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第54章

作者:天予昭晖 标签: 甜文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朱翊钧过年穿的新衣服,是尚衣监前几日就准备好的。

  天不亮,万春宫的太监就把李承恩的衣服送过来了。尽管只是住一个晚上,皇贵妃也会考虑得非常周到,及时送来李承恩需要的东西,还特意吩咐四名太监留下伺候。换好衣服,梳洗完毕,朱翊钧拉着李承恩乖乖地坐在桌前,仰头去看冯保:“大伴,我们准备好了。”

  冯保明知故问:“小主子要做什么?”

  朱翊钧每天一睁眼的头等大事,绝不能忘:“喝牛乳!”

  冯保惊讶道:“小主子不是冬眠了吗?”

  朱翊钧歪头:“冬眠不能喝牛乳吗?”

  “小动物冬眠的时候不吃东西。”

  不吃东西怎么行?朱翊钧思索片刻,做出艰难的决定:“晚上再冬眠,现在要喝牛乳!”

  牛乳早就准备好了,和早膳一起送上来。

  伺候小主子用完早膳,太监们便在院子里忙碌起来。

  这一天流程朱翊钧去年就看过,今年他竟然还记得。拉着李承恩给他介绍:“这个是桃符,左边叫神荼,右边叫郁垒。”

  “……”

  除了有李承恩陪他玩,朱翊钧盼着过年还有另一个原因——他能在除夕的家宴上见到裕王和王妃。

  半年过去了,王妃的病也已经痊愈,看起来气色也好了许多。

  朱翊钧白天又去折了一束红梅准备送给娘亲,和去年一样,是精心修过枝条,枝头上满是未开的花苞。

  不过,朱翊钧的红梅还没来得及送出去,就被嘉靖看到了。帝王大手一挥:“这算什么礼物,送出去未免寒酸,这个礼皇爷爷替你送了。”

  他又吩咐黄锦:“去,取个梅瓶过来,插起来。”

  就这样,他把孙子送给儿媳妇的礼物据为己有,摆在御案上,日日欣赏。

  而在家宴上,嘉靖赏赐裕王妃锦缎十匹,金银器物数件。朱翊钧已经三岁,仍在夸奖她诞下皇子有功。

  而另一边,景王甚至没有带儿子进宫,只说孩子染了风寒,留在王府静养。

  嘉靖也不在意,挥了挥手,甚至没有多问一句。

  那孩子他只见过一次,因为早产,看起来并不健康。后来景王还曾上疏请父皇给皇孙赐名,嘉靖也没搭理他。

  今年没有鳌山灯,也没有烟火表演。朱翊钧有一点失望,但很快这一点失望就被他抛到了脑后。

  晚宴过后,嘉靖命人腾出一间偏殿,烧了炭炉,备了些茶点和水果,让他们一家三口小聚。

  王妃抱着儿子,上上下下摸了个遍。半年不见,儿子又长高了,不但长得白净漂亮,性格也活泼好动,不难看出,被照顾得非常好。她作为母亲,自然十分欣慰。

  王妃捧着儿子的小脸:“钧儿三岁了,是大孩子了。”

  娘亲夸他是大孩子,朱翊钧听了很高兴:“皇爷爷给我选了老师,教我读书。”

  裕王的老师高拱,现在是国子监祭酒,张居正是国子监司业。高拱是他的直属领导,他的工作有什么变动,高拱很快就知道了。

  高拱知道了,裕王自然也会知道。

  他十四岁出宫建府,嘉靖指派讲官教授经史子集。

  现在他的儿子才四岁,就要开始读书了。老师还是张居正这种出了名的神童。

  高兴之余,裕王又不免有些担忧。儿子太小了,连字还不会写,他能听懂那些枯燥的四书五经吗?如果学不好,会不会让嘉靖失望?

  他也向高拱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高拱宽慰他,皇孙天资聪颖,颇受皇上恩宠,不必担忧。并且委婉的表示,裕王不必操心皇孙的学习问题,先把自己的书读好。

  孩子是在嘉靖身边长大的,是什么情况,他比裕王这个亲爹更清楚。这时候提出要给皇孙选老师,教他读书,自然有他的用意。

  裕王摸摸儿子的头:“张先生博学多闻、满腹经纶,钧儿务必虚心学习,切勿调皮。”

  后面的话朱翊钧都没听进去,只听到了前面三个字,大眼睛忽然就亮了起来:“张先生?哪个张先生。”

  裕王觉得就算告诉他是哪个张先生,他也不认识,笑道:“就是你未来的老师。”

  他是小瞧他儿子了,这两年,朱翊钧见过的朝中大臣,可比他这个深居王府的裕王多得多。

  年后不久,选定的吉日就到了,嘉靖带着朱翊钧搬进了万寿宫。

  这里比起玉熙宫来,那可大多了。正殿从外面看起来就十分的宏伟壮观,里面更是宽阔明亮。站在大殿中间,说话都能听见回声。

  御座后面是一面屏风,将空间分为前后两个区域。屏风上有字,看起来是一篇文章。

  嘉靖问朱翊钧:“知道上面写的什么吗?”

