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第179章

作者:御井烹香 标签: 布衣生活 励志人生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这种做法,在如今这种世道下是很落伍的,从前能做伙计,对于很多无地的农户,城里的贫民来说,已经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但现在,这些人读书识字了之后,更倾向于直接为买活军干活,年轻男人有得是一把子力气,哪怕是去建筑工地干上几个月呢,辞了工暂时休息一段时间,在被街道注意上之前,尽可以找点乐子,哪怕是去周围的山林里走走,那也是赶了游历的时髦不是?

  如果还像以前那样招人,恐怕找来的伙计就各有各的毛病了,因此,东家们不得不逐渐适应从完全的陌生人,甚至是从外地人那里招聘伙计的做法,买活军的这种查档政策,还有发达的邮政系统,就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信心,虽然他们未必都会去查,但,知道自己可以去查,心理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写信查档,也成为了邮局承接的一项业务,这项业务是收费的,五十块钱一次,包回信的邮资,不算是太贵,对于东家们来说,负担不大,对于邮局来说这完全是纯赚的,这业务集中在一起时,办起来非常方便,每天拿着信里的文书去档案局和银行就行了,档案局对于这种查档也收费,五文钱一次,都在五十元的费用里。

  从档案局的职员来说,他们认为这样的服务,档案局的收费是少了的,感觉至少要分走十五元,甚至是二十元,才能让他们心里好受一些。乃至于别的来查询档案的百姓——一般都是在谈婚书以前来查的,这项服务受到百姓极大的欢迎,逐渐成为一种必备的程序——一次也要收个五元十元的,才能止住他们有事没事,闲着就来查查档案的坏习惯。

  “档案是真不好找!”

  也不是没有理由,办事员把黄谨和佘四明让入档案库里,对他们诉苦道,“请您二位看看——”他大概是北方人,官话中的腔调还是很明显。“就说咱们衢县,全县的档案都存在这里,一个人一个本子,光是封面、封底,都是不小的开销。”

  确实如此,衢县现在的总人口,大概在十万人左右,如果各地分档的政策落地,那么每年要建档的人数可能还会更多,十万个硬皮活页本是什么概念?佘四明是带了尺子来的,他量了一下,大概书架的长度是多长,本子的厚度是厚度,答案大概就出来了,一层书架大概能放下50个活页本,实际上来说可能要少一点,因为本子还需要一些保护措施,不然可能会生蠹虫,而且若是老鼠啃了,该怎么办呢?

  一层50,一个架子有十层,最上层的都是需要很高的梯子去够了,那么,一个书架可以储存五百份档案,十万档案就需要200个书架,这是在衢县的人口没有太大的变动下,档案库必须占据的最低书架数目,实际办事过程中,人员的流动是频繁的,档案的建立和查阅都是经常的,实际上,衢县档案库的书架数目是250个,差不多将将是够用,最好还要有几十个的空缺。

  “不可能每个书架都塞满,我们是按邮编来做归档的。”

  接待他们的衢县办事员姓祝,祝办事员认为这份工作实在是非常繁重,半点没有从前想象中衙门吏目的风光。他叹口气说,“每个邮编下再按姓氏拼音的顺序来分户口,所以真的,哪天衙门最好颁布一个规定,别改名了,尤其是户主,改名后可能档案的去处就完全说不清了,政审分归零不可怕,可怕的是要来开政审分证明的时候,你档案没了,那就完了,没有一年半载这事儿别想办结,这期间所有百姓的待遇都是享受不上的。”

  的确,每个书架之前都有邮编、邮编对应的街道区码汉字,下面是拼音字母:Z-(ZA1-张),祝办事员解释,“这里是所有首字母为Z的人,接下来看名字的第二个字,比如一个户主叫张阿发,那么就在这里,如果他姓钟,那就来这里。”

