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第262章

作者:天予昭晖 标签: 甜文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朱翊钧心想,是戚继光把他打得丢盔弃甲,自己看准时机,捡了漏而已。

  但他表面上只是点了点头,回道:“把汉那吉才是年轻有为,短短几年,就能将几处马市治理得蒸蒸日上,方总督、吴巡抚应该上奏朝廷,为都指挥使晋封才是。”

  方逢时做恍然大悟状:“早该如此!早该如此!是老夫疏忽了。”

  听闻此言,三娘子也笑道:“治理马市的功劳怎可叫他独占,我也该有一份才是。”

  她说这话的时候,目光仍是盯着朱翊钧的方向,后者只能点头:“应该!应该!”

  此时,吴兑招呼众人:“此处风大,大家先到府衙去吧。”

  也不只是因为朱翊钧生擒了董狐狸,还是说要为他请封,这一路上,把汉那吉对他格外热络和崇敬。甚至把方逢时晾在旁边,一直跟着朱翊钧找话聊。

  “我们草原二郎,最敬佩的就是李将军这样的勇士。”

  说到这里,他要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一会儿到了府衙,等正事办完,可否请李将军与我切磋一番。”

  巧了,朱翊钧既想要与他结交,又喜欢跟人切磋武艺,欣然答允:“一言为定!”

  把汉那吉虽然汉话说得生疏,但一路上都在滔滔不绝的与朱翊钧聊天。说方逢时对他的种种优待,他带着妻子属下来降,本以为要被押入大牢,没想到方总督好吃好喝款待他们,还为他向朝廷奏请恩赏。

  这些年来,教他说汉话、识字,还教他如何打理马市,告诉他这是朝廷对他的恩赐和器重,不可辜负边关来之不易的和平。

  朱翊钧听得多,说得少,一直在观察这位草原青年,不难看出,他说的这些都是真情流露。他也对中原文化向往和好奇,但并没有侵略性,更多抱着学习的态度。

  很好,看来,方逢时花了四年时间,已经和他培养出了恩情和信任,无论是情感还是利益,只要能维持双边关系,不再打仗,封个官职,给些赏赐也是值得的。

  到了府衙,把汉那吉向方逢时汇报了进来几个马市的情况,朱翊钧在一旁听着。

  经过四年发展,马市从原本的官市,逐渐向民市过度,以往以物易物也变为以银购物。

  朱翊钧从小就知道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由官转民之后,随着贸易额增长,官服便可以对商户增税。

  说完了马市,三娘子又提到两件事。第一件,由俺答和三娘子共同主持修建的城池已经竣工。

  以前,塞外草原上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城池。隆庆六年,俺答和三娘子召集各族能工巧匠,在在大青山之阳破土建城。

  历时三年,这座拥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城池终于建城。因其由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蒙古人便称它为“库库和屯”,意为“青色之城”。

  三娘子道:“大汗年老多病,动工建城,全由我一人主持。如今城池已经落成,还请方总督和义父替我上奏朝廷,请大明皇帝赐名。”

  大明皇帝此时就坐在一旁,已经开始在心里给她的城池命名了。

  方逢时看向朱翊钧,后者微一点头,方逢时便笑着道了声恭喜:“回去之后,老夫就拟奏疏,明日送往京师。”

  三娘子听完,笑了起来,又道:“还有一事,大汗近来信奉佛法,此次前来宣府,他特意叮嘱我,向朝廷请求赐予佛经和喇嘛僧。”

  这个事情昨天朱翊钧就和方逢时等人商议过,既然俺答现在一心向佛,这是个让他“放下屠刀”的好机会,朝廷必定要大力支持的,佛经、喇嘛僧这些都好说,既然他向朝廷请求,都赐给他便是。

  方逢时又叫人抬出几口大木箱,里面装的是赏赐给土默特部的布匹和银两,同样的,三娘子也准备了草原上等马匹前来纳贡。

  一谈完正事,把汉就迫不及待拉着朱翊钧要切磋武艺。

  朱翊钧原以为他功夫一般,真正打起来才知道,草原上的男子,个个精壮强悍,那种一上来就拼尽全力的刚猛招数真不是每个人都能扛得住。

  扛不住,多半就要毙命于他们锋利的弯刀之下。但朱翊钧在上次与董狐狸的较量中已经吸取了经验。

  把汉上来就是一顿猛攻,朱翊钧并不与他争锋相对,反而用敏捷的身法避其锋芒,故意露出破绽给他,诱他来攻,总是给他一种只差一点就能获胜的错觉,渐渐使他放松警惕,忽略防守一味猛攻,就在此时,朱翊钧看准时机,一击制胜。

