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第31章

作者:御井烹香 标签: 布衣生活 励志人生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接待他的买活军是男子,姓谢——但并不是谢六姐的亲戚,是被彬山流民收留了养大的孤儿,他不记得生身父母的名讳,便自己起了这个姓,名字也很异样,叫向上,这是如今少见的名字。谢向上介绍买活军手下这样改姓的人很多,因此他们这里姓谢的人是很多的。

  这样的孤儿自然对买活军忠心耿耿,和那陆大姐一样,几乎不可能背叛,被派来接待黄老大倒也合情合理,谢向上自己吃一大盘烤饼,此时大约还有七八个左右,就着豆浆,掌心大小的烤饼一口一个,咬在嘴里咯吱咯吱地响,痛快至极,听到黄大人的问话,这才抹抹嘴答道,“是的,我们买活军会养海带。”

  以黄大人所知,海带是只生在黄淮一带外海,因为海禁的关系,海带干倒成了真倭、高丽人专卖的俵物,他们叫做昆布的便是。这些年来由于北方的战乱,俵物也跟着涨价,即便前往泉州港的商路未受滋扰,也绝非平民百姓能随意食用的海物。他不禁又多问了一句,也生出一丝忧虑来,“难道这一带的海水如今冷得能养海带了?”

  这东西不是没有渔民试着养殖过,但一旦离开北面,到了南方的海水里便活不了,此事一般人还不知道,就连泉州港的宋老爷也从不曾细究这个,也是黄大人从锦衣卫发回的各地文书中偶然看到这般的奏报——其实他们锦衣卫并非只是刺探敌情,也有一大职责便是收集这些市井琐事,开阔京城大人们的见闻。

  谢向上应该是知道从前海带无法在南方存活的,他面上现出了由衷骄傲的笑意来,“我们六姐会的东西还多了呢,又何止这个?客人您就等着瞧好了吧——快请用,时间要来不及了。”

  买活军的人……十分看重守时!这是黄大人发现的第二点,满街里的人都是匆匆忙忙的,时不时便有人探头出来,拿着一个铁制的大碗,从中扩大自己的声音,报着时间,“六点半了,注意时间,要迟到了!”

  众人因此更加快了动作——不过饭总是要吃的,黄大人也忙卷起米粉送入口中,这卤粉是江西道那里的小食,在浙江道倒不吃这个口味,其中放了不少茱萸,也偏咸,并不太适合他的口味,而且黄大人是北方人,早上吃米粉总觉得有些虚无缥缈,并不太满足,慌忙吃了一碟粉,又喝了馄饨,心下是有些想吃烤饼的,只是谢向上食量很大,说话间竟已将十几个烤饼全都吃光了,黄大人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和他一道起身,往买活军的‘扫盲班’去。

  被安排来上扫盲班,多少算是意料之中,因为买活军俨然是很重视教育的,而且也并不忌讳往外散播他们内部的知识,而黄大人身份这样敏感,在他想来,陆大红回城之后,要先处理那些女童的事,再往上请示叙职,上头商议出了对付他的章程,最后再到上级接见,中间至少也要三五天时间,那还都算是快的了,倘若买活军人员众多,机构完备,中间的环节便会更多,那么哪怕等上十天半个月也很自然——倒不是说吏目就一定会互相推诿,但黄大人也是做官的,深知其中三昧,等是一定要等的。这期间他能去上课,而不是被幽禁,已是此地究竟还是叛军所在,一切规矩都松弛随意的缘故了。

  知道得多,就能沉得住气,这就是所谓的‘城府’,黄大人下定决心,在扫盲班上不论被教授了什么知识都绝不会惊异,他的同学有小佘,还有几个从外地来做工的汉子,买活军目前都是半日工半日课,这些汉子们口音很重,磕磕绊绊地靠‘拼音’来读官话,黄大人在课间试着和他们攀谈,才知道他们多数都是从省界虎山下来的,因为错过了春耕,而且那些抛荒的地今年也种不了什么收成,必须要‘熟’上一年的缘故,便打算今年都以做工为主,因此许县才有这么多的汉子,在农忙时分也做成了这么多事。

  总比他们真正是靠天兵天将来做事要好一些,黄大人多少有些放松,心底也不无诧异——做工,眼下看当然是好的,收入未必会比耕田低,但这些汉子不会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倘若做工当真有这么好,那么人人都来做工了。做工好不好,主要是看明年冬日到开春这段时间,粮价是如何,这些汉子都在城里住,没有自己的屋子,无法在秋后粮价最便宜的时候囤积米粮,那么他们今年积攒下来的钱财,能不能扛住冬日粮价的上涨,这就是今年能不能过得去的关键了。