  张姓绝对是一个大姓,至少在衢县这里,而且看得出来,喜欢叫张阿某、张爱某的人也很多,光是ZA-张就有两个书架,第三个架子才开始标注为‘杂’,祝办事员说,“这里就是钟阿明该来的地方了。姓氏不能单独占据一个书架的就标注为杂,这能节省很多时间。”

  走进来一看,书架里是一格格竹编的栅栏,栅栏上也有签子标注着姓氏,钟、赵等等,不一而足,姓氏多的,可以占据一层,就在一层里找,小姓标注在单独的栅栏上,栅栏里才是活页本,活页本的书背上粘了书签,注明了户主的名字,祝办事员取下一本,给黄谨等人翻看,“这是烂柯山区村子里的住户,那些村子里,张姓是大姓,光看数目就知道了,本子多也是因为如今大族都在分家,我们常常说,要知道地方宗族势力,来档案库一看就知道了,哪个姓多,哪家分家做得好,就看着本子的厚度。”

  张家的分家力度确实是比较强的,大多数本子都不是很厚,佘四明点算了一下,多是五六份档案在一户里。这在乡下绝对是分家了——老父母、儿子、媳妇,一双儿女,这就六份档案了,余下的儿子女儿估计都是分出去自己过活。哪怕还住在一起,也不算是一户了。

  大部分档案上面,除了基本的身份信息之外,都没有太多的东西,政审分也一般都是1分、2分,被查阅记录几乎为零——查一次就要在档案下方做一次标记,大多数人就一两次查阅记录,目的多是变更婚姻情况,这个是在衙门登记婚书的时候,档案局这里必须要进行的更改。

  “本来婚书也是都放在一起的,但是后来发现这样不行,放不下,所以用一个归档系统开了另一个新库。一会我们再去那里看看。”

  黄谨兴味盎然,“这么说,只看婚书的数量,便可以统计此刻百姓们的婚配情况了!”

  “是啊,在库里那都是一眼的事,大概的情况便很清楚了。哪个姓好讨老婆等等,我们都很怕婚书库将来会比人口档案更多,因为一个人只有一份档案,但是可以结好多次婚。”祝办事员想到前景,肩膀更加垮塌下来了。

  “就算离婚了,婚书也不销毁吗?”

  “这怎么好随意销毁的!”

  虽然对这一行似乎也不是没有怨言,但一旦问到了自己的专业领域,祝办事员还是很本能地辩驳,“婚书留档,本就是为了预防纠纷啊,难道离婚了就没有纠纷了?离婚了纠纷更多!”

  “财产分配不彻底,双方都不满意,要打官司重新按婚书来的再分一次,又或者,最简单的例子,甲乙成婚,婚书约定第一个孩子跟甲姓,但在实际登记中,登记成了和乙姓,却没有来做婚书变更,好,离婚后第三年,甲突然要求要把孩子改姓,乙不同意,甲乙到衙门里去要求调解,甲拿出一份泡水的婚书,乙说自己的婚书丢了,甲的婚书是假的,没有衙门留档的婚书,怎么办?”

  黄谨和佘四明哑口无言,于是祝办事员便仿佛取得了很小的胜利,洋洋得意地说,“所以说,婚书是销毁不得的,至少十几年内都销毁不得——”

  他突然又露出愁容来,“但是,销毁不得,结婚的人又只会越来越多,五年十年以后——”

  大概是想象着到时候,婚书库将会变得多么庞大,其中的资料又有多么的繁杂,多么难以寻找、归档,祝办事员打了个寒噤,表现出和此时的百姓们有些格格不入的情绪:对未来工作的悲观和恐惧。而任谁在参观过档案库后,都会和他有相同的感觉,现在还算是乱世,各地的人口都比从前要少,将来人总是要越来越多的,难道档案库的占地和工作人员都要一直这样跟着无限地扩张下去吗?

