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第324章

作者:天予昭晖 标签: 甜文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张居正叹一口气:“陛下不想和谈吧。”

  朱翊钧笑道:“真实什么也瞒不过先生。那先生可知,我为何不想?”

  张居正回道:“依臣所见,陛下心中仍然保留着成祖遗志,想要荡平北元,将漠北纳入我大明版图。”

  “知我者,先生也。”

  张居正劝他,这个想法,目前来看并不现实。

  朱翊钧自己也清楚所以他不提,正如王崇古说的那样,眼下,大明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战争花钱、花经历,双档达成和议,罢战息兵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朱翊钧与阁部反复商议,其实,土

  蛮这两年也在进行一系列的变革。

  为了加强汗廷对蒙古左右翼各万户的领导,消除各部首领彼此间的不和谐,加强汗廷的统治力度,他果断效仿大明,对汗廷施行内阁制,将祖宗已经施行近四百年的大汗一人决策,变更为由及各万户领主共同组成的内阁集体领导体制。

  与此同时,土蛮还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财政、税收方面的改革。

  而后颁布法典,内容涵盖广泛,涉及军、政、刑、户等多个方面。

  很明显,他放弃了通过战争统治蒙古的野心,转而想用变革来收买人心。

  朱翊钧提出要求:“王崇古朕命你立即前往辽东,担任此次和谈使者,与察哈尔部谈判。”

  “朕只有一个要求——咱们可以和察哈尔部停战,但他们必须臣服大明,所有条件与土默特部相同,土蛮必须向大明称臣,归还俘虏的汉民,遣返奸佞等。”

  他们没有把汉那吉那样的俘虏,却提出了同样苛刻的要求,这事儿不一定能成,但朱翊钧不在乎。

  一来,他相信王崇古的能力,况且辽东还有胡宗宪和徐渭。有他们在,一定能在谈判中,为大明争取最大利益。

  二来,就算和谈不成,对大明而言,也没有任何坏吃,大不了就跟现在一样,打呗。

  不出朱翊钧和张居正所料,此时果真僵持住了。察哈尔部不肯轻易让步,但又不想轻易放弃和大明通贡互市。毕竟这些年,土默特部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显而易见。

  土蛮看得眼红,没有经济基础,一切发展都是没有意义的。可是,要发展经济,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和大明通贡互市。

  朱翊钧一点也不着急,成与不成他都接受。

  足足拉扯了近三个月之后,王崇古带回了好消息,土蛮妥协了。

  朱翊钧对此很满意,荫其子为锦衣卫佥事,同时又荫二人为锦衣卫,一个是平江伯陈王谟之子陈胤征,另一个是张居正的第四子张简修。二人皆为普通校尉。

  既张居正次子高中榜眼之后,又一儿子得到皇帝重用,虽然大臣们心中多有不满,也有人上疏弹劾,但并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毕竟蒙荫锦衣卫,朝中人人都有份,反对也没有立场,再来,普通校尉,也没什么实权。

  张简修特别兴奋,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好多年,为此天天习武,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第一日入宫,他就兴致勃勃的站在朱翊钧身旁,拍着胸脯:“哥哥……”

  朱翊钧瞪他一眼:“在这儿你可不能这么称呼。”

  张简修从善如流的改了口:“陛下!”

  “从今以后,就由我贴身保护陛下。”

  朱翊钧轻笑一声:“谁说要你贴身保护了?”

  张简修诧异的看着他:“陛下让我做锦衣卫,不就是贴身保护您吗?这可是我从小的梦想。”

  朱翊钧笑着在他屁股上请拍一巴掌:“去,前清门外站着去。”

  “啊???”张简修第一天上岗,雄心勃勃誓死守护哥哥安危,没想到却被兜头泼了盆冷水:“去乾清门外守着呀。还以为能像思云他们一样,在你身边伴驾。”

  朱翊钧说:“你问问他们,是不是从门外值守开始的?”

  张简修又问:“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到你身边?”

  朱翊钧说:“看你表现。”

  张简修没办法,当值就是这样,不是和陛下一起长大,关系亲近,就能受到特殊优待。毕竟跟他一起到前清门外值守的,还有皇上的表弟。

  临近年关,山东、河南一带的黄河堤坝修筑和河道疏浚已经完成,还剩一些收尾工作,潘季驯自己就行。

  朱翊钧写信催促冯保回宫,说他想念大伴,希望他能赶回来过年,二月,参加自己的大婚。

  他惯会撒娇,尤其是面对大伴,什么思念之词都往信里堆,把冯保看得心中融成了一摊水,冒着风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京城。

  得知大伴回宫,朱翊钧特意放下手中事物,亲自到宫门口迎接。

  冯保没有让他失望,给他带回了一个好消息。

第282章 朱翊钧刚走出文华……

  朱翊钧刚走出文华殿,冯保就到了,正要给他行礼,却被他一把抱住:“大伴,你可算回来了,我可想你啦~”

  “陛下……”

  朱翊钧抱着冯保就不肯撒手,在他耳边喋喋不休:“从小到大,你从未离开我身边。”

  “你刚走的那几日,我每晚都睡不好。”

  “吃也吃不好,你瞧瞧,我是不是瘦了?”