  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粮店到了冬日涨价时,会涨到什么程度方才罢休呢?那就不是简单地上涨几成,甚至是翻倍了——哪里打得住呢!他们自有分寸,是要涨到把人逼得活不下去之前,才会停下,要涨到将今年勤俭留下的所有积蓄全都榨干,方才罢休,每年冬日,别说那些做工的人了,连自己有地的农户都有活不下去的,只能把种粮吃了,自卖自身在草市上求个活路,更遑论这些家无隔夜粮的小工了!

  在虎山的日子当然也是很苦的,这从他们的外表便能看出来,但无论如何,至少有些粮食吃,在那里也不用交税,这些人是吃了谢六姐的香灰吗?竟这样轻易地就下山来找工做,好容易种的田也不要了,任其荒在那里?

  “你们这里是有常平仓吗?”他听说了这些人的来历,便这样问谢向上。而谢向上也很会意——这样一个小跑腿的都如此机敏!他笑着说,“我们这里的粮铺买卖粮都是有指导价的,统购统销,常平仓也有,粮食保价保供,这是重要工作,任意涨跌、囤积居奇、投机倒把者——”

  他举手往下一劈,意思已很明白,黄大人不觉怔然——他倒不怀疑谢向上话的真假,只是想到买活军竟能做到这一步,不免诧异,又有些怅惘,因为官府无疑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个中的原因,实在千头万绪,一时也很难说明白。

  “这样粮铺不会囤积居奇吗?”他还是试探着问了一问。

  “自然会。”谢向上漫不经心地笑了,这笑里是带着杀气的,“但,难道我们不会查吗?”

  他又看了下手腕上那个能显示时间的仙器,黄大人心里和猫抓似的,买活军这里没有五轮沙漏,也没有日晷,所以他一直无法核对这时间究竟准不准。

  “差不多了,吃午饭去吧,吃完了咱们去衙门找人,一起动身去许丰驿。”谢向上说,一句话又让黄大人大吃一惊——买活军的决策居然这样快?“让你们看看我们买活军是怎么查案的!”

第69章 西红柿炒蛋

  午饭自然也是在街边吃的, 由谢向上做主,炒了两个菜来,一碟是西红柿炒鸡蛋, 盘子里红兮兮的汤水横流,瞧着煞是新鲜,鸡蛋给得很十足, 一团一团十分结实, 矗立在盘子中央,相当可观。黄大人不免又开了一番眼界, 不由问道,“这是什么物事?倒是从未在别处见过。”

  “这个从前也是有的,只是同类不同种而已,若是去过云南道, 或许便能见到又小又圆, 指头一般大的野果,味道极浓, 当地人叫做酸果的便是。”

  这谢向上看年纪,绝对未曾走出过买活军的地盘,但说到天下事头头是道,见识俨然要超过黄大人所认识的所有百姓, 甚至就连饱读诗书的大儒恐怕都未必比得上他,他指着盘子为黄大人介绍,“这种酸果在海外还有更大的品种, 在百多年前,西洋传教士一道带入了咱们敏朝——当时一道进来的还有向日葵, 能取籽炒制食用的便是。”

  说到这里, 黄大人恍然大悟了, “是了,这是番李子!也有叫番茄、红橘的,京中也有人家引种,我曾在同僚家见过,不过所结之果……”他从番茄块上估量了一番,“要比这个更小,色泽似乎更鲜艳——这番李子也可以吃的么?记得我那友人曾说,所结果子是有毒的。”

  “我们叫它西红柿。”谢向上回答,这个名字倒是很易于记忆的,像柿子一般,又是西洋来的。“是可以吃的,风味还很浓郁,但现在京中的那些品种,所结的果实皮太薄了,成熟后没几天就会溃烂,经不起运输挤压,也不能久存,我们现在吃的这种,是经过栽培选育的‘仙种’,皮厚,味道要淡一些,但很可以储存,在北地可以几个月不坏,是很适合做冬储蔬菜的,这些便是冬储的库存,正好在这三四月青黄不接时吃用。”