  佘四明对黄谨说道,“黄大哥,这个攻关小组的确再不能拖了,而且我觉得,除了拿出一套新公式之外,还应该设计一种全新的归档和查档办法——最好是机器,数据大到这个程度,不能再依靠人力了,我想,现在的查档效率一定不高。”

  祝办事员便立刻显得很感激,嚷嚷着说,“哪里是不高呢?其实怕的不是找的多,怕的是找不到——这个框里找不到,就要去那个框里找,甚至于这个架子上都要找,所以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查档不要急,归档要细心,归档归错了,只是当时那一闪念,一粗心,查档时候要花的时间是百倍、千倍!查档和归档必须是一个人做,我们这里都是包干的,他休息那天,他的档案谁都不碰,就怕归档归错了,到时候找疯了也找不到,同事之间吵架。”

  按照道理来说,分工是越细越有效率,但祝办事员的话也的确是合乎人性的。佘四明和黄谨都不由得点起头来,佘四明在本子上刷刷地记着自己的想法,“归档出错的情况多吗。”

  这是档案局最怕的情况,但遗憾的是,归档错误的情况是很多的,因为档案库不是说把档案装进去之后就完全封存的,要打扫、要清点,要搬迁,挪动它的情况也很多。这里面的讲究真是一两天都说不完,总之,有挪动就一定有错误出现,档案失踪对百姓来说是一件很麻烦的大事,但档案局几乎每天都要处理这种情况。这份工作不但琐碎,而且很烦人,没有一定的定力是很难经得住这种消耗的。

  “三百六十行,真是行行出状元,原本也没想到,原来全民建档,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会引发这样多的问题。”

  从档案局出来,黄谨也不由得有感而发,对佘四明说道,“不过,仔细想想,原本的衙门,哪怕对人口档案完全没有管理,土地簿册等等,也是时常有所疏漏。只是衙门并不在意而已,精细化统治,带来的收益虽高,但成本却也一样是大的惊人。小佘,你看,此事可能有什么讨巧的办法?”

  佘四明好像完全没听到黄谨的话,连走路的步伐都是有些机械,显然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思绪里,黄谨见了,也不由得无奈一笑——他和小佘可说是患难之交,以黄谨前锦衣卫的身份来说,在官场上交际处处都要拿捏小心,反倒是和小佘这样的技术专家可以放心结交,半开玩笑拜了个把子,平时在云县也是时常往来。

  他是眼见着小佘从机灵的船夫逐渐一步步呆气生长的,在他看来,佘四明的呆,其实不是人际上反而变傻了,只是他从前做的事情,对小佘来说是很简单的,多余的心力挥洒出来,就成了机灵。而如今,佘四明要学习的知识和解决的问题,已经完全占据了他的心力,心思不够用了,对外界的刺激也就反应迟钝,便成了呆。

  但,谁又能责怪他呢?小佘要解决的,就是其他人都不好解决的问题,譬如此刻,多少人根本想不到办法的档案问题,便只能让小佘来处理——黄谨知道自己是有才干的,但档案局里的人也不都是傻子,人家每天和档案打交道,殚精竭虑改进过的制度,要他拍脑袋来调整,那是说笑话。档案局解决不了的问题,黄谨也解决不了,他甚至想不出现在的这套制度,还有什么人力可以更精进的点,有什么他们还能着力的地方——说是可以设计机器,但是,设计什么机器呢?黄谨实在是想不出有什么机器能聪明到这个地步!

  但是小佘可以,佘四明猛地停住脚步,差点撞到黄谨,黄谨赶紧把他扶住,免得他摔倒了,但他本人一无所觉,双唇犹自喃喃蠕动,过了一会,他回过神,一把抓住黄谨的胳膊。

  “我要请见六姐!”

  “这个问题,未必没有办法!”小佘双目炯炯,“我要见六姐!我要申请一台仙脑的使用权!”

  “仙脑?”

  “是啊,仙脑——黄大哥,你不会连仙脑都没有见过吧?”小佘真的越来越呆,说话也越来越气人了,“徐老师有一台仙脑,我见过几次,还不会用,但是,我觉得仙脑能解决这个问题——只要让我明白仙脑运行的道理——只是一张纸了,一张纸了——我要用仙脑,我要六姐给我上上课!”

