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第341章

作者:天予昭晖 标签: 甜文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刘綎也的确这么做了,他率领部下一路高歌猛进,打到了缅甸境内,连阿瓦王也向他投降。

  刘綎打算先搞定了这些盘踞各地方的土司,没有后顾之忧,再集中兵力,攻打东吁王朝。

  没想到,还没开始,圣驾来了。

  要说朱翊钧的到来,刘綎还有那么一点心理准备,那沐昌祚是一点也不知道。

  朱翊钧说道:“朕要撤销四川、云南、缅甸等地土官,改由朝廷向当地派遣流官。”

  “!!!”

  刘綎和沐昌祚听后大惊,这怎么可能?

  土司,也称土官,世袭制。朝廷采取以土官治土民,封赠边疆各族首领官爵以统治本族人民。这些土官除了向朝廷负担贡赋和征发以外,在其辖区内依然保存传统的治理方式和权力。

  直白点说,就是当地的土皇帝。这些土皇帝还非常懂得看人下菜碟,比如云南和缅甸这些土司,大明王朝强盛,他们就归顺大明。东吁王朝崛起,他们就帮着缅甸进犯大明,毫无立场可言。

  自大太祖高皇帝创立大明王朝,两百年间,天下各处土司此起彼伏叛乱。早有心改土归流,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契机。虽说是土皇帝,但也是你大明皇帝承认的,无缘无故剥夺人家的权利,这是逼人造反。

  但这次,东吁王朝进犯大明,这些土司或被威逼,或被利诱,跟着一起造反,倒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朱翊钧打算先拿他们作为突破口,再扩散到全国。

  一个计划乍听之下不可能,但只要能沉下心来,一步一步谋划,就一定能成功。

  朱翊钧没有出面,而是让沐昌祚和刘綎去处理。

  朱翊钧命刘綎把当地土司的详细名单拿过来,先把他们分类,战败的和主动投降的,经济和兵力较强的和较弱的。分好类,先从战败的开始逐一击破,不要一下子夺走他们手中所有权利,而是劝说他们交出一部分权利,与朝廷共治。

  许多部落土司已经在之前的几次大战中战死,手下败将没什么条件可谈,族人或手下自觉交出符印,从此臣服大明。

  对于这些人,朱翊钧只收走他们手中军政大权,仍然授予官职,只领俸禄,没有实权,仍可世袭。

  还有一部分战败,但土司还活着的,既不肯放权又惧怕大明。朱翊钧便授意刘綎,态度强硬,要么处死,要么交出符印。

  还真有不愿交的,刘綎当场叫人绑了,准备以儆效尤。

  大家都是战败或者主动投降的,试过了,确实打不过,只能屈服。

  当所有人都开始松动,只要有一人屈服,其他人也会跟从。

  关键是大明足够诚意,官职给的不低,虽然没有了当土司时候的权力,但收入和以前相比,相差无几。

  至于那些主动投降的,让朱翊钧意外的是,主动提出愿意接受朝廷一切安排的,竟然是阿瓦王。

  阿瓦王朝虽没有直接被东吁王朝所灭,但势力已经所剩无几,只能屈居北方一隅,苟延残喘。

  明军攻入缅甸境内,他甚至没有反抗,直接投降。

  朱翊钧很欣赏他这种摆烂的态度,授意沐昌祚向他转达,会上奏朝廷,给他封爵。

  在阿瓦王的带动下,又有一大批土司愿意交出符印。

  对于那些自诩财力兵力还算强大的土司,宁死不肯交出符印,朱翊钧也不强求,让他们随时可以去投奔莽应里,但若在战场上被俘,那可就没有今天的优厚待遇了。

  最后还是有几位土司毅然决然的离去,但也没敢去投奔莽应里,回到自己的地盘,静观其变。

  历时两个月,朱翊钧终于排除万难,走出了改土归流的第一步。纵使困难重重,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还要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行。