  黄大人虽然料着买活军不会无故毒杀他,但到底还是有几分怯意,直到看见谢向上夹了一筷子自己吃起来,方才壮着胆子捡了一筷子‘西红柿’来,放入口中。这是此生未曾品尝过的新鲜滋味,在舌尖细品,酸中带了鲜味,又有些许回甘,果肉纹理颇粗,有些接近表皮的部分淡而无味,但总的说来,果香怡然,和鸡蛋似乎是一种奇妙的搭配,吃了一口,品味半晌,又很想再吃一口。

  不是不能接受的味道,倘若北方也能引种,又真的可以储存过冬的话,那就是百姓们的恩物了,黄大人久有旅居各地的经验,自然晓得百姓们的日子不好过,三月末四月里,南方还好些,至少能见到绿意,也很有些新发的野菜可以讨,若是北方,这两个月是真的要卖儿鬻女的——没有菜吃,野菜还没新发出来,没有菜来骗肚子,便只能吃粮食,可粮食经过冬了又消耗了许多,而且因为要干农活的缘故,劳力是要多吃些的。

  这个时节,大家都是在苦熬,要下地的人必须吃饱,要做家务活的人也必须至少吃个半饱,孩子们还能卖到城里,为父母换来一点活命的口粮,自己也至少能活下去,而许多老人便只能慢慢地饿死,在野菜萌发之前,村里的气氛便总是如此低迷,喜事已许多年都未有了,最大的祈盼便是今年能风调雨顺,不要再闹蝗灾、冰灾、瘟灾……不闹灾,死了这几个人也就罢了,若是稍微一闹灾,那么一整村一整村的人,便都是活不下去啦。

  固然秋后能收许多白菜来,但单独的白菜是储存不了这样久的,要做咸菜,非得有盐不可,而盐又是什么便宜的东西?这是实在无计可施的事情,便是县里州里的富户再仁心,依旧避免不了,更何况北方如今还很不太平。黄大人来到南方之后,稍微缓了口气,至少所见之处多了些活气,也有些好事至少能缓解一二,譬如这西红柿,若不用盐也能储上四五个月,那便很值得在北方引种,只不知道谢六姐肯不肯献种而已。

  便是谢六姐肯献种,事情也没这么简单,该呈给谁才能把这件事办成,连黄大人都没把握。他心中一时只想着这些,筷子也不免下得慢了,谢向上等了片刻,索性端起盘子,拨了一小半西红柿炒蛋给黄大人,自己把剩下小半盘菜都拨入海碗里,笑道,“贵客勿怪,我们买活军一向粗野,这西红柿的汤汁泡饭滋味也是极佳,最下饭不过了!”

  说着,又夹了两大筷子雪菜炒春笋,一起拌在饭里,端起海碗来稀里呼噜地吃着,黄大人微微一怔,忽而想起买活军这里人人事都做得很急,大概吃饭也是要着急的,一顿酒吃个四五个时辰,在买活军这里恐怕不会有。便也按下心事,加快拨了几口西红柿炒蛋,这味儿吃惯了便觉得很开胃,主要是买活军这里的盐糖都好,没有额外的苦味,鸡蛋实实在在,一团在嘴里被咬碎了,鲜中带了咸甜,实在是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就着鸡蛋吃了半碗饭,又夹了点雪菜春笋,再喝两口汤,这汤碗不大,是豆腐蛋花肉燥羹,也十分美味——清汤是最见盐味的,只要盐里有一点杂质,都能吃出苦味来,如果肉不新鲜了,还会有肉臭味,这肉燥没有半点骚气,而许县如今的天气,猪肉过夜就不新鲜了,可见许县一天便至少能消化一头猪,这在浙南闽北赣东一带的山区,已是难得了。

  因为前几日奔波还没歇过来,而一上午也上了课,动了脑子的缘故,黄大人胃口大开,比平时吃得更多,一大海碗冒尖的饭他全吃了,菜也吃了大半。谢向上先吃了一碗饭,便不再动筷子,黄大人还以为吃饱了在等自己,没料到谢向上等他吃完了,又盛了小半碗饭来,把雪菜春笋全拌在饭里吃了,连汤也喝光,这才抹嘴打了个饱嗝,对黄大人笑道,“我们买活军这里不兴浪费粮食,让贵客见笑了。”

  这当然是无可指摘的美德,黄大人不可能不认同,不过哪怕是剩了菜,恐怕也不能说是完全的浪费,他欲言又止,但谢向上已会意,笑道,“我们这里不卖‘折箩’,一个是不干净,再一个我们这里没有乞丐,也没什么人买。”

