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知青去种地 第12章

作者:雁起卿 标签: 种田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振华看着文文静静的,说话不急不缓,条理却很清楚,一看就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看到姜棉递过来的奶糖开始并没有接,后来经姜棉再三解释才收下。

  振民看着有点活泼,但姐姐说话的时候,就静静的坐着,也没插嘴。问到他的时候,才乖巧又迅速地回答。

  一大两小正聊天呢,李国强带着一个提着药箱的中年人匆匆进了院子。

  “付医生来了。”两个小的显然也是认识那位中年男人的,飞快地跑过去。

  提药箱的中年男人就是大家口中的付医生了。

  李国强对姜棉点点头,带着医生直接进了五奶奶所在的房间。那医生只匆匆看了一眼姜棉,然后跟着李国强进了屋。

  两个小的很懂事,知道医生是来给奶奶做检查的,并没有跟着进去打扰,只是时不时的向房门的方向探头探脑。

  姜棉自觉自己一个外人,自然也在外面陪着两个小的。

  过了没一会,李国强和医生就出来了。

  “现在看着没什么大问题,不过失了血,尽量吃点补血的、有营养的东西。”出了房间,在房檐下站定,医生才开口说话,“今天晚上还是要留意一下会不会出现发烧和或呕吐的现象。明天要记得过去卫生所换药。”

  现在的医疗条件还真的是差,伤人的那个砖头也不知道是哪个犄角旮旯里扒拉出来的,带了多少细菌?看医生的意思,不用问,肯定是连针破伤风都没得打。

  姜棉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吐槽。冷不丁旁边的那个小豆丁推了她一下,害她差点没站稳。

  “棉棉姐,付医生跟你说话呢。”

  “哦……不好意思,我刚才在想事。”姜棉愣了一下,很快反应了过来,看向那医生歉意的笑了笑。

  “听说是你出的药?伤口也是你处理的?”医生的语气很温和,穿着和气质一看就不像是村里人。

  “是我。有什么不对吗?”姜棉在上一世经常一个人到处跑,后来回老家照顾父亲,基本的医疗常识和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急救方法还是掌握得不错的。否则刚才她也不会出手。不过她毕竟不是正经的医生,这正经的医生如果要找毛病,她也没什么接受不了的。

  “没有。就是觉得你的药不错,伤口处理的也不错。”医生微微一笑。

  “付医生过奖了。我这不过是之前见过。我前两天刚好也伤了头,还去过医院一趟。”姜棉指了指还贴在额头上的纱布,一副都是刚刚接触过才会的样子。

  医生也没有其他的意思,点了点头就告辞了。李国强跟着送了出去。

  医生一走,姜棉才想起来她过来的目的。

  “振华,振民,是这样的,我有个事儿想请你们帮忙。你们看我刚来,家里什么也没有,我想先捡点柴火,等你们大哥回来了,有空的时候,能让振民带我去平常你们捡柴火的地方吗?”

  姜棉综合到这里之后听到的各种零碎的信息,大概知道村里人有一个固定的打柴的地方,听说是一大片的树林带,不过姜棉不知道地方,便想着找人带带路。像振民这样的半大孩子就最合适了。

  振兴作为老大,而且年纪也大一点,算得上大半个劳力了,平常假日之时也会在生产队上工。振华是个女孩子,可以在家里帮忙做点家务,像现在,就可以留在家里照顾奶奶。只有振民年纪最小,一放学就只有玩了。

  “振民,你带棉棉姐去吧。我在家里看着奶奶就行。大哥应该也很快就回来了。”振华别看着只有十岁左右,处起事来活脱脱一个小大人。

  “姜知青想去哪里?”正说话间,李国强送付医生出去回来了,他的后面还跟着一位20来岁的女子。女子腹部隆起,看着应该是有四五个月的身孕了。

  “秋燕姐,你怎么来了?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振华看到女子,很开心的打招呼,赶紧去搬凳子。

  “我刚回村,准备住一阵子。听说五奶奶受伤了,就过来看看。”女子把手里拿着的一牛皮纸包递给了振华。

  “姜知青,这是我女儿秋燕。”李国强对姜棉的印象还可以,主动给她介绍来者的身份,“你刚才说想去哪里?”

