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豆角开花
第264章 再议
想想方才刘挽的态度, 谁能觉得刘挽好说话。
无宜自不用说,昨天刘挽一身血的让人拖着他们往匈奴的尸堆去,全然没有一丁点作为孩子见血的害怕。说要他们的命,在她身后的人刀都齐刷刷亮出来, 只待刘挽一声令下, 一个都别想活。
其余人也好不到哪儿去, 不会有人觉得刘挽刚刚让他们配合时候的态度很好吧?完全是不听话不配合, 即让他们去死一死的架式。
可是,刘挽真要去祭拜那一位死去的太守?
反正纵然听到刘挽说这话, 他们都不太相信。
“还有其他吗?”刘挽答应得爽快, 并没有忘记一旁的无宜在记载的内容, 说好的一个个把自己的生平经历全都老实上报。周池说得也太少了吧。
周池想了想补充道:“那一半的城是我让人建的, 另外城内有一部分的匈奴人我挺熟。”
说到这里冲刘挽露出笑容,一副求表扬的样子。
刘挽不怎么满意,“家世细说。本宫多少知道,初一入仕能成为一方郡丞, 辅佐太守的人, 家世不会太低。你说得太少了。”
大汉是个看家世的地方,否则何至于哪怕卫青立下赫赫战功,作为大汉的车骑将军,长平侯,依然有人揪着卫青从前不过是骑奴的身份不放,日常作为攻击卫青的一个点。
其实不怪卫青对刘彻感激涕零, 如果没有刘彻的知遇之恩, 按眼下大汉朝廷看家世出仕的情况, 卫青一辈子撑死也不过是在平阳侯府崭露头角罢了。绝不可能像眼下一般驰骋沙场, 立下赫赫战功。
没有权没有势的人, 想要在大汉出头太难。
刘挽是唾弃这样的制度,无时无刻不在想如何改变,她却也清楚的知道,眼下能够出仕的人,要么家世了得,要么本事了得。
察举制确实提拔不少的人才,并不代表在她面前的周池是没有家世没有人脉相助的那个人。
是的,刘挽要弄清楚朔方城内的各方势力,纵然在此之前刘彻给过她一份,她如今须得确定的是眼前的这群人究竟谁人可用,谁人不可用。
周池脸色有些不太好看,刘挽要细问家世,按理来说他的家世刘挽不会不清楚。
“嗖。”周池心里犯嘀咕时,突然一道箭朝刘挽射来,不仅是一道。刘挽迅速的避开,尤其没有忘记在第一时间拉过旁边的无宜。
“杀。”躲避的时候,刘挽将桌子竖起来,亲眼看到桌子挡下的数道箭,与之而来响起的震耳欲聋的厮杀声,刘挽一看,那原本在排队登记的匈奴人竟然乱起。
好在刘挽派去的人一直警惕,在第一道箭射出的那一刻,她们握起旁边的刀挥出。
在一阵阵杀声之下,城内的人都乱成一团,方才被刘挽唤来的官员里有人大喊道:“匈奴大军来袭,匈奴大军来袭,快跑,快跑。”
下一刻,声音戛然而止,一把刀精准扎在叫唤的人心口,出刀的人是刘挽。
“长公主。”无宜脸色阵阵发青,他看到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匈奴人正朝刘挽的方向冲来,他不会武功,没有自保的能力。
“急什么。”刘挽丝毫不慌,哪怕四面八方的人朝她而来,刘挽都没有丁点的恐惧,。
“长公主。”鹿竹将刘挽的武器给刘挽丢过来。
刘挽接在手上,想的是以后要养成带武器的习惯,在边境,不同长安。在长安她要是天天拎着枪,她娘得第一个受不了。眼下不用顾忌,以后出门须得把武器带在身边,比较顺手。
刘挽扬起枪,看着靠近的匈奴人们,不等她出手,箭射下,朝围向刘挽的匈奴人射落,无宜才注意看到,四面八方突然冒出不少的兵马,他们手持长弓,对准那些个胆敢靠近刘挽的人。
“长公主放心,匈奴的射手都被解决了。”解决一波弓箭手,有人扬声的告诉刘挽这一事实。
没有远程的攻击,近身想伤害刘挽,那是找死。
“长公主。”无宜又一唤,然刘挽没有回头,身后传来一阵闷哼声,刘挽才回头道:“何必急着寻死,本来想再留着你的。”
无宜的手中不知何时握着匕首正靠近刘挽,刀已出,可是刘挽的枪也扎入他的胸口,无宜瞪大眼睛,到死都想不太明白,他万般配合,为何刘挽从来没有真正相信过他。
刘挽抽出枪,一眼瞥过缩在角落努力减少自己存在感的周池,再望向一旁的匈奴人们道:“关门打狗,谁敢私下出城,杀。”