  好端端只动过一两筷子的大鱼大肉,倒了泔水拿去喂猪?再富裕的地方也没有这么干的,这违背了百姓们最朴素的‘珍惜物力’逻辑,高门大户里,吃不完的菜肴一层层往下赏,餐馆酒楼则是将剩菜汇总,以低廉的价格按勺出售,叫做‘折箩’,这是乞丐与穷人的恩物,一两文钱便可买上一勺,之后自己回锅再烩,很多城市底层平民的油水很多便是靠折箩供给。仔细说来,这是贫富两便的好事,要说干净,那或许有过分苛刻的嫌疑了。

  黄大人很知道自己的身份,并未评论,而是转而问道,“没有乞丐?”

  “是,没有乞丐,我们这里只要能做活的人,都得为六姐做活,若是不愿做,那就送去彬山挖矿,连一点活都做不了的,我们也收容起来,给一点饭吃,让他们不至于饿死。”

  “那些无父无母的孩子呢?”

  “有孤儿院的,我就是孤儿院出来的。”谢向上一挺胸,仿佛很自豪,“我们这些兄弟姐妹,五六岁了也要做活,半工半读。”

  五六岁的孩子能做多少活?也就是说,县里要不断地贴钱进去,直到他们十几岁能养活自己为止。黄大人暗暗估算了一番这里头的开销,已是咋舌——不在于这些孩子们能吃用多少,而是拨款下来,逐级的损耗,中间那一层一层的吃拿卡要,若是一个孩子一年花一两银,按黄大人来看,买活军至少要为其支出二两,日积月累,人数又多,这就非常可观了。

  买活军竟已富有到这般了吗?倘若并不是富得流油,那这样的模式便是难以持久的。黄大人心底不觉生出了淡淡的迷惑,在他所见,买活军极为重视算学,应当不会算不出这支出该有多庞大吧?不过这和吏治有关,倒是不好探问……

  谢向上不知是否看出了什么,但也并未多言,带着黄大人到衙门里去,衙门里的装潢也有了不小的变化,里头许多男女吏目都在神色匆匆地走动,手里捧着账册,很多女吏目也在奋笔疾书,黄大人瞧着移不开眼,谢向上笑道,“都是外地来的,许县这里的女娘许多还不认字,要再教育个一年半载的才能冒头。”

  别说女娘了,许县的汉子又有几个认字的?买活军开这扫盲班实在是匪夷所思——但也有好处,起码这里这些吏目都识字……而且识字的人变多了,吏目的来源也更广泛……

  因为他是外人的缘故,只能站在大院里远远地眺望,等候了一会,几个买活军吏目便说话着走了出来,三个人有男有女,两个是买活军的吏目,一个则是昨日刚见过的私盐贩子,叫解大胡子的,见到谢向上,都点头打了招呼,谢向上以‘张局长、许科长’称呼,这大概是买活军内部自己的结构了。这……规定得如此细致严密,却又并无前制参照,显然有极大不同,这样的知识谢六姐是从何处得来的?

  对黄大人这样的老情报来说,许多细节都蕴含着太多文章了,也正因此,来到这里不过一两日,已是心摇意动,哪怕一点‘神迹’未见,却也信实了几分所谓的天人降世,天人不天人不知道,至少是来自和此世绝对不同的另一世,带来了全套的规矩。而哪怕是黄大人,也需要一定时间来消化这样的认识。

  一行五个人,身后都挎着大包,包的形制材质也是未曾见过的,他们采用的交通工具是骡——骡在南方还是相当少见的,这种动物原本很珍贵,也就是数十年前起,从北方开始,人们晓得了该怎么育种,如今在北方才常见了起来,南方这里,虽然有马有驴,但会繁育骡子的农户还是不多,至少浙江道的骡子售价就还较为高昂。

  买活军的主体应该是从北方过来的流民,若是有些人会育种倒也不奇怪。不过有了骡子,长途运载的能力就要往上估一估了,黄大人一面想着一面和众人一起牵着骡子,他们一路走到城外方才翻身上骡,放蹄往前跑去。——城里不得纵马狂奔,甚至在许县这样街道狭小的城市,不得上马,这都是默认的规矩。

  城里是青石板路,没什么好说的,一旦上了城外的水泥路,黄大人便立刻觉出不同了,这种水泥路四平八稳,骡子跑起来也轻松,在官道上行走的速度是无法和水泥路相比的,而且尤其是水泥路上还刷了白漆,规划出了左右,行人都靠右走,不得越线,便顿时使得来往车辆变得十分有序。