  姜棉点点头,打了招呼,便把自己想去捡柴火的事儿说了。

  “我差点忘记了,你们刚来没有柴火。振民你带姜知青去,你秋燕姐晚饭之前会留在家里陪你奶奶。”对于这种眼里有活的,会主动丰衣足食的知青,李国强对她的印象还是蛮好的。毕竟很多人初来乍到,一般都是等着别人给他安排。

  “姜知青,你们刚来,队里先给你们补贴一些粮食,可以在天黑前去大队部领,就刚才找床那个房间的隔壁。我们队里之前烧了一批土陶,你们如果缺少锅碗瓢盆的,也可以去看看。明天再给你们新来的放一天假,如果有什么东西要置办的,明天全部弄好了。后天要全部上工。”

  新来的知青,第一年的粮食,生产队要帮着解决的,直到秋收以后,待遇就跟当地农民一样了,靠自己的本事生存。这些丁浩也知道,应该也都跟他们讲过了。不过这姜知青,刚开始看着像是个拖后腿的,但现在再看,应该也未必。多费点口舌提一下也没什么。

  干活也要趁早。交代完之后,李国强就把人赶出去了。

  ◎最新评论:

  -完-

第14章 打柴

  [    振民虽然是个半大孩子,别的活干不了,打柴倒是经常干的。

  ]

  振民虽然是个半大孩子,别的活干不了,打柴倒是经常干的。

  他领着姜棉出了村子后,直奔后山,一副熟门熟路的样子。

  走了十来分钟,姜棉被领到了一片林子面前。

  “就在这里了。这里面干的树枝都可以捡。这些,还有这些也都可以砍。”

  小孩子指着一片山蕨和一些看着就是野生的杂树说。

  “但这种活的树是不能砍的。”又指了指那些长的青青翠翠的直溜溜的树木说。

  “不过我们村这林子比较大,不用砍活树。你可别砍这些,还有这些,会罚钱的。”振民很是认真地叮嘱道。

  “我向你保证,绝对不砍。”姜棉也很认真地保证道。

  现在农作物的肥力有一部分是靠草木灰,但硬木柴火大,燃烧完全后,烧出的灰几乎是白色的,量还很少。当地人只有炖煮东西才喜欢烧木柴,平常做饭都喜欢烧稻草之类的农作物的杆。这样得到的草木灰比较多。而且打柴还花功夫,所以村子里打大柴的人不算多。

  姜棉跟着振民在林子里面转了转,很快就找到了一片枯枝比较多的地方,拿起砍刀“嚯嚯”就开始干活。

  很快,大大小小的树枝就砍了一大堆,姜棉还扯了不少干蕨草用作引火。

  看着差不多了,姜棉削了一根手腕般粗细的长棍当扁担,同时给小孩也削了一根。小孩看着活泼,但干起活来也毫不含糊。就近扯了几条藤蔓作绳子,把柴一捆,一大一小各担着一担柴就准备出林子。

  两人走了没几步路,就听到前面有木材折断的“咔嚓咔嚓”声。

  “棉棉姐,那里有人。”小孩子耳朵尖,眼睛也利。

  “嗯,过去看看。”姜棉向前探了探头,透过树木枝叶,看到了两张熟悉的脸。

  “姜同志,你什么时候来的?你好厉害,弄了那么多。”王长军一见到姜棉,马上笑开了一张脸。

  “我有砍刀呢。你们没带工具就来了?”姜棉看到无论是唐建设还是王长军,皆是手无寸铁,捡的都是不是很大的枯枝,整理过程都是徒手掰的。

  “我们也没想那么多,只是想过看看地方,顺手捡一点是一点。”唐建设把手里的树枝掰的啪啪响,动作不算十分熟练,但胜在手劲大。

  “砍刀给你用吧,我向五奶奶借的。这是振民,五奶奶的孙子。”姜棉放下了担子,同时招呼振民也放下来,拔出插在柴把上的砍刀,递给了唐建设。

  唐建设接过了砍刀,从口袋里掏出了几个糖果,塞给了振民。

  “我们明天还不用上工,现在要什么没什么,我准备明天去公社的供销社看看,你们要一起吗?”姜棉刚才收拾的时候,顺便列了一张购物清单,一长串的,不知道公社的这小地方能不能买齐她想要的东西。

  “要去的,否则我们无法开火。”唐建设和王长军比姜棉更早一点确定了住处,不过他们住的地方比不上姜棉的宽敞和齐整,又是很久没人住的地方,收拾起来颇费了一份功夫。

  “对了,你们住的地方怎么样?做饭方便不?”姜棉也一直记挂着这两个老乡的安身之处。

  “住的地方总体来说比我们预料的好,房子虽然有点旧,但房间大,院子也挺宽敞的,听老知青们说,不久前翻修过,屋顶不漏水。收拾收拾,住人没问题。那座房子听说是村里一个孤寡老人的,老人去世了,就归了村里。那里一共有三间正房,在我们之前已经有两位知青已经住了进去。他们住了东面一间。我们两个住西边那间。房间边上有个土灶,我们跟他们也不熟,就各自开伙吧。”到了这里,他们几个就算是同乡了,虽然认识没几天,但相处得挺愉快。唐建设也没什么不好说的,交代得清清楚楚,同时不忘关心姜棉:“你呢?住的是这小孩子家?”

