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将月去
她坐下问道:“咋吃这个的人越来越多了?”
崔大山饿到现在,先吃了一大口面,这个软乎,连肉带菜,放点醋和油辣子?,味道更?好。
崔家做的放猪肉和土豆等菜,菜多面多,做一份儿差不多用三两面。
崔大山:“我也不太清楚,都是呼朋引客过来的,焖面配上蒜,偶尔再要些酒。然后点份生煎,吃着比光吃生煎便宜还能吃饱。”
五文钱一份就吃得饱饱的,如果是生煎要吃饱,得花三四?十文钱,但焖面就不一样?了。
不过生煎是崔记包子?的特色,来份焖面,再点一份生煎解解馋就够了。
再说崔大山也觉得这面好吃。
而且吃过的人,再来崔大山还能认出来,好像就是他们说的那个回头……回头客。
估计生意就是这样?好的。
崔如英倒觉得有些惊喜,虽然焖面卖得不贵,可是本?钱更?低。
一斤面七文钱,加水和面,三两面就能做出一份焖面来。除了这个,肉放得少?,菜多,用土豆条、豆角、猪肉做底,还放辣椒。
做出来黏糊香辣,土豆绵软入味儿,再算上别的,成?本?差不多在一半儿。
看着卖得便宜,但是赚的银子?也不少?。崔如英低头吃着焖面,今儿火有些大,有些面条焖得焦香,都酥了。
崔如英说道:“味道不错,价格也实惠,来吃的自然就多了。我先头还以为卖得不好,想过些日子?把菜单撤了呢。”
崔大山跟着点点头,“哎,也就第一天不成?,第二天就卖了十多盘。二十那天你婶子?来帮忙着,生意比头一天好,后头就下了两天雨,生意也还凑合吧,我想着摆摊儿下雨都不能出摊,开?铺子?有客人来就行。今儿生意不错,你看我们这会儿才歇下来。”
崔大山说完,又往焖面里倒了些醋。放醋更?好吃,更?过瘾。
崔如英笑了笑,“那流水呢?”
崔大郎道:“开?业头一天晚上生意也不错,一直过了戌时才打烊,收拾好都快三更?天了。头一天流水两千九百八十文,第二天流水三千二百一十文,前两日下了雨,生意不太好,但也有一千三百多文的流水。”
崔如英不在,就是崔大郎记账管钱。
对崔大郎来说,这还是一项重任,要把每日花销赚的都记上,不过他没?学过这个,也记得笼统,“一会儿把我账本?拿给你看看。”
崔如英在心里算了算,算上铺子?的租金和其他零零碎碎的成?本?,利润大约有四?成?多,但不足五成?。
但是架不住崔记包子?卖得多,薄利多销。
赚三千二百一十文那日利润就得有一两五钱银子?,就算赚得少?的时候,利润也有六百多文钱。
这才几日,这就赚了四?两银子?了,这还是抛去杂七杂八的本钱,这是纯赚的。
崔如英笑了笑,“咱们铺子?生意不错呢,都是你们用心经营的功劳。不过晚上到点儿就打烊,咱们别太累了。我常在侯府,娘也不在家里,爹、大哥、二姐,辛苦你们了,这回回来我一定做又新鲜又好吃的。”
崔大郎腼腆一笑,崔大山嘿嘿傻乐。
二丫问道:“啥好吃的,吃猪肉还是吃鸡肉?”