  官道上头尾相接,有马车也有驴队,每一边都能容得下两车并行,如此一来,便自然又分了两列,轻车简从的赶路人走在路最外侧,而车队驴队则走在路中,车队的速度有快有慢,可以随时借了外侧‘超车’,一路上还有骑着马的买活军兵丁来回走动,维系秩序,常能听得到他们呵斥车队,不许占着‘超车道’,阻碍了后头快车的速度。

  若是以往,凡是热闹一些的驿道,大家都塞成一团,南来北往,车辆行人不分方向都走在一起,而行路的速度显然则只能以最慢的一头驴子来定,难免叫人不耐。许县外这条交通要道,被买活军归置得井井有条,在精神上给予了黄大人极大的喜悦,令他赞不绝口,不免又请教道,“这些军爷来往道路,只是为了巡视秩序么?或许也有查看奸细的作用?”

  因为并不是急事,众人在‘超车道’上也没有疾驰,而是由着骡子呱嗒呱嗒惬意地快走着,即便这般,速度也比拉货的驴车快了不少。谢向上解释道,“还有查验一下粪兜是不是都好好地系着,如若没有系好,要加收清洁费,系好了入城后还可把驴粪马粪卖了,多得一笔钱。”

  这便解释了为何这水泥地如此清洁,臭气也不过分,想来若有粪便落地,也能及时铲走,不会留在原地酝酿出更多的臭气。其实驴粪马粪等等,刚落地时是没有太多异味的,只有留在原地过久,又被人脚踩过了,和土混合在一起,才会产生出强烈的气味来。黄大人蓦然发现这条路虽然人来人往,但气味居然还好,从城里出去的商贩普遍都是一个形象——光着头,身上一股强烈的硫磺味,但不论如何,至少没有那股经年不洗澡带来的死葱烂蒜的异味了。

  买活军这里,别的且不说,生活起来是蛮舒服的!

  黄大人不得不承认,他对买活军是发生了一些好感,他们顺着这条繁忙的商路走了大约半小时——这是从谢向上那里问来的,便拐上另一条无人的驿道,这里起便又是土路了,黄大人道,“去江西道是从这里走罢?”

  从福建道往浙江道,是在那处岔路往许县码头去,之后水路乘船渡江,到衢县码头便是进了浙江道的地界,而去往江西丰饶县地界便是这条路了,但因为驿道年久失修、盘旋曲折、山路崎岖、盗匪常见,沿途没有村落的关系,如今普遍的走法都是走衢江,到衢县码头之后再走一天的陆路,换到信江,从信江去丰饶县。谢向上点头道,“出事的许丰驿就在前头几里路。”

  这几里路走起来就比水泥路要慢得多了,而且也不舒适,好在不远,过了一会便见到冬日那没气力的太阳下,一个小院横卧着,门扉上横拦了两道封条——其实没有封条也不要紧,几乎都没有人过来,走了这一路只看到了两个行人,还都是从山间小道上下来的,是虎山上的隐户,他们说山涧发水,冲坏了他们家的梯田,思前想后,索性决定来许县做活。

  五个人到了许丰驿外,谢向上解开封条,众人陆续钻了进去,黄大人首先就看到大堂里一个人形,由□□画成,从地上画到板壁上,很容易让人看出这是一个人瘫坐着的姿势,那张局长指着那人形问解大胡子,“这便是你们发现尸体的地点,是吗?”

  黄大人精神也不由一振:果然,这是从未见过的天界/异世探案之法!

第70章 黄大人没钱付账

  有解大胡子在, 当时的‘第一现场’便很好还原了,解大胡子口说手比,将许丰驿当时的许多细节复述了出来,其细致之处, 令黄大人都有些刮目相看了, 如当时桌椅排列的模样, 厢房、后院的门扉开闭,家具排列,是否有被搜查的痕迹等等,都记忆得十分清晰。如今两京以降,各地的锦衣卫能有这样细致的都不多见, 也就唯有东厂内的精悍特务,有这份素质了。

  见黄大人的眼神, 解大胡子也有些不好意思, 摸头笑道, “这都是陆大姐当时便反复询问记录的,我也是被她问得多了, 这才记得这样清楚。”