这种时候跑路的人都不用说,不是啥好东西。
刘挽不会给他们任何的机会逃掉。
随后,刘挽一马当先的冲上解决一个又一个迎面朝她攻击而来的匈奴人。
后世史书记载,武帝有二女名挽,封号泰永,年方十岁,与大将军卫青联手,大将军歼匈奴骑兵万人,歼敌三千,掳七千人还。泰永于朔方内平乱,歼匈奴五千人,诛朔方作乱之臣。后朔方城建,为我大汉通西域之要地,各方汇于朔方,商贸交易,绵绵不绝,由朔方而起,西域各国或通往长安,或连接西域,商道通畅,朔方为西域各国举聚繁华之城,其功甚伟。
而长安城内,一个月后的长安收到关于朔方城的消息。
“报,长平侯寻匈奴痕迹,灭匈奴三千人,掳七千人归于朔方。泰永长公主于朔方城内揪与匈奴通敌者,歼匈奴五千人。另,泰永长公主附言,朔方城安,陛下可无忧。”
捷报传来,谁都知道朔方城并不安宁,不过卫青都去了,带上刘挽这位长公主,众人都奇怪刘彻为何如此重用刘挽,会做生意和会处理政务,建城安民是两码事对吧。
怎么能一概而论。
可是,事实证明啊,人,不能小看了别人,莫要觉得他们做不好的事,别人都做不好。
长平侯灭匈奴三千人,掳七千人归朔方,刘挽歼匈奴五千人,额,怎么觉得刘挽的功劳更多。
不不不,不一样的,一个是外出灭敌,一个是杀朔方城内作乱的人,不可同日而语。
朔方城安,陛下可无忧。
嗯,刘挽未免狂妄,算算她从长安离开的时间,这最多也不过才一个月天,路上再赶也得要十来天,短短半旬之内安定朔方城,她倒是好大的口气。他们可听说刘挽不仅杀了匈奴人,连自家人也没少的动。此时活下来的匈奴人和自家的人都对刘挽心存恨意,处处挑事呢。
他们得到的消息是他们的事,当着刘彻的面他们不敢多提一嘴。
“好。”刘彻心情十分愉悦,朔方,自打传出匈奴人和大汉的军队争斗不休开始,刘彻察觉其中有异,没有想到真有异。
有人私通匈奴,大抵是想把朔方变成他们可控的地方。
刘彻从来不是傻子,派了官员前去建设朔方不假,同时刘彻不忘让卫青前去看看其中是否有异样。在朔方传来的消息让刘彻不再犹豫的将刘挽派出去。毕竟刘挽此去,可一举数得,刘彻万万不能浪费刘挽这样好用的人。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匈奴纵然向漠北撤去,并不代表所有都撤了,这些日子匈奴人袭扰朔方城的消息从未间断,代表漠南之境依然有匈奴人。尤其别忘了还有逃往漠北的匈奴人呢。
匈奴的大单于不会甘心大汉占据漠南的,定会想方设法来抢回漠南,刘彻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朔方从来都是要地,更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正好,有些内贼藏得深,他们未必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何不顺势让他们出来唱一唱戏。
刘彻盘算着放手让刘挽去干,反正刘挽先前提出要在朔方推行的政策,具体要达到抑制世族发展的目的,须得想想如何安排才更妥当。刘挽一去再好不过。
底下的臣子对视一眼,随后有人出面道:“陛下,朔方之地,太守身故,是不是该另择太守?”
此问落下,刘彻毫无压力的道:“先放放,待长公主来信再说。”
众臣不受控制的抬起头失态的瞅了刘彻一眼。
不是,刘彻要不要听听他自个儿说了啥?
等长公主来信再说?
刘挽是公主,长公主不错,她才十岁,十岁。
刘彻能把刘挽派出去他们都震惊无比了,结果现在是打算让刘挽继续管着朔方城?
“陛下,此事是否有所不妥?”震惊的眼神无法撼动刘彻,臣子们无可奈何的开口提醒刘彻。
“并无不妥。有长平侯在,诸卿何忧。”刘彻提醒众人,别忘了有一个卫青在,漠南之地是卫青率领大汉的军队前往攻下的,匈奴人想从他手里再抢回去,谈何容易。
只要匈奴人抢不回去,朔方城再乱,乱得过从前?
刘彻满意无比,卫青的存在可以有利堵住满朝臣子的嘴。反正刘彻知道,朔方城内该干啥不干啥,刘挽做主。挺好!