  佘四明大力拍打黄谨,促使他为自己奔走起来,快点解决这问题,“快,黄大哥,快去找连部长,让她给军主衙门写信!”

  “噢噢!”黄谨走了几步才想起来问,“那你呢?”

  小佘挠了挠脑袋,又摸摸肚子。“我,我要回去吃饭了呀。”

  他露出了纯洁无暇的笑容,“好饿,没法思考,我姆妈应该烧好鸭头了,我回去啦,黄大哥——你要快点去找连部长,不然等你回宿舍,我可能就忍不住把鸭头都吃完啦!”

  ……黄谨看着佘四明潇洒的背影,半晌才深吸一口气,喃喃自语:“这活要是干好了,你也加政审分……不发火,这活你也加分……”

  “黄大哥?”佘四明走到门口,看他还站着不动,奇怪地又喊了一声。“这人怎么越来越傻了。”

  他挠挠头,很快就不再关心黄谨了,而是又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中,“读档,读档,一定有一个办法能让机器来读档,答案一定就写在仙脑里,很近了,很近了,马上就能想到了……”

第359章 地方小吃诞生记(下)

  仙脑这个东西, 对于买活军的高层来说,并不算是什么秘密,因为谢六姐并不会避讳对仙脑的使用, 她用仙脑就像是用仙手机, 仙录音笔等一切东西一样落落大方——落差感当然不是没有了, 书记员要累死累活地记会议记录,锻炼自己写字的速度, 但谢六姐其实可以通过赐予录音笔让工作变得简单。马脸小吴当然也会想,那我这么辛苦为的是什么呢?

  理由当然是有的,也在会议上多次说过,众人都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所有的仙器,凡是要用到电的那些,对于本方世界来说,都是超出了时代的东西, 谢六姐有能力保证身边的近人用上一些特殊的仙器,但是,如果这个东西无法仿造, 又让大家形成了使用习惯, 那么,当失去它之后, 统治也会因此受到动摇。

  对仙器的使用只能是锦上添花,作为一种奖赏, 或者是将其作为研究的对象, 力图进行仿制, 就像是手机, 谢六姐可以送给信王, 送给皇帝,给他们玩耍,但是她绝不会把手机引入到政务系统之中,成为所有人必须的一种配置。

  也是因此,黄谨等人虽然见到过仙脑,但还没有使用它的殊荣,与生俱来的好奇当然是有的,谢六姐在心情很好的时候也会给他们上一堂课,解释仙脑中的原理,但是,小佘这样的,自信自己可以明白仙脑运行原理的人,还是比较少的。

  这就是区别科学家和普通人的时候了,科学家对于仙脑,有一种强烈的好奇,总是想要去学习其中的道理,想要拆开仙脑看一看,而普通人如黄谨,甚至连敲打键盘都感到畏惧,只是看着谢双瑶在上头输入拼音,选择汉字,并且让电脑发出声音,放映电影——他当然看过很多次仙画了,但,看着谢六姐把仙画变到屏幕上,用计算器来进行复杂算式的运算等等等等……黄谨还是会头晕目眩,感到一阵本能的畏惧。

  仙脑能帮上小佘什么忙呢?黄谨依然是想象不出来的,他可以看得出,连部长也没有丝毫头绪,连翘迄今为止也没有自己上手操作过电脑,她很怕自己把电脑搞坏,而且,用电脑必须学会用键盘——总之,顾虑是很多的,他们这些和谢六姐关系深厚的高级吏目,也不愿有太多太非份的要求,免得给谢六姐带来压力。

  这些仙器该如何派上用场,六姐心里肯定有数,大家也都有自己的猜测:哪怕是比起来神奇程度要低得多的自行车——在木轮自行车可以量产之后,不知为什么,人们便逐渐地去掉了‘仙’字,只用自行车三个字来叫这种东西了,并不分仙界、本界——这话扯远了,总之,哪怕是自行车,在木轮自行车量产以后,原本的老自行车也被逐渐回收了。