  把汉的弯刀终是慢了一步,眼睁睁看着一条玄色巨龙袭向胸口。一阵闷痛之后回过神来,他才发现,那条龙只是对方手中铁棍上的浮雕,出手太快,让他产生了错觉。

  把汉败下阵来,输得心服口服,对朱翊钧更是佩服不已。原来长得好看的中原人,打架也不都是花拳绣腿,他们更擅长观察和思考,运用智慧。

  晚上,吴兑在府上设宴。朱翊钧喝惯了宫中绵软的长春酒,边关的烈酒入口像一把刀子,也像一团火,咽下去能从嗓子一路烧至腹中,他始终喝不惯,更不能把汉那般,一斗碗一斗碗往下灌。

  喝完了酒,他就拉着朱翊钧聊天。朱翊钧三言两语,就把他过往二十多年的经历都套了出来。

  三岁那年,他的父亲铁背台吉突然离世,死因不明。俺答认为,是他众多妻子对他施行了“媚蛊”,一怒之下,把铁背台吉所有妻妾全部处死。

  俺答正妻要求欲以一百童子、一百驼崽为之殉葬,引起了牧民激烈反抗,只得作罢。

  把汉那吉成了孤儿,由俺答和妻子亲自抚养,宠爱有加。

  一直以来,把汉对祖父的感情十分复杂,他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又抚育自己长大。终于,在得知俺答抢走了他看上的女人之后,多年以来,埋藏在心底的恨意终于爆发,他选择向大明投降。他说:“我知道这样做他会难过,可那时的我,就是想要看他难过。”

  朱翊钧问道:“那……你后悔吗?”

  “后悔?”把汉皱眉,露出疑惑的神情,思索片刻之后,果断摇头,“我不后悔!”

  朱翊钧又问:“为什么?”

  “因为……因为……”把汉今天高兴,喝了个痛快,纵然酒量不错,也有些口齿不清。

  “因为那几年,草原的气候一年比一年恶劣。大汗南犯大明,为了报复,大明每年都会到草原烧荒,牧民的日子越来越难熬。”

  说话的是三娘子:“大汗年事已高,对于部落的掌控一日不如一日。”

  “不仅大明需要和平,草原上的牧民也需要和平。”

  在朱翊钧的影像中,蒙古人不是在内斗就是在犯边,妥妥的战争分子,何来和平一说。

  这还是他第一次,从一个蒙古人口中,听到“和平”二字。

  如此说来,不管什么民族,女子生来就比男子多了一份慈悲心。朱翊钧忍不住想,若是草原各部首领都如俺答这般,年老多病,信奉宗教,把军政大权交给身边更有远见的女性掌管,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因为战争而丧命。

  朱翊钧抬眸,不禁又多看了三娘子一眼,对方也正在看他,并端起酒碗朝他扬了扬。

  朱翊钧不爱喝烈酒,但他愿意为了和平,敬眼前这位奇女子。

  于是,他将酒杯推到旁边,换上酒碗斟满,一饮而尽。

  三娘子不愧为女中豪杰,喝酒比他们这些中原男子更为豪气。此时,她的面颊微微泛起红晕,慧黠中又多了几分妩媚。

  又是一大碗烈酒入腹,她将酒碗潇洒一抛,随即来到厅堂中央,跳起了蒙古传统舞蹈。

  酒过三巡,朱翊钧没想到,还能看一场异族女子的歌舞表演。

  只见三娘子盘旋至吴兑身旁,倾倒在对方膝下,偏头,真真如少女在父亲膝下承欢一般,露出天真而明媚的笑颜。

  吴兑低头,带着笑意看向三娘子,眼中全然没有醉酒后的情欲,而是满满的慈爱与怜惜。

  纵使女中豪杰,生在这世上,也有太多身不由己。九岁和亲,嫁给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成为他众多妻子中的一员。

  而她的出嫁也并未给自己的部族带来和平,她甚至要怀着身孕,跟随丈夫远征瓦剌,以致半途产子。

  俺答有无数个老婆,无数个子孙,大家都知道他时日无多,盯着他手中的权利。

  辛爱不仅与侄子不和,和三娘子的关系也非常紧张。身为土默特部的继承人,爹还没死,权利却已然旁落,这叫他如何能甘心?

  一曲舞罢,三娘子径直来到朱翊钧跟前:“李将军,我要向你打听一个人。”

第220章 如果朱翊钧没记错……

  如果朱翊钧没记错的话,今日之前,他们素未谋面,三娘子为何会向他打听什么人?