  “嗯。他们家房子挺好的,在村边,红砖大瓦房,又气派又敞亮,我用的厨房和餐厅都是独立的。”

  姜棉一想到自己居然梦想成真,心情都不由得好起来。她这绝对不是炫耀。

  “这么好的房子,付出的代价不小吧?”唐建设不是单纯的人,自然明白其中的弯绕绕。

  “还好,比起房子的真实价值,这点付出很小了。不过这事不必外传。”虽然这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但姜棉觉得还是小心一点好,别人要猜就让他们猜,但没必要明明白白地四处宣讲。

  “明白。”唐建设一副了然的样子。

  他明白,王长军自然也就明白了。

  人手增加,又有工具,很快,唐建设和王长军也各有了一副大大的担子。

  一行人开始打道回府。

  首先经过的是姜棉的住处。

  “这里就是五奶奶的家。西边的三间屋以后就是我地盘了。”姜棉指着西边的方向介绍道:“要进来参观参观吗?”

  两人正有此意,最起码得认一下门。

  “房子真不错,别说在村里,就算放在整个公社,这应该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了。”

  “姜同志,你运气不错啊。”

  唐建设和王长军进了院子,站在西间的门口看了一会就走了。他们还有事忙。

  走之前王长军还把自己挑的那一担柴给了姜棉。

  姜棉不想要,毕竟她住的地方离捡柴的林子比唐建设他们要近多了。

  “收着呗,一担柴而已,我们两个大男人一会就捡到了。而且今天不是有你的砍刀,我们也没办法捡那么多。”

  “行,那你们今天晚上过来我这里吃饭吧。算是帮我暖屋了。”

  姜棉也不推辞,想着两人应该是没有锅可以做饭,而且她一个人也不太好做饭,便发出了邀请。

  “这个好。我们正想着晚上的饭怎么解决呢。还是姜棉你有远见,连锅都背来了。”

  王长军帮姜棉提过行李,当时还好奇地用手敲了敲,早就猜测那个鼓鼓的弧形的包袱里装的就是锅。

  不过下乡连锅都背来的除了她,应该没别人了。

  “能带来的东西我都尽量带来了。反正留在城里也是闲放着,说不定时间一久长就放坏了。”

  对于自己孤家寡人的背景,姜棉并不怕别人知道,而且这两个也算是朋友了,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但人家没问,她也不会明说。

  两位听众只是对视了一下,并没有问到底的意思,然后就转换了话题。约好了一会一起去队部挑土陶,唐建设和王长军就挑着另一担柴回去了。

  姜棉收拾了一番,就过去东间,本来她只是想问一下路的,振华直接让振民把她领到了队里的仓库面前。

  姜棉刚到,唐建设和王长军也到了。

  管着仓库的钥匙归队里的是一位姓文的30多岁的白脸汉子,是这个村子里面另一个比较小的宗族的人。人挺和善的,知道了姜棉几人的来意后,交代了几句,笑眯眯的把门打开了。

  “你们看,这些都还不错。”王长军是第一个走进去的,这个摸摸,那个看看,禁不住地称赞。

  “嗯,是不错。”姜棉原来只是想挑几个砂锅的,不过眼前的东西倒是给了她一些惊喜。

  灰扑扑的一列列大小不一的器皿虽然谈不上精致,但粗旷质朴中带有一股说不出的韵味,但比她想象的要好很多。

  姜棉心下一高兴,禁不住就多挑了好几样。除了三个砂锅,还有一些碗碗钵钵,再加几个坛子。

  唐建设和王长军那边也拿了不少。

  “姜同志,你不是有锅吗?怎么还拿那么多锅?”王长军看见姜棉拿了那么多个锅,不禁有点惊讶。

  “这两个小一点的留着炖东西吃,耐熬又全味,天凉的时候还不容易冷,两个不多。这个大的就放在灶台大锅后面的灶孔,平常借热烧点水,用起来也方便。”

  上一世的姜棉,小时候家里打的也是这种土灶。一个灶台,三个灶孔,跟这里的结构是一模一样的,只是他们家那用的是金属锅。

上一篇:塔罗狩猎阵

下一篇:返回列表

9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