  战事至此,自嘉靖以来被缅甸东吁王朝侵占的云南边境地区已被基本收回。

  那几个离开的土司,朱翊钧暂且不管他们,虽派遣将领接手归顺土司的军队,由这些土官协助,立刻投入备战。

  可以预见,当莽应里得知此事,必将有一场大战。

  大批土司纷纷背叛,莽应里感到非常愤怒,他尤其无法理解阿瓦王的归降,就因为要和自己作对,所以放弃缅甸,臣服大明。

  五月,莽应里亲自带领十五万精兵,进攻阿瓦,并在蛮莫一带集结,意图再次入侵孟密。

  朱翊钧早有准备,命刘綎率主力迎敌。

  士兵们顶着瘴气和酷暑作战,朱翊钧也骑着熔金登上一处缓坡,和他们一起经受暴晒和湿热。

  把总高国春率领刚刚归顺的三千土兵,从旁策应,和刘綎的主力军一同,于蛮莫地区大败缅军,捕获首领二十余人。

  高国春更是悍勇无畏,身先士卒率领军士破贼数万,连摧六营。

  朱翊钧远远地望着,对此人赞不绝口,告诉冯保:“待班师回朝,朕定要重赏!”

  莽应里的十五万精锐溃不成军,不敢再战,遂退回缅甸境内。

  他以为这样就完了,自己除了损失几万士兵之外,也就是几十个土司罢了。回去养精蓄锐,先打暹罗回回血,再进攻大明。

  没想到,几日之后,明军大营又往前推进百里,完全占领了整个缅北地区。

第301章 在缅甸境内的不仅……

  在缅甸境内的不仅有大明的军队,还有当地的土兵。人数众多,火气陷阱,士气高涨,一路高歌猛进,逼得莽应里节节后退。

  莽应里和他爹莽应龙一样,穷兵黩武,征战四方。却没有他爹的军事才能,缅甸普通百姓的日子,比他爹在位时还要糟糕。

  缅甸的成年男性都被抓去打仗去了,大片农田荒芜,民不聊生,饥荒接连爆发,路边随处可见逃荒的难民,甚至还有饿死的百姓。

  朱翊钧见不得人间疾苦,人家攻下城池先屠城再搜刮金银,到了他这里,刘綎在前面摧城拔寨,他在后面搞慈善。

  欺压百姓的奸恶之徒先抓起来,再将源源不断运往缅甸的粮食分给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

  缅甸本来就生活着许多汉人,现在明军攻来,非但没有为难他们,还给他们粮食填饱肚子。大家受东吁王朝多年,本就起义频发,现在好了,等来了明军,以雷霆之势横扫缅甸各地。

  莽应里的军事才能比他爹差远了,被明军逼得退无可退之际,竟然还派遣使者要求暹罗王子帕那莱出兵,协助他一起对抗明廷。

  从东吁王朝创立开始,就多次对暹罗用兵,现在他们倒霉了,还指望暹罗出兵协助,简直痴心妄想。

  暹罗的确用了兵,不过协助的不是莽应里,而是大明。帕那莱很有诚意,他愿意继续向大明朝贡,但有一个要求,推翻东吁王朝之后,暹罗不再是缅

  甸的属国。

  隆庆三年,莽应龙率兵亲征暹罗,第一次攻破阿瑜陀耶城,暹罗便沦为缅甸属国。

  这个好说,暹罗以后一心一意做好大明的属国就是了。

  一看暹罗这么懂事,东吁的另一属国老挝也派遣使者,前来向大明投诚。为表诚意,还带来了三千军士,协助刘綎一起攻打莽应里。

  莽应里屡战屡败,甚至出现还未开打,他自己先带着人弃城而逃,城中官兵和百姓不战而降。

  此时,莽应里已经感觉到了大势已去,派出使者向刘綎投降,称愿意归顺,永不再犯,希望刘綎退兵。

  这事儿刘綎可做不了主,须得请示黔国公,实际却是找皇上决断。

  朱翊钧也想速战速决,他让刘綎转达,让莽应里即可交出军政大权,不仅饶他不死,还会请求朝廷,给他封号,但也只是个虚职,不要妄想还能当他的国王。

  莽应里本也是走投无路,归顺只是缓兵之计,没想到明廷不讲武德,这是下定决心要吞并整个缅甸。

  朱翊钧听完很委屈,这怎么能叫吞并,缅甸从前朝开始,就由朝廷辖治,这些年来,东吁王朝鼓动土司造反,四处挑起战事,甚至在云南烧杀抢掠,以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这说明东吁王朝不得人心,大明天子承天道以驭万方,看到这一方百姓受苦,岂能坐视不理?

