青教好了。

  “是。”卫青知晓刘彻何意,如果可以,他们都不想让刘挽上战场,然现在看来这个战场不上不行。刘挽干的事,哪怕她是公主,有刘彻为她撑腰,随着刘挽触及人们的利益越来越多,她的敌人也会越来越多,为了安全起见,保住刘挽的小命,必须要给刘挽一定的底气。

  卫青心底担心的是,刘挽一但上了战场,接下来的事怕是连刘彻也未必能控制得住,试问到时候的刘彻会不会觉得刘挽的权力太大?

  这话,卫青是万万不敢说出口。

  但,对刘彻不能说,同刘挽,卫青一再叮嘱,“对陛下,无论陛下给你多大的权,你都要记住,陛下能给你的也能随时收回来。”

  刘挽对卫青又一番叮嘱她,立刻察觉到定是刘彻同卫青说了些话,“父皇让舅舅做什么了?”

  卫青有时候都不敢想透露出半句,听听刘挽的话,瞬间反应过来定是刘彻又有吩咐。

  “我和你说认真的。”卫青自不能告诉刘挽,刘彻做好让她上战场的准备,真要是松这个口,刘挽怕得跳起欢呼。卫青依然希望在最后刘彻想出别的办法解决刘挽的困境,不必让刘挽上战场。

  刘挽一听懂了,卫青不说。

  不说算了。

  “知道,知道,舅舅瞧我得瑟过吗?我哪一回不以父皇为重,不盼着能让父皇高兴?”刘挽一直清楚的知道,在封建王朝,不,是整个时代,想跟上头那一位斗,赢的可能性太大,除非她打算把对方拉下马,自己上去。否则她须缩着脖子老实认命的努力和对方达成利益一致。

  卫青正是因为看到刘挽的作为,希望刘挽可以保持,一定要保持下去。

  “你是个好孩子。”卫青夸赞一声,刘挽自知卫青怕是承受不少的压力,故而才会担心害怕她出差错,特意前来叮嘱她。

上一篇:首辅的屠户悍妻

下一篇:美人与混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