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第181章

作者:天予昭晖 标签: 甜文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第一,他没这个能力,第二,他在养寇自重。”

  “不管是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李延都不适合负责这次平叛。”

  隆庆又道:“你认为殷正茂更适合?”

  朱翊钧诚实的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殷正茂合不合适,但他是张先生推荐的人,那就一定有他的理由,不如咱们叫张先生回来,再问一问。”

  “行!”隆庆吩咐一旁的太监,“选张居正觐见。”

  大家明明一起从乾清宫回文渊阁,半途张居正却单独被皇上叫了回去。高拱就知道,事情有变,兴许还是因为皇太子的缘故。

  果不其然,回到文渊阁不久,隆庆的谕旨就下来了,升任殷正茂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全面负责平息叛乱。

  殷正茂的履历就摆在那里,三十五岁才考中进士,也没当过什么大官,唯一与军事有关的职务是做过三个省的兵备副使。

  但张居正坚定的认为殷正茂就是此次的最佳人选,并且愿意为其担保,若殷正茂不能平定叛军,他愿一同领罪。

  朱翊钧与张居正一同离开乾清宫,两个人走在空旷的广场上,朱翊钧见他心事重重,便去拉他的手,安慰道:“张先生放心吧,就算殷正茂没能完成这次平叛的使命,我也不会让父皇治你的罪。”

  张居正笑着摇了摇头:“我一点也不担心此事。”

  朱翊钧疑惑的看着他:“那你在忧心什么?”

  张居正说:“近来国事繁多,忧虑之事自然也多。”

  这话一听就是敷衍,张居正不愿说,朱翊钧也不多问,只是握了握他的手:“近来早晚天凉,先生一向体弱,要保重身体,别太操劳。”

  这两天气温骤降,确实有了几分寒意,但学生这番话却让张居正心中升起一股暖意。

  这小家伙总是这样,猝不及防叫人动容。

第133章 这日朱翊钧休息,……

  这日朱翊钧休息,天不亮就起来练功,手里七星剑携着劲风一扫,树上的黄叶纷纷飘落,如蝴蝶一般在他周围盘旋飞舞,青色剑气随着他的身姿舞动。很快,朝阳从天边破云而出,剑气便化作数道虹光,围绕在他的身侧。

  扑面而来的少年意气,把周围的太监、锦衣卫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冯保说道:“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陈炬鼓掌:“说得好!”

  朱翊钧收了剑,眨眼间就蹦到了他们跟前:“再夸我两句,我爱听。”

  陈炬递过手帕给他擦汗:“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朱翊钧转头看向王安:“你呢,要不要夸我两句?”

  王安想了想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

  朱翊钧把手里的七星剑抛给他:“是年少。”

  王安笑道:“殿下知道的,我向来书读得不好。”

  “别谦虚,内书堂的先生还夸你呢。”

  朱翊钧小的时候,冯保、陈炬和王安三个人时常哄着他背诗,王安总是自觉扮演对照组,以显示小皇孙的天资不凡。

  朱翊钧也的确早慧,他很早就知道,王安是故意装笨逗他开心。

  王安恭恭敬敬捧着他的剑:“这可是先帝所赐,于尚方宝剑无异。”

  朱翊钧说:“那你把它供起来吧。”

  “诶!是得好好供起来。”

  朱翊钧大步走向殿内:“我要沐浴更衣,用早膳!”

  “……”

  今天天气很好,艳阳高照,秋高气爽。朱翊钧倚在窗边看书,看的《大学衍义》,陈炬便向他提起另一部书——《大学衍义补》。

  要讲《大学衍义补》自然要讲到本书的作者丘濬,陈炬称丘阁老是他最敬重的人。

  朱翊钧笑道:“我想起在李阁老府上吃的阁老饼。”

  陈炬继续说道:“文庄公生于永乐年间,历事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朝。三岁识字,七岁作诗,是琼州府有名的神童。父亲早亡,自幼家贫,步行数百里路借书,必定将书借到才罢休。”

  “我知道,弘治皇帝亲笔御赐‘理学名臣’。”

  陈炬平日活儿干得多,话却不多,但说起偶像丘濬却滔滔不绝。他说起丘濬七岁写的那首《五指山》:“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我最喜欢这一句,笔力千钧,志存高远。”

  朱翊钧说道:“七岁就能写出这样的诗句,难怪被称作神童。”

  “《大学衍义补》是文庄公经世治国思想集大成者之作,我常常细读,受益匪浅。你与双林(冯保)关于白银、大明通宝和大明宝钞的讨论,在《大学衍义补》中就有过分析。”

  “此作一百六十卷﹐分《正朝廷》﹑《正百官》﹑《固邦本》﹑《制国用》﹑《明礼乐》﹑《秩祭祀》﹑《崇教化》﹑《备规制》﹑《慎刑宪》﹑《严武备》﹑《驭夷狄》﹑《成功化》十二章,内容包罗万象,殿下若能通读,一定能从中收获颇多。”

  “好!”朱翊钧欣然接受了他的推荐,“我一定认真读。”

  陈炬又道:“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机会能重新刊印此书。”

  冯保在一旁插了句嘴:“一百六十卷,重新刊印,这可是个大工程。”

  朱翊钧却说道:“等我读完,若它真有你说的那么好,将来,我就和你一起完成这个心愿。”

  陈炬没想到他会这么说,愣了好久,心中万分感动:“殿下……”

  朱翊钧向他伸出手:“一言为定!”