  撤销以前的缅甸宣慰司,成立全新的缅甸布政使司也是民心所向。

  莽应里虽然只做了一年的国王,却当了几

  十年的王储,哪里肯轻易舍弃至高无双的权利,要带领他余下的士兵,输死抵抗。

  可是他不从,缅军也受不了了,其中就有他的部下暗中向刘綎投降,愿意里应外合,帮助大明生擒莽应里。

  然而,还没等此计划实施,有人先动手了。莽应里的堂弟对王座早就垂涎三尺,趁着莽应里内外交困之际,发动兵变。

  刘綎趁此机会,率军攻破了东吁都城勃固,生擒莽应里及其堂弟,还有先前那些不肯屈服的土司。

  朱翊钧给过他机会,莽应里自己没抓住,那就按大明的律法,按谋逆罪处死。

  接下来,沐昌祚和刘綎忙着接手缅甸各地军务,朱翊钧又从云南调派包括巡抚刘世曾在内的大批文官,到缅甸处理政务。

  缅甸地广人稀,若是在太祖高皇帝眼里,定会认为这是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

  但是,朱翊钧早在几年前,就看到了这片土地对于大明的重要性。他苦于没有一个借口远征缅甸,没想到莽应里这个蠢货,受了岳凤的蛊惑,真以为自己是什么白象王,能继承他爹的遗志,开疆拓土。

  刚接到他们进犯云南的消息,朱翊钧的确生气,然而在生气过后,更多的确实兴奋。

  他从不是个好战之人,但这一仗,他非打不可。

  朝会上,他只说调遣邓子龙和刘綎驱逐贼寇,并未说他要攻下缅甸,乃是不想听朝中那帮老家伙在他耳边唠叨什么“十五个不征之国”的祖训。

  接下来的事情,他交给下面的官员处理,由沐昌祚和刘世曾负责。自己带着锦衣卫和一队士兵,继续往南走。

  缅甸北部的百姓虽然因为长期战乱而度日艰难,但这里至少有许多城池和农田,只要停战,农耕和经济都会逐渐恢复。

  南部的贫穷则是因为山地较多,平原狭小,耕地不足一成。稻谷产量有限,养不活那么多人口。

  朱翊钧来到一个叫实兑的地方。他随行带了个向导,是个祖籍云南,但生长在缅甸的汉族小伙子,会说汉话。小伙子告诉他,此处是个渔村,因为靠海,人们以打鱼为生。

  这里有一座山,名为若开,作西北至东南延伸,轮廓狭长。海岸曲折,有众多岛屿沿海罗列。

  朱翊钧沿着海岸线走了好几天,忽然到达一处开阔地带,于是登上附近的山坡远望。

  此地坐东面西,朝向大海,一座名为兰里的海岛与海岸形成一条狭长的海沟,风浪很小,地势平坦,只有他们脚下这一片小山。

  冯保没有来过以前也没有来过皎漂港,但他看过许多资料,知道眼前的大海正是印度洋,港外航道很深,港内几乎没有风浪,是一处自然条件非常不错的深海远洋港,极具开发价值。

  朱翊钧在他的影响下,从小就具备海权思维,也正是为了这座海港,和眼前这一片印度洋,才会费这么大费周折,不熄灭了东吁王朝,也要拿下缅甸宣慰司,将其改为布政使司,将大明的版图从两京十三省,改为十四个省。

  朱翊钧对这处天然

  海港也非常满意,但眼下缅甸南部还处于非常贫穷落后的阶段,也没有什么货物能往外运送。

  要想开发海港,还得花时间,让这片地区的经济活跃起来。

  正准备回去的时候,他们在实兑遇到一艘舰船靠岸。朱翊钧曾在月港见过他们的旗帜,是佛郎机人。他们个个手持火器,一看就知道来者不善。

  朱翊钧立刻派刘守有和一名归顺大明的缅甸将领带兵前去盘问。

  这里是缅甸南部,冯保觉得,他们可能没人能与葡萄牙人交流。

  “陛下,让我去吧。”

  朱翊钧惊讶道:“大伴要去?”

  冯保点点头:“我担心思云与他们语言不通,引起误会。”

  “我监理河工的时候,有一位佛郎机的传教士,帮着咱们研制水泥,我曾和他学过几句佛郎机语。”

  这是随口说来糊弄孩子的,就算学了几个月,也未见得就能达到无障碍沟通的程度。

  他虽然没学过葡萄牙语,但英语还可以,基本的对话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