  可想而知,日后一辆真正道地轻便的橡胶轮自行车,得卖到多少价钱。这就可以见到六姐对于仙器的定位:仙器,最开始的取出是为了仿制,仿制成功之后,原产品便会被当做最顶尖的奢侈品,在很小的圈子里置换到巨大的资源。只有真正的心腹和权贵,才能拥有那么一两件。

  除了那些消耗品以外,手表、血压计,这些都是几年内有希望能仿制出来的。手表的仿制,也得益于机床的发展,现在生产工具的精度提高了很多。至于血压计,这个东西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因为现在量血压毫无疑问还是一种特权,虽然量出了高血压也没有什么药可以用,但买活军内部凡是有些本事的人,都很热衷于千方百计地去搞一个量血压的机会来。

  血压计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不过是要用到橡胶,大概五年十年后,这东西总是能普及的。这种是属于确定可以仿制的东西,而仙脑是确定无法仿制,黄谨和连翘的科学知识,大概是买活军高层里中游偏下的水准,他们可以勉强地明白水银血压计的原理——和气温计、气压计差不多,都是对一种无形数据的转换,也需要用到水银。

  但是,谢六姐解释的仙脑原理,一整套0、1这样的东西,还有什么二进制,那就让人太难以明白了,根据黄谨的观察,甚至谢六姐本人对于这种学问也是不甚了然,只是照本宣科而已,连她都不懂,可见仙器的深奥。再说,即便大家懂了,又有什么意义?仙脑要求的可不仅仅是一种新的运算方式,也要求了极小极细致的零件,按现在天下的工艺水平,恐怕数十年内,连仙脑后盖上用的小螺丝都造不出来呢。

  连翘和黄谨对申请仙脑的兴趣都不算很大,也不觉得这能帮到小组什么。但是商量之后,还是决定满足小佘的要求,对技术专家的照顾,是攻关小组潜在的指导方针。哪怕佘四明只是借机想要弄一台仙脑来研究,这封信也得发出去——攻关小组现在的专家就三个人,后勤可还有两个呢,还不都是为了照顾走路有时都会撞墙的佘四明?

  两个后勤里,一个是特意从云县调来,照顾起居的中年阉人常太监,还有一个专门做饭的,就是佘四明的姆妈,佘姆妈现在每天用公款给小佘买鸭头吃,自己还因为做饭能得一份报酬——主意是黄谨出的,连翘也欣然同意。佘姆妈乐得赶着做了两大锅卤鸭头,上任不久就送给他们个人一大包,“这个下酒是最好的,可惜你们都是衙门里的人。我这几日每天在灶上卤点鸭货养卤水,香味传到街上,那些大老倌人都敲门争着买鸭头去下酒呢!”

  衢县最近的确掀起了一股吃鸭头的风气,也不止鸭头,兔头、鱼头、鸡头,这些以前没人要吃的东西,现在都成了人们争食的美味,有些甚至还卖得比正经肉还贵呢。不过,佘姆妈借了公家的柴灶卤鸭货,就算是为了养卤水,其实也还是不合规矩——就像是聘请她进组烧饭一样,都是轻微地违反了买活军的相关规定,有损公肥私和人情连带的嫌疑。如果被人举报,连翘可能是要负责任的。

  不过,有啥办法,谁叫佘四明是技术大牛呢……这也是攻关小组不成文的一种默契了——买活军这里,倒也不是完全没有特权,不过享受一些小特权的往往是技术专家而不是各色官僚,官僚们都是人人自危,越是有希望上进的,就越是谨慎,就怕一个不小心,政审分比不上同侪,然后晋升可就慢了一步——对于想卷的人来说,政审分的及格线当然不是60分,而是比竞争对手再多一分。

  技术专家和官僚相比那就不一样了,政审分多少,影响的只是福利,和晋升关系不大。而且他们所要求的特权也多是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比如佘四明,就爱吃姆妈做的饭,满足了他,小佘心情一好,思考效率一高,提前半个月解决问题,这里好处哪是几百文工钱能比的?