  陈炬也学着他的样子,勾住他的小指:“一言为定!”

  冯保却说:“殿下别急,张阁老应该会安排《大学衍义补》成为的教科书。”

  朱翊钧高举双手:“那就太棒啦!”

  殷正茂上任广西巡抚,首要任务就是调兵,第一件事就是确定本次平定叛乱的主将——广西总兵官俞大猷。

  朱翊钧在看到这封奏疏的时候,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我知道张先生为什么要推荐殷正茂了。”

  冯保问:“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同一年的进士呀。”

  冯保笑得有点坏:“殿下是说张阁老任人唯亲咯。”

  “哈哈,开个玩笑!”笑过之后,朱翊钧才说道,“因为这个殷正茂很有眼光,俞将军可是我的师兄!”

  “张先生也很有眼光,才不是任人唯亲呢。”

  冯保笑道:“你的师兄六十好几了。”

  朱翊钧不以为然:“那怎么了,我师兄宝刀未老,去年还亲自率军剿灭海贼。”

  “反正我觉得那个韦银豹,他死定了。都七十多了,还叛乱,他真想当皇帝不成。”

  “唉!”朱翊钧又一本真经的叹气,“大伴,你说,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去征讨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我都担心两军交战的时候,他俩闪着腰。”

  冯保说:“要不您担心点儿别的?”

  “我是说,咱们大明的年轻将领怎么回事,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吗?”

  冯保惊讶道:“您刚才还夸殷正茂有眼光。”

  朱翊钧冲着窗外喊:“武进士,”他叫刘守有,“你想不想去打仗?”

  刘守有回过头来:“不想。”

  朱翊钧嗤笑一声:“你怕了?”

  刘守有隔着窗户冲他笑得谄媚:“我去打仗,谁来保护殿下?”

  朱翊钧说:“我还有与成。”

  刘守有竟是露出委屈的神色:“殿下心里只有与成。”

  “哪儿能?”朱翊钧伸手,递出一个香梨给他,“也有你。”

  刘守有双手接过来,捧着:“谢殿下赏赐。”

  朱翊钧又伸出另一只手:“与成,这个大的给你。”

  陆绎话不多,但挺能挑事儿,专门拿着他的大香梨和刘守有的比较了一下,足足大了一倍,好不得意。

  刘守有不服,伸手去强,一来二去,两个人动起手来了。

  朱翊钧就趴在窗边看热闹,时不时点评两句,还从中偷学招式。

  确定了主将,殷正茂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征兵。从隆庆到内阁,铁了心要彻底解决韦银豹率领的叛军,户部给足了军费。

  殷正茂从湖广、福建等地征调汉军,同时也从夔州府、重庆府征调土家族士兵,预计征调人数十四万。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除了花钱之外,也要花时间。朱翊钧一直在关注事件进展,但广西距离京师实在太远了,就算八百里加急的奏疏,也要半月才能送回一次,这个仗要打起来,至少也得年后。

  很快,京城迎来第一场雪,又道岁末,朱翊钧十一岁了,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逐渐迈向意气风发的少年。

  过年期间,他也不读书,天天变着花样玩。宫里呆不住,就溜出宫去玩。

  长安大街逛一圈,虽然天气寒冷,但街上仍是车水马龙,繁华依旧。

  朱翊钧走进一间卖文房四宝的铺子,笔墨纸砚,一样挑了些。路过杂货铺,看到一把雕刻精美的桃木剑,买了。又道古董店,看上一支汝窑天青釉笔洗,竟然是六瓣葵花型,婉柔纤巧映玉色,釉面开片细如蝉翼。迎着阳光,还能看到釉中稀疏的气泡。

  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朱翊钧看到它的第一眼就想起个人,也不问价钱,买了。

  最后,他还去果饼铺,买了几大盒各式各样的点心,统统装上马车。

  下一个地方,张居正的府上。

  朱翊钧是张府的常客,府中上上下下,连女眷都认得他。

  他刚走到门口,就有人迎上来向他行礼,不一会儿,管家游守礼就来了,恭恭敬敬的请他去正厅。

  朱翊钧问:“张先生在家吗?”

  “在,”游守礼躬着身,笑道,“说来也奇怪,老爷今日订好要出门拜访旧友,临上轿又改变了主意,不去了。”

  朱翊钧笑道:“他知道我要来。”

  说话间,张居正已经迎了出来,看到他倒是一点也不惊讶,携他的手往里走:“快进屋吧,外面冷。”

  屋子里提前燃着炭火,很暖和。朱翊钧解下斗篷,随手抛给王安。张居正见他里面竟然只穿了件夹袄,生怕冻着他,赶紧又让人搬来个炭炉进来。

  朱翊钧摆摆手:“我不冷,就是有些渴。懋修呢,不会又挨罚了吧。”

  他说不冷,张居正仍是让人把炭炉放在离他不远处,又吩咐人上茶,笑道:“要不怎么说殿下聪明。他近日听了许多赞扬,狂得很。”

  朱翊钧放下茶盏:“我去瞧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