  “什么人,你说来听听。”

  提起此人,原本豪放的女子忽的显现出一丝迟疑:“蓟镇那边,可否有一位蔡大人。”

  “蔡大人?”朱翊钧回忆了一下,戚继光的副将中没有人姓蔡,“哪个蔡大人?”

  三娘子叹一口气:“是蔡可贤蔡大人,隆庆五年,他任山西按察司副使,巡察岢岚兵备道,现在却不知去了何处做官。”

  “蔡可贤?”

  这个名字,朱翊钧隐约有些印象,但没有见过。隆庆五年,他还是皇太子,此人应是常年在地方为官,所以她未曾见过。

  朱翊钧不动声色的笑道:“看来,夫人与这位蔡大人交情匪浅,几年过去了,竟还如此惦念他。”

  三娘子面上露出几分女儿家的娇羞神态,说出来的话却惊世骇俗:“那年,有幸得兵道蔡太师至我营中,一申盟誓,以结永好。”

  “我倾心于他,但自那以后,却再未得见。”

  “咳~咳咳~~”

  朱翊钧方才烈酒入喉,有点难受,冯保给他倒了杯清水,他刚喝了一口,听见这番话,惊得呛咳不止。冯保也吓坏了,在一旁给他拍背。

  朱翊钧抬起头,看了一眼,另一侧的把汉,心道:“姐姐,你那‘孙子’在对面坐着呢,说话悠着点。”

  三娘子也饶有兴味的看着他,大明的皇亲国戚就是娇贵,出门从军,还带着仆从。

  “给俺答戴绿帽”这个话题,朱翊钧不想往下聊了,于是说道:“这位蔡大人不在蓟镇。”

  三娘子却仍是不肯放弃,问道:“若李将军回京,可否帮忙打听一二。”

  除了宣府、大同,蒙古人也到不了中原其他地方,朱翊钧实在不明白,她就算打听到了蔡可贤的下落,又能如何。

  三娘子仿佛看穿了他的疑问,笑道:“我只是担心他因我而遭受不公,若得知他一切安好,我也就放心了。”

  朱翊钧爽快的应下来:“行,回京之后,我一定帮夫人打听蔡大人的下落。”

  其实朱翊钧已经猜到了,为什么有方逢时、吴兑这样的朝廷重臣在场,三娘子却要来向他打听蔡可贤的下落。

  不是他们不知道,是不愿意告诉她罢了。

  翌日上午,陆绎送来一封京师的奏章,在抚顺马市诱杀朝廷命官,被李成梁征讨,后又败逃的王杲,在投奔察哈尔部的路上,被李成梁的副将活捉,张居正问他的处理意见。

  朱翊钧提笔,在奏章上御批了两个字:“处死。”

  王杲和董狐狸等人不一样,他的部落规模很小,兵败之后,部下被李成梁尽数斩首,族人也被俘虏。孤家寡人一个,杀了他并不会有什么后患。

  董狐狸几人,背后还有部落和族人,杀了他们,兄弟子侄为了报仇,必然会带领整个朵颜卫的残部和牧民投奔其他部落。

  杀三个人,壮大一个部落,得不偿失。

  现在令朱翊钧头疼的正是如何摆平朵颜卫整个部落。

  他吩咐道:“与成,宣方逢时、吴兑和郭琥三人觐见。”

  三人就在督府,很快就来到朱翊钧住的院子。朱翊钧先问起了昨晚的事情:“三娘子和那个蔡可贤,怎么回事?”

  方逢时和吴兑互相看看,没有回答朱翊钧的问题,而后,方逢时往前一步,反问道:“这件事情,有两个说法,陛下想听哪一种?”

  朱翊钧从来不做选择:“都讲来听听。”

  方逢时说道:“隆庆五年,朝廷与土默特部,就通贡、互市展开和议,岢岚兵备道蔡可贤在阳和卫同时任宣大总督王崇古,在城头上犒劳士卒。”

  “蔡可贤少年登第,丰姿白皙如神仙。三娘子在长城外,远远地看上一眼,便为之倾心,便在城下向王尚书提出请求:‘请蔡大人亲自赴我方营帐,缔结互市友好盟约’。”

  “蔡可贤赴约,刚敬完马奶酒,就被数十名精骑兵掳掠走了,直奔塞外。”

  八卦听到这里,朱翊钧面上虽然只是皱了皱眉头,心中却大为震惊。蒙古女人,还是王的女人,在双方议和之际,看上了对方的属臣,并公然掳走。

  更重要的是,这件事过去四年了,他竟然从未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