  若如此重视案发地, 为何还让盐贩子们在大堂内外走动,以至于现在只能凭想象来还原呢?黄大人是实务派, 稍稍一想便也心知肚明了:是了, 这个陆大姐, 只怕还是第一次和盐贩子们一起出门, 当时威望不足, 而且天气又冷, 若是强行限制, 令众人束手束脚, 只怕会惹来埋怨。因此便取了个折衷的办法,由她自己来勘察,留下记录转呈,也是一般。

  此女虽然年幼(黄大人听说陆大红不过十六七岁时当真是大吃一惊),但处事老辣圆融,风范如此,却对谢六姐赤胆忠心,令人对谢六姐更是好奇不已。而买活军治下能人实在众多,至少能书会写者,便远超别处,那几个买活军的吏目探子,听解大胡子描述起来,都在本子上不断地用炭笔记录着什么。张局长绕着人形走了几步,又问解大胡子,“曹驿丞的尸首已被野狼啃噬,有价值的线索不多,你肯定只有脖子处是致命伤吗?有没有在头部发现击打伤痕?”

  野狼吃人,是先从肉厚的地方吃起,而且喜欢从肛.门拖出内脏食用,因此躯干是最先被吃净的,而头面部因为软骨较多,还有脑髓的关系,也会被嚼开了吸吮,解大胡子是收殓曹驿丞的人,自然知情,他先为自己辩解道,“那一日晚上,没有出去赶狼,是怕贼人就在附近,夜里太黑了,贸然动作恐怕会折损兄弟,而且狼成群结队,又吃过了人,也怕兄弟们受伤——”

  其实在黄大人来看,彼此不过点头之交,这荒山野岭的,夜里不出动也没什么好为自己辩解的,就是明哲保身四字而已,解大胡子在乎旁人的眼光,唯恐被认为不讲道义,实则张局长只怕根本不关心这些。但买活军的吏目们并不插嘴,而是耐心地听解大胡子说着,黄大人也不由心中一动,暗暗品味:若是插嘴,只怕打断了解大胡子的思维,这些吏目一举一动仿佛都深合法度,远远不像是外界的同龄人那般冒失。

  对当时情境的分析,也让解大胡子逐渐进入了回忆里,他望着那□□人形,目光逐渐幽远,“不错,不错,除了脖子之外,应当还有一处伤痕——当时我们进来的时候,蚊蝇聚在尸身上方,脖子处是最多的,那里是出血的地方——还有些聚在后脑!”

  他摸索着头骨示意,“是在这处,是了,想来自然是因为这里也出了血,方才有了蚊蝇聚集!”

  随他话声,张局长便来到板壁上方,眯着眼仔细寻找,由于这板壁都上了黑漆,又陈旧斑驳的关系,血痕十分不明显,但黄大人眼也很利,此时情不自禁地跟着走了过去搜寻起来,果然见到一道污痕,而张局长外的另一吏目又在四处搜寻,不时蹲下,以□□圈出血污,谢向上帮着解开包袱,取出了一条机关长棍,是用许多活动的小榫头组合成的一条棍子,张局长问解大胡子,“曹驿丞身量多高?”

  解大胡子和曹驿丞是老相识了,比量着道,“大约比我高上一些,我看他是这般看的。”

  他微微扬了扬头,谢向上按他的比量拆下了榫头,使得长棍和曹驿丞的身高接近,他叫做许科的那个吏目起身道,“目击证人们行事都很小心,也绕开了大片血迹,板壁上的血迹也没有遭到破坏,从血污的形态来看,曹驿丞是在大堂门口受袭。”

  谢向上举着那根长棍,在手中一摇一摆,模仿着曹驿丞走动的姿态,许科长在后头模仿着凶徒,扬手击在解大胡子刚才描绘的后脑处,随后又顿住了,摇头道,“此人比我矮,我感到我的身高要击中此处是不好发力的,直接击打头顶会更省力。”

  若是买活军取出些神仙物事,眨眼间便寻到了凶手,那倒也罢了,完全是神迹,黄大人只会考量自己是否该相信世上真有鬼神,但偏偏他们用的全是当世的东西,只是,只是知识不同而已。黄大人至此已完全心醉神迷,这驿丞已死了近三月,尸身被狼群吃了,此案哪怕是厂卫精锐也绝难破获,这几个穷乡僻壤的小吏目,谈笑间却已俨然勾勒出了一个模糊的轮廓!