提起卫青,众人都傻眼了,对,他们怎么忘了一个卫青。
可是,可是卫青一个车骑将军,他该管的是军事,何时连政务都包了。
“朕按你们的举荐安排人过去了,一个朔方乱得不可开交,你们再要给朕举荐人,能保证不会再出任何乱子?倘若不能,都给朕看着。”刘彻不用猜都知道底下臣子的想法,先一步询问他们能不能做到。
自然是不能的。
“长公主和长平侯接掌朔方就能安定朔方?”也有臣子提出质疑。
“待朔方传来不安宁的消息后再择贤能不可?”刘彻有理有据的反驳,众臣哑然。
对啊,如果刘挽和卫青闹出乱子,确实可以请求派人前去接替,眼下关键的问题在于,朔方没有任何不好的消息传来,不安分的匈奴人该杀的杀了,剩下的那些别管是不是真心归附,至少人家没有闹事。
这种时候想派人去接手,明摆着刘彻不乐意。所以,刘彻又打算在朔方搞啥?
是的,大汉的臣子们都觉得刘彻想搞事,尤其是放出刘挽,无一不在向他们这些当臣子的昭示,刘彻有所图谋。
刘挽?啥时候她代表了刘彻的蠢蠢欲动?
第265章 行走的诱饵
当着刘彻的面, 他们信不过刘挽依然没有办法按住刘彻,必须给朔方派上他们认为可靠的人去。
与其为了不确定的事情和刘彻闹翻,不如暗里派人前去摸清楚情况,捉到把柄后行事。
而朔方城内, 刘挽在解决外患之下, 已然开展了安内之策。
除去部分不安定匈奴的人外, 大多数的匈奴人是想安居乐业的。
刘挽一来即收拾匈奴那些不服, 伺机而动对付大汉的人,谁都知道刘挽不好惹, 但凡不是个个都不怕死, 心存必死之心的人, 都懂得在她手底下须小心, 不能乱来。
震慑有时候就这样用的,刘挽要的是匈奴人不敢轻举妄动,接下来,她自有办法笼络人。
登记造册之后, 刘挽将匈奴打散于朔方城各地, 几万人凑在一起,没事儿也可能会被他们闹出事儿,这种情况下要想他们不成势,须得将他们都打散。
随后给他们分田分地,原本属于他们的牛羊一律还回,接着既给他们立好规矩, 不管他们当不当回事, 每天让人提醒他们哪些事能干, 哪些事儿不能干, 不信邪的代价也讲清楚, 谁要是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只管来。
总的来说,刘挽并不过多的为难匈奴人,只要他们安分,一切日子都可以按他们从前的来过。
与之相比的是被卫青出去一趟杀了一圈带回来的人,正好,建朔方城需要苦力,几千人都是少的,须得想办法弄来更多的人。
这一点刘挽不置可否,城要建,想靠俘虏不成,不如花钱请人。
对于刘挽来说,能用钱来解决的事儿都不算事儿。
钱她或许没有多少,盐她是不缺的。
有了盐,想让人干活儿会很难吗?
有了盐,再配上咸菜和相较不错的伙食,安人心,不让他们闹腾又会很难吗?
卫青负责守卫朔方城,三不五时的出去巡视一番,找找看有没有漏下的匈奴人,和一众将士论及接下来他们到底如何对付匈奴来袭,有人对刘挽管朔方城的事表示怀疑,卫青一律不提。
开玩笑,刘挽到现在为止把人安排得井井有条,没有人再闹事,城也建得飞快,这要都还觉得刘挽事情干得不成,谁要是敢说自己能干得比刘挽好,来呗。
卫青见证刘挽用盐来拉拢人心,人手一斤的盐发下去,提醒他们好好干活,守规矩,盐不会缺。并且设立售盐处,将盐堆在门口让人看清楚大汉是不是真的不缺钱。
至于盐价,只要不是懒得不动的人,都不会说买不起盐。
匈奴人们看到那些盐,倒不是没有人想去偷,无奈盐的周围守卫森严,偷是不可能偷得了的。
当然,也有人动歪心思的觉得他们可以买些盐转手弄出去,不好意思,谁买了多少盐登记造册,用刘挽的话来说,她要保证的是大汉的子民都有盐吃,大汉境内各地都一样,但如果不是大汉的子民,有人想通过她这里转售盐,是通敌吧。
把盐给到匈奴人,刘挽能答应?
想买多一点囤的人,不成。一家几口的人,用盐几何,刘挽登记造册后既是为了方便知道各家的情况,何尝不是为了方便管理。盐,按他们人口当饭吃的供应够,多的他们别想,绝无可能。想闹腾的人,不如先说说看他要这些盐干什么?
自然不是为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