  黄谨对于连翘的考量也是很清楚的,他心中当然也会算这一笔账,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的感慨:黄谨刚入买活军的时候,觉得此地的百姓过的已经是神仙日子,不假外求了,他当时的心情是震撼而又不可置信的,见惯了敏朝那里,文恬武嬉,有志者曲高和寡的局面,怎能相信买活军这里,只是换了个主君,便人人都有一番不同风貌,俨然是再造了个‘君子之国’了?

  待到他誓死投效,尽弃从前所学,逐渐融入买活军的学识体系中之后,从大同社会的方方面面反照此刻,却又有本能的迷惑与怀疑,不知是否该真的相信大同社会为历史的必然,因那大同社会中所描述的景象,对黄谨来说,且不说科技,只在人性上,似乎便超出了他的想象。

  再到此刻,已经半信半疑地将大同社会接纳为自己的信仰以后,再看周围世事,有时又会有一种隐约的无奈了——即便是连部长,也会松松手,为技术专家通融一点,将他母亲聘来做饭,一来是小佘爱吃,二来,也是给刚造好房子的佘家多添一点收入,也算是自己这面对佘专家的一点示好和结交。就像是陆将军也一样注意和黄谨等人交际一样,这些小缺点,就如同是社会机器上的锈迹,即便是在买活军这样一个先进的社会中,也始终难以摆脱、消弭。

  这或许是生产力尚未达到这个水平,又或者是人性中难免的劣根性。这种阴暗面,和光明如影随形,黄谨一方面也难以免俗,投入这种阴暗之中,不住经营人脉,一方面却又因此有些感慨,这些逾矩的地方,一开始总是无伤大雅,也全都是好心,似乎并不能造成太大的损失,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吏治风气的伏笔,就在其中一点点地被埋下了。

  即便是连部长,都尚且不由得被捷径吸引,大同社会中所描述的完全无私的境界,究竟是否完全违背人性呢?到底可不可能?每当此时,黄谨都不由得生出一点怀疑来——固然,买活军的体制仍是其余政权完全无法比较的,黄谨不会因为一些失落就怀疑自己的选择。只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发自内心的相信,有朝一日,每个人都能拥有大同层次的觉悟。

  至少,黄谨就不能全然无私,他的确可以为大业献身,但有时,在某些时刻,投机取巧仍然是他的本能,尤其是投机取巧并不是为个人谋取利益时,似乎就更理直气壮了,不过,大多数时候,黄谨至少还是可以把这种取巧的私心压制住的,他也至少可以意识到,社会发展的速度,某一方面而言,也在于衙门该如何限制这种阴暗,完全消灭大概是不可能了,但可以通过种种政策制衡,将其压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说起来,最近连部长在衢县逗留,只是为了我们攻关小组,还是又有别的要务了?怎么这都七八天了,也没见您来视察视察工作。”

  连翘并不会每日都去小组宿舍探望,因此自然不知道佘姆妈用公家柴火私卤鸭货的事情,佘四明是个睁眼瞎,根本不注意这些,连洗漱都要人提点,于梅香心细,又是后宅、衙门里历练出来的,倒曾和黄谨谈起这事,“咱们的宿舍紧挨着县衙,这香气太招人了,一问之下,还当我们攻关小组日日大鱼大肉的,吃喝不完的卤味还往外卖。这样下去,影响不好。”

  影响不好是可大可小的事情,佘四明肯定不在乎这个,黄谨身份特殊也还好些,但连翘位高权重,多少双眼睛盯着,黄谨便婉转地说起佘姆妈的鸭货。“……已经在衢县有些小名气了,恰好衢县最近都在传说,小佘聪明,是为了爱吃鸭头的缘故,所以现在佘姆妈鸭头卖得非常好,我们宿舍外一到饭点就有人等着,去晚了咱们还吃不到呢。”