  众人又从包袱中取出了一个假人来,这假人是用铁线吊了四肢,关节处是可以活动的圆形榫卯,下肢长短也可以调节,众人以‘曹驿丞’后脑伤痕为基准,扭动假人,不断尝试,将假人身形调整到了一个相应的高度,“一米七四,若凶手高于这个高度,便很可能会改换击打目标。”

  许科长微微蹲下,重新模仿了一遍,“在这里我把他击倒之后,随手一甩,将击打曹驿丞的石头扔到远处——”

  他伸出手往外一甩,指明了一处方向,这一次连黄大人都积极往许科长尝试出的抛物区走去,这是一片艾草丛,驿站客舍周围都广泛引种,可以防蚊。谢向上不断拨拉草丛,摸索了片刻,果然从中捧出了一块尖锐的石头,叫道,“有血痕!果然这就是第一枚凶器!”

  张局长立刻前来圈好了凶器所在,众人度量距离,张局长说道,“扔石头用的是腕力,这人随手一扔便扔得这样远,可见腕力十分强劲,有武艺在身。”

  许科长重新回到门口,从后头扶住了那长棍,伸手在他喉间一抹,“前方的喷溅式血迹是这么来的,这人是个老手,都是做惯了的套路,先用砸打,让被害人短暂失去反抗能力,随后是割喉,之后他扶着被害人,走到板壁旁,把他侧身放下,受害人这时还未完全死亡,在靠地处挣扎,留下了一大片复杂的血迹,他是自己从侧靠变成背靠的,估计是想要找个依靠抬头和凶手交涉,但很快缺氧乏力而死。”

  “陆大姐说她在驿站内没有发现血脚印,这人杀人之后,返身从大堂出去,翻过栅栏,进了后院,将两匹马牵走……但大堂的桌椅凌乱,驿丞住处的财物也被搜刮,说明他还是进入了凶案现场,只是用油布裹住了双脚。看,这一处、这一处,都有压痕,他搜完了大堂,来到内门时,解开油布,往里去搜刮财物……看,这一处的斑驳痕迹,便是包了油布后留下的模糊足印。”

  □□笔立刻被拿了上来,由许科长在此处圈出了尘土中一团斑驳暗淡,好似被两个椭圆物事压过的印记,虽然没有千层底的印子,但经过分析,便知道这是油布包过的脚底。谢向上适时递上了软尺,许科长丈量过了,“25厘米,考量到他穿鞋且我包了油布,我减去0.2,24.8厘米,此人的身高在一米七到一米七二之间。”

  黄大人虽然之前颇有大开眼界之感,暗叹买活军治下真是人才辈出,但始终还算冷静,在这一步终于有些跟不上、绷不住了,他失声道,“你们买活军还会从脚印推算身高?!”

  买活军有一套自己的度量衡,这是黄大人已经明白的事情,他们许多人会做复杂的计算,这也是已经吃过的惊,但这对身高的推算却是吓到黄大人:立七坐五盘三,这是久已有的古话,但往往只能得到一个约数,并不是那样准的,而且由于脚印的不完整,推算出来出入有时能到两三寸,而买活军那肯定的口吻,以及……他算了一下,6余87,使用的这个参考,却是如此的精确,这足以说明买活军内部对脚印与身长的对应,有了充足的研究,要比官府还更多走了几步!

  这绝不是三县之地闭门造车能得到的见识,谢六姐必然大有来历,她可能真不是此世之人!而且她所来的那处,必然比此时的天下要更为富足,民众更为智慧……被无知百姓称为天界,恐怕是也没什么大错!

  许科长点头道,“6.876,是这个数值,几经验算不假,只可惜此人的脚印已经斑驳模糊,又包了油布,可参考的信息不多了,否则还能推算出他的大概年纪。”

  他不再搭理黄大人,而是和张局长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推测起了犯人的情况,“此人一定经受过专业训练,而且有杀人经历,甚至可说是杀人如麻的匪徒。他在入门之前就想好了,要杀人夺马——而且很可能已经在许丰驿附近潜伏了数日,观察到许丰驿常年人烟稀少,这段时间只有驿丞一人居住,方才如此从容。”

  “他没有带走太多草料,并非是要杀马吃,而是预计顺着官道走上一段路,随后弃马继续逃亡,这个人心思很细,他弄乱干草垛是为了掩饰自己取走了一部分干草料的缘故。”