  朱翊钧不识字,茫然的摇头:“不知道。”

  嘉靖笑道:“皇爷爷教你背过的。”

  这下小家伙知道了:“是《道德经》。”

  嘉靖给他起了个头:“天下皆谓我道大,大而不肖。”

  朱翊钧便接着往下背送:“天下皆谓我道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在他们身后,站着一群前来恭贺皇上乔迁之喜的大臣。从内阁大臣到六部九卿官员,都躬身颔首,安静的站在殿内,听一个稚童背书。

  朱翊钧已经三岁了,虽然仍是奶声奶气,但说话吐字比以前清晰许多。这么长的一段话,一口气背下来,竟也能听出些抑扬顿挫。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以慈垣之。”

  在场许多不长在御前走动的官员,这也是第一次听朱翊钧背诵。听完之后,总算明白了,嘉靖不喜欢儿子,笃信什么“二龙不得相见”,却唯独对这个皇孙隆宠至极。

  今时今日,有资格站在这里,至少也是进士出身,甚至大多数都是庶吉士。年少之时,都能称一声远近闻名的神童。

  但和眼前这位小皇孙比起来,似乎也还差点意思。一个三岁的孩子,虽然不识字,但《道德经》随便哪一篇,只要给他起个头,他就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

  朱翊钧背完,嘉靖也甚为满意:“背得好!”

  他转过身来,看向群臣:“你们,都听清楚了吗?”

  “……”

  诸位大臣心下一惊:好家伙,原来“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是皇上对自己的约束和警醒,是在约束和警醒他们。

  大臣们还没说话,旁边朱翊钧先开口了:“记住了。”

  嘉靖面色一沉,还未开口,大臣们齐刷刷跪了一地:“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朱翊钧站在皇爷爷身旁,仍旧一脸懵懂。他既不懂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为什么皇爷爷要让大臣们记住这段话。

  反正他是记住了,记得非常牢固,在今后的许多岁月里,时常会回想起今日这一幕。

  在万寿宫的后殿,是嘉靖留给朱翊钧生活和学习的地方。

  面阔五间的宫殿,有明间,左右次间和梢间,宽敞舒适、通透明亮。左边作为寝殿,是朱翊钧平时生活休息的地方,右边布置成书房,留给他读书学习。

  正殿外是一处独立的院落,开有宫门方便进出。左右两边是侧殿,留给太监们居住。

  过完年之后,朝政一切如常。朱翊钧读书的事宜也提上日程。老师人选年前就已经定下来了——国子监司业张居正。

  在任命他成为朱翊钧老师的时候,嘉靖还给他升了个官——右春坊右渝德。看起来只是从之前的正六品,升到了从五品,半级而已。

  但就这不起眼的半级,也引起了朝中不小的轰动。

  那就不得不说到右春坊右渝德这个官职。

  右春坊是一个隶属于詹事府的机构,职掌东宫讲读笺奏,右渝德主要负责协助右春坊大学士处理太子上奏请、下启笺及讲读之事。

  所以这是一个辅佐太子的官职!

  自从太子朱载壡薨逝之后,嘉靖就非常反感立储之事,胆敢上奏催他立太子者,通通打死。

  嘉靖不立储有他自己的原因。他曾经对皇太子寄予厚望,让太子代替自己祭祀太庙,亲自出席皇太子加冠礼,让三朝元老崔元持节掌冠,内阁首辅严嵩赞冠。礼部尚书徐阶宣敕戒。

  在加冠礼的第二天,还让文武百官在奉天门外对太子行五拜三叩之礼。

  然而,就在两日之后,太子毫无预兆忽然薨逝。

  连太医也说不清楚,太子究竟得了什么病,前两日还风风光光举行加冠礼,两日之后就一命呜呼。

  但从当时激烈的政治斗争就不难窥探一些其中端倪。

  就在太子薨逝的四个月前,他的老师,也就是时任内阁首辅夏言,以谋逆罪,在西市斩首。

  严嵩成为了内阁首辅,而太子却并非他的学生。

  嘉靖这些年,不是遭遇火灾,就是被宫女刺杀,三番两次命悬一线。

  后来又沉迷道玄之术,金丹当饭吃,说不得哪日真的“飞升”,那太子就是他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严嵩搞死了他的老师,太子如若登基,可以预见他的下场。

  当然,这些不过是毫无根据的猜测而已。严氏父子权势滔天,没有人敢堂而皇之拿出来议论。

  嘉靖不再立储,也明确表示,皇孙读书,不是黄太子出阁。

  现在又给皇孙的老师升了个和太子有关的官职,用意不言而喻。

  既要,又要,还要的确是他一贯的行事风格。

  无论百官如何议论,嘉靖如何用心良苦,张居正内心如何挣扎,总之,小皇孙开蒙读书的事宜已经敲定,就等吉日一到,正式上课。

  不过,皇上念及皇孙年幼,只让他上午半天读书,下午自由活动,晚上温习学过的功课便可,一月还给他四天休息时间。

  这对于张居正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学生休息,他也可以得到休息。

  很快,到了朱翊钧第一天上课的日子。

  早早的冯保就叫他起来,一边替他更衣洗漱,一边给他嘱咐课堂秩序。

  虽然这是一对一名师授课,但毕竟是学习,在孔圣人面前,学习就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况且,皇上随时可能过来,基本的课堂礼仪和纪律还是要讲的。

  冯保告诉他:“殿下,上课的时候,一定不能随意走动,师傅讲授经文,不能打断,也不要讲与客堂无关的事情。”

  “如果师傅讲得太深奥,殿下听不懂,咱们就坚持一下,你只需要上半天课,很快就结束了。”

  “至于听不懂的内容,下来之后,我和万化会再向殿下讲解。”

  “记住了吗?”

  朱翊钧回答得很痛快:“记住了。”

  他一向是个听得进道理的孩子,他说记住了,冯保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用完早膳,收拾妥当,冯保就把他带去书房,抱他坐在书案后面:“殿下在这里稍等片刻,师傅马上就来。”

  “好。”朱翊钧点点头,心中充满期待。

  尽管答应了徐阶,接下这份为皇孙讲学的差事,皇上的圣旨也已经下来了,官也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