她不觉得辛苦,有啥辛苦的,做生意忙那也是自家生意,做了生意每日吃得还好呢。
包子?焖面换着吃,或是吃馒头就卤菜,平日哪里吃的到这些。
光吃炖白菜萝卜好像还是好几年前的事儿呢。
不过总吃也够,二丫更?关心三丫给做啥。
崔如英想了想,她还没?想好,但肯定吃肉。
二丫催促道:“三丫,你快说呀。”
崔如英道:“吃排骨吧,做两样?,一个糖醋一个红烧!饭就是大米饭。而且,我现在不叫三丫了,爹,大哥二姐,先生给我改了名字,我现在叫如英了。”
说完,崔如英又扒了口面,只吃面还不够,还就了小口蒜。
崔大山愣了,崔大郎也愣了,二丫眨了眨巴眼?睛,她想得简单,高兴地对崔大山说道:“爹,如英还挺好听。”
她不识字,也不知?道是哪两个字,就是觉得好听,比三丫好听。
崔大山还没?回过神来,叫了这么多年三丫三丫的,叫别的他也不习惯呐。
他道:“咋还改名字了?”
三丫多好听,如英听着不像他们家人。大朗二丫三丫,好端端的,咋不叫这个了。
崔如英解释说道:“先生说我读书用功,如英二字是出自《诗经》,先生觉得好,就给我起了这个名字,盼着我像花朵一样?奋发向上,心性?坚韧,无惧劳苦。”
这是黄先生的原话,崔如英坐得端正,吃饭也很规矩,崔大山怎么看,都是个听话懂事的小娘子?,先生看重她,也在情理之中。
可崔大山心里还是不得劲,他的闺女别人给改了名字。好好的改了干啥,三丫就不好了吗。
崔大郎笑了笑,放下筷子?说道:“是不是‘有女同行,颜如舜英’这句,三妹,先生当真对你寄予厚望,你可不要辜负先生的一番苦心。
爹,先生给改名字这是喜事儿,若是一般学生还不会费这个心呢,他定是看妹妹读书用功所以才如此的。咱们该备上拜师礼,就算先生不收三妹为弟子?,礼数也得尽到了。”
崔大郎觉得这个名字也不错,爹只是这会儿转不过弯儿来。
当初和陆云蓁说的话并非全是胡诌,这句话崔如英的确听崔大郎念过,她的名字也的确出自于这里。
没?想到崔大郎竟然还记得,也不知?是记得清楚还是平日里也有翻阅书籍。
崔大山一听儿子?这么说,问了句,“当真?”
崔大郎点了点头,“自然如此。爹,如英这字好听,是个好名字。”
二丫道:“我也觉得好听!”
崔如英眼?巴巴地看着崔大山,心里一松,说道:“对呀,三娘子?也和娘说了,娘也高兴。”
崔大山抿了抿唇,许娘子?都说好,那应该不错。
他点点头说道:“那这回回去你给先生带些东西,爹给你钱去买。既然先生看重你,那你更?得好好读书。”
崔如英道:“爹说得是,好不容易才有这样?的机会,我必然要珍惜的。”
她顿了顿,看了崔大郎一样?,接着道:“而且大哥都没?去书院呢,我就先去了。若是我还不好好读书,那还不如从侯府回来,来铺子?帮忙卖包子?呢。”
崔大郎帮她说话,崔如英也趁机提提让他读书的事儿。崔大郎若能考取功名,对崔家只有好处。
就算考不上,识字会算账,当个掌柜的,对家里也有助益。
毕竟书院教的可不止读书识字,还有其他的课,比如礼、乐,当然算数也教。
读了书能写账本?,也识字省着被人骗了。
书院又不是不放假,到时候放假回来也能帮忙。
以崔大郎的性?子?,不可能读了书就忘了家里。崔如英把这看成?一项投资,更?看重的崔大郎的品性?,日后的回报是长期的。
而且家里有个读书人,见多识广,之后能不能把四?郎五郎送到书院去,和这个也有关系。
崔大山许娘子?知?道读书有用,就会想着把其他孩子?也送过去的。
让崔大郎去读书一直是崔大山的心愿,他也一直记得这个事。这回听崔如英又提起,他不禁又燃起念头,如今铺子?生意还算稳当,要不要请个人,送儿子?去读书去。
束脩家里交得起,笔墨也买得起。
崔大山:“这不刚开?铺子?吗,家里离不开?人,是不是得请人来……你刘婶儿来的时候是轻巧点儿。她来帮忙两日,我送了些包子?,还送了五斤猪肉。如英你说,要不要请你刘婶儿来铺子?里帮忙?”