  “如果这个人是黄大人要找的人,他从浙江道被追到江西道,从江西道翻山过来,即使有了马也不可能走回头路,那么他接下来该怎么走?他可以从我许县这里折向吴兴、延平方向,也可以往临城县的方向走,许县和临城县都招工,但我们这里盘查得很严,优先招本地人,而且来的人一律要先上课,滞留的时间很长,他或许不敢待太久。”

  说到这里,黄大人已经收敛了心中的惊异,重新专注到这件大事上来,他听了半日,虽然诧异于买活军对周边地理的熟悉,还是沉声说道,“他最想的应该是出海去!我听说云县有个私码头……”

  “想出海,的确是云县最近了,除此之外,他就得设法去泉州,去泉州的话,他要从延平折道,现在可能还在路上呢!”张局长多问了一句,“黄大人,你要找的犯人各方面条件和我们推测的是否完全相符,你可曾见过这个人呢?若这个人并不是你找的那个,很可能我们的追查也就只能到此为止了。”

  说到这里,几人都看了过来——买活军在此事上实则已经表现出了相当的友善和坦诚,而彼此的合作是否能够继续,便要看黄大人的表态了。

  黄大人略一犹豫,心中也已有了决断,此时除了寻人之外,他最想做的是见一见谢六姐,但除非他日后不打算回朝廷了,否则还是寻人为第一要务。他沉声道,“应当就是此人!这人犯叫做陆平,身高五尺余,面黑,留有髭须。他是海贼汪氏留下的余孽一员,正如诸位推断,是久惯杀人放火,刀锋铳头第一流的亡命徒一个。”

  “这陆平的来历,说也辗转,汪氏数十年前纵横浙海,传闻留下了无数宝藏,被处斩之后,诸多义子散于各处,留下不少传承,如今各奉其主,有些在鸡笼岛郑家手下做事,有些去了南澳,在林家手下,汪氏还有一名义子胡春,这些年来盘踞在东瀛列岛外的琉球国左近,本来也和我们各不相干,但他自知此非长久之计,想要辗转投入建贼麾下,与建贼贸易。由于建贼和倭寇海盗很少打上交道,他便拜上了辽东巨贾黄初阳,经由黄初阳指点,要来浙江道取走汪氏当年留下的私藏,作为给建贼的见面礼。”

  “而陆平便是由胡春派出的干将,他和三五弟兄一起,从私港上岸,悄然取走了私藏中最要紧的物事,只是此时被本地兵将发觉,双方短兵相接,其余人束手就擒,陆平侥幸走脱。那几个海盗经不住严刑拷打,吐露了来龙去脉,此事非同小可,便惊动了浙江道镇守太监——”

  说到这里,黄大人不免起身向浙江方向拱手,肃然道,“王知礼王大珰,王大珰深明大义,当即派出我等七人分头追索陆平,无奈陆平也是个狡诈诡谲的人物,这几个月来,虽然浙江道私港均被捣毁,他不得登船,却设法逃入了福建道境内。此人身系一国平安,万万不能让他走脱了去,还请各位兄弟相助,将他擒拿!”

  他这番话是有意说得复杂,什么汪氏、郑家、林家,别说听了,看都看得眼晕,果然,这群买活军的年轻人虽然个个精悍,对外间的事体却是所知不多,谢向上还问道,“那个人到底是叫王知礼还是叫王大当?大当是他的外号?”

  这些官面上的讲究,连解大胡子都不清楚,也难怪他们全然无知了,好在买活军众将也不介意,又见黄大人说得这样严重,听了他的话,各自低声议论了一番,张局长便对黄大人说道,“既然是和倭寇、建贼有关的事,便不是我们能够做主的了,我们会如实汇报给六姐,你再等几日,看看六姐处如何发落。不论如何,这个陆平是个杀人的熟手,如果滞留在我们买活军治下,也是一大隐患,我们也会试着找找这个人。”

  黄大人想求见谢六姐的目的无形间也告完成,虽然陆平已走脱许久,两人此时起码差了两个月的行程,但此时的追踪就是如此,黄大人追得慢,但陆平倘若只有一双脚,他走得更慢,又是春雨季节,还要防范官面上的人物,两个月很可能还没走出闽北群山呢。因此黄大人并不在乎这么几日的耽搁,闻言忙拱手谢过,众人便张罗着收拾包袱回城,谢向上对黄大人说道,“没有耽搁太久,下午上课还来得及,不过黄大人——”

  他话头一转,忽然笑了起来,“你是被我们绑来的,身上未有分文,这餐宿食费,你打算怎么支付那,也为我们做活来抵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