  连部长一听就知道,这是有点情况了,她眉毛先挑了一下,大概是为了表达对佘姆妈的无奈,又马上说,“也是我们都疏忽了,事前该说好的。”

  这件事于黄谨,好友的母亲,也算长辈,只能轻轻一点,佘姆妈没有领悟,就不好再说了。若是讲得再明白,或者直接做出要求,那就等于是给佘四明添麻烦了,违背了照顾他的初衷,这样要紧的关头可不好分心。连翘想了片刻,很快做出决断,道,“这样吧,不如在县里给她开一间食铺,专做卤货,这锅公家的卤水就让她带去,卤鸭头、兔头,鸡头,都可以卖,一个小小的摊子,本钱也不用太多,再一个灶头,平时到了饭点就做饭,我们小组都从她这里包饭,佘四明也还是可以点菜,这样一来,她赚到钱,佘四明有饭吃,两全其美,你说如何?”

  黄谨其实也是这样想的,不过连翘是分管领导,也没带对接秘书可以商量,他不好擅自做主,只好这样婉转暗示,闻言立刻一笑,欣然从命,心道,“以连部长的精明厉害,肯定不止记下佘姆妈这一笔——佘姆妈一个没见识的妇人,还以为这里还是乡下,薅点公家的好处没什么,这也很很正常,真正要负责的其实是……”

  正想着,连翘已道,“不过,这件事由你来说,是常平康失职了,他是怎么办事情的?你回去以后帮我带个话,让他立刻来见我——后勤上的事,后勤不管,还要专家来管,分了你的心,这就是他的工作没做好了!”

第360章 常平康受气

  “你明知道这是严重违规的事情——除非有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逼迫, 任何时候用公家的东西组织为自己牟利,不管金额多少,都可以直接开除, 或者严重警告,扣政审分。常平康, 你不会不知道吧, 你是后勤的组长, 佘姆妈的直管领导, 佘姆妈被开除,你也会被扣政审分的——”

  “我也会被扣分, 佘四明也会被扣分, 因为你没有做好你的工作,而我是选拔你的领导, 我也要负责。还有佘四明,什么都不知道, 还在那一门心思地弄他的课题呢, 帽子就扣下来了,纵容家属牟利, 你怕伤了情面, 几句话不说,最后你伤的是母子间的情分,你让佘姆妈以后还如何自处?”

  连部长声音不大,但语调却很严厉, 犹如狂风骤雨一般,责难向只有一点屁股尖尖搭着椅子的常平康宣泄过去, 常平康双腿都抖得和筛糠一般, 若不是买活军有严厉规定, 只怕早已要伏在地上叩头请罪了,满口只道,“请部长息怒,请部长息怒!是属下,属下……愚钝,属下想着,这卤水的确也是要养的,本不能熄了火,横竖那鸭头也是佘姆妈自己出钱买的,似乎并不算是占了公家的便宜……”

  这样说倒也是有道理,不过,连部长是半点都没被说服,只是冷冷地哼了一声,“你的那些龌龊心思,我还能不清楚吗?常平康,我告诉你,政治课本,你还得好好学学!你这个人,有能力而无觉悟,每走一步就都很危险!叫人怎么放心继续任用你?”

  “回去吧!好好做事!把佘姆妈好好送走,道理说清楚,别给我又闹出事情来!若是耽搁了佘四明用脑,我唯你是问!”

  “是,部长,属下一定再不出纰漏!”

  常平康满面惶恐,仿佛被连翘说得忐忑不安至极,拿手背不断擦拭着额前豆大的汗珠,弓着身,正要背对着连翘慢慢退出屋子,被连部长又瞪了一眼——买活军这里可不兴这个规矩!因此,他只好赶快转过身去,飞快地退出屋子,这才拿袖子狠狠地擦了擦脸,就着袖子的遮蔽撇了撇嘴,便垂下头,用自己习惯的小碎步,快速地走出了衙门的院子。

  在衙门内部,如常平康这样走路的吏目不多,倒是墙角的一些杂役,对常平康露出留意之色,阉人和阉人之间是很容易互相识别的,常平康对他们点了点头,自顾自地往门外走去,倒是不曾上去攀谈——阉人之间的交际,自有相应的促进会活动,常平康来到衢县时间不久,还没赶上,大可以到促进会上再好好结交。

  此时已经是日暮时分了,厨房里烟雾缭绕,佘姆妈正在做晚饭,常平康一到,立刻上去帮着拉风箱,“小梁子呢?”