  “……”

  冯保瞧不出他瘦了,反而长得更高更壮了。

  都快娶媳妇的人,竟然还跟小时候一样,粘着大伴撒娇。

  小时候,冯保抱着他,哄他吃饭,哄他睡觉。长大了,他抱着大伴不肯松手。

  朱翊钧拉着冯保进文华殿,仔细打量他:“大伴倒是瘦了许多,还晒黑了不少,监理河工一定很辛苦吧。”

  冯保笑道:“为陛下办事,不敢提辛苦。”

  朱翊钧拉着他不肯松手:“辛苦就是辛苦,怎么还不敢提?”

  他看一眼窗外,临近正午:“大伴饿了吧,快快,让尚善监传膳。”

  酒足饭饱之后,冯保才向朱翊钧汇报工作,主要是修筑河堤、疏浚河道之事。

  按他的说法,这一次治理黄河效果比以往每一次都好,因为他们制作出了粘性非常好,并且防水的粘合剂,并且没有用西洋人所说的火山岩,而是用石灰和黏土锻造而成。可在全国各地就地取材,大规模生产,不仅能修建河堤,也能修桥铺路,还能用来建造房舍。

  若石灰和黏土不够,就让出海的商船从海外进口,还可以进一步减少贸易顺差。

  朱翊钧问:“潘季驯呢?”

  冯保回道:“潘大人仍在当地,完成最后的收尾事宜,年后应该就能回京述职。”

  朱翊钧满意的点点头,对于这一年来,他们在河道治理上取得的成绩非常赞赏,当场赏了冯保一袭蟒袍。

  这些赏赐,冯保一开始觉得稀奇,史书里看到过的东西照进现实,只是,身居高位,看得多了,也就没那么在意了。

  他始终保持初心,想要辅佐朱翊钧和张居正改变大明的命运。

  朱翊钧始终攥着冯保的手,不肯松开:“大伴回来,可不能再走了。”

  冯保只是笑笑,没有轻易允诺。这么多年了,对于朱翊钧的热情,他还是有些招架不住。

  过年期间,朱翊钧在乾清宫设下家宴,特意派人到蓟镇和武清伯府上传口谕,让李诚铭赴宴。

  晚宴上,皇太后见了李诚铭笑得合不拢嘴:“几年不见,脱胎换骨,现在真是一表人才。”

  李诚铭在军中表现突出,升了校尉,本来人就长得不错,几年锤炼,壮实了不少,精气神不同往日,与当年那个欺男霸女的纨绔比起来,判若两人。

  朱翊钧招招手,把人叫来跟前说话:“你在戚家军呆得如何?”

  李诚铭抱拳:“回陛下,一日不操练,就睡不着觉。已经把军营当家了,离不开。”

  朱翊钧道:“这么说,两年多来不曾离开过?”

  “不曾。”

  “那就好。”

  李诚铭却欲言又止:“只是……”

  朱翊钧问道:“只是什么?”

  “只是,末将近来名气大涨,天南海北的名士都听过末将的名字,还说曾与末将相识。”

  朱翊钧一拍桌子:“胡说!”

  李诚铭吓得,当场给他跪了。

  朱翊钧让他起来:“你没离开过蓟镇,那些人如何见过你,兴许是重名,不必困扰,继续在戚家军呆着,建功立业,将来承袭爵位,为大明效忠。”

  李诚铭抱拳:“末将定当不负陛下期许,守卫边镇,保国安民。”

  “哥哥~”

  朱翊钧低头,瑞安公主轻轻拽了拽他的衣袖:“宫里好多年没有放过烟花了。”

  朱翊钧问:“你想看烟花?”

  瑞安公主点头:“想看。”

  朱翊钧又问旁边的栖霞公主:“你想不想看?”

  “想~”

  “你呢?”

  朱翊钧问潞王,潞王摇头:“不想,我已经长大了,不看烟花。”

  “行吧,元宵节,我带她们去看烟花,你留下来温书。”

  “啊?”潞王以为自己听错了,“要留我一个人吗?”

  “对呀,”朱翊钧笑眯眯的看他,“你已经长大了。”

  潞王以为自己真的去不了了,过年这十多天,一直闷闷不乐,连皇太后也看不下去了,问朱翊钧:“你又怎么他了?”

  朱翊钧说:“元宵节,我打算带他们出宫看烟花,镠儿说他长大了,不看烟花,我就让他留在宫里温书。”

  皇太后抓住了重点:“你要带他们出宫,不同我商量?”

  朱翊钧问:“不如母后同去?”

  “这么冷的天,我才不出去。”

  朱翊钧笑着揽过她的肩膀,扶她坐在炕上:“母后在寝宫休息,我带他们出宫见见世面,一定保证他们的安全。”

  皇太后还是担心:“且不说两个大的,那小的毕竟是淑太妃的孩子,你要带她的孩子出宫,总得问问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