五斤猪肉四?十五文,每日吃的包子?加上送的,也有三四?十文。真要一个月都来帮忙,搭的银子?那就快一两银子?了。
邻里邻居不在乎钱,在乎情分。可请人帮忙,尽管送了东西还欠人情呢。崔大山这人性?子?如此,就是忍不住在心里算这些。
若请帮工,一个月差不多五钱银子?,可能还更?少?些,他当初做木工也就这么点儿,偶尔才多点儿。
招人来做就不一样?了,一个月工钱定的。至于请不请刘婶儿,崔大山觉得请也行,刘婶儿做事很周到,这两日帮了不少?忙了。
崔如英道:“多个人你们也能轻巧点,家里开?铺子?也不全是为了赚钱,先请一个看能不能忙活过来,其实工钱不算多。”
均到每一日来,请两个人,每日也就多花几十文钱。
帮忙干活还比不上木工,毕竟木工是手艺活儿。
崔大山:“行!”
崔如英道:“我回去问问吧,刘婶儿家孩子?少?,应该有空儿,正好明儿要做肉,我给拿些过去。”
崔大郎没?说什么,尽管觉得读不读都行,可他更?偏向于读书。
能读书肯定好,若是再回去,他一定好好用功。
一边说着话,午饭也快吃完了。
下午崔如英帮忙刷刷锅碗瓢盆,这时节水算不得太凉,多个人做这些也能快一点。厨房的事儿还是崔大山和二丫在忙活,买肉买菜,和面发面做卤菜。
妹妹回来了二丫甚是高兴,不过偶尔会出神。
妹妹的名字可真好听。
次日又是好天气,崔大山他们去铺子?了,留崔如英一个人在家做饭。
崔如英等着做好了再给送过去,铺子?厨房虽然更?大,但是得以生意为主。
家里空着,也不缺什么,肯定是在家里做。
崔如英去街上买了八斤排骨,排骨别看有骨头,可是连着些许肥肉,做出来香极了。价钱比五花低一点儿,但是比猪肉贵,要十文一斤。
八斤排骨足够一家人吃了,毕竟有骨头,骨头都占一半儿。
崔如英把一大扇排骨拎回家,然后准备烧饭。
做红烧和糖醋排骨有两个法子?,第一个跟做红烧肉做差不多,焯水上糖色,然后放那些调料慢慢炖就是了,调料一样?都是猪肉,味道也差不多。
不过排骨有骨头,猪的不同部位口感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吃的时候还是能感觉出些许不同的。
排骨的香和红烧肉的香是不一样?的。
而糖醋排骨调味时要用到糖和醋,这样?才能吃到酸甜口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做法就是鲜排骨用清水焯过,然后只放葱姜蒜和盐,炖得软烂之后,再调红烧汁和糖醋汁,小火慢炖收个汁儿,这样?味道吃起来也差不多的。
不过二者?相较,自然是前者?能更?入味儿,不过后者?更?省时间。
崔如英今儿懒得用两个锅,打算用第二种?方法。
排骨清炖,剩下的排骨汤还能煮面吃,排骨面可是又香又好吃,汤煮面,后天撒点小葱花小白菜,滋味可好了。
排骨炖好,然后盛出来一分两份,铁锅做糖醋,大锅来红烧,这样?省力不说还能省点柴火。
排骨汤崔如英单独盛了出来,剩下的肉给刘婶儿捡了几块放到碗柜里,等着晚上再送。
家里人还在铺子?忙活,崔如英得赶紧把饭菜给送过去,不然崔大山他们就得饿肚子?了。
饿了吃点别的垫垫,崔如英觉得不会这样?,知?道吃肉,肯定要留着肚子?吃肉的。