  “上街买菜去了——黄大人想吃个草木灰炒猪肝,草木灰是有,猪肝让小梁子去看看,若有就买了,若是没有,留话预定,明日也能吃上。”

  草木灰炒猪肝,这是一味有些冷门的菜色,连常平康都没听说过,佘姆妈自然也只能琢磨着做,这就是在攻关小组做事的好处了,一般都有厨师能点菜,否则,黄谨要吃到这味菜,还要先交个厨师朋友,一般的饭馆,即使给钱也不愿做,就怕做出来不好吃,砸了招牌。

  常平康是男人,力气大,他拉了几下风箱,火力一旺,灶里的烟气就少了。佘姆妈不用一边看火一边做饭,手脚也更麻利起来,很快就做好了四菜一汤:他儿子最爱吃的鸭头兔头,还有鸭掌、鸭翅,鸭架子烧汤,一会儿先喝几碗再下米线,也是买活军这里经济的名小吃,今晚的荤菜就是这个了。

  另外三个菜:糖醋莲藕,银鱼干炒银豆芽,这叫二银菜,也十分鲜美,还有一碗韭黄炒蛋。各样都是一大海碗,哪怕是三五个大汉甩开腮帮子痛吃一通那都是够了的。佘姆妈的手艺的确是好。

  卤味有很大一锅,佘姆妈先往外盛鸭头、兔头、鸭掌鸭翅,随后,她用一个大笊篱在锅里捞了十几下,把锅里的残渣都捞起来,这叫‘净汤’,也是为了显示自己并没有占公家的便宜。再自然地将一大锅已经先洗好的鸭头、鸭掌倒进锅里。这就是她要卤着去卖的那一锅了,主要是利用厨房里这口喂了多少油多少肉的好卤水,这卤水煮出来的东西就没有不好吃的,哪怕是豆腐,卤老了也香喷喷的,佘四明一顿饭可以吃三四碗老豆腐。

  常平康呢,虽然没有说,但是他爱吃鸭掌,佘姆妈从公家的那碗卤味中夹了一个递给他,“常组长,你帮我尝尝味儿。”

  “佘姆妈做的肯定好吃。”常平康也没太谦让,笑着说,“如今都叫我们这宿舍出的鸭头是状元鸭头,好些新结交的朋友都想托人情来买呢!”

  佘姆妈高兴得满面涨红,不断搓手,“都是借了四明的势,不然,原也老做这个,只不见人夸。”

  或许的确是有佘四明引发的流行在推波助澜,但是,佘姆妈的手艺的确也好,尤其是对辣椒的运用很到位,不像是一些店铺,惜辣椒如金,一切食谱全都按老规矩来,只有在用到茱萸的时候,换用辣椒,也不像是有些店铺大放郝嬢嬢辣椒酱,懒得自己去炸辣椒油,认为费事、危险,也赚不到什么钱。

  佘姆妈的菜肴里,对辣椒的应用是很丰富的,现在民间有的辣椒酱,还是以油泡为主,还有人做辣椒鮓、辣椒粉的,佘姆妈则喜欢将辣椒剁碎了,加盐腌渍,这种鲜椒酱和油浸的辣椒酱相比,更加清爽开胃,加入到鸭头之中,把卤水里卤好的鸭头捞出来,再加鲜椒酱、稀释过的卤汁,一点芡水,大火熬到收汁,端出来的鸭头,一个个深褐色的,挂着红彤彤的辣椒粒,又有一层薄薄的芡汁,亮晶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